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芍药苷对血虚肝郁证大鼠海马环磷酸鸟苷(cyclic guanosinc monophosphate,c GMP)含量及CA1区c GMP合成酶即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yl cyclaseβ1,s GCβ1)和水解酶即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PDE)不同亚型(PDE1A、PDE2A、PDE5A、PDE9A、PDE10A)蛋白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芍药苷高剂量组、芍药苷低剂量组,每组14只。采用辐射结合束缚法建立血虚肝郁证模型,空白组、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给药组分别灌以40 mg/kg、20 mg/kg的芍药苷,共造模21天。治疗结束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c GM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s GCβ1、PDE1A、PDE2A、PDE5A、PDE9A、PDE10A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高剂量组可降低c GMP含量(P0.01),并下调PDE1A、PDE2A、PDE5A、PDE9A的蛋白表达(P0.05),且上调PDE10A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芍药苷对于c GMP水解酶不同亚型存在双向调控,与抑制合成酶发挥协同作用,降低c GMP的含量,下调NO/c GMP通路,从而改善血虚肝郁证引起的大脑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肝郁模型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环核苷酸(c AMP、c GMP)水平变化,探讨白芍有效成分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的作用机制及其"柔肝解郁"功效物质基础。方法:以孤养结合慢性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肝郁模型,用高效液相-电化学(HPLC-ECD)方法检测其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c AMP、c GMP水平,观察模型组大鼠给药前后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NA)、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明显降低(P0.001或P0.01),c AMP水平降低、c GMP水平升高(P0.01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芍药苷高剂量组能明显增加模型组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芍药苷高剂量组可提高模型组大鼠海马c AMP水平(P0.05),芍药内酯苷高剂量、芍药苷低剂量组可显著降低模型组大鼠海马c GMP水平(P0.05)。结论 :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作为白芍的主要有效成分,可能通过对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环核苷酸的调节作用来抵抗肝郁状态,发挥其"柔肝解郁"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周明  李媛媛  陈青微 《新中医》2018,50(10):14-17
目的:分析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及血虚肝郁证证候实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芍药内酯苷组及芍药苷组,每组12只,制备血虚肝郁大鼠模型,造模第1天开始给药,芍药内酯苷组灌胃30 mg/(kg·d)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组灌胃30 mg/(kg·d)芍药苷,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等剂量生理盐水,共灌胃3周;观察大鼠一般活动情况,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系统检测大鼠海马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吲哚乙酸(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5-HIAA)、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肾生腺素(Epinephrine,E)、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及多巴胺(Dopaminem,DA)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磷酸化元件结合蛋白(P-c 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环磷酸腺苷(Cydic adenosine monophosp hate,c AMP)及蛋白激酶A (Protein kinase A,PKA)蛋白表达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5-HIAA、NE、E、5-HT、DA、PKA、BDNF、c AMP、PKA均显著降低,P-CREB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和芍药苷组大鼠5-HIAA、NE、E、5-HT、DA、PKA、BDNF及其大脑皮层内c AMP、PKA水平均升高,P-CREB蛋白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芍药内酯苷和芍药苷可调节血虚肝郁大鼠神经递质含量,调控大鼠机体内c AMP/PKA信号路径内相关蛋白表达,起保护神经作用,它们都是白芍养血柔肝功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研究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对慢性束缚应激肝郁大鼠的作用及机制。以氟西汀及逍遥丸为对照,检测体重,糖水消耗量,并进行旷场行为学实验;格瑞斯比色法检测海马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免法(ELISA)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含量;RT-q PCR法检测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n NOS)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n NOS以及BDNF的蛋白表达。与模型组相比,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穿行次数(P0.05;P0.01);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O水平(P0.05,P0.01;P0.05,P0.05);30 mg·kg~(-1)芍药苷与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水平(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苷、芍药内酯苷明显降低n NOS m RNA表达(P0.01;P0.05);30 mg·kg~(-1)芍药苷、30 mg·kg~(-1)芍药内酯苷明显升高BDNF蛋白表达(P0.05)。芍药内酯苷、芍药苷为白芍柔肝解郁功效的有效成分,其作用机制与调节海马NO含量以及BDN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模型大鼠脑海马磷酸二酯酶-4及其亚型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肝郁模型组、柴胡疏肝散组,运用模具束缚结合孤养的方法制备肝气郁结证候动物模型,采用qRT-PCR法检测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正常组降低(P<0.05),柴胡疏肝散组大鼠脑海马PDE4A、PDE4B及PDE4D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抗肝郁作用的机制可能与通过上调肝郁大鼠脑海马PDE4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而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改善大脑功能,缓解肝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柴胡疏肝散(CSS)干预前后的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大鼠海马区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R30的表达和神经递质之间的关系,探求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方法:用13月龄雌性自然衰老大鼠和慢性束缚法造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模型,经过3周药物干预后,qPCR法检测海马区雌激素受体ERα,ERβ,GPR30 mRNA表达,ELISA法测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和β-内啡肽(β-END)含量。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组ERαmRNA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ERβmRNA增多,但没有统计学意义;GPR30 mRNA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Rα/ERβ比值显著性减少(P<0.01),干预后ERα/ERβ比值上升(P<0.01)。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组5-HT,NE显著性下降(P<0.01),经干预后,5-HT、NE显著性升高(P<0.01);β-END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肝郁证的生物学基础可能在于雌激素的波动导致海马区ERαmRNA/ERβmRNA比值的改变,影响神经递质5-HT、NE的释放,而对β-EN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赤芍、白芍及其有效成分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对小鼠的抗抑郁作用及其与NO/c GMP信号转导通路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鼠悬尾实验模型,给予赤芍水提物、白芍水提物,记录小鼠悬尾不动时间。采用相同实验方法给予小鼠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并检测小鼠大脑皮质及海马组织中NO/c GMP通路相关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2 g/kg赤芍和2 g/kg、1 g/kg白芍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2 g/kg赤芍同剂量组比较,白芍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20 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c GMP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10 mg/kg芍药苷同剂量组比较,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悬尾不动时间及NO含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20 mg/kg芍药苷组及20mg/kg芍药内酯苷组的小鼠n NOS、GluR1mRNA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具有抗抑郁作用,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是白芍抗抑郁作用的物质基础;与白芍比较,赤芍的抗抑郁作用较弱,与其主要含有抗抑郁作用较弱的芍药苷,而不含抗抑郁作用较强的芍药内酯苷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芍药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NLRP3炎症体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苷低剂量组、芍药苷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线栓阻断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 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后1 h腹腔注射芍药苷(2.5、5 mg/kg),每日1次,连续7 d。Zea Longa 5分评价方法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ELISA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Caspase-1、NLRP1、NLRP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低、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各时点均降低,芍药苷低剂量组第7日和芍药苷高剂量组第3、5、7日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升高,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Caspase-1、NLRP1和NLRP3m RNA和蛋白表达均上调;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低、高剂量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均降低,大鼠脑组织IL-1β、IL-6、TNF-α、Caspase-1、NLRP1、NLRP3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芍药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体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新生大鼠氧糖剥夺(OGD)海马脑片模型,观察芍药苷对OGD损伤后的海马脑片中NLRP3炎症小体组成蛋白及其所介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培养14 d的海马脑片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OGD组、芍药苷低剂量组(1μM)、芍药苷中剂量组(10μM)、芍药苷高剂量组(100μM)。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他各组海马脑片均吸弃脑片培养液后,加入1 m L PBS,并置于三气培养箱中孵育45 min后,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24 h后取各组海马脑片分别采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RT-q PCR法检测NLRP3炎症小体组成蛋白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OGD组较空白对照组NLRP3炎症小体组成蛋白m RNA的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高(P0.01),芍药苷干预后NLRP3炎症小体组成蛋白的m RNA表达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低于OGD组(P0.01)。结论芍药苷可通过下调OGD海马脑片中NLRP3炎症小体组成蛋白的表达,从而产生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加味逍遥散对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加味逍遥散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LPS建立抑郁大鼠模型。氟西汀组每天灌胃盐酸氟西汀1.54 mg/(kg·d),加味逍遥散低、中、高各剂量组每天分别灌胃加味逍遥散2.5 g/(kg·d)、5 g/(kg·d)、10 g/(kg·d),空白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通过旷场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大鼠行为学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HPLC-MS/MS)技术检测海马组织中5-羟色胺(5-HT)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海马组织IL-1βm RNA、IL-6 m RNA、TNF-αm 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起立数、穿格数、修饰数均明显减少,强迫游泳不动时间延长,海马组织5-HT浓度显著降低,而IL-1βm RNA、IL-6 m RNA、TNF-αm RNA表达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加味逍遥散高剂量组大鼠起立数、穿格数、修饰数显著增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海马组织5-HT浓度显著升高,而IL-1βm RNA、IL-6 m RNA、TNF-αm 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加味逍遥散对LPS诱导抑郁模型大鼠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通过抑制IL-1βm RNA、IL-6m RNA、TNF-αm RNA的过度表达,增加大鼠海马组织5-HT的含量来改善大鼠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通窍活血汤对新生大鼠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血管保护和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及对核转录因子2(Nrf2)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及造模组(60只),采用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脑损伤组、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神经节苷脂组,每组12只,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照4、8、16 g/kg的剂量灌胃给予通窍活血汤,神经节苷脂组按照10 mg/kg的剂量腹腔注射神经节苷脂,每日1次,连续14 d,Morris水迷宫实验测定大鼠90 s内靶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内皮素(ET)-1含量、血管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水平、脑组织TNF-α、白介素(IL)-1β及IL-6表达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测定海马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测定海马组织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m 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海马组织Nrf2、HO-1、JAK2、STAT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损伤组大鼠靶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血管组织SOD表达水平,海马组织Nrf2、HO-1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sEPCR、sTM、ET-1含量、血管组织MDA及TNF-α表达水平、脑组织TNF-α、IL-1β及IL-6水平、海马组织JAK2、STAT3 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脑损伤组比较,通窍活血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神经节苷脂组大鼠脑损伤组大鼠靶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增加(P<0.05)。血管组织SOD表达水平、海马组织Nrf2、HO-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血清s EPCR、sTM、ET-1含量、血管组织MDA及TNF-α表达水平、脑组织TNF-α、IL-1β及IL-6表达水平、海马组织JAK2、STAT3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通窍活血汤不同剂量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能够显著抑制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大鼠神经损伤及脑组织炎症反应,抑制血管氧化应激损伤,发挥脑组织及血管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Nrf2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口炎清颗粒对阴虚型口腔溃疡模型大鼠溃疡愈合的作用,初步探讨口炎清颗粒养阴功效的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知柏地黄丸组(1.08 g·kg^(-1))及口炎清高、中、低剂量组(8,4,2 g·kg^(-1))。通过联合使用灌胃甲状腺素和Na OH烧灼法建立大鼠阴虚型口腔溃疡复合模型;观察大鼠的体质量、饮水量、体温等一般状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 GMP)含量,计算c AMP/c GMP比值,检测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等指标;观察大鼠口腔溃疡的愈合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模型大鼠口腔黏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饮水量增多、体温升高(P<0.05,P<0.01),大鼠溃疡修复评分显著降低(P<0.01),血浆c AMP水平、c AMP/c GMP比值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c GMP水平降低(P<0.05),口腔黏膜组织中TNF-α、IL-6含量明显升高(P<0.05),IL-10、EGF、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p38MAPK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口炎清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P<0.05,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饮水量均有所减少、体温下降(P<0.05,P<0.01),溃疡修复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口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 AMP水平、c AMP/c GMP比值及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口炎清中剂量组大鼠血浆c GMP水平明显升高(P<0.05);口炎清高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TNF-α、IL-6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口炎清高、中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IL-10、EGF、TGF-β1含量亦明显升高(P<0.01,P<0.05);口炎清各剂量组大鼠口腔黏膜组织匀浆中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且呈剂量相关性。结论口炎清颗粒能通过其"养阴"作用促进阴虚型口腔溃疡愈合;介导p38MAPK蛋白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调节生长因子水平可能是口炎清颗粒发挥养阴功效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还丹对Aβ_(25-35)诱导的痴呆模型大鼠炎性因子表达及海马区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原代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β-淀粉样蛋白(Aβ)组、脑还丹低剂量组、脑还丹高剂量组、银杏叶片组,对照组和Aβ组加入对照组血清,其他各组分别加入对应的含药血清,72 h后,Aβ组、脑还丹低剂量组、脑还丹高剂量组、银杏叶片组加入Aβ_(25-35)作用72 h,测量各组海马细胞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并检测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另外,用Aβ行立体定位制造痴呆大鼠模型,分组同上,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及高剂量脑还丹、低剂量脑还丹、银杏叶片治疗,1个月后取海马标本,观察海马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结果:(1)Aβ组海马细胞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还丹高剂量组、脑还丹低剂量组和银杏叶片组海马细胞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均低于Aβ组(P0.01),其中以脑还丹高剂量组IL-1β、IL-6、TNF-α的m RNA水平最低。(2)Aβ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1);脑还丹高剂量组、脑还丹低剂量组和银杏叶片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高于Aβ组(P0.01),其中以脑还丹高剂量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最高。(3)Aβ组大鼠海马区出现脂褐素堆积,溶酶体增大、空化,粗面内质网结构破坏,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减少,细胞核变形,突触减少和结构破坏。脑还丹组及银杏叶片组上述变化较Aβ组减轻。结论:脑还丹能通过减少炎性反应降低海马神经元损伤,从而改善神经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高血压前期Dahl盐敏感(DS)大鼠肾脏NO/c GMP/PKG信号通路的影响及组织形态的改变,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对高血压前期肾脏损害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盐抵抗大鼠(DR)10只作为正常组;DS大鼠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非穴位组,每组10只。采用高盐饲料喂养的方法诱发高血压前期模型。电针组电针"曲池""足三里"穴,1次/d,6次/周,共5周。非穴位组取双侧髂嵴上10~15 mm、后正中线旁开20mm区段内一个固定对照点,治疗方法同电针组。测量大鼠治疗期间血压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后血清血清尿素氮(UREA)、血肌酐(CREA)、血尿酸(UA)含量;ELISA法检测NO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肾组织溶解型鸟苷酸环化酶(s GC)、蛋白激酶G(PKG)的mRNA表达;HE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治疗期间,电针组大鼠血压逐步下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UREA、CREA、UA含量显著升高(P<0.05),NO含量显著降低(P<0.05),s GC、PKG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血清UREA、CREA、UA含量显著降低(P<0.05),NO含量显著升高(P<0.05),s GC、PKG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降低高血压前期DS大鼠血压,提高NO含量、c GMP、PKG基因表达,改善组织小管扩张、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等,这可能是电针通过NO/c GMP/PKG信号通路发挥对高血压前期DS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成药》2014,(9)
目的探讨芍药苷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诱导的环氧酶代谢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 1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芍药苷低、中、高(10、20、40 mg/kg)剂量组、尼莫地平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模型。观察芍药苷对神经症状、梗死体积及脑含水量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OX-2的表达情况,ELISA法测缺血侧额区皮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血栓素A2(TXA2)和前列腺素I2(PGI2)水平。结果芍药苷处理组较模型组能显著改善大鼠神经缺损症状,缩小梗死体积,降低缺血侧脑含水量,抑制COX-2阳性表达,减少TNF-α、IL-1β、TXA2的释放,提高PGI2水平。结论芍药苷可能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的环氧酶代谢通路产生脑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芍药苷减轻LPS致小鼠急性脑损伤的抗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6,(2)
目的:探讨芍药苷(Pae)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芍药苷低、高剂量组,腹腔注射给药,1次/d,连续7 d。7 d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腹腔注射LPS造模,6 h后取材。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含量;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水平;RT-PCR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及i NOS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中IκB-α、NF-κB、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芍药苷可降低内毒素致急性脑损伤小鼠血清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脑组织中MPO、i NOS活性及NO含量;降低脑组织中TNF-α、IL-1β和i NOS mRNA表达;可使脑组织中IκB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结论:芍药苷能减轻LPS诱导的小鼠急性炎症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核转位,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经典名方柴胡疏肝散对Aβ1-40诱导的肝郁证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病理模型大鼠行为学和海马神经递质等指标的影响,以期阐明柴胡疏肝散对肝郁证AD的治疗作用及其基本机制。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对照组、AD模型对照组、西药安理申对照组、柴胡疏肝散高、低剂量组,每组l5只。束缚法连续3周,建立实验性大鼠肝郁模型;肝郁模型大鼠的海马内注射Aβ1-40建立肝郁型AD病证结合模型。Morris水迷宫试验观测实验各组行为学指标的变化,HPLC-ECD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NE、DA和5-HT含量。结果:糖水偏好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糖水偏好度明显提高(P<0.01),柴胡疏肝散高剂量组较安理申组提高更明显(P<0.05)。Morris水迷宫试验结果发现,模型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寻找平台时间及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安理申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大鼠海马组织神经递质的含量监测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理申组和柴胡疏肝散组大鼠海马组织NA、5-HT和DA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Aβ1-40结合束缚法可成功建立病症结合的肝郁证AD动物模型;柴胡疏肝散能增加动物对糖水的偏好度,可显著改善模型动物的抑郁状态与记忆和学习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明显提高大鼠海马内的神经递质NE、DA和5-HT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单用及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12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5mg/kg组、羟基红花黄色素A 5mg/kg组、芍药苷5mg/kg组和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组(5mg/kg+5mg/kg)。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脑缺血1h再灌注6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及尾静脉注射给药;给药7天后,再次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梗死面积;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脑组织中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ICH)检测缺血脑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p65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治疗前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用药7天后,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内酯组(5mg/kg)、羟基红花黄色素A组(5mg/kg)、芍药苷组(5mg/kg)和合用组(5mg/kg+5mg/kg)的神经功能评分均降低,脑梗死面积显著减少,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海马组织NF-κB p65表达明显减弱;且合用组对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效应更加明显。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与芍药苷联合用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损伤具有协同保护作用,且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协同作用与下调脑组织中NF-κB的表达,减少炎性因子IL-1β和TNF-α的生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后脑组织的继发性炎症反应,发挥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从抗炎的角度,研究当归芍药散抗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s,AD)的机制.方法:以双侧海马内注射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大鼠为AD大鼠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组,伪手术组大鼠双侧海马内注射等量溶剂,跳台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观察当归芍药散对双侧海马内注射Aβ1-42的AD大鼠模型学习和记忆功能的影响,RT-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IL-1β,IL-6,TNF-α mRNA,比色法检测NO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水迷宫实验中,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P<0.01,P<0.05),在目标象限内逗留时间显著延长(P<0.01,P<0.05);在跳台实验中,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的反应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当归芍药散高剂量治疗组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P<0.05).当归芍药散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内IL-1β,IL-6和TNF-α mRNA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较之模型组,当归芍药散高、低剂量治疗组大鼠海马组织NO的合成显著减少(P<0.01,P<0.05).当归芍药散治疗组显著减轻海马神经元的凋亡(P<0.01).结论:当归芍药散减轻脑内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是其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雒明池  梁如  高树明  高杉  李琳  于春泉 《中草药》2018,49(17):4093-4098
目的基于cAMP-CREB-BDNF通路探讨柴胡-白芍药对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大鼠抑郁模型,ELISA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环磷酸腺苷(cAMP)、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4)以及血浆中cAMP水平的变化,采用RT-PCR法测定海马、下丘脑和皮质中的BDNF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可以不同程度地逆转大鼠海马组织及血浆中cAMP水平和大鼠海马组织中p-CREB、BDNF水平的降低。同时阳性药组、柴胡-白芍药对给药组能够增加大鼠海马、皮质和下丘脑中BDNF m RNA的表达。结论柴胡-白芍药对对CUMS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并可以通过调节cAMP-CREB-BDNF通路而达到抗抑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