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汪讱庵《医方集解、消导之剂》自注云:“兹集缓攻、平治,消补兼施者为消导之剂”。据此,消补兼施法,也可称为消导法。此法治泄泻是以饮食不节,生活调摄失宜,宿食停滞所引起的飧泄。如《素问、太阴阳明论》说:“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膜满闭塞,下为飧泄”。对这一类泄泻,笔者常运用本法治疗、每收立竿见影之效。病案举例如下:洪××、女、36岁、干部。1983年1月28日初诊。患者泄泻七个多月,日行七、八次,甚至十余次,或溏薄或如水样便,以晨  相似文献   

2.
《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夫人之常数……阳明常多气多血。”究其原因,阳明乃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故为多气多血之脏。《素问·太阴阳明论》又曰:“阳道实,阴道虚”,此阳道实即指阳明胃而言,而阳明之实,又有生理之实、病理之实的不同,兹将阳明多气多血之由及其治疗大法,析之如下:  相似文献   

3.
《内经》云:“肝欲散,……用……酸泻之”。《金匮》云:“夫肝之病,补用酸”。尤在泾亦云:“肝之病补用酸者,肝不足,则益之以其本味也,……补用酸者,所以益其体”。指出酸味药能敛肝阴而补肝体。夫肝以血为体,若肝血虚,则肝体失充,故肝木疏泄无权而生郁。笔者用酸敛补肝法治肝郁(以下简称敛肝理郁),即取酸甘化阴药,滋养肝之阴血,充体柔肝而敛肝气,以复其条达之性。若肝阴亏耗,恣其肝阳偏旺,其  相似文献   

4.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元代著名医家朱震亨提出来的。他所论述的是因相火妄动,煎熬真阴,阳易动,阴易损所致之“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其论据归纳起来有三:一是发自对天象的观测,认为天地之间,天为阳,地为阴,而天大地小,是阴不足;日为阳,月为阴,日恒园,月常缺,是阳有余;二是出自经旨,就人身而论,《内经》曰:“年四十,阴气自半,而起居衰矣”,“阳道实,阴道虚”。说明阳有条而阴不足;三是实践体验,人之相火易动,则阴精泄泻,促成阳有余而阴不足。  相似文献   

5.
析疑二则     
<正> 最近,笔者对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及许叔微“补脾不若补肾”之说作了考证,发现上述两说皆非出自朱、许之口,乃后人所言也。朱丹溪《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说:“人受天地之气所生,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故气常有余,血常不足”。可见丹溪虽然提出了“天之阳气为气,地之阴气为血,气常有余,血常不足”但并未直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然而明代医家虞搏在其《医学正传·医学或问篇》中说:“丹溪先生《格致余论》云:‘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气常有余,血常不足,”。  相似文献   

6.
正妇女之月经病古来常见,且为医家所关注。而月经病何其多,本文仅是选取其中之一——闭经进行论述。然何谓闭经?李时珍在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云:"女人之经,一月一行,其常也……或通或塞,其病也。"塞而不通则病闭经。又有薛氏~[1]曰:"(经水)其为患,有因脾虚而不能生血者;有因脾郁伤而血耗损者;有因胃火而血消烁者;有因脾胃损而血少者……"余以为此述不尽然也,本文结合《内经》"藏象"理论,对之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7.
基于“阳道实,阴道虚”理论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病因病机和防治思路。在病因病机方面,脾属阴,脾病多虚,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因虚生邪,形成病理产物,贯穿胃黏膜病变发生发展整个过程,故“阴道虚”是“炎癌转化”的根本。胃属阳,胃病多实。阳明经多气多血,久则入血入络成瘀。外邪如幽门螺杆菌(Hp)等犯胃,加之气机郁结等因素,诸邪阻胃,互相搏结,可见邪实的症状。炎症因子浸润发展,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故“阳道实”是“炎癌转化”的重要因素。在防治方面,针对“阴道虚”,虚者补之,从根本上补脾之虚;针对“阳道实”,实者泻之,在补脾之虚的基础上泻胃之实,化瘀、解毒、解郁,扶正祛邪,使阴阳调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CAG“炎癌转化”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唐代医家孙思邈熟谙药性医理,兼通内外妇儿,在妇科方面颇有建树。通过对其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妇人病通治方、月经病通治方、治闭经专方三类调治妇科闭经方剂的整理,发现所述闭经方剂堪称妇科治疗闭经的要方。妇人病通治方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卷四·妇人方下》,共有3方,分别是大泽兰丸、干姜丸、赤石脂丸。上述3方,药剂量偏大,但药物特点鲜明。大泽兰丸破血利脉、通补兼施而性缓,可补益虚损。干姜丸中诸药相伍共奏温阳逐瘀行血之效。赤石脂方散寒活血、温阳育阴、消补兼施。月经病通治方所栽的干地黄当归丸阴阳同补、调经通经,主治病机为瘀血内阻兼气血亏乏。杏仁汤活血行血  相似文献   

9.
中医内科试题及答案一、基础部分题一:试阐明《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道理,并举例说明。答:《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是指由于阴阳偏盛偏衰,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使阴阳恢复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的基本原则。例如阳热盛而损及阴液者,可损其有余之阳,用“热者寒之”的方法;若因阴寒盛而损及阳气者,则可损其有余之阴,用“寒者热之”的方法。反之,若因阴液不足,不能制阳而致阳亢者;或因阳气不足,不能制阴而致阴盛者,则又必须补其阴或补其阳之不足,这就是“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促使阴阳恢复新的相对平衡的治疗原则。题二:如何理解“肝体阴而用阳”的意义? 答。“体”,一般是指实体或实质,“用”,是指作用和机能。肝为贮藏血液之脏,血属阴,故肝体为阴。  相似文献   

10.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类经》释云:“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而热反增,非火之有余,乃真阴之不足也。阴不足则阳有余而为热,故当取之于阴,谓不宜治火也,只补阴以配其阳,则阴气复而热自退矣。”《静香楼医案》云:“阴不足者,阳必上亢而内燔。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尤氏之论,可谓一语中的。由此可见,“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是燮理阴阳,阳病治阴法。例1陈某某,男,38岁。2002年3月19日初诊。一载前罹“乙肝”兼胆囊炎,已服中西药1年多,迭进清利湿热、辛散疏肝之品,病情始终不稳定,肝功能持续异常…  相似文献   

11.
《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而《金匮》却说:“夫肝之病,补用酸”。同一酸味药物,于肝病能补能泻,何也?究其因,乃取决于肝病当时的病理状态。肝主疏泄,藏血,体阴而用阳。一旦发生病变,体阴与用阳的均势即被破坏,常可表现为用阳太过和体阴不足的病理状态,因此酸味  相似文献   

12.
家父王少华 ,在多年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 ,取得了不少成就。我侍诊其侧 ,深知其在辨证上有过人见解 ,在论治上更具独到之处。现介绍其运用消补兼施法治疗闭经经验如下。1 病机述略闭经有虚实两端。血虚闭经者 ,先是不足于血 ,无血而下成闭经 ;继之血不足则气亦不足 ,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则血瘀 ,形成虚中夹实。血实闭经者 ,通常因病程较长 ,导致久病后实中夹虚。对于这类虚实夹杂证候 ,消之则伤正 ,补之又碍邪 ,惟有消补兼施 ,或寓消于补 ,或寓补于消 ,才能恰到好处。2 选方遣药2 .1 寓消于补方之一 :十全大补汤。此方除八珍汤以气血双补…  相似文献   

13.
《血证论》一书对血证颇多创见。而书中对妇科血证的论治也多独到之处。笔者兹选有关内容讨论如下。一、冲任不足宜补脾生血冲任两脉起于胞中,隶于阳明。阳明为水谷之海,居中宫称戊土,为“生血之源”。故《血证论·崩带》云:“凡是崩中”,“治法总以治脾为主”,认为补养脾胃为补生血之源。如阳明冲任之血不足,证见经血清淡,多水浆而少鲜血者,用炙甘草汤、养营汤以补生血之源,此方也可用于治崩漏。唐氏论治经血、产  相似文献   

14.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历代许多注家,都据王冰“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论述,解释为用寒药治热证,热不退而反增者,是真阴不足,所谓“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治以滋阴,阴足则火自灭;用热药治疗寒证,寒不减而反甚者,是真阳不足,所谓“热之不热是无火也”,治当温补,阳足则寒自消。吴崑、张景岳、张隐菴等,均持这种观点。如张景岳谓:“诸寒之而热者,谓以苦寒治热  相似文献   

15.
1.应如何理解苦味药的“坚阴”作用?“坚阴”可理解为使阴液坚强起来,但不是甘味药的直接补阴作用,故类似于补,但又非同于补。《内经》云“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以苦补之”,《本草备要》云“苦能泄热而坚阴,泻中有补也”,  相似文献   

16.
肉桂辛、甘,大热,有小毒,入肝、肾、脾经。正好古在《汤液本草》载其功用时说:“肉桂入足少阴肾、大阴经血分,补命门之不足,益火消阴。”清·黄宫绣《本草求真》  相似文献   

17.
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阳病治阴,阴病治阳”治则以来,注家各抒己见,看法各异,归其要者有三:其一,从病性解。始于张景岳,《类经》注曰:“阳胜者阴必病,阴胜者阳必病。至真要大论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启玄子曰: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之道也……”。不少注家宗此说。其二,从针灸取经选穴解。指病在阳经,可针刺阴经治疗;病在阴经,可针刺阳经治疗。此论源于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云:“阴经受邪,流入阳经为病,是为阴经为本,阳经为标,疗其本者,疗于阴经,即阳病疗阴也……”。…  相似文献   

18.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本段经文是继前面经文所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正治”、“反治”法则之后,提出的一种从常达变的治疗方法。本段经文所论述之“寒热”,王冰言之甚详:“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所以,应认识到:经文中所言之的“热”乃是肾阴(真阴)不足之虚热,而非有余之实热;经文中所言之的“寒”是肾阳(真阳)不足的虚寒,亦不同阴盛之实寒。取之阴者,滋其肾阴(肾脏之真水);取之阳者,补其肾阳(命门真火)。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  相似文献   

19.
少阴病为全身性虚寒证,虽有从水化寒、从火化热两途,但阴阳虚衰是少阴病的本质,故治疗本着“虚则补之”的原则,或扶阳抑阴,或育阴清热,不可汗下。但此为之常,少阴病也有不得不汗下者,为之变,本文就此探讨之。1少阴病禁汗下为之常《伤寒论》第285条云:“少阴...  相似文献   

20.
滋养肝肾法在妇科临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滋养肝肾法是妇科临床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是因为女子的生理病理特点与肝肾密切相关。妇女主要的生理特点是经、孕、产、乳 ,而五脏之中肝藏血 ,肾藏精 ,精能生血 ,血能化精 ,精血同源而互相资生 ,成为月经的物质基础。薛立斋在《女科撮要》中说 :“夫经水 ,阴血也 ,属冲任二脉主 ,上为乳汁 ,下为月水。”精又能化气 ,肾精所化之气为肾气。《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女子七岁肾气盛 ,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从病理上讲 ,因为女子经、孕、产、乳均以血为用 ,而屡耗阴血 ,故机体往往处于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