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定义 缺血性室性期前收缩是指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缺血缓解后室性期前收缩随之消失。急性缺血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引起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始动因素,是诱发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将急性缺血时发生的室性期前收缩称为具有危险性的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2.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消除室性期前收缩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回顾性研究显示,病程长及室性期前收缩负荷高是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主要易患因素。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室性期前收缩发生时心脏无法有效充盈及左右室收缩不同步导致心室腔扩大,心功能下降相关。射频消融术已成为根治室性期前收缩、逆转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接受PCI治疗的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急性心肌梗死病人228例,其中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6例(11.4%),偶发室性期前收缩202例。观察并比较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和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临床资料和介入治疗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病人年龄大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冠状动脉3支病变发生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恢复心肌溶栓试验血流3级构成比低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组MACE发生率高于偶发室性期前收缩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级是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提示病人冠状动脉病变广泛且严重,急诊PCI术中发生血流改善更差,术后发生无复流风险增加,心源性休克、血流心肌梗死溶栓治疗3级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病人左心功能明显减低,提示长期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经常规体检、生化检查、X线胸片、心脏彩超、长程心电图等各种检查后,入选室性期前收缩患者98例,其中右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82例,左心室流出道室性期前收缩10例,左心室流人道室性期前收缩6例,分别采用起搏或起搏与激动结合的方法进行标测消融,对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总结.结果:手术成功有90例,好转有6例(再次手术成功5例,1例室性期前收缩较前减少),手术失败2例.术后随访6个月~7年,未发生任何手术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该技术可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QTd)和T波峰末间期(TpTe)异常增大,标志心室肌复极化的离散,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密切相关.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是临床用于评价室性心律失常预后的方法,Lown's.3~5级患者易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而猝死.本文目的旨在观察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Lown's分级和QTd和TpTe,探讨这些指标对冠心病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室性期前收缩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室性期前收缩病因多为心神不安,血瘀阻络,病杌多为心神失养和心神受扰.宁心安神、活血化瘀法能减少心律失常病人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相似文献   

7.
室性期前收缩是最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不伴有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期前收缩,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但近10年的研究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在某些条件下可导致左室重构,甚至诱发心力衰竭症状.这些条件包括患者年龄、病程长短、室性期前收缩负荷及室性期前收缩的起源部位和室性期前收缩QRS波的宽度.诱发心力衰竭的机制可能与室性期前收缩时左右心室失同步、心肌细胞能量储备耗竭、心内膜下至心外膜下血流比失调导致心肌缺血、钙平衡失调、氧自由基损伤,以及β受体密度下调、反应性下降等多种病理生理因素有关.近来有学者提出“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心肌病”的概念,和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一样,也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未分类心肌病.  相似文献   

8.
期前收缩的临床意义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前收缩是指起源于异位起搏点而与基本心律中其他搏动相比在时间上过早发生的搏动,是窦性心律失常之外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100%的心脏病患者和90%以上的正常人均可发生期前收缩。按照起源部位可将期前收缩分为窦性、房性、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四大类,其中以室性期前收缩最多见也最重要,本文将作重点介绍。房性和交界性期前收缩次之,而窦性期前收缩极为罕见。按发生频率又可分为偶发期前收缩(<10次/h)和频发期前收缩(≥30次/h)。按照期前收缩的形态可分为单形性期前收缩和多形性期前收缩;根据其起源点的数量分为单源性期前收缩和多源性期…  相似文献   

9.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频繁发作可导致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但该心肌病目前发病机制及相关风险因素仍不甚明确.现就室性期前收缩性心肌病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主要见于老年人群中〔1〕。研究表明,正常人亦可能出现室性期前收缩,而且其发生的概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2〕。有文献报道老年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心肌缺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3〕。本研究探讨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与动态心电图判定老年人心肌缺血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正>室性期前收缩(VPB)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亦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俗称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在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及预后上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正确鉴别病理性室性期前收缩与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从流行病学、VPB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心肌缺血患者与健康人室性期前收缩发生部位的差异.方法:选择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测的177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其中急性心肌缺血患者87例、健康体检者90例,计算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前壁(20.7%)及心尖部期前收缩发生率(13.8%)、V左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51.7%)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分别为3.3%,2.2%,23.3%);健康体检者右心室流出道期前收缩发生率(61.1%)、右心室期前收缩总发生率(76.7%)显著高于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分别为31.0%,48.3%).结论:急性心肌缺血患者以左心室期前收缩常见.  相似文献   

13.
龚仁泰 《心电学杂志》2009,28(5):303-304
在加长记录某一心电图导联时,有时可以间歇性出现偶联间期相等、形态相同的室性期前收缩.当各显性室性期前收缩之间夹有窦性心搏数目符合某种数学规律时,应考虑有些室性期前收缩呈隐匿性状态而未在体表心电图上显现,此称为隐匿性室性期前收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 Ron T( U)型室性期前收缩的类型与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分析 3 1例在入院后发生≥ 1次由 Ron T( U)型室性期前收缩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作时与发作前后的常规 1 2导联心电图或持续心电监视心电图。结果  3 1例诱发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的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可分为 3种类型 :( 1 ) QT间期正常的非长间歇依赖性 R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 2 ) QT间期正常的长间歇依赖性 Ron T型室性期前收缩 ;( 3 )长QT ( U)间期综合征伴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各型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及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有不同的临床与心电学特征。结论  Ron T ( U)型室性期前收缩类型与其所诱发的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室性期前收缩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大多数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没有临床症状。没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预后相对较好,然而,频发的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可能与多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增加有关,而且这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发展成心动过速诱导的心肌病。因此,对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患者进行合理的临床评估至关重要。决定是否针对无症状性室性期前收缩进行治疗主要基于3个因素:基础心脏疾病、室性期前收缩的负荷、心功能状况。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导管消融治疗已经成为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老年人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状况。方法应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531例老年室性期前收缩患者,比较不同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于右心室室性期前收缩(P<0.05);左心室心尖部及前壁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流出道和其他部位(P<0.05)。各部位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均>50.0%。结论左心室室性期前收缩较右心室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高;左心室心尖部和前壁期前收缩合并心肌缺血发生率最高;老年人室性期前收缩半数以上合并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缓释片,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参松养心胶囊,疗程均为12周。结果观察组室性期前收缩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积分及室性期前收缩总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病人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可进一步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减少期前收缩发生次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ST-T改变的发生机制。方法对房性期前收缩40例和室性期前收缩78例病人按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有无ST-T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期前收缩后的窦性搏动ST-T改变与心电图各间期的长短无关(P〉0.05),但室性期前收缩后的ST-T改变与室性期前收缩的配对间期有关(即提前量),室性期前收缩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前收缩后回转周期的长短对ST-T改变亦有影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期前收缩后窦性搏动的ST-T改变的机制可能与电张力调整有关,是否与基础心脏病或心肌缺血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期前收缩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人均口服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各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对比.结果 室上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为94.44%,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为86.21%,室上性和室性期前收缩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松养心胶囊能够有效减少期前收缩发生的次数,对性质不同的心律失常有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室性期前收缩(premature ventficular beats)又称室性早搏,简称室早,是指窦性激动尚未到达心室之前,心室中某一起搏点提前发生激动引起心室除极,是一种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与各种心脏病患者均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在中医学属“惊悸、怔忡”及“结代脉”范畴。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或不能自主,脉象参伍不调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