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与切开短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相比较,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 方法 2004年11月至2005年8月前瞻性将34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17),分别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经皮组)和切开短节段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切开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和后凸Cobb角的恢复情况、平均复位丢失率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13~21个月,平均18个月.经皮组手术时间平均(130±11)min,与切开组[(129±9)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1,P=0.870).经皮组术中出血量平均(120±37)mL,与切开组[(287±3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41,P<0.05).经皮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52.1%±5.8%恢复至术后95.5%±2.2%,后凸Cobb角平均从术前16.2°±1.7°恢复至术后5.7°±0.8°,平均复位丢失率为11.2%±1.2%,与切开组(13.1%±0.6%)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及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经伤椎固定是治疗不需椎管减压的胸腰椎骨折的较好方法,其与传统切开短节段固定手术相比,疗效好,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O臂、C臂引导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置钉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根据不同影像辅助方式分为两组:O臂组42例以及C臂组4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指标,采用Rampersaucl评级评价螺钉置入的准确率,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评价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 ratio,AVHR)以及Cobb角.结果 O臂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单枚螺钉透视时间、螺钉调整次数、手术时间均显著少于C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螺钉置入准确率显著高于C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AVHR明显升高,Cobb角、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臂引导经皮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疼痛改善、骨折复位及畸形矫正效果良好;相较于传统C臂而言,O臂引导能够缩短置钉、透视时间,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7年1月~2008年12月,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我院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38例使用传统置钉法(Weinstein法或AO法)进行椎弓根螺钉置入(A组),40例采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进行螺钉置入(B组),术后两组均复查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和CT了解置入螺钉位置情况,应用Lonstein等的方法评判置钉准确率。结果:78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36枚,A组38例共置入212枚,12例32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21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11枚,置钉准确率84.91%;B组40例共置入224枚,5例6枚螺钉穿破椎弓根皮质,其中穿破椎弓根内外皮质4枚,穿破椎弓根上下皮质2枚,置钉准确率97.33%。两组置钉准确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时应用MSCT三维重建设计钉道的置钉方法较传统置钉方法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3年2月至2012年2月确诊为无神经功能损伤的8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40例。A组采用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在围手术期中各项指标、影像学观察结果以及VAS评分。结果 A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B组,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B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住院时间与手术切口长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Copp角显著小于B组,术后椎前缘高度矫正程度优于B组,但丢失量显著大于B组(P<0.05),A、B两组术后矢状面指数基本相近;A组术后VAS分数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均具有其各自的优缺点,但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对而言,操作简单,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更好地维持伤椎前缘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取6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置于1.5 N·m载荷下,测量C_(1-2)节段的三维运动范围(ROM).标本按随机顺序,依次行完整状态(完整状态组)、不稳状态(齿状突周围韧带切除,为不稳状态组)、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联合Gallic内固定(固定A组)、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固定B组)、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固定C组)5种状态下的三维ROM值测量.比较各组标本的屈伸、侧屈、旋转ROM值.结果 完整状态组、不稳状态组、固定A、B、C组的平均屈伸ROM值分别为17.78°、30.69°、2.25°、2.93°、2.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6.69,P=0.000);平均侧屈ROM值分别为9.56°、17.18°、1.91°、2.30°、2.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75,P=0.000);平均旋转ROM值分别为44.19°、57.30°、1.22°、2.88°、2.0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54,P=0.000).固定A、B、C组较完整状态组和不稳状态组各个方向的ROM值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固定A、B、C组之间符个方向的ROM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寰椎椎板钩联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提供与经寰枢关节间隙螺钉联合Gallic内固定和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相当的力学稳定性.在以上两种方法无法实施时,可作为一种安全的替代.  相似文献   

6.
宋红浦  陆建伟  刘宏  张春 《中国骨伤》2012,25(4):313-316
目的:探讨两种微创技术即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经皮Sextant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0年4月,胸腰椎骨折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21~58岁,平均为36.4岁;分别采用内窥镜辅助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A组24例),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B组20例),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C组32例)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的临床及影像学各项指标。结果:所有病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术后1年取内固定,均未发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断裂。A、B两组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伤口疼痛VAS评分方面均优于C组(P<0.05),但手术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组的后凸Cobb角、损伤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与传统的开放性手术相比,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能够达到复位、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将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开放组,21例)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经皮组,21例)。对术中、术后反映手术创伤的指标进行监测,观察术前、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带支具离床时间均少于开放组(P<0.05),经皮组内固定破坏、腰背部疼痛的程度和发生率均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伤椎椎体恢复较开放组好。结论微创经皮置入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好。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4):1320-1323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经伤椎置钉与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6例胸腰椎单一椎体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8例。伤椎置钉组给予伤椎置钉内固定术,跨节段组给予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统计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随访2~3年,对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VAS、Cobb角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年时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较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且伤椎置钉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明显低于跨节段组(P<0.05)。术后1年两组JOA评分较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内固定牢固、矫正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自制引导通道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微创组,26例)和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开放组,26例)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术后后凸Cobb角及复位丢失率;并比较两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8个月。两组均未出现医源性神经根损伤、术后感染及椎弓根螺钉退出、断裂等并发症。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切口疼痛VAS评分微创组均少于开放组(P0.05);但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时间均长于开放组(P0.05)。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和后凸Cobb角的改善情况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0.05),伤椎前缘高度复位丢失率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后路切开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比较,应用自制引导通道微创器械经皮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损伤小、出血少、复位效果良好、固定牢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行性。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A组(n=20)采用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B组(n=50)采用单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后凸畸形角度及矫正角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椎管矢状径进行测量,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和Denis疼痛分级方法进行神经功能改变的评价。结果后凸畸形术后矫正度数较术前两组均很明显。随访中,A组矫正度数的丢失明显小于B组(P=0.0001)。术后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增加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随访中,A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无丢失(P<0.001),B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有丢失(P<0.05)。采用Denis疼痛分级,两组术后均有很好的改善。采用Frankel功能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变化,A组患者平均提高优于B组。结论脊柱后路颗粒骨经椎弓根椎体内外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防止术后矫正度丢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有限减压和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4-10诊治的45例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采用Wiltse入路有限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2例(A组),采用后正中入路全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23例(B组)。结果 45例均获得随访14~20(16.3±2.7)个月。A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伤椎高度矫正值及伤椎Cobb角矫正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的伤椎高度丢失值和伤椎Cobb角丢失值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VAS评分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脊髓损伤型胸腰椎骨折手术安全、创伤小、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两组围术期参数、手术前后椎体前缘高度和伤椎Cobb角、Frankel脊髓功能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 d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术后1年Cobb角显著低于术前水平(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rankel脊髓功能评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满意,相比开放手术,该术式具有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1 d疼痛轻、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透视下经皮椎弓根置钉的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和置钉准确性。方法:70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5患者采用传统透视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共置入180枚椎弓根螺钉;B组35例患者采用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置入椎弓根螺钉,共置入178枚椎弓根螺钉,均由同一术者完成置钉。记录两组椎弓根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术后连续2次复查手术节段CT对两组病例置钉准确性进行评估并分级。比较两组患者单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和置钉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体重指数、合并疾病、骨折类型、性别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单枚椎弓根螺钉平均置钉时间为14.11±3.32min,B组为11.35±2.82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2)。A组平均射线暴露时间为12.07±3.06s,B组为8.06±2.15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1)。A组155枚(86.11%)螺钉为A级置钉,23枚螺钉(12.78%)为B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C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D级置钉;B组156枚螺钉(87.64%)为A级置钉,20枚螺钉(11.24%)为B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C级置钉,1枚螺钉(0.56%)为D级置钉,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引导通道辅助下经皮椎弓根置钉与传统经皮椎弓根置钉具有相同的准确性,但能明显减少置钉时间及辐射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25-1830
[目的]比较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38例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分为经皮组(20例),Wiltse入路组(1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血管、神经及脊髓损伤。经皮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及术中X线透视次数高于Wiltse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切口均一期愈合,Wiltse入路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血肿,经换药等处理后延迟愈合。38例患者随访12~15个月。术后1周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皮组VAS评分及ODI评分显著低于Wiltse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评分进一步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经皮组与Wiltse入路组患者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相应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与Wiltse入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均可以获得满意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后凸畸形角度恢复。虽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增加了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但可以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早期疼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O形臂与C形臂在胸腰椎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闭合复位内固定的79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影像介导方式不同,随机分为C型臂组和O形臂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骨折复位效果及螺钉置入精确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出血量、螺钉置入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折复位效果相近,表现在术前与术后椎体高度百分比及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形臂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C形臂组,这与O形臂组能明显缩短螺钉置入时间、减少螺钉调整次数及透视次数有关。此外,螺钉置入精确度方面,O形臂组Ⅰ类螺钉比例明显高于C形臂组。[结论] O形臂导航系统应用于胸腰椎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中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并使椎弓根螺钉置入更加安全、精准。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程度对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生物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骨质疏松程度对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强度的影响.方法:25具骨质疏松成人新鲜尸体骶骨标本,按尸体腰椎骨密度(BMD)值分为A组(n=9,BMD 0.70~0.79g/cm2)、B组(n=8,BMD 0.60~0.69异/cm2)和C组(n=8,BMD<0.60g,cm2).在同一标本的S1左侧置入双皮质椎弓根螺钉,右侧置入单皮质椎弓根螺钉时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强化.4h后使用MTS实验机对螺钉尾部进行30~250N的头尾方向循环加载2000次后,测定椎弓根螺钉的下沉位移和轴向拔出力.2000次载荷中螺钉下沉超过2mm定义为锚定失败.结果:A组和B组螺钉均未出现锚定失败;C组双皮质椎弓根螺钉锚定失败6例(75%),PMMA强化单皮质椎弓根螺钉锚定失败5例(63%).A组双皮质螺钉固定的下沉位移和轴向最大拔出力与PMMA强化螺钉固定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下沉位移显著低于双皮质螺钉固定,轴向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双皮质固定(P<0.05).A组双皮质螺钉固定和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下沉位移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双皮质螺钉同定的轴向最大拔出力显著高于B组(P<0.05).A组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轴向最大拔出力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内同定失败病例中,PMMA强化螺钉固定的承载次数显著高于双皮质螺钉固定(P<0.05).结论:BMD≥0.70g/cm2时双皮质骶骨椎弓根螺钉同定和PMMA强化单皮质骶骨椎弓根螺钉固定可获得同等的锚定强度,BMD值为0.60~0.69g/cm2时PMMA强化单皮质骶骨椎弓根螺钉同定的锚定强度显著高于双皮质螺钉固定,BMD值<0.60g/cm2时两种锚定方式均容易导致早期松动.术前行腰椎BMD检查可指导选择骶骨螺钉同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3年4月50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随机分为观察组(椎旁肌间隙入路)和对照组(后正中入路)各25例。记录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比较术前、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变化。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伤椎植骨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别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微创经皮组,35例)和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传统切开组,33例)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48~118个月。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重返工作时间微创经皮组均优于传统切开组(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VAS评分、Cobb角及伤椎前缘压缩率均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Magerl A2、A3型胸腰椎骨折,疗效满意且相当;但微创经皮置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郭东哲  张翊  王斌 《浙江创伤外科》2023,(11):2006-2009
目的 探究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严格按照纳入标准从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中选取96例进行本次研究,按照完全随机法将其分为A组(n=32,保守治疗)、B组(n=32,后路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C组(n=32,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3组。对比3组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以及椎体前缘高度。结果 3组治疗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P<0.05),B组、C组较A组下降更明显(P<0.05);JOA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也逐渐升高(P<0.05);B组、C组较A组升高更明显(P<0.05);而B组、C组治疗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的VAS评分、JOA评分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后路长节段与后路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前纵韧带骨化的胸腰椎骨折均有较好的效果,可以减轻患者疼痛,提高其腰椎功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O"臂导航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16年1月 ~2018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67例单纯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均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根据不同辅助置钉方式分组,30例患者采用"O"臂导航辅助,37例采用"C"臂辅助,分别设为O臂组与C臂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置钉准确性以及随访功能指标.结果 O臂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C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臂组置钉Gertzbein-Robbins(G-R)分级优于C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以及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的降低,伤椎前缘高度比明显升高,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3项指标在各随访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臂导航辅助经皮内固定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能提高置钉准确性,减少椎体皮质破坏,缩短手术时间,是良好的辅助置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