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HPLC法测定姜黄、莪术、郁金中三种姜黄色素的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彭炳先  周欣  王道平  罗文武 《中药材》2004,27(11):813-81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的姜黄、莪术、郁金中3种姜黄色素成分即姜黄素(Ⅰ)、脱甲氧基姜黄素(Ⅱ)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Ⅲ)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方法。[方法]姜黄药材经乙醇渗漉得到总姜黄素醇提物,经水洗、石油醚洗之后得到脱脂浸膏。利用干法柱层析分离得到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及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混合物。再经湿法柱层析洗脱得到二脱甲氧基姜黄素,通过制备薄层色谱法分离得到姜黄素和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粗品,经丙酮-水重结晶后分别得到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结果]测得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熔点分别为182~184℃,168~170℃和226~228℃,三者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谱图3倍保留时间内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得的纯度超过96%。[结论]实验确立的方法可有效分离姜黄素、一脱甲氧基姜黄素和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分离周期短,节省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中姜黄素、单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分别搜集10个批次的药材样品,以甲醇超声提取60 min,以YMC-Pack-ODS-A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分离,流动相乙腈-0.1%甲酸溶液(45:55),流速1.0 mL· min-,检测波长425 nm,进行外标法定量分析.结果:姜黄素在3.516 ~45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101.36%,RSD 2.62% (n =5);脱甲氧基姜黄素在2.734 ~35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 9),平均回收率102.19%,RSD 2.75%(n=5);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在2.422 ~310 mg·L-1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102.86%,RSD 3.06% (n =5).结论:文章所建立的HPLC方法可用于有效控制中药郁金的药材质量;黄丝郁金中含有姜黄素类成分,而绿丝郁金中未检测到姜黄素类成分.  相似文献   

4.
韩刚  董月  原海忠  翟冠玉  范颖 《中草药》2009,40(9):1411-1413
目的 研究姜黄中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以pH 10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姜黄素对照品溶液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质量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 建立姜黄素降解速率方程.结果 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均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且呈量效关系.结论 姜黄中脱甲氧基姜黄素、双脱甲氧基姜黄素为姜黄素天然稳定剂,以姜黄乙醇提取物制备姜黄素制剂,可提高制剂中姜黄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加工方法对不同产地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建立姜黄和郁金药材合理的加工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切片阴干、蒸煮晒干、常压下60,80℃烘干4种加工方法处理,采用HPLC同时测定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3种化学成分含量。结果: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姜黄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80℃烘干蒸煮晒干;不同加工方法处理的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姜黄素类成分含量高低依次为切片阴干60℃烘干蒸煮晒干80℃烘干;崇州产地的姜黄和郁金药材中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与犍为产地间的差异极显著(P0.01),均表现为犍为产地高于崇州产地。结论:不同加工方法对姜黄、郁金药材中的姜黄素类成分含量影响均较大,姜黄、郁金产地加工方法均以切片阴干的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6.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是姜黄色素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本文介绍今年来其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蒙药协日嘎四味片中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应用VP—ODS(150mm×4.6mm,5μm)色谱柱;以乙睛-4%冰乙酸溶液(48:52)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425nm。结果:理论板数按姜黄素峰计算不低于4000的条件下: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二脱甲氧基姜黄素基线分离(R〉1.5),空白无干扰;线性范围依次为0.0260μg-0.0780μg(r=0.9999)、0.02525μg~0.07575μg(r=0.9999)、O.01275μg~0.03825μg(r=0.9998);平均回收率依次为99.85%(RSD=0.70%,n=6)、99.36%(RsD=0.90%,n=6)、99.09%(RSD=0.71%,n=6)。结论:本试验方法简便、快捷,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该制荆中姜黄素类的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8.
<正>姜黄素类化合物是一类1,7-二芳基庚烷类天然产物,从姜科姜黄属(Curcuma L.)植物姜黄、莪术、郁金等的根茎中提取得到,主要包括姜黄素(curcumin,约占77%)、脱甲氧基姜黄素(demethoxycurcumin,约占18%)、双脱甲氧基姜黄素(bisdemethoxycurcumin,约占5%)3种单体。而姜黄素是其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1],具有抗心  相似文献   

9.
总姜黄素在不同介质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婧  刘彩霞  朱晓薇 《中草药》2006,37(10):1508-1510
姜黄素(curcumin)及姜黄素类化合物是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longaL.的地下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天然线性二芳基庚酮类化合物,常用作色素和多种食物的调味添加剂,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姜黄的醇提物和总姜黄素均主要含有3种活性成分:姜黄素(Cur)、脱甲氧基姜黄素(Cur)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Cur)。这3种酚类色素的结构相近,药理作用相似,但是结构上的微小差别(主要是苯环上的烷氧基)使3种姜黄素类化合物在抗癌、抗氧化等作用方面有较大差异[1]。3种姜黄色素单体对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0.
《四川中医》2021,39(7):27-31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姜黄中3种姜黄素类成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并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可行性。方法:以姜黄素为内标物,计算该成分与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相对校正因子。采用HPLC测定姜黄素的含量,利用相对校正因子计算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同时采用外标法实测姜黄中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验证一测多评法的准确性。结果: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共测定了14批姜黄样品,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Sig.值=0.9320.05,表明两种方法测得的含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且RSD5%。结论:建立的一测多评法,适用于姜黄中3种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测定,该方法准确、可行。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芦根及其混淆品(芦竹根、南荻根和芒根)的原植物形态、性状、横切面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比较,确定芦根及其3种混淆品的主要鉴别特征,为禾本科植物资源的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叶片喷施厚壁菌门芽孢杆菌属复合菌剂(T1),假单孢菌属和根瘤菌属复合菌剂(T2)两类复配促生菌剂对甘肃贝母生理特征与生长的影响,以期为甘肃贝母生态种植开发功能性微生物菌剂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出甘肃贝母内生细菌;对3年生甘肃贝母叶面喷施T1和T2,并测定产量;试剂盒法测定植物和微生物相关酶活性及生理生化指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检测植物和微生物相关激素含量。结果 从甘肃贝母中分离到的内生细菌分属于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T2处理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T1处理,T1处理的嗜铁素、水杨酸、赤霉素含量显著高于T2处理;TI和T2处理较空白组(CK)提高了贝母叶片内源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含量,茉莉酸、脱落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内源水杨酸的积累,T2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片SOD,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了丙二醛含量,T2处理促进了贝母叶片过氧化氢的积累,T1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I和T2处理较CK提高了贝母叶绿素、根际土铁平均含量及百株重。结论 T1,T2处理都有促进增产的作用,具体机制有所区别,T1优于T2处理。  相似文献   

15.
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的特性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冉  王婷婷  李开铃  尚锐峰  宋杰  张景勍 《中草药》2020,51(6):1412-1426
近期中国及世界各国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目前尚无特效药。西医抗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在考察和试验中。中国多地用中医药治疗COVID-19临床治愈率较高,且治疗经济性较好。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在调节免疫力的同时具有抗病毒作用,在治疗COVID-19中应用较多。筛选2000-2020年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Pubmed数据库明确报道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的11种免疫调节抗病毒中药(甘草、广藿香、金银花、黄芩、连翘、厚朴、柴胡、板蓝根、大黄、黄芪、鱼腥草),总结了其有效成分的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理化性质及药动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方剂和中成药中的应用,以期为中医药更好地用于COVID-19临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慧妍  黄馨慧  张艳海 《中草药》2017,48(10):1998-2001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分析方法,同时测定中药材马鞭草Verbena officinalis、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败酱草Patrinia scabiosaefolia、枇杷叶Eriobotrya japonica、山楂Crataegus pinnatifida、木瓜Chaenomeles Fructus papaya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量。方法使用快速溶剂萃取法,采用甲醇作为提取溶剂,静态萃取时间6 min,制备样品溶液,液相色谱分析采用Acclaim C_(30)色谱柱,以乙腈-0.2%醋酸(85∶15)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3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05 nm。结果样品提取时间为10 min,待测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达到基线分离,且无样品基质干扰,r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在95.8%~102.7%,本法测定结果与《中国药典》2015年版方法的平均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且一法多用,可用于8种中药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NAC基因是一类植物中特有的转录因子家族,广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信号转导及逆境胁迫下的调节过程。本研究鉴定出人参NAC基因家族共有197个成员。将拟南芥NAC基因与鉴定出的人参NAC基因共同构建系统发育树,可将其分为15个亚族。根据转录组分析结果,PgNAC020、PgNAC021、PgNAC022、PgNAC023在花中呈现高表达现象,可能参与花的生长发育;PgNAC075、PgNAC076在果实中高表达,可能参与人参果实成熟过程;PgNAC092、PgNAC093、PgNAC094、PgNAC095可能参与人参花的形态建成,也可能参与植物的抗寒过程。本研究为人参NAC家族基因功能研究,以及NAC调控人参的生长发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中药一支箭3种基源植物尖头瓶尔小草(Ophioglossum pedunculosum)、狭叶瓶尔小草(O.thermal)和瓶尔小草(O.vulgatum)的HPLC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药材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Waters Xbridget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3%甲酸水(B)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60 nm,进样量10μL,用聚类分析、相似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一支箭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15批一支箭中药材归为3类,确定14个主要共有峰,在亲缘关系上狭叶瓶尔小草和瓶尔小草较近,离尖头瓶尔小草较远,利用4个对照品瓶尔小草醇,3-O-甲基槲皮素,瓶尔小草醇4'-O-β-D-葡萄糖苷和3-O-甲基槲皮素7-O-β-D-葡萄糖基-4'-O-β-D-葡糖糖苷的相对含量作为化学分类学标签可区分3个种。结论:一支箭HPLC指纹图谱的构建为其基源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种鉴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丽丽  邹欣蓉  刘琼  步世忠 《中草药》2014,45(22):3337-3342
桑树作为药用早已被中医应用于临床,桑叶Mori Folium、桑椹Mori Fructus、桑枝Mori Ramulus、桑白皮Mori Cortex等桑树资源均可入药,特别是桑树资源对预防和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多种重要调节作用。就桑树资源的化学成分及其降血糖、调血脂、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桑树资源和开发治疗糖尿病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谢臻  周媛  陈勇  李怡萱  麦蓝尹  钟明玉 《中草药》2013,44(24):3476-3481
目的 研究配伍药物与pH值环境对大黄药对中蒽醌类成分溶出变化的影响规律。方法 首先检测与大黄配伍的药物(醋甘遂、牡丹皮、黄芩、黄连、附子、枳实、厚朴)单煎液的pH值,然后在相同pH值的水溶液中加入大黄进行煎煮,采用UV-Vis法和HPLC法测定此pH值的水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与大黄药对共煎液中蒽醌类成分的量进行比较。结果 UV-Vis法检测结果显示,大黄与黄连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低,而大黄与黄芩配伍时总蒽醌的溶出量最高。用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总蒽醌的溶出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HPLC法测定结果显示,在测定的7个药对中,黄连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溶出量最低,而附子与大黄配伍时,蒽醌类成分的溶出量最高。使用不同pH值的盐酸水溶液提取大黄时,蒽醌类成分的量在pH值为5.6时最高。结论 大黄在煎煮过程中,与其配伍的药物和pH值环境均会引起蒽醌类成分溶出量的变化,但是不同药物配伍后形成的pH值环境与用盐酸调整的pH值环境对蒽醌类成分产生的影响存在不一致性,pH值环境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