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湿热病邪引起的湿热温病,在外感疾病和内伤杂病中均可见之,其发病慢,病程长,缠绵难愈。对本病的治疗,清代医家石芾南在所著《医原·湿气论》中指出:“治法总以轻开肺气为主,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自化,即有兼邪,亦与之俱化……湿热治肺,千古定论也。”[1]743石氏在总结前人治疗  相似文献   

2.
温病属外感热病,致病原因主要是感受四时不同的温热病邪.根据"客者除之"的原则,祛邪为温病治疗的重要方面,邪去则正安.吴鞠通说:"治外感如将,兵贵神速,机园法活,祛邪务尽".阐明了祛邪是治疗温病的重心.温病祛邪,透法是其中之一.温病的发展演变是从温邪深入程度来判断在卫、在气、在营、在血,而卫气营血的各个阶段都需要祛邪,也都存在运用透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1 “非典”与温病的历史渊源2 0 0 2年 11月 2 6日我国第一例“非典”患者经中山医科大学确诊。此时 ,多数国人的印象大约只是“肺炎”。而4个月之后 ,确诊人数达 2 0 0 0以上 ,死亡率为 4 2 %。患者多为急性起病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同时伴有头痛、关节酸痛和全身酸痛、乏力 ,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 ,如干咳等。而30 0年前的清初温病派在中医历史上卓然出现 ,叶天士(16 6 7~ 174 6 )为其核心人物。在经历多次瘟疫流行后 ,叶天士深刻总结了其临床实践 ,他在《三时伏气外感篇》中写道 :“病从外感 ,治以阳气 ,若因口鼻受气 ,大凡吸入之邪 ,首…  相似文献   

4.
"甘露消毒丹"又名"普济解疫丹",常用于治疗湿温病湿热并重,酿成热毒,充斥气分之证,由清·叶天士所创,自清代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5.
浅谈温病治疗中的“存津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是温病学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在温病各个阶段中,由于温邪极易化燥伤津,只有重视保存津液,才能取得满意疗效。本文分别就“何谓‘津液’”、“津液与温病之关系”、“温病伤津之表现”、“顾护津液——温病治疗要领”、“温病保津存阴诸法”等5个方面加以阐述。温病初期阶段,以清邪为主,但应注意避免损耗津液;极期阶段,治疗仍以清邪为主,但还应适当加用养阴生津之品,以补充被损耗之津液;后期阶段,由于津液历受温邪戕害,此时救阴即为急务。即温病的治疗,从初期阶段经极期阶段至后期阶段,用药从清邪为主、存阴为辅渐转为存阴为主、清邪为辅,切实做到护津液于未伤,养阴津于己耗,救真阴于将竭。  相似文献   

6.
在温病发展过程中,温热与阴伤可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温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养阴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其方法及运用规律是邪在卫分宜辛凉清宣兼护阴,邪在气分宜清热兼保阴,邪在营分宜清营兼增阴,邪在血分宜凉血兼救阴。  相似文献   

7.
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一类外感热病的总称."祛邪"为治疗温病的"第一要务",而透邪为祛邪的重要组成部分.透邪之法即透法是选用輕清、芳香的药物,配以辛凉、甘润、苦燥、化湿、凉血之品等以透达肌表,募原,空窍,从而驱邪外出的一种治法. 本篇具体阐述"透邪"在卫气营血及后期各阶段的应用:邪在卫分-辛凉透汗;辛凉甘润,清透肺卫.邪在卫气-芳香宣透.邪在气分-轻宣透热;清泄宣透;战汗透邪;透解秽浊;芳香辟秽,开窍透邪.邪在营分-透热转气;清心开窍透络.邪在血分-清热凉血透斑.温病后期-扶正透邪.  相似文献   

8.
温病治疗中使用下法,重在祛邪热、存阴液,其次才是通燥屎、逐瘀积.而温病早投攻下,则能更有效地体现这一目的,因此有"温病下不厌早"的观点及原则.  相似文献   

9.
清气法是温病治疗的重要方法,临床上因邪之轻重,邪势之上下,病位之浅深而又分为辛寒清气、轻清宣气、苦寒清气三法,本文就三法的适应证、用药特点及医家的认识略述已见,以备参考。  相似文献   

10.
营血证是温病的深重阶段。邪入营血有其特殊的病理特点、治疗每易苦寒攻伐或一味滋补贻害人命,本文试图通过“透邪”之法的阐述,对营血证的证治作一点滴探讨。不妥之处,祈清斧正。 一、温病营血证多因外感温热病邪失治误治,由气分传入所致;也可因蕴伏营血的  相似文献   

11.
吴鞠通对温病卫气营血的治疗,取其在卫辛凉轻清透邪之剂,在气、在气(营)血两燔时,宜用甘寒救津之品。病邪深入下焦,伤及肝肾,水竭液涸,宜用甘寒生津,成寒滋肾。滋阴熄风。甘酸敛津之法.清邪热以保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丁济万治疗湿温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丁济万临床上根据湿温病的不同阶段,采用六经和卫气营血合而辨证的方法,并附少量医案说明丁氏辨证细腻、用药轻灵的特色。[结果]湿温之证,在温病中比较特殊,温是阳邪,湿是阴邪,湿与温合,或从阳化热,或从阴化寒,所以要根据湿温的变化或从伤寒辨证,或从温病辨证:邪在卫、气,按三阳经治法;湿胜阳微,按三阴经治法;邪热从阳入阴,按温病热传营血治法。其次,湿温主要病变部位在中焦脾胃,三焦的症状无不与脾胃病变有关,所以要兼顾中焦,配以化湿健脾之法。[结论]湿温病是湿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导致的以脾胃为病变中心的一类疾病。丁氏一派本着"辨病机,有是证,用是方"的原则,广泛而灵活地运用六经体系及卫气营血辨证,大大丰富了湿温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代医学家张锡纯治疗温病擅用汗法,多取辛凉、辛寒之法,不论新感伏气温病,根据病机、证候,因势利导,促进邪从汗解,认为“阴阳和而后汗”,“出汗之道,在调剂其阴阳”。他的这些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试论宗气之"宗"的命名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又名大气。《灵枢·邪客》曰:“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肺而行呼吸焉”[1]。宗气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贯心脉以行气血,走息道以行呼吸,统领一身之气,推动气血津液运行全身。《黄帝内经》中关于宗气的论述虽然不多,但却包含了深刻的理论意义。喻昌在《医门法律》中云:“五藏六府,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气立孤危矣。”古医贤在著述之时,对于宗气的命名便体现了其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传统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多数中医医家认为温病演变过程中的危重症发生在邪入血分时,并未意识到气分证阶段也可以发生危重症。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提出“温病气分危重症”的新观点,结合“状态辨治”理论,详细阐述气分危重症的理论依据、病机演变规律以及防治方法,指出气分危重症的发生与肺气的生理功能严重失调密切相关。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气分危重症的病机演变为:湿毒疫邪袭肺,宣肃失调,肺气虚损,气不行津,气不摄津,肺气将绝;治疗原则为宣肺开痹、补气摄津。  相似文献   

16.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对温病邪留三焦的证治作了高度的概括:“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大师予人以法,言筒意赅,毕竟只限于一般总体性的提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论证。邪是什么?何谓三焦?邪留三焦的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等具体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究。以全面确切地认识叶氏的温病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他饱读《内经》、《难经》,通晓《易经》,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补土派。其对阴火论治尤具特色,其中对风药的运用,更是匠心独具,现就此试析之。1阴火之病机1.1脾虚气陷,阴火上乘东垣创立了阴火学说,其内容散见于《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医学发明》等著作中。李东垣创立这一学说的理论依据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之论立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发展。李东垣运用了《内经》中“气”、“火”这两个相互联系又…  相似文献   

18.
正温病治毒法是用于毒邪引起的温热疾病的治疗大法,据毒邪的特点将毒邪分为六淫化火之毒、疫疠之毒、温毒以及脏腑失调、内生热毒。根据其致病的病因病机将温病治毒法分为解毒法(包括清热解毒、清营解毒、凉血解毒、滋阴解毒、辟秽解毒)、泄热排毒法、开郁化毒法、扶正抗毒法。1毒在温病发病中的病因病机毒,通常亦被称作毒邪。常富业等~([1])在诠释毒的概念时指出毒与邪有所不同,邪气蕴结不解是成毒的重要环节。在温病学中毒有不同的涵义,它可指病  相似文献   

19.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认为"疫病"是感染杂气所致,首次提出杂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流行时间捉摸不定的外感病邪。强调杂气发病类型为"伏而后发",即杂气为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与伤寒六经传变、温病卫气营血及三焦传变不同,吴又可提出杂气为"邪伏膜原,表里分传",即以膜原为中心,而后出表、入里。故治疗疫病既要扶助正气,亦要祛除邪气。祛除杂气以宣通疏利为本,用药上善用走而不守之大黄,而慎用守而不走之黄连等寒凉药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医药治疗方案遵循了《温疫论》"邪自窍而入,未有不由窍而出"之治则。  相似文献   

20.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的热传入营分的一种治疗方法,此语含意深刻。现就本人对此语的认识从两个方面谈谈粗浅体会,廖误之处,谨望师者及同道斧正。1营气人营的辩证要点营为省气。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而成。(灵枢‘邪客篇):u#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一化以为血”。说用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而“营分”则是指温病传变过程中的重要病理阶段,邪人营分,标明了邪己人人体的组分,耗伤人体的营养物质,造成实质的报自力褓入营分为温病过程中的严重阶段q。。_。5>、、.-__…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