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乳腺腺病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腺病的临床诊断南京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210008)杜竞辉乳腺腺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但大多数病人根据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少数病人因纤维化明显或瘤化不易与纤维腺癌和乳癌尤其是乳腺腺病基础上发生的乳癌鉴别,需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2.
乳腺腺病的病理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腺病的病理诊断标准江西医学院一附院(330006)姚育修乳腺腺病分型尚不统一,目前多数学者赞同王德修意见,依其不同发展阶段和组织形象分为三期或三型,早期为小叶增生型、中期为纤维腺病型、后期或晚期为纤维化型(硬化性腺病),小叶增生型:多发生妇女25...  相似文献   

3.
乳腺腺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4.
DNA定量检测在乳腺腺病不典型增生与乳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军  柳凤轩 《中华外科杂志》1991,29(12):781-783
  相似文献   

5.
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410011)房献平,陈显玉乳腺导管疾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头溢液或/和乳房中央区肿块,随着检查手段的增加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文献对这类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多。乳腺导管疾病病程较长,起病隐匿,临床表现不...  相似文献   

6.
乳腺腺肌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帆  姜军 《临床外科杂志》2007,15(6):375-376
乳腺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是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的乳腺肿瘤,它同时混合有腺上皮成分并伴肌上皮明显增生,由于临床病例较少,其定义一度模糊,易与其他乳腺疾病混淆。WHO(2003)乳腺肿瘤新分类中,将其归于肌上皮病变中,并明确定义为:有腺上皮内衬的腔隙,周围主要由实质增生为主、形态各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少数情况下,乳腺腺肌上皮瘤的腺上皮、肌上皮或两种成分均可转变为恶性。因其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有必要对其进一步深入认识。一、流行病学情况乳腺腺肌上皮瘤发病率低,迄今被报道的总病例不超过200例,国内…  相似文献   

7.
8.
男性乳腺增生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男性乳腺增生病的诊断与治疗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外科(410011)房献平,王先明男性乳腺增生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男性乳腺疾病,约占90%以上,在乳腺外科领域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正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是外科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和掌握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与探讨彩色超声对于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的鉴别与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通过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肌瘤患者共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共40例,对两种疾病患者的临床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取彩色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肌瘤共46例,符合率为92.0%,对30例子宫腺肌病进行彩超检查,显示存在子宫腺肌病共26例,符合率为86.7%.结论:采取彩色超声对子宫肌瘤与子宫腺肌病进行诊断,具有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与较高的诊断价值,因此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增生病182例,其中乳痛症型9例,小叶增生型25例,纤维腺病型56例,纤维化型28例,囊肿病型64例.病程15天至10年,平均1年5个月.年龄18~60岁,平均32.5岁,其中21~40岁者占68.7%.本组单纯肿物切除17例,乳腺区段切除165例.随访142例,随访率为78%,复发2例.本文对乳腺增生病的命名、分型、临床、病理和治疗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意义及其方法。方法:对有手术指征的病人,酌情选用区段切除,乳房单纯切除等术式。结果:55例病人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增生病,所有病人术后效果良好。结论:乳腺增生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乳腺腺病是乳腺结构不良症的一种,与乳腺癌鉴别不难。但如果伴明显间质胶原化,临床可表现为无痛性乳腺肿物。B超及乳腺X线检查表现也疑似乳腺癌,术前常误诊为乳腺癌。我们总结了4例乳腺腺病伴胶原化术前疑诊乳腺癌的患者,现报告并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像诊断技术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使用药更有针对性、合理性。方法 采用近红外乳腺扫描影像技术对8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同时进行护理指导。结果 820例患者检查顺利,不同证型的乳腺增生病其近红外乳腺影像各有差异。结论 近红外乳腺扫描检查敏感性高、直观、无创、操作方便,检查中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本组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共47个乳腺结节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良性组27例共28个结节,恶性组19例共19个结节.良、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上升支斜率、峰值时间、峰值强度、平均强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0090±0.0068和0.0113±0.0113、27.17±12.57和29.70±13.90、0.178±0.089和0.373±0.071、0.146±0.143和0.133±0.060、18.14±8.17和24.24±5.18.结论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分析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定性诊断乳腺肿块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女性乳腺肿块患者,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诊断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DBT及FFDM+DBT的定性诊断效能。结果于85例共检出89个乳腺肿块,病理诊断良性病变56个、恶性病变33个。FFDM、DBT及FFDM+DBT定性诊断乳腺肿块的敏感度分别为69.64%、87.50%、和87.50%,特异度分别为69.70%、78.79%和84.85%,准确率分别为69.66%、84.27%和86.52%,AUC分别为0.75[95%CI(0.65,0.84)]、0.92[95%CI(0.84,0.97)]和0.93[95%CI(0.86,0.98)];DBT、FFDM+DBT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及AUC均大于FFDM(P均0.05),DBT与FFDM+DB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BT可定性诊断乳腺肿块,且其诊断效能高于FFDM。  相似文献   

16.
17.
近红外乳腺扫描影像与乳腺增生病辨证分型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像诊断技术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使用药更有针对性、合理性.方法采用近红外乳腺扫描影像技术对820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同时进行护理指导.结果 820例患者检查顺利,不同证型的乳腺增生病其近红外乳腺影像各有差异.结论近红外乳腺扫描检查敏感性高、直观、无创、操作方便,检查中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检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乳腺腺肌上皮瘤诊治体会(附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腺肌上皮瘤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腺肌上皮瘤6例。结果:6例均表现为乳腺包块,直径在1.5~3cm之间,对其均行乳腺包块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无复发。结论:乳腺腺肌上皮瘤为良性肿瘤,首选治疗为包括肿瘤组织的局部扩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20.
乳腺增生症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乳腺增生是女性乳腺肿块最常见的原因,有人统计发现,在乳腺活检的病例中,60%~75%是乳腺增生,而在尸检的妇女中,有乳腺增生的更高达58%~89%。虽然乳腺增生的形态学改变并不复杂,不外乎乳腺组织纤维化、囊肿形成和上皮增生三种基本改变,但不同个体的临床表现和形态学改变却不一致,故而名称也是五花八门,如慢性纤维囊性乳腺病、乳腺良性上皮增生病、乳腺小叶增生症、乳痛症、乳腺腺病、乳腺结构不良症等等。尽管仍不清楚乳腺增生的真正发病机制,但大多数学者同意,乳腺增生的发生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密切相关。在周而复始的生理性月经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