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5年1月间青海省中医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预防直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4.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在临床上较多见。国外文献报道伴发DVT者早期死亡率达3.8%,伴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时早期死亡率可达38.9%[1]。故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DVT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0年~2005年共施行胸腹部恶性肿瘤手术1800余例,发生DVT11例(0.61%),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1岁~76岁,中位年龄64岁。症状多于术后4~18天出现。左下肢8例,右下肢3例。主要临床表现:下肢疼痛、肿胀、尤以小腿为重,皮肤颜色发红,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消失或减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方法总结本院2009年至2011年收治的32例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患者情况,同时筛选了同时期年龄、病变分期相匹配的56例因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线性回归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有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DVT组与对照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5 ±1.2)小时和(3.0±0.8)小时,围手术期化疗患者占比为35%和23%,术中失血量为(645±120) ml和(400 ±200) ml,三项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年龄和疾病分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较多、围手术期接受化疗为宫颈癌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的患者罹患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早发现、早治疗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9)
目的探讨腹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腹部肿瘤患者420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占1.4%;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占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降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7.1%)。结论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以降低腹部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食管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食管癌患者180例,根据术后是否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组织型血浆酶原激活剂(t-PA)、血浆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的差异,观察有无发生深静脉血栓(DVT)及术后出血等不良反应,并对DVT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对照组、治疗组术后PAI、FIB以及D-D水平均较术前低,t-PA水平较术前高;治疗组术后PAI、FIB以及D-D水平均较对照组术后低,t-PA水平较对照组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及P<0.01)。治疗组DVT、肺栓塞、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猝死和术后出血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既往冠心病、下肢静脉曲张、肥胖以及年龄>65岁是导致食管癌术后易患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对于预防食管癌术后伴发DVT安全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深静脉血栓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在1865年Trousseau已经注意到胃癌患易发生四肢深静脉血栓,现在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EF)已被认为是恶性肿瘤患的一个重要死因。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肿瘤患中最常见的血栓栓塞性疾病,现收集我科诊治的26例恶性肿瘤合并DVT的患,结合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护理特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12):1423-1424
近年来,老年人胃肠道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老年人进行肿瘤手术治疗后较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一旦患者发生了深静脉栓塞,如果不及时治疗势必造成肺淤血,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进一步将危及生命安全。我们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了早期护理干预,与此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减少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及促进吻合口瘘愈合的护理策略.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实施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手术前进行充分的肠道准备、营养补充和预防感染,术后保持胃肠减压管和骶前引流管的通畅、放置肛门排气管和适当扩肛以减轻吻合口的张力、充分的营养支持和温馨的心理护理,并将实施该方法以来的护理效果与实施前的相同病例进行比较.结果:我院自2003年1月开始严格对实施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方法以来,在2003年1月至2008年lO月的5年间共做直肠癌前切除术286例,仅发生吻合口瘘16例,与A组比较,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大大提高,吻合口瘘愈合时间显著降低,医疗纠纷明显减少.结论:对实施直肠癌前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和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预警性护理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对患者满意度和下肢肿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间上海市宝山区吴淞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肺癌术后患者作为探讨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应用预警性护理干预.结果 研究组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妇科肿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置管前进行健康宣教,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置管期间规范化护理和管理,32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扩容、抗凝、溶栓和抗炎等治疗,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血栓基本溶解,血栓部位血管血运正常,无1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止血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结肠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未使用止血药组)和对照组(止血药组),每组40例。检测比较2组D—D二聚体、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和血小板计数(PT)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术后D—D、t—PA、PAI-1的含量明显比术前增高,胛、APTT术后比术前延长,TT明显缩短,PLT含量减少;研究组D—D、t—PA、PAI-1、APTT低于对照组,TT、PLT高于对照组,组间效应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PLT外,其他指标组别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5.0%(10/40),高于研究组12.5%(5/40),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2.051,P=0.152)。结论结肠癌患者手术后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止血药会加重血液的高凝状态,手术后应考虑减少止血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妇科肿瘤患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资料,进行危险因素评估,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置管前进行健康宣教,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置管期间规范化护理和管理,321例置管患者中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经扩容、抗凝、溶栓和抗炎等治疗,各项检查指标均恢复正常,血栓基本溶解,血栓部位血管血运正常,无1例发生肺、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4)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预见性护理在妇科盆腔肿瘤开腹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妇科盆腔肿瘤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针对可能导致DVT的原因进行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心理、生理、社会环境与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态度、信任度及对病房环境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VT预见性护理在妇科盆腔肿瘤开腹术后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在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行肛管引流对术后患者胃肠及肛门功能影响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将98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5例,对研究组患者在术后给予肛管引流,而对照组患者不采用肛管引流。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液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便不净发生率和便频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排液时间、排便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两个月便不净感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便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实行肛管引流促进患者肠胃蠕动,降低腹胀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肛门附近的血液循环,加快肛门恢复速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血栓形成的措施。方法 对1例颈内静脉置管致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抗凝治疗,监测凝血功能并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结果 经过2周抗凝治疗,血栓消失,无出血及栓塞现象发生。结论 长期卧床的晚期癌症病人常伴凝血及纤溶功能异常,加上中心静脉置管所致的血管内皮完整性损伤及局部炎性反应,是导致深部静脉血栓的主要原因。因此对于中心静脉置管的病人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密切观察病人的局部及全身变化,可有效地预防和降低中心静脉置管所导致的深部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