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运用放射免疫法测40例病史超过2年的CHF患者(心衰组)和同期住院25例非CHF的慢性心血管病患者(对照组)的血清甲状腺素水平,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心衰组治疗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心衰组T3趋于正常。CHF患者有继发甲状腺激素代谢异常,其血清T3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0例体检正常者和5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治疗前后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并对CHF患者进行亚组分析。结果CHF组T3、FT3较对照组下降,且慢性心衰组随着心力衰竭的加重,T3、FT3水平逐渐减低;T4、FT4、TSH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抗心衰治疗后T3、FT3水平明显上升(P<0.05)。慢性心衰组患者血清中T3、FT3的水平与心衰程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判断其心功能损害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发现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明显低于正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显著升高,心衰程度越重,变化越明显,提示:甲状腺激素变化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甲状腺激素的关系。方法:对4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及16例正常患者分别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以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程度越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下降越明显,反三碘甲状原氨酸水平升高越明显,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正常,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变化不明显。结论: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ARB药物治疗对甲状腺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ARB)药物治疗对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例病人分为两组,两组均以西医纠正心衰治疗,治疗组加用ARB治疗,疗程4周,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甲状腺素(T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及促甲状腺素(TSH)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经4周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T3、T4由治疗前较低水平显著升高,rT3由治疗前的较高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这3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B治疗可纠正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病人异常的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比较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观察对比治疗前后70例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患者的甲状腺素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明显降低,其中心功能Ⅱ级与心功能Ⅳ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患者的平均甲状腺素水平为(1.07±0.41)μg/L,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为(3.62±0.58)μg/L,治疗后分别为(1.34±0.29)μg/L及(4.36±0.65)μ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甲状腺激素水平会出现明显变化,因此,在治疗中加强对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监测,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对于及时稳定病情、控制心力衰竭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晓明  林治瓯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1):1368-1369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BNP的相关性。方法比较分析58例心功能Ⅱ~Ⅳ级患者(CHF组)和58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BNP水平。结果两组T4、FT4和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HF组T3和FT3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BNP较对照组高(P〈0.05)。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T3和FT3的水平降低越明显,而血浆BNP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 T3、FT3及BNP可作为反映CHF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血清三碘甲状原氨酸(T3)、四碘甲状原氨酸(T4)、逆-三碘甲状原氨酸(rT3)、促甲状腺素(TSH)。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显示,心功能Ⅲ级、Ⅳ级患者的T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9.57,P<0.05;t=12.49,P<0.01);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患者的rT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5.46,P<0.05;t=6.12,P<0.05;t=10.97,P<0.01);T4、TSH指标在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甲状腺素水平异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及病情发展有密切关系,监测甲状腺素水平可作为判断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血清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5例CHF患者,按患者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心功能Ⅱ级组40例、Ⅲ~Ⅳ级组45例,并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4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患者间甲状腺功能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HF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均明显降低(P<0.01),随心衰程度加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降低更为明显(P<0.01);甲状腺素和游离甲状腺素均显著升高(P<0.01);3组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CHF患者中的变化对判断病情、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甲状腺激素的异常变化规律,研究心功能级别,年龄,心衰病程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微粒子发光法对98例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并发心衰患及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素(TSH),反义T3(rT3)及T3/rT3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T3,T3/rT3与心功能级别,心衰病程及年龄呈负相关:rT3则与上述指标呈正相关,而T4,TSH与上述指标无明显关系,结论:T3,rT3可以作为CHF的诊断及判断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1例,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同时加用依那普利和倍他乐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活动耐量(6min步行距离)、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活动耐量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明显减小(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那普利联合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重度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芪苈强心胶囊治疗组(治疗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治疗12周后对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和6min步行试验距离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12周后LVEF、6min步行距离均有所增加,LVDd有所减小,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1);2组比较,治疗组患者LVEF、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LVDd明显缩小,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治疗的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口服,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距离(6-MWD)、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治疗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分钟步行距离(6-MWD)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减小(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改善慢性充血心力衰竭疗效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功能的影响.方法61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加服倍他乐克,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观察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左心室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左心室射血分数和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基础上应用倍他乐克可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塑和左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肾功能不全患病率,探讨肌酐(Cr)水平的变化及与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384例CH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血清肌酐水平将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肾功能不全代偿组和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计算各组肾功能不全患病率,探讨Cr水平的变化并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HF患者肾功能不全的患病率为39.06%,并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肾功能不全患病率也在升高;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血清Cr浓度在升高,且三组间有统计学差别(P〈0.05);Cr与LVEF负相关(r=-0.37,P〈0.01)。结论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Cr水平在升高,肾功能不全患病率也在升高,提示CHF患者中肾功能不全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闫培全  刘成华 《河北医学》2001,7(2):129-130
目的 :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QT离散度 (QTd)与心源性猝死 (SCD)的联系。方法 :测量 34例CHF患者的QTD与LVEF ,并进行为期 36月的随访。结果 :SCD组的QTd与存活组、心力衰竭死亡组相比显著延长 ,与左室射血分数 (LVEF)成负相关。结论 :QTd可作为CHF患者猝死及室性心律失常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7.
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莉 《疑难病杂志》2003,2(5):271-273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联用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以 12 0例缺血性 ( 76 % )或非缺血性 ( 2 4 % )心脏病伴轻中度心力衰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化原则分为 3组 ,分别为卡维地洛联合卡托普利组 ( 4 0例 )、单独卡维地洛组 ( 4 0例 )、单独卡托普利组( 4 0例 )。在心力衰竭标准用药基础上 ,卡维地洛、卡托普利均由小剂量开始 ,逐渐递增至目标剂量。在2 4个月内检查超声心动图 3次 ,以评价左室功能和容积。结果 治疗后 3组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均有增加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均有减少 ,但卡维地洛联合卡托普利组与单独卡维地洛组、单独卡托普利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单独卡维地洛组与单独卡托普利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卡维地洛联合卡托普利组有 32例 ( 80 % )耐受目标剂量 ,其多见的不良反应为头晕 ,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卡维地洛组、卡托普利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3组均未发现肝肾功能损害或血象、电解质和糖代谢变化。结论 卡维地洛与卡托普利联用在心力衰竭标准用药基础上治疗轻中度CHF患者安全、有效 ,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8.
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心功能Ⅲ~Ⅳ级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根据患者耐受程度8周内逐渐加量至最大耐受量100mg/次,2次/d,疗程均为9个月。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LVEF增加,LVDd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雅施达(培哚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118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药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雅施达2-4 mg/d,治疗4-6周。观察治疗前后心率、心胸比、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心胸比、血压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05),心功能改善1-2级。药物副作用少,患者耐受性好。结论雅施达治疗CHF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将37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西拉普利组19例,常规治疗组18例,测定治疗前后血清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心输出量、缩短分数;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只检测细胞因子水平。结果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西拉普利组治疗后血清IL-6、IL-8、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或0.05),IL-10水平有上升趋势(P=0.195);心脏超声除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外各项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IL-6水平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脏超声各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仅左室射血分数和缩短分数改善(P〈0.01);细胞因子水平无显著变化。提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细胞因子平衡紊乱,西拉普利能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可能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浓度,从而保护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