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骥良  李自强 《肝胆外科杂志》1996,4(3):160-160,165
先天性胆囊异位畸形,胆囊脐瘘1例冯骥良,李自强,李春光,谷化平,商磊岩,熊正文(中国人民解放军251医院病理科张家口75000)患者男,20岁.因脐部溢液20年入院。自婴儿期,从脐部有淡黄色,腥味液体流出。多清晨空腹,上午10时许溢流显著,查体:一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回肠重复畸形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6年2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6例回肠重复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病的诊治方法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 本组6例回肠重复畸形患者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腹痛、肠梗阻和腹部包块。其中5例行胃镜、结肠镜及腹部CT检查,3例行肠系膜动脉造影检查,均未提示消化道重复畸形;4例行99 Tcm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其中2例提示消化道出血;3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1例发现双回肠畸形。术前均未明确诊断,仅1例考虑回肠重复畸形可能。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距回盲部11~100cm范围内有长度为6~25cm的重复肠管。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回肠重复畸形,其中2例见胃黏膜异位,2例见肠腔内憩室,1例并发异位胰腺,1例伴回盲部炎性纤维性假瘤。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成人回肠重复畸形极为少见,临床无特异表现,目前暂无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的辅助检查,双气囊小肠镜及99 Tcm放射性核素显像有一定提示意义。术前一般很难作出明确诊断。剖腹探查时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一旦发现,建议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胆囊小隆起性病变(亦称息肉样病变)指向胆囊腔突出的局限性隆起形病变,本文就我院5年来经B超发现胆囊小隆起性病变107例,其中3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31例中男12例,女19例。男:女为1:1.58。年龄19~69岁,平均41.3岁。病程为7天至8年。二、症状与体征:右上腹隐痛或胀痛12例,绞痛者2例,餐后饱胀感者4例,无症状者13例(健康检查发现7例,因其他疾病作B超检查发现6例)。右上腹深部压痛  相似文献   

4.
患者 女性 ,41岁。 2 0 0 0年 1月13日入院。近 10年来患者每于进食油腻饮食后右上腹部感胀痛不适 ,伴腰背部疼痛 ,治疗后可缓解。无寒战、高热及黄疸史。体查 :腹平软 ,无明显压痛 ,未扪及包块。B   收稿日期 :2 0 0 0 0 6 19。   作者简介 :徐茂国 ( 1966 ) ,男 ,贵州遵义人 ,贵州省龙里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 ,主要从事普外临床工作。超检查见胆囊较毛糙 ,胆囊呈多叠弯曲。诊断 :(1)慢性胆囊炎 ;(2 )胆囊畸形。择期手术见胆囊为双胆囊畸形 ,周围明显粘连 ,一为 75mm× 2 0mm大小 ,另一为 5 0mm× 15mm大小 ,壁稍增厚 ,两胆囊…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67岁,B超检查发现胆囊息肉三个月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B超示胆囊壁欠光滑,胆囊底部前壁探及一个低回声团块,附于胆囊壁上,无移动性,直径为10 mm,基地宽10mm,提示胆囊息肉。入院诊断:胆囊息肉。入院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约50mm×100mm×30mm大,近中央有一缩窄环,呈葫芦型,胆囊壁增厚,呈慢性炎性改变,底部可扪及一枚结石。术后切开胆囊见胆囊呈双腔畸形,近胆囊管侧腔约50mm×30mm×50mm大,远侧腔约30mm×20mm×30mm大,两腔间有-6mm×5mm孔相通,远侧腔  相似文献   

6.
邓靖 《肝胆外科杂志》1996,4(3):133-133
胆总管胆囊管重复畸形1例邓靖(四川省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肝胆外科643000)患者女性,41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8天入院.18天前因吃油腻饮食后突感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疼痛放射至右肩背部,伴恶心,不呕吐,不伴有畏寒、发热。20年来反...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18岁。因黑便 2d ,全腹绞痛持续存在 ,间断加重 ,伴停止排便、排气 1d于 2 0 0 4年 3月 2 1日急诊入院。 2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查 :体温 3 7.3℃ ,全腹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 ,以右下腹明显。未及腹部包块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弱。X线示 :心肺 ( -) ,胸廓叉肋畸形 ;肠管扩张 ,未见气液平及膈下游离气体 ,第 5腰椎隐性脊柱裂。B超示 :肠管与腹直肌后鞘处腹膜粘连 ,肠壁局部破损、粘连 ,腹腔积液。诊断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小肠穿孔 ?)。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腹腔较多脓血性渗出液 ,见右侧肠管与大网膜粘连。有…  相似文献   

8.
胆囊十二指肠瘘致胆石性肠梗阻在临床上少见,正因少见,所以容易误诊、漏诊,然而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肠巨大胆石更少见.本文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收治的胆囊十二指肠瘘合并回肠巨大胆石致肠梗阻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部分切除术保胆治疗胆囊畸形的可行性.方法 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对55例胆囊畸形的病人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将胆囊畸形分为胆囊萎缩和折叠畸形两种,病变部位皆位于胆囊的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其中胆囊萎缩21例,呈葫芦状;占胆囊1/4者11例,1/3者10例.折叠畸形34例,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或虽畸形与体部成角≤90度,但折叠处及其远端慢性炎症明显;占胆囊1/4为7例,其中向左折叠畸形3例,向右折叠畸形4例;1/3者11例,均向右折叠畸形;1/2者13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12例;2/3者3例,向左折叠畸形1例,向右折叠畸形2例.保留的胆囊功能正常:胆囊管通畅,胆囊壁≤3 mm,无明显炎症,胆囊收缩试验≥30%.本组合并胆囊结石49例,占89.1%,27例是黑色胆色素及胆色素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55.1%.22例是胆固醇及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占44.9%.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后,胆道镜检查取净结石,4-0可吸收线连续两层缝合胆囊.结果 5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134.7±24.1) min;排气时间分别是18 ~30 h(25.3±3.7);胆漏3例,每日5~30 ml,术后4、6、10d拔除引流管,术后7~11 d痊愈出院 所有病人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 60个月,病人术前临床症状消失,无胆囊切除术后腹痛、脂肪泻等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无结石复发;术后胆囊代偿性扩张,最小达4 cm ×2.5 cm ×2.5 cm,术后胆囊收缩试验53%±10%,较术前39%±7%明显提高(t=-15.848;P <0.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囊部分切除术在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是治疗胆囊畸形的有效方法,对保护胆囊及胆囊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新的保胆术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努力提高胆囊残留病变的防治水平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18 8 2年Langerbuch实行第一例胆囊切除术 ,开拓了胆道外科的发展 ,历经百余年的完善已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均低的经典手术 ,称之为金标准。尽管如此 ,如何努力提高胆囊切除术的质量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具丰富内涵的实际问题 ,现在和将来都应加以注意。胆囊残留病变的问题 ,当今显得比较突出 ,应引起思考。 1 987年法国医生Mouret成功地施行LC胆囊切除术 ,胆道外科迈向微创时代 ,胆囊残留病变的发生和危害亦发生了变迁。因胆囊切除术后而症状仍存在的病人 ,四处寻医 ,常常被戴上“胆囊术后综合征”的帽子 ,长期得不到有效…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19岁。因间断右上腹隐痛伴黑便2年,加重20d,突发全腹痛6h急诊入院。查体:右侧肋骨较左侧高约1cm,右侧肋间隙不规则,腹平坦,全腹压痛,反跳痛伴肌紧张,右上腹最著,肠鸣音弱。X线片发现胸廓畸形,第五腰椎隐性脊柱裂,腹部CT示马蹄肾。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与胆囊病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1988年至1995年因门静脉高压住院的300例患者,经B型超声波、X线胆道造影(静脉胆道和口服胆囊造影)、CT检查所见胆囊的病理变化:如胆囊壁增厚(〉3mm)者166例,胆汁淤积和/或胆囊内见沉淀样物108例,胆囊收缩功能降低和排空迟缓104例,合并胆囊结石62例,胆囊萎缩28例,共发现有胆囊病变者175例,占58.3%,很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双胆囊畸形是由Boyden医师最早报道的一种先天性胆囊畸形,临床上十分罕见,发病率约1/4 000[1-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医院近期收治一例双胆囊畸形病例,术前腹部MRI平扫+MRCP检查提示双胆囊畸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证实为H型双胆囊畸形。现结合国内外有关H型双胆囊畸形报道文献,分析H型双胆囊畸形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4.
张翊 《腹部外科》2004,17(4):249-249
病人 :男 ,1 8岁。因“黑便 2d ,腹痛1d”急诊入院。全腹绞痛持续存在 ,间断加重 ,无放射痛 ,以下腹部为甚 ,伴停止肛门排气、排便。无畏寒、高热及黄疸。 2年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检 :T37.3℃。全腹肌紧张 ,压痛、反跳痛 ,以右下腹明显。未及腹部包块 ,移动行浊音 (- ) ,肠鸣音弱。X线示 :心肺 (- ) ,胸廓叉肋畸形 ;肠管扩张 ,未见气液平及膈下游离气体 ,第 5腰椎隐性脊柱裂。B型超声示 :肠管与腹直肌后鞘处腹膜粘连 ,肠壁局部破损、粘连 ,腹腔积液。拟诊 :小肠穿孔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内较多…  相似文献   

15.
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病变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留胆囊病变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3年1月~2003年12月28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本组27例均经再次手术切除残余胆囊,其中2例同时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痊愈。1例胆囊残株癌行残余胆囊及胆总管切除肝肠吻合术,术后1年随访病人健在,术前症状消失。结论反复感染致使Calot三角严重粘连、胆囊颈管解剖变异、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是造成手术残留的主要原因。首次胆囊切除术后原发症状仍然存在,结合B超、X线即可确诊。再次手术切除残余病变是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晏吉宾 《腹部外科》2006,19(1):36-36
例1,男性,42岁。于20d前出现右下腹痛,当地医院以“急性阑尾炎”给予消炎治疗,症状缓解。近3d再次出现右下腹痛,伴发热体温38.5℃。血常规:WBC15.0×109/L。体检:右下腹压痛,腹软,无反跳痛,腹部未触及包块。决定拟行阑尾切除术,术中发现,阑尾为急性炎症,行阑尾切除术。同时发现,回肠距回盲部25cm的部位有一段异常肠管与正常回肠并行,约10cm,肠管比回肠稍细,与正常肠管粘连紧密。行部分回肠切除术,剖开肠管,可见两肠腔相通。病理报告:肠重复畸形。例2,男性,6岁。因腹痛、腹泻、粘液血便3d,小儿科以“细菌性痢疾”收入院。体检:腹部膨隆,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在复杂胆囊疾病中安全有效而实用的操作方法.方法 手术操作中,对于操作难度较大的LC,应用"前后结合、吸推结合、面线结合、顺逆结合、分别夹闭、粗管套结、伤胆保管、开管取石、有效止血"的操作方法.结果 956例操作复杂的LC手术中,除5例中转开腹以外,其余全部腹腔镜下成功,手术时间为25~150 min,平均50 min.结论 复杂的LC术中,应以安全为原则,仔细操作,区别时待,应当可降低中转开腹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63岁。因右上腹痛 5天并高热、黄疸入院。查体 :T 41.2℃ ,P 14 2次 /分 ,R 2 6次 /分 ,BP 8/ 4kPa ,神志模糊 ,皮肤巩膜黄染 ;双肺有少许干啰音 ,心率 14 2次 /分 ;腹平 ,右上腹紧张 ,有压痛 ,莫非氏征 ( ) ,肝肋缘下 2cm ,脾未触及 ,肠鸣音弱。CT检查示胆总管扩张 ,胆总管及左肝内胆管结石。WBC 19.2× 10 9/L ,N 0 .96,L 0 .0 4。以“重症胆管炎、胆管结石”行急诊手术。术中见 :胆囊灰白色 ,约 12cm ×9cm ×7cm大 ,胆囊周围有少量渗出液 ,胆囊管及胆总管均扪及结石。“胆总管”扩张约 1.5cm ,予…  相似文献   

19.
对雌、孕激素受体在胆囊病变中作用机制的探讨刘弋,王光升,宋海屏,王蔚宣,万圣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合肥230022)既往的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已经发现胆囊病变的发病率在女性显著高于男性,临床及实验研究也显示胆囊结石的成因与性激素有一定的相关关系[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门静脉高压性胆囊病变的成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391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合并有胆囊病变的121例进行分析。结果 肝炎后型占52.1%,混合型占24.8%,酒精型与胆汁型各占4.1%,特异型与隐匿型各占1.7%,血吸虫型占11.5%;胆囊壁增厚、呈“双边”影、壁毛糙或胆囊炎改变者81例,胆汁呈淤泥状者14例,胆囊中单个或多个结石者51例,胆囊息肉者5例,胆囊萎缩者5例,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者9例,合并胆总管结石者7例。结论 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肝功能不良、腹水是门静脉高压性胆囊病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