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损伤修复与移植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损伤修复与移植物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200032)陈福真血管损伤在战时常见,平时工农业生产中的工伤事故,暴力,交通、体育运动、生活中的事故以及医源性创伤所致的血管损伤日趋增多。血管损伤可酿成肢体坏疽和直接威胁病人生命。所以,它成为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盆创伤中骨盆知名血管损伤时的紧急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21年10月山东省立医院收治的58例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6例,女22例,年龄为(47.9±14.8)岁(24~75岁)。其中“死亡冠”血管损伤15例(医源性损伤8例);臀上动静脉损伤17例(医源性损伤7例);臀下动静脉损伤6例(医源性损伤1例);阴部内动脉损伤13例;髂外动静脉(股动静脉)损伤7例(医源性损伤3例)。所有病人根据不同的血管损伤机制,术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选择直接血管结扎、纱布填塞、血管造影栓塞或联合腹主动脉阻断等方法急救止血。结果 58例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的病人,其中有55例病人得到成功的处理,术后存活。其中2例因“死亡冠”血管损伤所致的大出血死亡,1例因臀上动脉医源性损伤所致的大出血死亡。结论 临床医生在面对骨盆及臀部创伤时要充分了解并掌握骨盆知名血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同时也不能忽视骨盆知名血管的潜在损伤。了解骨盆骨折类型与血管损伤的潜在联系,对于“死亡冠”血管,可行预防性结扎避免损伤,一旦损伤在无法结扎的情况下应纱布填塞压迫止血结合介入栓塞;对于臀上和臀下血管,造影栓塞可作为第一选择,必要时可联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对于阴部内动脉,纱布填塞及造影栓塞均有较好的效果;对于髂外血管的损伤,可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下行血管修补或置换。当骨盆知名血管损伤时,根据具体情况,掌握止血急救的措施,根据自已医院条件和自身的经验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病人的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重视血管损伤的诊治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血管损伤都是导致伤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非战时外伤病人中约2%有血管损伤。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和外伤模式的改变,血管损伤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严重血管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伤者可在短时间内死亡或残废。因此,熟练掌握血管损伤的诊治原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血管损伤中,以周围血管损伤多见,常对生命和肢体存在严重危袭。对血管损伤的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直接影响病人生命及治疗效果。我院自1994年3月~2004年3月共收治周围血管损伤病人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外伤性腹部血管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腹部血管损伤包括创伤性(外伤性或医源性)和非创伤性(内脏血管因某些病理因素自发性破裂)损伤,而外伤性腹部血管损伤是创伤外科经常遇到的挑战性问题。一、发病率与死亡率腹部血管损伤在开放性腹部损伤中发生率惊人的高,尤其在濒死伤员中占有相当比例。Filiciano等曾报道15%的腹部创伤(80%为穿透伤)有大血管损伤;血管损伤中32%为腹部血管损伤[’]。一般认为死亡率可高达30%以上。失血性休克为近期主要死因[2,3]二、发生机制火器伤在致伤瞬间由于强压力波作用于循环管路系统,使血管内血流剧烈扰动,类似血锤效应造成伤道…  相似文献   

6.
颈部及四肢血管损伤的急救与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颈部及四肢主干血管损伤共56例78条血管的急救止血和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54条血管的修复,同时一期修复上肢神经损伤20条,肌腱损伤24条。体会到对颈部和四肢主于血管损伤现场急救止血的重要性;在修复血管损伤时应遵循显微外科的技术操作原则,若血管损伤清创后缺损超过2cm,应取自体静脉移植修复;对桡动脉或尺动脉损伤,即使掌弓完好也应争取修复。  相似文献   

7.
四肢血管损伤诊治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损伤占全部创伤的3%,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而且病人多为年轻者,常同时伴有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损伤(如骨折、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病人如有休克和意识障碍等征象时,很容易掩盖血管损伤的病情,延误治疗。所以在处理这类病人时,应高度警惕有无血管损伤,以免错过最佳处理时机。  相似文献   

8.
腹部血管损伤的控制性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部血管损伤所产生的出血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时,重要血管的损伤会导致脏器缺血。腹部血管损伤的治疗目标是控制出血,维持生命体征和内稳态的平衡;尽快恢复重要脏器血流,防止脏器失活。腹部血管损伤救治的重要进展在于救治理念的改变。病人生命体征的稳定性在主要血管损伤救治中的重要性远远大于血管修复的解剖完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泌尿外科经腹腹腔镜腹壁穿刺过程发生血管损伤的原因、处理及预防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2年9月至2017年9月间1 025例经腹腹腔镜手术腹壁穿刺过程出现的6例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总结处理及预防措施。 结果共发生血管损伤6例,其中腹主动脉损伤1例,右髂总动脉损伤1例,腹壁下血管损伤4例,肠系膜动脉损伤1例,其发生率为0.585%(6/1 025)。4例腹腔镜下止血成功,2例中转开放手术止血。 结论腹腔镜腹壁穿刺导致血管损伤由多种原因引起,腹腔粘连、过度消瘦或肥胖是血管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需术前个体化评估;对腹部血管解剖的深入理解和术中规范操作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掌握血管损伤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才能降低对患者的创伤及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医源性血管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源性血管损伤可发生于各种外科手术中,近来更多出现于微创或腹腔镜手术中,但绝大多数由经皮穿刺血管(行诊断或治疗等)介入手术所导致。在欧洲,医源性血管损伤约占血管损伤的40%以上。Giswold等统计美国一所大学医院1994—2002年252例血管损伤,医源性动脉损伤85例(33.7%),其中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导致损伤者达58.8%。如果对医源性血管损伤没有足够的认识及适当的处理,可能危及病人的肢体存活、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1.
血管损伤的紧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血管损伤都是导致伤者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之一,血管损伤占全部创伤的3%,而且患者多为年轻者,常同时伴有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损伤(如骨折、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严重血管损伤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医源性血管损伤的救治:附2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医源性血管损伤的防治经验。方法:对3年来救治的24例各种医源性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肠系膜上动脉、静脉损伤7例,门静脉损伤3例,颈动脉损伤4例,髂、股动脉损伤6例,其他为腘动脉、腋动脉、肾动脉、胃左动脉等损伤。治疗方法:血管修补6例,血管吻合5例,血管置换2例,血管结扎3例,介入下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2例,其他为取栓、溶栓、填塞等处理。24例中22例成功治愈,1例术后24h大出血死亡,1例术后5d死亡。结论:医源性血管损伤只要高度重视,辨明解剖、充分准确、仔细操作是可以预防和减少的。一旦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要查找原因,针对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若缺乏有效的处理技术应及时求援或转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对周围血管损伤治疗的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临床98例周围血管损伤,就其诊断、抢救措施、血管吻合方法及术后并发症做回顾性总结。结果 89例治愈,3例死亡,4例截肢,2例肢体无功能。结论 周围血管损伤,特别是大血管出血凶猛,常合并休克,需要快速做出正确的诊断,争分夺秒控制出血,修复损伤的血管。良好的显微外科技术和正确的血管修复方法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四肢血管损伤31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四肢血管损伤31例治疗分析刘建寅,程绪西,高雁卿,王洪业四肢血管损伤比较常见。DeBakey[1]报道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2471例血管损伤患者,四肢动脉损伤占90%。Hermreck等[2]报道四肢血管损伤占总创伤的3%。对这类损伤的早期诊断及...  相似文献   

15.
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方法:分析总结59例血管损伤的临床资料。颈部及四肢血管损伤55例,门静脉及下腔静脉损伤4例,其中股动脉损伤并感染21例,介入并发血管损伤4例。四肢或颈部血管破裂或横断病例入院前多已给予压迫止血或抗休克治疗。所有股动脉损伤并感染病例均行血管结扎并脓肿引流术,其余患者根据病情行对端吻合术(11例),血管移植术(12例),血管修补术(14例)。结果:死亡2例;截肢5例(其中1例介入治疗误栓股动脉);21例股动脉感染破裂者术后出现间歇性跛行、皮温低等缺血表现,但无1例下肢坏死;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血管损伤首先应立即给予局部止血或抗休克处理,以抢救患者生命,再根据血管损伤情况进行处理,尽可能保存肢体。血管重建是血管损伤的主要治疗手段,股动脉损伤并感染者可行动脉结扎术。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常在原发损伤的基础上继发一系列病理改变,微循环和神经生化异常是导致脊髓继发损伤的两大重要原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作为一种强的血管生成肽,能调节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在脊髓继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研究认为VEGF仅能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间接地起到神经保护作用,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明VEGF也是一种神经保护因子,同时可直接促进损伤的神经组织再生修复。作者就该因子的研究过程、脊髓损伤后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加以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2001年收治的25例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以及手术处理等特点,讨论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的诊治。结果 25例患者经急诊手术修补或重建血管,其中动脉损伤18例,动、静脉联合伤7例;修复动脉缺损时5例使用大隐静脉,5例使用人造血管。24例痊愈(96%),l例术后40天血管闭塞并失去随访。结论 下肢血管开放性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并行手术修补或重建血管,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损伤机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损伤机理。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对有关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细胞因子生成增多,激活了控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核因子-κB,进而使细胞粘附分子表达增强,促进单核细胞一血管内皮细胞为主的粘附形成增多,释放大量炎性介质(氧自由基及蛋白酶等),不仅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并可以通过免疫机理使大量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结合,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由于膜结构的改变引起抗动脉抗体的产生以致补体系统被激活而加重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也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结论正确认识血管内皮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受损机理,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急诊显微修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报道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急诊显微修复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主干血管开放性损伤76例79条血管,手术方法包括受损血管的显露、血管吻合和自体静脉移植术。结果 治愈73例,截肢2例,死亡1例。结论 对四肢主干血管开放性损伤的治疗是应尽快控制出血和恢复肢体血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是肢体血液循环重建、肢体保护和功能恢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血管损伤的处理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损伤的处理原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血管外科研究室(200011)张培华血管损伤多见于战伤,其次为工伤事故、车祸和暴力行为等所致。临床所见的种类,多为贯穿伤和钝挫伤。前者包括刺伤、爆炸伤和枪弹伤等,一般使血管撕裂或横断,造成严重血管壁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