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军医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卢峰锋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1998,(1):15-16
心理素质是人才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人才其他素质的形成和质量。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学习有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并以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为了探索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人才的途径,我们自1992年起,对我校各专业本科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从心理档案看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自1992年起,我们对我校各专业(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卫生事业管理和麻醉学)本科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测试,建立了相应的心理档案。迄今,共测试学生1303人(男生999人,女生304人)。测试包括两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儿身长、体重发育状况。方法对本地区2002年1月1日~12月31日在我院出生的常住健康儿童。用监测法在规定的月龄对其身长、体重进行测量、记录并分析。结果男性婴儿身长、体重均大于女性婴儿(P<0.05);男女婴儿身长均值均达WHO标准,6月以前身长增长最快,超过WHO标准;男女婴儿体重均值在6月以前均赶上WHO标准,但后半年体重的增长逐渐减慢,并落后于WHO标准。结论本地区婴儿身长、体重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成人精神残疾的主要致残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预防和治疗的建议。方法:以ICD-10为诊断依据,WHO—DAS1I为残疾程度评定标准,对申请成人精神残疾评定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及残疾等级评定。依致残原因、残疾程度、年龄别不同进行分组统计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给出预防和治疗建议。结果:本组患者428例,男58.41%;女41.59%。平均年龄(43.10±12.06)岁;众数(Mode)40岁;女性平均年龄略高于男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两组患者各年龄段人群分布构成比的差别无显著性;致残疾病有10类,其中精神分裂症是导致精神残疾的最主要原因(83.18%);残疾程度以1、2级为主,其中2级残疾6542%。结论:精神分裂症是导致精神残疾最主要的疾病,为减少和减轻精神残疾,需要加强精神疾病的早期发现,及时、规范治疗;加强患者的社会功能训练。加强社会心理卫生教育,注重对痴呆及酒精所致精神障碍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428例新生儿血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428份新生儿血培养结果及其细菌种类与药敏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428份血标本中分离出致病9898株(20个种),阳性率为23%,G+球菌62株占63.3%,其中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49%,其中又以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G-杆菌23株占23.5%,其他菌13株占13.2%.药敏结果显示大多数细菌对常用首选药耐药率很高,超过50%以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入学新生人群中的血型分布情况,并对血型实验中常见错误原因进行分析。方法用标准血清玻片凝集法对1033名学生的血液标本进行ABO血型鉴定。结果1033名学生的ABO血型分布为A型占26.43%,B型占36.40%,O型占27.30%,AB型占9.87%。结论1033名学生中ABO血型分布特征为B〉O〉A〉AB。 相似文献
7.
85名技校学生Scl-90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Scl-90对85名技校学生进行心理测定,结果发现各因子分明显高于常模,除躯体化、抑郁、偏执外,其它因子更为突出,女性心理障碍明显高于男性,近1/6学生总分>200分,尤以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为主,应引起学校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2265名壮族学生进行Hb测定,低Hb率为30.46%,多为轻度,男生以7岁、12岁组低Hb率高,呈双峰型,17岁组最低;女生以7岁、17岁组低Hb率高,呈三峰型。城乡学生低Hb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不同性别、地区、年龄以及BCG接种史的学生的PPD试验反应水平,确定学生中肺结核病防治重点人群以及卡介苗复种的必要性。方法 在左前臂掌侧中、下交界处皮内注射试剂0.1ml,72h观测记录局部反应结果。结果 男生阴性率为39.80%,女生阴性率53.19%,不同年龄的PPD试验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要加强学生,特别是女学生人群中肺结核病防治工作;在7岁或12岁复种BCG以及用PPD试验结果来决定复种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596名学生MMPI测试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城卫生学校学生心理研究课题组对本校98级护理、社区医学、医学影像和药剂专业513名学生和97、98年级成人脱产医疗专科班83名学生进行MMPI测试,并与中国男女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普通班男女生Hy、Pt两个量表分高于中国常模,Si量表分低于中国常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成教男生组Pd、Pt两个量表分高于中国常模,有显著性差异(P〈0.05)。测试结果提示:我校普通班学 相似文献
11.
盐城卫生学校学生心理研究课题组对本校 98级护理、社区医学、医学影像和药剂专业 5 13名学生和 97、 98年级成人脱产医疗专科班 83名学生进行MMPI测试 ,并与中国男女常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普通班男女生Hy、Pt两个量表分高于中国常模 ,Si量表分低于中国常模 ,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 )成教男生组Pd、Pt两个量表分高于中国常模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测试结果提示 :我校普通班学生心理上普遍不够成熟 ,情绪不稳定 ,对新环境适应力较差 ,往往感到孤独、烦恼和焦虑。成教班学生心理相对比较成熟 ,但心理变化由简单趋于复杂 ,表现心理压力比较大 ,时有焦虑 ,抑郁症状。结果还提示 :对于同一所学校的不同学生群体心理健康存在差异 ,需探索不同的心理教育方法 ,帮助每一位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常住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并讨论其发病的特点,为该地高血压预防、治疗提供相关依据,并结合当地高血压情况对比分析全国农村目前的高血压发病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四川省南充市3区农村进行问卷调查,主要了解总体人群高血压发病与年龄,性别,食盐摄入量及肥胖的关系。结果: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8.62%,男女患病率分别为35.83%、24.24%。各年龄层之间的患病率大致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较高年龄则患病率有所下降。食盐摄入量较高者及肥胖者病发高血压的风险有所加大。结论:四川省南充市农村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比较高。男性患病率较女性高,食盐量摄入量大致大于等于6g/天比小于6g/天的高血压患病率风险加大,肥胖者病发高血压的风险也有所加大,各年龄层之间的男女患病也具有差异。造成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及上述差别可能是由于该区域乡镇居民的生活习惯及高血压的防治不当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大学新生结核菌素结果探讨,分析如何提高边远地区及流动儿童BCG的接种率。方法:对1979名学生进行了卡介苗(BCG)卡痕的检查及结核菌素试验分析。结果:有卡痕的男女学生共计1083名,PPD试验均为阳性反应,无卡痕的男女学生共计896名,PPD试验阳性者350名。强阳性者8名,确诊肺结核4人,其中自然感染342人(38%)。结论:在城市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力度,尤其是对1岁以内的儿童。在边远地区、乡镇农村,加强落实卡介苗接种率的管理力度,是降低我国结核病发病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血涂片的制备是检验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之一。笔者深入到临床中向同行学习,反复实践练习和体会,对推片过程中的几个步骤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之变得易于操作,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可熟练掌握其技能,提高了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小学学生血红蛋白真实情况,为儿童健康保障工作提供真实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流坑小学不同年级学生共640名,采取氰化高铁法测定不同年龄段血红蛋白含量及总体低血红蛋白患病率。结果640名学生中,低血红蛋白198名(30.94%);随着年龄的增长低血红蛋白患病率逐步减少,但在13岁又反增,且各年龄段低血红蛋白患病率存显著差异(P<0.05);男生低血红蛋白患病率均低于女生(P<0.05)。结论低血红蛋白严重影响小学学生的生长发育,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降低贫血率,使得小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高校大学生是结核病易感染的群体,近年来我国结核病疫情有回升的趋势,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学生结核病的人数也有所增加,甚至我国部分地区学校出现结核病爆发流行。为了进一步做好高校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防止出现学校肺结核病的爆发疫情,淮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所于2007年3月到4月对市区四所高校2005级高职专科学生和2006级本科学生进行了结核菌素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三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的效果。方法 2011年5月16~30日对深泽县所有初三学生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课,采用容量比例概率的抽样方法抽取248人进行课前、课后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问卷调查,调查知晓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艾滋病防治知识8条以及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来源。应用Excel2007和PEMS3.1软件,采用卡方检验对课前课后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进行分析。结果课前调查248人,课后245人,知晓率由课前的49.19%提高至课后的99.18%(χ2=160.23,P<0.01),获得艾滋病知识信息的来源主要为电视、报刊,其次为疾控中心的宣传活动、学校教育,咨询服务、医生等渠道较少。结论初三学生即将毕业,有的学生要走向社会,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对其开展健康教育课耗时少、费用低、见效快,是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对555名12 ̄17岁壮族中学生的瞳孔距离进行统计分析,平均瞳孔距离为58.95±0.12毫米,男性为59.32±0.14毫米,女性为58.13±0.21毫米;并讨论了各年龄组男女生瞳孔距离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