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颌骨骨折错位愈合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和分析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0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58例,包括切开断端复位,钛板或钢丝结扎内固定20例及运用正颌外科技术截骨内固定38例。本组保守治疗42例,其中颌间牵引及附加颅颌牵引20例、牙面运用复合树脂粘贴拉钩颌间牵引22例。结论 颌骨骨折伴严重合并伤病例,早期救治生命的同时不应忽视凳骨骨折的早期处理。对已形成错位愈合病例,应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二期整复。  相似文献   

2.
改良正畸方法结合颌间牵引治疗复杂颌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复杂颌骨骨折的治疗问题。方法 收集 6例上颌骨矢状骨折及 9例上下颌骨陈旧性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例 ,采用改良正畸方法与颌间牵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6例上颌骨矢状骨折病人腭中缝裂隙关闭平均 10天 ,9例上下颌陈旧性颌骨骨折复位时间 2~ 7天 ,上下颌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改良正畸方法结合颌间牵引治疗急性上颌骨矢状骨折及陈旧性颌骨骨折伴错位愈合是一个简单实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用颌间牵引钉行颌间牵引,辅助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对61例行颌间牵引钉牵引复位,辅助钛板坚固内固定的颌骨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从骨折类型、咬合关系恢复情况、颌骨复位效果、副损伤等几方面评判其优缺点。结果:利用颌间牵引钉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的病人中Ⅰ级愈合的49例,占80.33%,Ⅱ级愈合的12例,占19.67%。结论:利用颌间牵引钉联合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报道24例陈旧性颌骨骨折,骨折端错位愈合,关系错乱患者,采用粘结技术牙列粘结贴钩,弹性颌间牵引,恢复了关系,无需骨折端再截断复位固定。治疗操作简便,不影响进食,疗程短,关系恢复好,疗效显著,是一种无创伤性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32例复杂性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保守治疗、切开复位固定、正颌外科治疗32例复杂颌骨骨折错位愈合患者,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保守治疗以牙弓夹板颌问固定为主,切开复位系按手术常规,切开、复位、钢丝或钛板固定,正颌外科系按正颌外科常用术式手术,术后颌问结扎2~3周。结果: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咬合关系及外观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根据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部位、时间、程度、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治疗手段,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外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求复杂的陈旧性面中份骨折后其牙、颌、面畸形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2000年-2003年间收治的23例复杂的陈旧性面中份骨折病例,术前进行影像学分析和模型外科设计,并取得上颌骨分块截骨术后的定位舍板,以预测和指导手术。手术采用口内切口,通过Le FortⅠ型或Le FortⅡ型截骨术,将上颌骨截断降下,按模型材料设计要求将上颌骨分块,并将分块后的上颌骨块固定于合板上。行上、下颌颌间栓结,待确定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后,用微型夹板行上颌骨坚固内固定(rigid internal fixation,RIF),或是辅以头皮冠状切口,将错位愈合的颧骨、颧弓复住,固定。结果:本组病例一周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拆线,2-3周拆除颌间牵引固定,骨块固定,咬合关系正常,颜面外形恢复满意。结论:正颌外科术式或辅以其他术式以及RIF技术的应用是治疗复杂的陈旧性面中份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陈旧性颌骨骨折术后的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颌骨陈旧性骨折术后功能训练的方法。方法:采用微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32例,术后随机分为康复组16例,简单颌间牵引组16例.随访0.5~2年。结果:康复组术后2周内即恢复咬合等功能。简单颌间牵引组需4周才可恢复咬合等功能。结论:术后功能训练可以早期恢复陈旧性颌骨骨折的咬合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颌间牵引在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颌间牵引在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38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病例,采用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手术配合术前术中术后颌间牵引治疗,术后1、3、6月摄下颌骨正侧位片、全颌曲面断层片或三维CT复查骨折复位愈合情况并检查咬合关系。结果:38例下颌骨多发性骨折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复位,愈合良好,36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2例合并下颌角部粉碎性骨折病例个别牙咬合有早接触,调后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前术中使用颌间牵引能有效辅助骨折解剖复位、保持正常咬合关系下行坚强内固定;术后维持短期颌间牵引,对保持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颌外科技术在陈旧性颌骨骨折整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正颌外科技术治疗陈旧性颌骨骨折和恢复其正常咬合关系的方法。方法 :对 10例陈旧性颌骨骨折伴有牙合关系紊乱的患者 ,我们参照X -线片中提示骨折部位和畸形类型 ,对头影测量侧位片作VTO并进行模型研究 ,确定截骨部位后将模型移动或分段 ,恢复外伤前的咬合关系 ,并将此关系转移到牙合架上 ,调整牙合架 ,使用自凝塑料制作定位牙合板。术中先截开错位愈合的骨段 ,下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复位一般较为理想 ,上颌骨陈旧骨折常需配合LeFortⅠ型截骨术。结果 :9例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及面型 ,1例术后配合正畸治疗也恢复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借助正颌外科的设计程序和手术方法 ,较容易也会很准确的将错位愈合的骨段重新复位 ,达到正常的咬合关系 ,为骨段间采用坚强内固定技术奠定了基础 ,并便于术后牵引复位  相似文献   

10.
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正颌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应用正颌外科原理及方法 ,治疗 8例颌骨骨折错位愈合的病人。方法 :按正颌外科常规 ,术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 ,取模 ;头影测量及模型外科等 ;采用正颌外科常用术式进行手术 ,微、小型钛板内固定 ;术后颌间固定 2周。结果 :伤口一期愈合 ,颌牙合关系及外观基本恢复伤前状况。结论 :应用正颌外科原理及方法治疗颌骨骨折错位愈合 ,能基本恢复病人伤前的咀嚼功能及外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牵引钉行颌间牵引术治疗颌骨骨折后关系紊乱的效果。方法:对30例颌骨骨折伴有咬合关系紊乱的病例,应用牵引行开放整复+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术后再利用钛钉进行骨颌间牵引7~14 d。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短期内恢复咬合关系,效果评价达到Ⅰ级者24例,Ⅱ级者6例。结论:使用牵引钉的牙槽骨颌间牵引术,尤其适用于不能以牙列颌间牵引术恢复咬合关系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颌骨骨折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修复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颌骨骨折术后影响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24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或口外入路手术,以钛板坚强内固定或联合颌间牵引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Ridit分析。结果: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组治愈41例、显效8例、无效4例,钛板坚强内固定组治愈33例、显效6例、无效3例,颌间牵引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无效11例。经Ridit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三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钛板对颌骨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可使其达到早期功能复位与重建的良好效果。如联合颌间牵引,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颌间弹性牵引在颌骨骨折治疗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对40例颌骨骨折病例采用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或术后辅以颌间弹性牵引;5例患者单纯采用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结果:40例开放手术复位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全部45例患者均骨折复位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颌骨骨折术前及术中颌间弹性牵引可以有效辅助骨折复位,保持正常咬合关系;术后短时间颌间弹性牵引对保持骨折复位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口腔科2005-01—2009-05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共67例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并利用颌间牵引钛钉行颌间固定及牵引,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检查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情况,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线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经1~6个月随访,67例中66例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恢复良好,有1例上、下颌骨多处骨折患者术后轻度咬合错乱。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颌间固定及牵引是颌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颌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防治对策。方法:总结183例患者,分析其中12例术后出现咬合关系不良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结果:12例患者中,后牙早接触,前牙开he者5例,一侧后牙开he者3例,后牙尖时尖者2例,反he者2例。经颌间弹力牵引固定,10例患者恢复咬合关系,1例再次手术,1例经调he恢复咬合关系。结论: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多发于复杂性颌骨骨折,手术操作不当和术后缺少有效的颌羊固定是防治颌骨骨折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的疗效。方法:对63例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随机采用牙弓夹板或颌间结扎钉进行颌间牵引固定,比较操作时间、治疗后牙周指数、张口度、咬合关系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采用颌间结扎钉治疗的患者咬合关系、骨折愈合及张口度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无明显差别,其操作时间较采用牙弓夹板明显缩短,牙周健康指数明显好于采用牙弓夹板的患者。结论:颌间结扎钉操作简单省时、易于保持口腔清洁,是较理想的颌间牵引固定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骨折复位效果的影响。方法 对97例颌骨骨折病例行坚固内固定复位术,其中50例术后加颌间牵引,47例不加颌间牵引,对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分析。结果 对单发性骨折,两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多发性骨折,两组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坚固内固定术加颌间牵引组治疗效果优于未加颌间牵引组。结论 坚固内固定术后颌间牵引对多发性骨折具有良好的复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颌面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目的:探讨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颌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使用坚因内固定的患者37例(骨折30例,正颌手术5例,植骨手术2例)。手术前后进行临床及X线片检查,了解 关系的恢复及骨折段的复位情况。结果:在本组病例中.33例患者骨段间顺利愈合,1例因骨创感染,另1例因固定螺钉松动,分别在术后3个月和4个月时取出夹板,2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结论:在正颌手术及颌骨骨折中,使用坚固内固定,既利于骨段间的稳定加速其愈合,又缩短了颌间栓结时间,是一种理想的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