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各病期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速率法分别测定100例健康人和62例HFRS患者不同病情程度和不同病期血清ALT、AST和γGT的含量。结果:危重型、重型和中型HFRS患者血清ALT、AST和γGT含量均明显高于轻型患者,重型患者又明显高于中型;死亡者明显高于存活者。结论:HFRS患者的病情愈重,血清ALT、AST和γGT愈高,预后愈差;检测血清ALT、AST和γGT含量可作为估计病情、判断预后、观察药物疗效和指导临床治疗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γ-谷氨酰转肽酶在临床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是一种转移酶,主要催化γ-谷氨酰基转换反应。人体内肝、肾、胰、脾、肠、脑和心肌内均含此酶,血清中的主要来自于肝脏,在肝内主要存在于肝细胞质微粒体,肝细胞膜的胆汁分泌侧和细小的胆管上皮中,主要的功能能够催化谷胱甘肽或其他含的谷氨酰基多肽上的谷氨酰基因转移到其他合适的受体上去,对完成体内含寡肽的较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起重要催化作用,转移出去的谷氨酰基被受体接受后参与物质的生物合成。对于γ-GT的测定问题,最早利用谷胱甘肽作为测定此酶的底物,但由于特异性不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结果升高在判断不同类型肿瘤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该院68例浆膜腔积液经脱落细胞学诊断检出癌细胞的病例并统计患者血清中γ-GT检测结果。结果恶性腹腔积液患者中血清γ-GT升高较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显著。结论根据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如γ-GT显著升高,结合临床应考虑原发性或转移性肝胆系统肿瘤。γ-GT升高不明显者可基本除外肝胆系统肿瘤而考虑其他腹腔、胸腔脏器肿瘤且癌肿未发生肝胆系统转移。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对肝硬化患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本选择142例肝硬化患做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择2007~2008年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收集符合正常人标准的人群血清GGT测定值,通过百分位数法,分别确定不同性别、年龄组段血清GGT参考区间。结果儿童组无性别差异,但与成年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人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人男性各年龄段之间除少数组段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女性45岁以前与45岁以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应根据不同年龄及性别建立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GGT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6.
用比色法测定142例血清LDL-VLDL-GGT活力。结果显示,血清LDL-VLDL-GGT测定对肝癌与其他肝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LDL-VLDL-GGT占血清总GGT百分比对各种肝病的鉴别诊断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7.
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诊断肝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火箭免疫电泳测定法检测167例血清的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γ-GTⅡ)。结果表明,肝癌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明显升高,阳性率为87%,与非癌性肝病组(阳性率≤5%)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说明γ-GTⅡ是一种特异性的诊断肝癌标志物,对早期肝癌诊断具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确定苯妥英钠对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自愿受试者及服用苯妥英钠治疗的患者,在服用苯妥英钠前、服用后0.5、1、2、4、8、12h后抽血检测。结果自愿受试者初次服用苯妥英钠1hγ-GT开始上升,8h后开始下降,12h后下降至服药前正常水平;2~4h后达到最高峰,长期服用苯妥英钠治疗的患者服药前、后γ-GT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服用苯妥英钠,可使γ-GT升高。  相似文献   

10.
磷酸吡哆醛在丙氨酸转氨酶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含磷酸吡哆醛的Bergmerger改良法的试剂测定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并与国内不含磷酸吡哆醛的方法作比较,观察磷酸吡哆醛在ALT活性测定中的作用,并建立该方法的参考值。方法 用国际临床化学家联合会(IFCC)推荐的Bergmerger改良法与国内试剂同时测定146例患者血清的ALT值,并收集126名健康体检者血清用Bergmerger改良法测定ALT活性,建立该方法的参考值。结果 Bergmerger改良法与国内试剂比较其ALT活性增加近20%~50%,参考值范围为:男0~52U/L,女0~42U/L。结论 磷酸吡哆醛能有效地激活ALT活性,用含磷酸吡哆醛的Bergmerger改良法测定ALT活性,更能准确地反映患者血液中ALT的实际含量,用该方法测定ALT活性必须建立其相应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谷氨酰胺转肽酶(GGT)、谷氨酰胺转肽酶与胆碱脂酶比值(GGT/CHE)及谷氨酰胺转肽酶与丙酸转移酶比值(GGT/ALT)实验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文用速率法测定110例肝胆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血清GGT、CHE、ALT的酶活力,同时计算出GGT/CHE,GGT/ALT比值。结果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GGT、GGT/CHE、GGT/ALT较对照组及非癌症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肝硬化及重症肝病组较正常对照组亦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急性性肝炎,胆石症者与对照组比对,其GGT/CHE、GGT/ALT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GGT、GGT/CHE、GGT/ALT三值的实验室结果对鉴别肝癌及肝胆良性疾病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清AFP、CA199、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CA125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病情及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经术后病理确诊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36例肝炎肝硬化者以及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分别检测各组的血清AFP、CA199、GGT和CA125水平,并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CA199、GGT和CA125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99、GGT和CA12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单一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50、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单一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GGT活性及GGT/ALT比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了138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和60例无肝病其他肿瘤患者及1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GT活性及ALT活性.结果所有肝脏良恶性疾病组血清GG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无肝病其他恶性肿瘤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癌组GG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肝脏良性疾病组(P<0.01或P<0.05).病毒性肝炎组GGT/ALT比值显著低于脂肪肝组、原发性肝癌组、肝转移癌组、肝硬化组、肝血管瘤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别(P<0.01);随着GGT阳性界值的提高,阳性率逐渐下降,但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却显著提高.结论血清GGT活性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血清GGT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GGT活性及GGT/ALT比值在肝脏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分别检测了138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和60例无肝病其他肿瘤患者及1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GGT活性及ALT活性。结果:所有肝脏良恶性疾病组血清GGT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无肝病其他恶性肿瘤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和肝转移癌组GGT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肝脏良性疾病组(P<0.01或P<0.05)。病毒性肝炎组GGT/ALT比值显著低于脂肪肝组、原发性肝癌组、肝转移癌组、肝硬化组、肝血管瘤组之间均有极显著差别(P<0.01);随着GGT阳性界值的提高,阳性率逐渐下降,但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特异性却显著提高。结论:血清GGT活性和GGT/ALT比值联合应用可有效辅助鉴别肝脏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四项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比值、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指标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后肝硬化诊断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同时选择80例单纯慢性乙肝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NP)、Ⅳ型胶原蛋白(Ⅳ-Col)、层黏连蛋白(LN)、AST/ALT比值及乙肝DNA(HBV-DNA)指标水平。结果 (1)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A、Ⅳ-Col、PⅢNP、LN明显高于单纯慢性乙肝组(P<0.01)。(2)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在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106copy/mL组中除LN外,其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乙肝后肝硬化血清中HBV DNA在103~105copy/mL组和HBV DNA<103copy/mL组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HBV DNA 103~105copy/mL和HBV DNA<103copy/mL两组间肝纤维化四项指标升高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纤维化四项指标水平在AST/ALT>2、12时为(785.2±216.4)μg/L,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Ⅳ-Col升高水平在AST/ALT>2[(598.2±158.6)μg/L]和AST/ALT<1[(438.7±146.1)μg/L]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PⅢNP和LN升高的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肝纤维化四项与AST/ALT比值、HBV DNA有利于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的监测,同时为临床对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及疗效的判定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癌抗原153(CA153)、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癌抗原125(CA125)联合检测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A153、TPS、CA125。结果乳腺癌患者组血清三种标记物水平及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结论联合检测血清中的CA153、TPS、CA-125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精神分裂症患者相关酶联合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联合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33例初诊入院的男性精神分裂患者于入院次日测定CK、AST、ALT等酶活力,比较患者在3组CK水平分布(<200、200~1 000、>1 000 U/L)的AST、ALT水平.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选择肝酶AST、ALT组合异常(二者任一或同时>40 U/L)者196例进行CK活力测定,比较患者在3组CK水平分布(<200、200~1 000、>1 000 U/L)的AST/ALT.结果 精神分裂患者CK活力升高者伴有AST、ALT不同程度的升高,3组CK水平的AST、AL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肝酶AST、ALT组合异常者在3组CK水平的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ST/ALT与CK活力呈正相关(r=0.621,P<0.001).结论 联合测定精神分裂症患者CK、AST、ALT、AST/ALT对于患者肝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应用在诊断原发性肝癌以及类别鉴定中应用普美显增强MRI的效果以及相关的诊断意义。方法:对在我院接受原发性肝癌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应用普美显增强MRI的诊断准确率,以及具体的诊断效果。结果: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普美显增强MRI,能够有效的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对相关疾病类型能够准确判断,相较于传统的造影剂增强检查,准确性以及便捷性更高。结论:在原发性肝癌的诊断过程中,应用普美显增强MRI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在肝硬化、肝癌和梗阻性黄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循环法对120例肝胆疾病患者(病例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进行TBA水平检测,同时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的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组、肝癌组、梗阻性黄疸组血清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肝硬化组和梗阻性黄疸组的TBA水平明显高于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TBA在肝硬化、肝癌及梗阻性黄疸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0%、100%,并且明显高于传统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A是反映肝细胞损伤、胆道梗阻的良好指标,其灵敏度、特异性都优于常规肝功能酶学检测项目,对肝胆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PLC)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和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分别定量检测622例甲胎蛋白(AFP)阳性PLC、24例AFP阴性PLC、17例AFP阳性良性肝脏疾病患者AFP-L3,并比较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和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检测AFP-L3的符合率。结果 622例AFP阳性PLC患者中,AFP-L3阳性患者的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il)明显高于AFP-L3阴性患者(P〈0.05)。AFP-L3与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均无相关性。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和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检测AFP-L3的阳性率分别是46%、50%,两者的符合率为92%。按AFP浓度分层分析AFP-L3阳性率后发现,随AFP浓度升高,AFP-L3阳性呈现上升趋势。AFP-L3在AFP阳性的PLC患者和AFP阳性的良性肝脏疾病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23.53%,显著低于AFP阳性的PLC患者(63.5%,P〈0.05)。结论凝集素捕获微量离心柱法与凝集素亲和免疫电泳自显影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AFP-L3在AFP阳性的PLC患者中有较高的检出率,对临床具有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