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控制性深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建立低温家兔模型,探讨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分别设为对照组和降温组.所有家兔经3%戊巴比妥钠麻醉作气管切开插管后接呼吸机控制呼吸,然后静脉注入芬太尼、哌库溴胺加深麻醉;采用体表降温法将降温组家兔体温降至(25±1)℃,维持3 h.实验组于降温前、深低温、复温开始、复温至37℃时各采动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降温组在鼻咽温度从36℃降至25℃后,全血黏度高、中、低切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与降温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且低温持续过程中变化不大;复温后高、中、低切全血黏度及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降温、低温及复温过程中血浆黏度和HCT变化不明显.结论 低温对家兔血液流变性有明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各种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2.
王革玲  周江华 《医学信息》2007,20(7):1228-1230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的变化。方法 时42例妊高征患者、41例正常妊娠者和40例正常非妊娠者应用全自动血黏度仪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初)。温氏法测血沉及红细胞压积。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非妊娠组,并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轻度妊高征组没有中、重度妊高征组的全血黏度等指标变化明显。在全血还原黏度(低切)上各个实验组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妊高征患者的血液黏度、血沉及红细胞压积明显升高,而全血还原黏度(低切)没有升高。  相似文献   

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趋势。方法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65例,同型半胱氨酸正常者68例,分别检测这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差异。结果高半胱氨酸血症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与同型半胱氨酸正常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在高Hcy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浆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有升高趋势,易造成微循环障碍,引起微循环血液瘀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原人红细胞增多与血液黏度不按比例升高的适应性调节及机制。方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居住不同时间人群测试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组织供氧指数等。结果①与平原组比较 ,居住海拔3000m1年组血浆比黏度无明显变化 ,红细胞比容升高(P<0.05) ,全血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升高(P<0.01) ,组织供氧指数明显降低(P<0.01) ;②与居住高原1年组比较 ,不论是居住3000m3年组还是居住3780m20~30年组红细胞比容明显升高(P<0.01) ,血浆比黏度及全血还原比黏度明显降低(P<0.01) ,全血比黏度无明显变化,组织供氧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久居高原人群血液黏度不随红细胞比容按比例升高 ,红细胞变形性增强、聚集性下降以及血浆黏度的下降在适应性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而红细胞比容升高可能是红细胞变形性增强适应性调节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黏度及其蛋白组分对血液黏度调节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大白兔,分别以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来直接增强红细胞的聚集性,腹腔注射降纤酶来减低红细胞聚集性,阿斯匹林经胃饲后,动态观察三组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结果高分子右旋糖酐组,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显著增高,红细胞比容显著降低,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0.001.降纤酶组,血清、血浆黏度出现倒置和逆转,经方差齐性检验,P<0.005,阿斯匹林组在第8 h~12 h才观察到明显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论血液黏度除了感受红细胞数量和浓度变化的α感受器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变化的β感受器外,还有红细胞聚集性和血浆以及蛋白组分参与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性质。方法 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液还原粘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存在高粘血症,推测可能与病因有关。  相似文献   

7.
空调环境下温度湿度的改变对豚鼠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空调环境下温度湿度的改变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空调环境下温度、湿度的改变对机体微循环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豚鼠作为实验动物,豚鼠的体质量控制在250—300g之间。实验分为三组,第一组:(31只)豚鼠在温度18℃、湿度70%空调房间内饲养10d;第二组:(31只)豚鼠在温度28℃、湿度70%空调房间内饲养10d;第三组:(31只)豚鼠在温度18℃、湿度50%空调房间内饲养10d。10d后。用心脏穿刺法采集豚鼠血液5ml、肝素抗凝,血液采集完毕后2h内检测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 第一组与第二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空调环境下温度改变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无影响。第一组与第三组相比较,全血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电泳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一组的血浆黏度显著高于第三组(P〈0.01),第一组的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第三组(P〈0.01)。第一组的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第三组(P〈0.05)。结论 空调环境下温度的改变对机体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不显著;然而湿度改变能引起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显著改变。因而我们认为空调环境下湿度与机体血液流变特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血液流变学改变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了DR39例、NDR48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DR组血液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均明显高于NDR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NDR组.结论 DR的发生发展与血液流变学异常所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常淋巴液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外源性正常淋巴液对高分子右旋糖酐(Dextran500)致大鼠血液流变性异常的干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淋巴液组、模型组和对照组,静注10%Dextran500(10ml/kg·bw)复制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6min后,淋巴液组自颈静脉缓慢推注肠淋巴液(全血量的1/15),其它两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40min后,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红细胞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血浆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模型组和淋巴液组红细胞电泳率、细胞迁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淋巴液组全血相对黏度、Hct、ESR、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且全血黏度、全血相对黏度、全血还原黏度显著低于模型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对照组(P<0.05~0.01)。结论外源性正常淋巴液能明显改善Dextran500所致的急性血液流变性异常。  相似文献   

11.
《微循环学杂志》2020,(2):24-26
本文报道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其与患病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RS组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较健康对照组(NC组)升高(P<0.05);CRS患者患病时间与高、中、低切变率全血表观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为分析CRS血流变改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烧伤患者休克期后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爱维治的治疗作用。方法30例男性烧伤患者,伤后5d随机分为爱维治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爱维治用法为1600mg,静滴,1次/d,连续10d,测定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正常对照组为15例健康查体者。结果烧伤患者休克期后高切、中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ESR)及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变形指数(TK)、刚性指数(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应用爱维治后,高切全血黏度、还原高切全血黏度、TK、IR均有明显改善;而常规治疗组仅血浆黏度低于治疗前。结论烧伤患者于休克期后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爱维治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银屑病患者检测血小板指数及血流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血小板指数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银屑病患者测定血小板指数,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沉、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流变指标.结果银屑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结论银屑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指数及血流变改变.  相似文献   

14.
寒冷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观察寒冷因素对高原战士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对进驻青海高原海拔3000米处已2年的两组青年战士进行夏、冬季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的检测。结果 冬季测试组(气温在-20℃)所测红细胞压积,10s^-1、20s^-1、40s^-1、70s^-1和110s^-1切变率下的全血比粘度、低切还原比粘度和高切还原比粘度均显著高于夏季测试组(气温在20℃时)所测得的结果(P<0.01)。血浆比粘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器官供氧指数,冬季测试组显著低于夏季测试组(P<0.01)。结论 寒冷导致进入高原战士血液粘度升高,伴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性升高和红细胞变形性减弱,组织器官供氧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静脉输入休克大鼠肠淋巴液对正常大鼠红细胞参数、代谢以及血液黏度的影响,探讨休克肠淋巴液对红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将引流休克1~3 h的大鼠肠淋巴液离心去细胞后,以等量生理盐水稀释,经股静脉输入正常大鼠(2 mL/kg),时间为30 min;另一组大鼠输入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输液结束后2.5 h,经腹主动脉取血,检测红细胞常规参数、三磷酸腺苷(ATP)、乳酸(LA)、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含量、内外液离子浓度以及血液黏度等指标。结果: 静脉输入休克肠淋巴液降低了正常大鼠红细胞数目、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和ATP含量,使红细胞平均体积、2,3-DPG和LA含量及全血还原黏度显著增高,但对红细胞内外液离子浓度、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无明显影响。结论: 静脉输入休克肠淋巴液引起正常大鼠红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从而导致红细胞体积与全血还原黏度增加,即休克肠淋巴液可损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的脑梗死患者80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盐酸丁咯地尔注射液150mg加5 %葡萄糖250ml缓慢静滴 ,每日一次。对照组用复方丹参针剂20ml加5%葡萄糖250ml静滴 ,每日1次。连续用14d为一个疗程。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治疗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 ,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丁咯地尔注射液通过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改善微循环 ,从而促进患者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丹参对急性脊髓损伤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经静脉注射丹参液对急性脊髓损伤(ASCI)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20例ASCI患者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MP)治疗组,丹参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12、24 h检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变值、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聚集指数(RAI)、红细胞变形指数(RDI)结果经丹参治疗后,ASCI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并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静注丹参液可改善ASCI患者微循环,对ASCI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液流变性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分型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性改变对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及分型诊断的作用。方法:用全自动血液粘度仪测定稳定型心绞痛(SAP)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86例、正常对照组40例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SAP和UAP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高于SAP组(P<0.01);SAP和UAP的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1),且UAP组低于SAP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UAP的异常程度更严重。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在冠心病心绞痛的分型诊断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活血益气补肾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流变学参数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医治疗组服用活血益气补肾方,肝素治疗组皮下注射依诺肝素,对照组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检测3组术前、术后第1、10天血液e NOS、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患者术后1 d血液e NOS、NO含量、全血黏度(whole blood viscosity,WBV)、血浆黏度(plasma viscosity,PV)、红细胞比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聚集系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刚性指数(index of rigidity,IR)、红细胞变形指数(erythrocyte deformation index,EDI)和红细胞电泳时间(erythrocyte electrophoresis time,EET)与其余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0 d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血液e NOS和NO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中医治疗组和肝素治疗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活血益气补肾方能有效提高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e NOS和NO浓度,改善血液流变状态。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患者眼底血管造影定量分析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高血压病不同时期患者共80例进行了眼底视网膜荧光血管造影定量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显示:随着高血压分期级别的增加,眼底血管造影定量指标:动脉显影时间、静脉充盈时间、毛细血管交换时间增加.毛细血管密度减少,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比粘度也增加,并且血管造影定量值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相关性(r=0.312~0.626P<0.05和0.01)。提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下不但表现在微血管血液动力学方面,而且血液流变学也有改变,它们共同造成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