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219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19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在病理类型中 ,以胸腺瘤 (占 42 0 % )、畸胎瘤 (占 2 0 1% )和神经源性肿瘤 (占 16 5 % )最为常见 ,三者合计占所有病例的78 5 %。重点分析了该类肿瘤的临床特点 ,病理类型与其在纵隔部位的关系 ,手术治疗结果及常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72年1月~1988年1月共收治纵隔肿瘤和囊肿病人100例。现将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临床资料1 年龄与性别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20~50岁的中青年病人占79%。2 病理类型100例中有9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类型中畸胎类肿瘤占25.2%,胸腺类肿瘤占20.9%,神经源性肿瘤占20.9%,淋巴系统肿瘤占5.5%,胸内甲状腺类肿瘤占3.3%,纵隔囊肿占12.1%,  相似文献   

3.
王建军  黄静 《重庆医学》2011,40(33):3401-3403
目的 结合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评估小儿纵隔肿瘤的CT诊断价值并讨论外科治疗的有关问题.方法 回顾分析25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所有病例均做X线片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 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4.0%(21/25),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0%(14/2...  相似文献   

4.
王建军  黄静  马玉超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5):563-564,57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小儿纵隔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小儿纵隔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和影像学特点,对所有病例均做胸部X线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结果:胸部X线检查对纵隔肿瘤的定位准确率为82.6%(19/23),定性诊断的准确率为56.5%(13/23);CT扫描的定位准确率为100%,定性准确率82.6%(19/23)。结论:胸部X线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小儿纵隔肿瘤的主要依据,CT能反映肿瘤的发生部位、病理类型及形态学特点,其定性、定位诊断明显优于胸部X线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神经源性肿瘤是常见的纵隔肿瘤,约占全部纵隔肿瘤14%25%,其中90%位于脊柱旁沟区,少部分肿瘤偏前。由于肿瘤正位位于纵隔后方,侧位片与脊柱重叠,因而很容易漏诊。笔者随访我院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之间16例病理证实为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病例及2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的病例,分析漏诊的原因,以便引起重视,提高胸部X线片在疾病诊断中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08年9月至2011年12月之间  相似文献   

6.
分析59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原发性前上纵隔胸腺上皮细胞肿瘤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结果,发现各种原发性前上纵隔胸腺上皮细胞肿瘤具有特定的CT表现,CT定位准确58例(98.3%),定性准确49例(83%)。认为CT是诊断前上纵隔肿瘤的重要方法,有助于鉴别胸腺上皮细胞肿瘤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纵隔肿瘤4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河  陆巍  赵芝乔 《河北医学》2009,15(4):440-442
目的:总结近5年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从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经外科手术诊治的46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的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46例中畸胎瘤19例占41.3%,主要位于前纵隔;神经源性肿瘤14例,占30.4%,主要位于后纵隔;胸腺瘤9例,占19.6%,全部位于前纵隔;淋巴瘤4例占8.7%,主要位于前纵隔。结论: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本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畸胎瘤、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淋巴瘤。手术是主要的诊治方式;术后综合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侯昭才  欧阳起 《广西医学》2007,29(10):1512-1513,F0004
目的探讨X线、CT对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54例纵隔肿瘤,分析其X线及CT影像学特点。结果前纵隔肿瘤25例,中纵隔肿瘤18例;后纵隔肿瘤11例。CT定位正确52例占96.3%,定性正确51例占92.3%;胸片定位正确48例占88.8%,定性正确45例占83.3%。结论X线、CT影像学特点和纵隔分区能正确做出纵隔肿瘤的定性诊断,两者相比CT优于X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纵隔肿瘤的病理类型与发生部位的关系,评价诊治手段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974~1998年间72例纵隔肿瘤住院病儿的临床表现、肿瘤部位、病例类型、诊治手段和疗效。结果61例行全切除或次全切除,11例未能手术切除,仅做活检。结论小儿纵隔肿瘤种类繁多,症状不典型,胸部X线摄片及CT检查是术前诊断的主要依据,一旦确诊需立即手术。恶性肿瘤以手术、化疗、放疗综合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纵隔肿瘤295例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近8年原发性纵隔肿瘤的诊断、临床资料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和研究从1999~2006年在经外科手术诊治的295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的病人均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295例中神经源性肿瘤86例,占29.2%,主要位于后纵隔,平均年龄43.8岁,以神经鞘瘤为主;畸胎瘤61例占20.7%,主要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31.8岁,以成熟性囊性畸胎瘤为主;胸腺瘤31例占10.5%,全部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51.9岁;淋巴瘤29例占9.8%,主要位于前纵隔,平均年龄29.9岁,以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结论 在原发性纵隔肿瘤中,本组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神经源性肿瘤、畸胎瘤、胸腺瘤、淋巴瘤及巨大淋巴结增生;手术是主要的诊治方式;切口的正确选择对于手术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0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161例原发性纵隔肿瘤及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胸腺肿瘤(74例,46.0%)、神经源性肿瘤(35例,21.7%)、畸胎瘤(32例,19.9%)多见,其他肿瘤仅20例,占12.4%。肿瘤完整切除142例,姑息切除16例,探查3例,手术切除率98.1%(158/161)。术后随访3个月—8年,良性纵隔肿瘤未见复发。恶性胸腺瘤12例,1年生存率75.0%(9/12),3年生存率58、3%(7/12),5年生存率41.7%(5/12)。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X线、CT检查;治疗上以手术为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分析1994年1月~2005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74例纵隔肿瘤外科诊治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中胸腺肿瘤89例,神经原性类肿瘤43例,畸胎瘤21例,纵隔囊肿9例,胸骨后甲状腺6例,淋巴瘤5例,血管瘤1例。其中恶性肿瘤共23例。手术切除166例(95.4%),姑息性切除2例,剖胸探查6例。随访3个月~3年。良性肿瘤无复发,恶性肿瘤出现远处转移7例,3年死亡6例,3年存活率73.9%。结论胸部X线和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充分的围术期处理,认真选择切口,手术中防止重要组织器官损伤是保证手术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和探讨原发性气管、隆突肿瘤外科治疗经验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1年9月收治的23例行外科治疗的气管及隆突原发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20例行气管环形切除加端-端吻合术,1例行袖式右全肺切除术(左主支气管气管端端吻合),2例行隆突切除及气管与支气管吻合重建隆突。体外循环辅助3例。术后病理示腺样囊性癌15例,黏液表皮样癌6例,鳞状细胞癌2例。气管切缘均未见肿瘤残存。全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手术并发症5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死亡1例(4.3%),生存至今22例(95.7%),生存者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气管及隆突肿瘤的有效方法,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对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有很大影响,合理应用体外循环技术可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2例。83%以腹块和腹痛为主要症状,体征中腹块占91.5%,以恶性淋巴瘤居首位占61%。全组完全切除率为58%,行脏器联合切除占25%。完全切除加放疗、化疗3年存活率为28.5%,部分切除及活检未给其它治疗者5例预后差,均1年内死亡,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纵隔肿瘤384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发性纵隔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4年来我院收治的3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结果 384例中,胸腺瘤147例,占38.3%,畸胎瘤70例,占18.2%,神经源性肿瘤66例,占17.2%,纵隔囊肿32例,占8.3%。X线与术后病理诊断的基本符合率为79.2%,而CT的基本符合率为92.4%;全组病例均行手术治疗,肿瘤完全切除者336例,部分切除者29例,探查加活组织检查者19例。手术切除率为95.1%(365/384)。手术死亡6例,病死率1.6%。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一经成立,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选择切口,恶性胸腺瘤手术治疗原则是即使不能完整切除肿瘤也应尽早将可切除部分切除,复发的胸腺瘤仍有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6.
腮腺混合瘤个体化手术治疗对面神经功能影响的临床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造成腮腺混合瘤手术切除后面神经损伤的原因。方法对76例腮腺混合瘤的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观察其对面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76例患者中有26例手术后出现面瘫,占34%。其中腮腺区域性切除者面瘫发生率为22.2%,为暂时性面瘫;行腮腺浅叶和瘤体切除者面瘫的发生率为37.9%,均为暂时性面瘫;全叶切除者发生率为46%,1例为永久性面瘫。结论手术方式、手术范围、面神经的解剖方法是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面瘫的发生率与手术术式、肿瘤与面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面神经的解剖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实体肿瘤患者中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和恶性率,探讨甲状腺结节与原发恶性肿瘤的关系及对其诊治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中心2016年1月1日—3月31日所有住院患者作为实体瘤组,进行甲状腺彩超、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并与同时期性别、年龄相似的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相比较。统计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实体肿瘤的关系及对诊治的影响。结果:两组中女性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均高于男性;与对照组相比,实体肿瘤组中甲状腺结节的总发病率及甲状腺多发结节发病率较高(P<0.05);实体肿瘤组和对照组的甲状腺结节直径多在1 cm以下。实体肿瘤组并存的甲状腺结节恶性率较高(23.53%),乳腺癌是并发甲状腺结节最多的实体肿瘤。甲状腺结节对实体肿瘤患者临床诊治无影响104例(65.00%),轻度影响46例(28.75%),中度影响6例(3.75%),重度影响4例(2.50%)。结论:实体肿瘤中并存的甲状腺结节发病率及恶性率均较高,在临床中应该受到重视。甲状腺结节对实体肿瘤诊治的影响与原发病的情况有关。全面检查甲状腺可能对病情复杂的肿瘤诊治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胸、腰椎侵袭性肿瘤一期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40例胸、腰椎侵袭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9例,骨转移瘤27例。手术切除方案:40例患者中椎体切除术11例,一期后正中入路或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6例。术后患者常规进行相应的放疗和/或化疗。结果36例(90%)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20例(50%)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组病例术中、术后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全脊椎切除的6例患者截至最近随访时,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胸、腰椎侵袭性肿瘤的一期手术治疗,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侵袭性脊柱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的治疗经验。方法 23例巨大原发性胸壁肿瘤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有包膜者行瘤体包膜下分离,无包膜处及纵隔、胸壁浸润处则应在相应层次用锐性加钝性法进行分离,直至完整切除肿瘤。必要时切除被累及的心包、肺等组织,尽量保留未累及的胸壁软组织。胸壁缺损的修复材料包括大腿阔筋膜、Dacron补片与网格状钛合金钢板。结果切除瘤体最大直径(15.43±4.83)cm(10~26 cm);恶性肿瘤18例,良性肿瘤5例,均被完整切除,其中12例行胸壁修复。无一例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9.91±2.56)d。结论术前正确评估肺功能、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选择恰当的手术径路、准确的解剖层次及适宜的修复材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