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 (简称再障 )的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方法 :对 18例再障患者 (急性再障 6例、慢性再障 12例 )进行骨髓CFU GM培养及血清细胞毒试验。结果 :16例骨髓CFU GM培养集落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1) ,15例存在有造血干细胞缺陷、细胞和体液免疫异常及微环境异常 ,病人血清经 5 6℃ 30min水浴灭活前后对正常骨髓CFU GM的刺激作用明显不一 ,而且在同属于造血干细胞缺陷的病例中急性再障与慢性再障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骨髓CFU GM及血清细胞毒试验在对再障体液免疫抑制发病机理研究中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再障患者血清体外诱导正常骨髓造血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再障患者血清的造血抑制和诱导凋亡活性 ,及对造血细胞膜上Bcl -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甲基纤维素体外培养法、电镜、TUNEL法、流式细胞术分析、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 13例再障患者血清体外抑制正常人骨髓造血细胞增殖及促进正常人骨髓集落细胞凋亡的作用 ,以及共同培养后对集落细胞膜表面的Bcl-2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障患者血清在体外均可明显抑制正常人BFU -E及CFU -GM的增殖 ,再障组骨髓集落细胞中有较多细胞呈现凋亡形态 ,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 (P <0 .0 1) ,重型再障 (SAA)组血清的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均强于非重型再障 (NSAA)组 (P <0 .0 5 )。SAA、NSAA组、和正常组的集落细胞胞膜上表达一定量的Bcl-2蛋白、Bax蛋白 ,不高于阴性对照 ;表达Bcl-2蛋白、Bax蛋白的量与相应集落细胞的凋亡率无相关性。结论 :再障患者血清具有造血抑制活性和诱导凋亡活性 ;再障患者血清作用后Bcl-2蛋白、Bax蛋白在造血细胞膜上的表达无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作者用体外琼脂微量培养技术检测2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GM-CFU,其中急性再障4例,慢性再障18例;男13例,女9例;结果:(1)22例再障GM-CFU集落2±2.8/10~5,范围0~10/10~5;丛15±14/10~5,范围5~62/10~5,丛/集比7.58:1.再障集落数明显低于正常(P<0.01),丛亦减少(P<0.001),丛/集比高于正常(P<0.01).本组再障GM-CFU产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 K、BFU-M K集落数均低于对照组,且严重型再障集落数减少程度与慢性再障相近;再障患者CD 3亚群细胞无变化,CD 4亚群细胞减低,CD 8亚群细胞增高,CD 4/CD 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慢性再障。结论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体外单层琼脂培养法测定12例再障患者的骨髓GM-CFU-C。15例对照骨髓每2×10~5骨髓细胞的GM-CFU—C产率为152.1±70.9(均值±SD),12例再障患者为8.02±10.1。10例再障患者的骨髓细胞分别与正常骨髓细胞作13次共同培养,其中有3次实测值仅为预测值的40%左右。对照骨髓细胞加患者血清4滴后作培养共14次,实际产率为对照组的99.1~285%,提示大多数再障患者血清中集落刺激因子增高。  相似文献   

6.
环胞菌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对骨髓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环胞菌素A(CsA)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Fas(CD95)抗原表达及调亡的影响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4例再障患者CsA治疗前后骨髓单个核细胞(MNC)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其中急性再障7例,慢性再障17例;同时以2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应用CsA治疗再障3个月时的总有效率58.3%.再障患者Fas表达率及凋亡率均高于正常对照(P<0.05);急性再障Fas表达率及凋亡率高于慢性再障,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CsA治疗后,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sA治疗可降低再障患者骨髓MNC的凋亡率,骨髓MNC的Fas表达率和凋亡率增高与再障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及胶原半固体培养法对56例再障患者的骨髓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进行培养;采用APAAP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再障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血清sIL-2R进行检测.结果:再障患者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严重型再障CFU-GM、CFU-E、BFU-E及CFU-MK、BFU-MK集落数减少程度较慢性再障更明显;再障患者CD3亚群细胞无变化,CD4亚群细胞减低,CD8亚群细胞增高,CD4/CD8降低,重型再障患者血清sIL-2R中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 结论:骨髓造血祖细胞数量减少是再障发病的重要因素,其减少程度与再障的病情有关;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及造血负调控因子可能在再障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质干细胞培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培养方法,观察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简称再障)MSCs生长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对照组及再障患者骨髓,分离单个核细胞2×105/ml接种于培养皿中,体外培养MSCs,7天后计数MSCs集落数,待MSCs形成融合层后,观察其对造血的支持作用。结果:MSC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或多边形,体外培养7天后对照组MSCs集落数为(66.96±17.7)/(2×105)单个核细胞,再障患者MSCs集落数为(23±21)/(2×105)单个核细胞,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再障患者骨髓MSCs融合层对健康人骨髓GM-CFU集落生长的刺激作用较健康人骨髓MSC融合层作用明显减弱(P<0.01)。结论: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可为再障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发病机制探讨提供一定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铺层的双层细胞培养,观察内皮细胞和几种细胞因子对正常人和再障患者粒系造血的影响。方法以人内皮细胞作铺层,作体外骨髓CFU-GM半固体双层培养,并在培养体系中加入细胞因子GM-CSF、IL-2、IL-6和LAK细胞上清,观察内皮细胞和细胞因子对正常人和再障患者粒系造血的影响。结果在有内皮细胞的培养体系中CFU-GM的产率均显著高于无内皮细胞的相应培养体系。在无内皮细胞时,IL-6和LAK上清显示出与GM-CSF相似的粒系造血刺激作用。对15例初诊慢性再障患者骨髓粒系祖细胞培养结果表明,无内皮细胞存在时,无论向培养体系中加入何种细胞因子,均无集落生成,而在有内皮细胞的双层培养中,部分患者骨髓可见CFU-GM集落生成。结论内皮细胞对正常和再障粒系造血均有明显影响,并提示再障造血障碍有微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体外半固体培养技术,研究了1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和其中5例缓解期患者经IL-2体外诱导激活的骨髓LAK细胞对K_(562)白血病细胞系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正常骨髓粒单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的效应。结果显示:AML初诊及缓解期骨髓LAK细胞对K_(562)肿瘤细胞均有杀伤活性,缓解期骨髓LAK活性明显高于急性期,而对正常CFu-GM集落产率无明显抑制作用。为临床使用,尤其是ABMT的骨髓净化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不仅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可避免西药损伤肝肾等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1促进骨髓造血细胞生长1.1增加骨髓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缺陷是再障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认为补肾阳中药能明显促进骨髓造血细胞数量的恢复和体外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犤1,2犦。展昭民等观察了补肾中药对64例慢性再障患者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作用,发现对骨髓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01)犤3犦。赵新广等通过实验从细胞水平证实了补髓生血胶囊能提高再障患者红…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骨髓细胞学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与临床之间的符合程度。方法:骨髓涂片做细胞学检查。同时做骨髓活检。结果:外周血三系或两系低下的78例骨髓细胞学检查明确急性再障67例,不能除外急性再障7例,慢性再障l例,考虑再障又不能除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l例;临床结合骨髓活检诊断急性再障55例,慢性再障1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急性造血停滞2例。结论:骨髓细胞学检查诊断的再障贫血与临床诊断有差别,低增生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再障有时难以区别,且也可出现非造血岛,极少数再障贫血的骨髓像中淋巴细胞所占百分比有时也会很低(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分型标准。方法 对已经确诊的70例儿童急性再障和51例儿童慢性再障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再障患儿有如下特点: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小粒细胞面积〈50%,细胞成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增生活跃患儿的骨髓中,非造血细胞比例明显增多,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慢性再障儿的特点是:外周血呈血小板减少和(或)白细胞减少和(或)贫血的血象,淋巴细胞比例增高;髂骨骨髓以增生活跃为主,但粒细胞系比例减低,红细胞系比例可正常,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巨核细胞减少,小粒细胞面积〈50%,细胞成分以非造血细胞为主。结论 儿童生再障的表现与Camitta提出的轻型再障不同,根据本文结果提出儿童再障的分型标准及胸骨骨髓在诊断急、慢性再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是一类骨髓造血功能过度抑制性疾病 ,外周血常表现为三系血细胞减少 ,积极探讨再障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采用Dexter液体培养法 ,观察 8例再障患者骨髓细胞体外生长特点 ,进一步探讨再障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1 1 1 再障组 :8例初诊未治再障患者均符合文献[1]诊断标准 ,急性再障 2例 ,慢性再障 6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19~ 63岁 ,中位年龄 35岁。病例骨髓源于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患者 ,均经临床、骨髓检查确诊。1 1 2 对照组 :10例正常骨…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GM-CFU)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MDS患者的GM-CFU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集簇:集落比,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有2例RAEB型患者死亡,其中1例死于感染和出血。3例RAEB-T型患者均转化为急性白血病死亡。该5例患者的GM-CFU及集簇:集落比的异常十分显著,表明骨髓GM-CFU在MDS患者的预后估价中是一个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观察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以下简称急、慢性再障 )患者骨髓象中有核红细胞分裂百分数 ,以协助临床医师判断再障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1996年~ 2 0 0 1年在我院住院并经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者 36例 ,其中急性再障 10例 ,慢性再障 2 0例 ,慢性再障后转成重型再障Ⅱ型 6例。36例中男 2 1例 ,女 15例 ;年龄 6岁~ 6 3岁 ,平均 42岁。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再障会议修订的再障诊断标准。1 2 方法所有病例均行 2次或 2次以上骨髓穿刺 ,穿刺部位分别为髂前、髂后和胸骨 ;间隔时间 2d~ 1a不等 …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原代贴壁法培养人脐带MSCs,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SCs输注组进行实验。经静脉输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再障模型小鼠,分别于3、7、14、21、28 d观察其外周血象指标变化和骨髓组织形态;ELISA检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的水平,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结果:原代培养中脐带组织块直接贴壁后8~10 d,边缘爬出长梭形MSCs,随传代培养呈平行、漩涡状生长;再障小鼠经MSCs输注治疗后外周血象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来源的MSCs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可发挥造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甲基纤维素培养技术观察了50例血液病患者(男24例,女26例,年龄19~64岁)的骨髓红系祖细胞CFU-E、BFU-E。结果表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BFU-E和CFU-E集落都减少甚至为重,说明再障是比BFU-E、CFU-E和CFU-D更早阶段的造血干细胞异常所引起的;测定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其中急淋1例、急粒3例,BFU-E集  相似文献   

19.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不同病因及发病机理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临床上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症,其发病机理并不完全明嘹。本文用琼脂扩散盒培养技术,对10例再障的发病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根据三种不同方式培养,并测定骨髓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Cuture,CFU-C):②病人骨髓培养,②与正常骨髓共同培养,③正常骨髓经  相似文献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发病与T细胞介导的造血抑制有密切联系[1,2 ] 。我们曾发现 ,重型再障患者骨髓的Th1样细胞因子干扰素 (IFN)γ水平明显上调 ,而Th2样因子IL 4却大致正常 ,间接提示重型再障可能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失衡[3] 。为探讨Th1/Th2细胞失衡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效应 ,我们利用CD34 细胞和Th细胞的混合培养体系 ,在体外模拟Th1/Th2细胞的交互调节过程 ,观察了对CD34 细胞扩增和集落形成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 :初诊的 1例重型再障男性患者 ,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 环孢霉素A治疗 5个月后达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