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的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通常情况下说的色诊,指的是望面部的皮肤,它根据五色与五脏的配属关系理论,通过观察面部肌肤、络脉、眼目及舌的颜色变化来推断内脏疾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难经》有“望而知之谓之神”之说。在现代研究中,面部的望诊不仅在理论上有了新的发展。而且通过各种现代仪器,弥补了人眼的不足,并将色诊量化.数据化应用于中医诊断,延伸了中医诊断的深度和广度,为临床提供了愈来愈有效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浅议色诊     
中医之色诊,指医生观察病人面部颜色与光泽,以了解病情的诊法。笔者通过临床观察体会到,异常面色可预测疾病的发生,推断其病位,判断其疾病的轻重,确诊其预后。1 五色皆有常 常色,指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的色泽,即指人体精神、气血、津液的充盈与五脏功能的正常。中医将青、黄、赤、白、黑等五种颜色分居于肝、脾、心、肺、肾等五脏,然五脏生气各有所旺,故五脏常色应随五形之人而见。正如《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所说:“五脏之色随五形之人而见,百岁不变,故为主色也。”  相似文献   

3.
中医面部色诊测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色诊是中医的特色之一。中医学很重视面部望诊,在《内经》中就对面部五色诊有详细的论述。所谓面部五色诊法,就是运用阴阳五行学说,按五脏配五行五色的理论,通过目测面部表现出的青、赤、黄、白、黑不同颜色变化来进行疾病诊断的一种方法。在现代,随着颜色光学理论的发展和测色仪器的更新,众多专家学者将颜色光学理论和现代仪器,如数码相机、色差计、分光光度计等引入到中医诊断现代化研究的领域,使之更为科学及客观化,以规避人为因素造成的面色诊断的误差。面部望诊的现代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丰富了中医面部色诊的内容,但目前其使用的仪器尚不统一,数据不能反映中医色诊的全部信息,具有片面性,因此需进一步研制更加符合中医五色诊原理的科学仪器。  相似文献   

4.
甲诊临床浅识孙咸茂,黎涛,赵辉(青岛市401医院266071)关键词甲诊,望诊,临床应用甲诊属中医望诊范畴,源于《内经》,发扬于后世。《灵枢·本脏》云:“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灵枢·天年...  相似文献   

5.
面部色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诊是中医诊断特点之一。古代一些著名的医家在这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如扁鹊望齐侯之色,仲景对王仲宣的侯面色验眉毛等,几千年来一直传为佳话。在中医经典著作中对面部色诊的论述也很多。《内经》中有“五生色”、“五病色”、“五死色”的理论。《伤寒论》原文48条提出太阳病的面色是“缘缘正赤”;  相似文献   

6.
《内经》诊法之中,注重望色察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谓望色察病是很高明的诊断方法。而望色之中尤其注重了望面色,因为人体的面部内应五脏,为经络气血之所会。《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所以观察面色的变化,可以辩别五脏气血的盛衰,判断疾病的予后好坏。《内经》论述望面色的内容很多,综其所述,约有六个方面的要点,试浅析之。  相似文献   

7.
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面部神情和气色状况。面色是心之外候,通过面部望诊即可诊察心的情况。面部望诊主要包括望神和望色,可以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初步判断,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易于观察,所以面部望诊常被作为中医推断心之气血、功能盛衰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心的面部望诊部位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心脏虽居于胸腔,不能直接进行望诊,但通过外在形体诸窍的状况可以推测体内五脏的精气盛衰,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开展心血管病与面部望诊关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对探讨心脏结构和循环功能与面部望诊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心“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气血的盛衰和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面部神情和气色状况。面色是心之外候,通过面部望诊即可诊察心的情况。面部望诊主要包括望神和望色,可以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活动进行初步判断,在心血管病的中医诊断和病情、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人的面部血脉丰富、皮肤薄嫩,易于观察,所以面部望诊常被作为中医推断心之气血、功能盛衰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心的面部望诊部位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心脏虽居于胸腔,不能直接进行望诊,但通过外在形体诸窍的状况可以推测体内五脏的精气盛衰,现代科技的发展也为开展心血管病与面部望诊关系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些都对探讨心脏结构和循环功能与面部望诊之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机制和规律,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强调望诊是诊断的第一要务。《素问·五脏生成篇》"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完全"进一步指出了望诊的重要性。1五色望诊源于《内经》《素问·举痛论篇》曰:"五脏六腑,固尽有部,视其五色,黄赤为热,白为寒,青黑为痛。"说明脏腑之气有一定的分部,五色主病有一定规律。《灵枢·五阅五使》"五色之见于明堂,以观五脏之气"更加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舌像诊断属中医“四诊”中望诊的范畴,是中医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和特有的经验结晶。早在《内经》中就有了察舌辨证的记载。如《灵枢·刺节真邪》:“内热相搏,……舌焦唇槁.”《灵枢·热病》:“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