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属于"湿毒疫"范畴,病位在肺,旁涉中焦,病机为"湿、毒、瘀、虚"。治疗原则为祛除温邪,扶助正气。治疗分早期、进展期、极期(危重期)、恢复期四期论治,根据三因制宜的原则进行预防。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虽疗效确切,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中医辨证时,患者可能已接受过或正在接受西医治疗,其所服用的药物或许会对中医辨证造成干扰,增加了中医诊疗难度。其次,此次疫情发于冬季,缠绵至今,受到个人体质、地域环境及自身已患疾病等因素的影响,其病机演变和临床症状会有所不同,或寒化、或热化、或燥化、或伤阴、或伤阳、或耗气、或化瘀、或闭窍等。需充分结合临床,灵活辨证。最后,因新冠肺炎具有病变复杂、传变迅速、辨证困难的特点,治疗时需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另外,中药煎服法的不同也可能会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3.
三因制宜是中医临床治疗疾病的法则。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因南北地域不同、气候差别、人体体质各异,北方地区感受疫毒之邪病因病机与湖北武汉有所区别。北方地域气候、生活习性、饮食习惯易致体内郁热,病邪具有"郁、湿、热、毒"特点,易伤阴从热化。临床防治应扶正祛邪、三因制宜,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方案注册情况进行分析,为提高相关研究设计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检索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www.chictr.org.cn)以及美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网站(clinicaltrials.gov),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19-nCoV等为检索词,检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临床研究方案。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研究注册时间、研究目的、研究类型、申办单位、研究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评价指标等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共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相关研究方案49个,研究负责单位以湖北、北京、浙江等地医院或高等院校为主。研究具体实施单位属地集中在湖北、广东、浙江、河南等地医院。研究设计以干预性试验研究为主(共40个),其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30个,非随机对照试验7个,单臂研究2个,连续入组1个;观察性研究6个;卫生服务研究2个;预防性研究1个。总样本量30562例,单个研究样本量最大20000例,最小30例。49个方案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人群(3个)、隔离观察人群(1个)、疑似病例(10个)、确诊病例(31个)、康复期病例(4个)。31个拟纳入确诊病例的研究方案中,有16个研究未明确病情分级,3个研究明确排除危重症,4个研究纳入普通型,2个研究纳入轻型、普通型或重型,1个研究纳入轻型和普通型,1个研究纳入普通型或重型,3个研究纳入重型,1个研究纳入重症或危重症。评价的干预措施包括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藿香正气滴丸/口服液、八宝丹、固表解毒灵、金蒿解热颗粒、复方鱼腥草合剂、金叶败毒颗粒、疏风解毒胶囊、双黄连口服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汤药、太极拳疗法。主要疗效指标以退热时间、临床症状缓解、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重症转化率、胸部CT影像为主。结果表明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临床研究响应快速,当前注册方案涵盖了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但存在人群定义不清,研究目标不明确,干预方案需要细化,疗效评价指标需要优化等问题;另外,需要考虑疫情救治的实际困难和工作负担,在符合医学伦理条件下,优化流程,提高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一种全新的病原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该疾病的防治是当今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属于中国传统医学的经方(JINGFANG)是一种古老的草药疗法,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三千年前的中国,这些经过古代中国人亲身尝试而形成的特定草药配方,大多记载在距今1800多年前的医学著作《伤寒论》中。《伤寒论》是中医学界公认的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的临床指南,其中的绝大部分经验沿用至今。由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系统评价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肺功能影响,以期为临床决策及后续临床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期刊数据库(VIP)、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7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且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及方法学质量,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研究,其中5项随机对照试验、2项非随机对照试验、2项队列研究,纳入研究共包含1101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针刺、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水平(SMD=1.43,95%CI[1.10,1.75],P<0.00001)。(2)中西医结合康复训练可提升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 相似文献
7.
2019年12月以来,武汉首先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其他城市随后出现此类病例。由新型冠状病毒导致的疾病由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COVID-19(coronavirus disease 2019)。国家卫健委以及其他省市先后对COVID-19进行辨证分型,并提供对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案。中医认为该疫病属"湿毒之邪",治疗的最佳原则为早发现早治疗,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可以优势互补,不能互相取代。因此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中医药用药方案,进行系统分析,尤其是对中医药治疗COVID-19的药理学基础进行分析,为中药处方治疗COVID-19的合理性提供参考以及为各省市更新诊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2019年底于中国武汉发现并蔓延到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disease2019,COVID-19)的疾病范畴、病邪性质和疾病发展进行阐述,鉴于中医药在历年来"瘟疫"中的应用,分析了中医药在此次COVID-19疾病中的治疗优势,即"扶正祛邪,以不变应变"和"辨证施治,以变应变",减少因激素等药物带来的后遗症,降低患者病死率等。并提出应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发挥其对COVID-19未感染者的预防优势;早期介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风暴"控制疾病向重症发展;根据"卫气营血辨证"理论指导临床辨证分型,发挥中医药防治COVID-19的个体化优势;关注COVID-19中药防治中的合理用药问题;收集临床真实世界数据,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获得中西医结合防治COVID-19数据库等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特点,属于中医学的"温疫"。今冬气温偏高,属冬行春令,阳气失藏,《内经》认为这样的运气条件容易引起疫邪流行。中医治疗从早期(未病先防)、中期(发病期)和后期(恢复期)三个时期进行辨证论治。一、未病先防《内经》强调要"全神养真""避其毒气",预防第一,拟定预防方剂,具体如下:生黄芪15g、炒白术10g、防风6g、板蓝根15g、大青叶10g、麦冬10g、沙参10g、生甘草3g。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特色和优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等有关文件,基于中医经典理论,结合全国其他城市病例发病症候特点以及厦门市地土方宜,制定本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中医药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各地发布的多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推荐使用,对疫情的防控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医药的普遍应用让武汉及全国各地的药师和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一样站到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的一线,开展全程化药学服务,有力地保障了中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道新防线。该文将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药认识,分析疫情防控的中药临床应用与药学服务切入点,明确临床中药师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参与中药临床用药方案制定、药物重整、处方审核、合理用药指导、药学监护、叠加用药风险把控等方面开展工作。临床中药师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有利于提高中医药防治疫情的水平,对保证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促进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严峻复杂,探讨中医药防治COVID-19处方的用药规律及特点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7个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管理局发布的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诊疗手册》收录的中医药防治COVID-19诊疗方案以及3位国医大师、4位知名中医药专家所拟的方药,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应用EpiData 3.0软件,建立"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处方库""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常用中药库",共收集有效中药处方93首,组成药物共计157味。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①药性寒、温居多,其中性寒69味,占43.95%;性温57味,占36.31%;性热较少,仅占1.27%;②味苦、辛、甘药物较多,不同时期药味有异,初期以辛味居多,中期、重症期以苦味为主,恢复期多用甘味药;③归经以入肺、胃、心者多,入肺经最多,占24.55%;初、中期多入肺胃,重症期则入心肾;④口服药物多无毒,仅6味药物具有毒性,分别是苦杏仁、绵马贯众、重楼、细辛、半夏、炮附片;⑤以具有解表、化湿、清热、补虚、化痰止咳平喘5类功效的药物居多,初期解表与清热并重,各占18.81%;中期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使用多,占29.61%;重症期清热使用最多,占33.33%;恢复期补虚使用最多,占36.47%。中药防治COVID-19的药性特点和功效分布与中医对其病因、病位、病机的认识紧密相关,临证辨治尤需注重分期用药及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分析,研究方证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信息。通过收集国家和各省市卫生主管部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对该病的分期、证型、处方用药等信息进行汇总,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中医药辨证和处方用药规律,并进一步探讨该病病机及演变规律。通过检索共获得26个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1个国家方案,25个地方方案),其中16个包括预防和治疗2个方面,7个仅为治疗方案,3个为预防方案。病程可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恢复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致病因素为湿毒,核心病机为湿毒壅肺、阻遏气机,病理特点可概括为"湿、毒、闭、虚"。该病病位在肺,多涉及脾、胃,重症波及心、肾。各期的核心治法依次为芳化湿浊、宣肺透邪(初期),清热解毒、宣泄肺热(中期),开闭固脱、回阳救逆(重症期),清解余热、益气养阴(恢复期)。全国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较多,不同地域的诊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个性,但总体上遵循国家方案,在病程分期、证候分型、治则治法和处方用药方面具有共性特征,均围绕湿毒致病的核心病机及传变规律进行防治。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相关诊疗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标准化,希望重视重症期和恢复期的化瘀通络治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自2019年12月爆发以来,发展迅速,短期内蔓延至全球多个地区,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目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与传统医学的积极介入相关,特别是对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体现出其独特优势。疫情发生以来,各民族医基于本民族医药理论,对COVID-19的认识和防治措施建言献策;优选个体化传统医学处方"扶正"患者个体内环境,结合"消灭"疫病产生、传播的土壤、空间等环境因素,为尽快战胜疫情,保障一方人民的生命健康贡献各自力量;建议立项挖掘、整理、研究、开发民族医药预防和治疗"瘟疫"的医疗机构制剂,为预防和治疗今后可能会频繁发生的各种病毒导致的"瘟疫"做好充足准备,护佑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7.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归属中医"疫病",主要病位在肺,主要病机为"湿、毒",治疗上解毒化湿贯穿始终。新冠肺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为核酸检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新增加了血清学检测。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的预防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如中医预防方、香囊、针灸、中国传统功法、食疗、足浴、熏蒸等。在新冠肺炎的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明显,在缓解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减少患者轻症向重症、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发生率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尚无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对新冠肺炎的认识尚不完整,因此,文章从新冠肺炎的诊断、预防和治疗3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对新冠肺炎中西医方面的认识,为进一步明确新冠肺炎的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