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即刻肾功能状态及对院内预后的影响。方法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月,在发病后24小时内至北京市19家医院就诊的STEMI患者718例。入院即刻测定血清肌酐,根据改良的简化MDRD公式计算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ml/(min·1.73m2)、轻度肾功能不全组(60ml/(min·1.73m2≤eGFR90ml/(min·1.73m2)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组(eGFR60ml/(min·1.73m2),比较三组的临床特点和院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TEMI患者院内死亡和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718例患者中共有280例(39.0%)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eGFR90ml/min),其中61例(8.5%)为中度以上肾功能不全(eGFR60ml/min)。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轻度肾功能不全组和中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年龄偏大(57±12)岁vs(66±13)岁vs(72±13)岁,P0.01),女性比例多(16.9%vs39.2%vs48.3%,P0.01),既往有高血压病(47.7%vs59.8%vs70.5%,P0.01),心力衰竭(0%vs2.7%vs6.6%,P0.01),脑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TIA)病史(8.9%vs10.6%vs19.3%,P0.05),入院时心功能Killip≥II级(34.7%vs37.0%vs65.5%,P0.01)较多。院内病死率(1.4%vs5.9%vs22.9%,P0.01)和心血管事件(18.0%vs27.4%vs63.9%,P0.01)显著增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即刻肾功能不全是STE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870;95%CI:1.767-8.474,P0.01和1.712;95%CI:1.217-2.408,P0.01)。结论 STEMI患者中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较高,院内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随肾功能恶化而增加,肾功能不全是院内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病情最危重的一种类型,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其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但近年来AMI的发病人群具有年轻化的趋势.为此,探讨AMI的预后影响因素至关重要.众所周知,血压对于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目前AMI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对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收集唐山市工人医院高血压患者196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英国Rivermead康复中心设计的行为记忆测验第2版(RBMT-Ⅱ)进行记忆功能测评。结果病例组患病率96.5%,高于对照组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分级的高血压患者的记忆障碍程度随着血压水平的提高而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有明显减退,血压水平影响记忆功能,应加强血压水平的调节与控制,以维持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4.
近来由Ohkubo等发表的研究,观察隐性高血压(MH)和未来心血管死亡率及发病率间的关系,此10年随访研究显示:MH患者及持续高血压患者的相对危险明显高于白大衣高血压患者及正常血压者。但有些值得特别注意的限制,由于血压的变异性,在一次诊室血压测量中血压水平可降低,另外,三分之一分类为MH的人接受降压治疗,并可在看病前几小时吃了药,导致在测血压时血压水平降低。当这些药有一短的半衰期和/或患者对服药依从性不好时,血压可能在诊室外较高,  相似文献   

5.
张玉香  孙虹燕 《山东医药》2006,46(22):50-51
根据脉压水平将211例患者(60岁以上)分为脉压〉40mmHg组(67例)和脉压≤40mmHg组(144例):并对两组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同脉压≤40mmHg组患者相比,脉压〉40mmHg组患者的CK—MB显著升高(P〈0.01)。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明显升高(P〈0.01,P〈0.05)。认为脉压增大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析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采取前瞻性护理干预对其血压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以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共计52例,经随机数字表法规范化处理,将其分为占比一致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施以常规护理,后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应用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观察组血压水平以及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执行对应护理措施以后,测定两组患者血压水平、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测定结果为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妊娠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患者施以前瞻性护理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在改善尿蛋白水平方面取得了理想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增高均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呈线形关系。近年来,对脉压(PP)的研究也逐渐增多,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PP升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其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预测作用不亚于收缩压与舒张压。本研究对我院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PP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P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炎症和氧化应激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多种标记物能被用来判断AMI的预后,本研究观察髓过氧化物酶(MPO)对AMI的影响和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也是我国老年人群心脑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实,降压治疗可明显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然而老年人群的降压治疗研究结果一直存在争议,一些研究显示,老年人降压治疗获益[1-2]。而另一些研究提示,老年人降压并不获益,甚至增加死亡风险[3]。近年来国外学者提出,老年高血压降压治疗的结局不同或与衰弱相关,一些研究发现,衰弱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其血压降低与死亡风险升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正常人血压一天24h内并非恒定不变,而是存在自发性的变化,这种自发性变化即血压波动性.正常人血压波动呈周期性,且在人体可耐受的适当范围内变化.但部分高血压患者24h内的血压波动变化明显,不仅引起头痛、心悸、胸闷等各种症状,还能诱发心血管疾病的急性发作,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和合理处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HIP)对分娩后妇女远期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1976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并且参加了2006-2014年健康体检年龄30~60岁女职工4331人为观察队列,排除妊娠前有高血压病史者、健康体检之后分娩者以及健康体检时收缩压或舒张压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4072例。根据是否有HIP史将观察对象分为HIP组(n=602)与非妊娠期高血压(NHIP)组(n=3470),观察比较两组人群在2006-2014年健康体检时高血压的发生情况,并采用线性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HIP对整体及不同年龄段观察对象分娩后血压水平的影响。结果经过平均17.17年的随访,发现在4072例观察对象中共检出高血压患者789例(发病密度1.13/100人年),其中NHIP组589例(1.02/100人年),HIP组200例(1.64/100人年)。在整体观察对象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线性回归分析发现HIP对体检妇女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分别为+4.37、+2.63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NHIP组比较,HIP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增加34%。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HIP对年龄30~40岁、40~50岁体检妇女收缩压的影响分别为+4.17、+3.81 mm Hg,舒张压分别为+3.08、+2.49 mm Hg;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与NHIP组比较,30~40岁、40~50岁、50~60岁体检妇女HIP组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均增加,其RR值(95%CI)分别为2.06(1.35~3.16)、1.45(1.16~1.81)和1.23(1.01~1.50)。结论与NHIP妇女相比,HIP妇女分娩后高血压发病率增加。HIP是妇女分娩后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在30~60岁的观察对象中,HIP妇女高血压的患病风险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在年龄30~50岁的观察对象中HIP妇女收缩压、舒张压升高幅度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入院即刻血糖(admission plasma glucose,APG)水平与其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2009年至2011年间,于安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703例,测量所有患者入院时即刻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APG≥11.1 mmol/L组(n=443)和APG〈11.1mmol/L组(n=260)。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1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包括(死亡、心力衰竭、再次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结果: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11.1mmol/L组(16.2%vs.5.9%);随访期间APG≥11.1 mmol/L组MACE的发生明显高于APG〈11.1mmol/L组(4.6%vs.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G≥11.1 mmol/L组是总MACE的危险因素(OR=1.266,P=0.005,95%CI:1.066~2.002)。结论:APG与AMI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是AMI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特点及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对60例高血压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和30例单纯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13个月,分析动态血压参数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都行冠脉造影术,冠脉病变用病变的血管支数及Gensini 积分表示.结果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单纯冠心病患者(P<0.0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血管事件组的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 h动态收缩压(SBP)、日间动态SBP、夜间动态SBP、24 h动态脉压(PP)、日间动态PP、夜间动态PP都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 h动态SBP、夜间动态PP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关系密切(P<0.05).结论 年龄、冠脉病变积分、24 h动态SBP、夜间动态PP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对这些因素进行控制以减少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接受个体化护理后对其并发症和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选号法将其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个体化护理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前后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57%,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5.00%)(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并可以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值得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伴或不伴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均能有效地降低其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对合并有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亦是有效的。另外,ACEI也是有效的降血压药,尽管当前的数据表明,在达到同等降压效果的情况下,ACEI和传统的降压药相比,并不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昼夜血压节律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影响及血管内超声特征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动态血压检测仪检测该院心内科收治的60例AMI合并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根据患者血压变化分为非杓型血压组18例,杓型血压组16例,超杓型血压组14例及反杓型血压组12例,应用血管内超声仪分析四组患者血管病变情况。对上述患者随访1年,观察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四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日间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杓型血压组24 h SBP及DBP、夜间SBP及DBP均高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最小管腔面积(MLA)、脂核负荷小于其余三组,而斑块面积、狭窄百分比、纤维帽厚度大于其余三组(P0.05)。非杓型血压组新发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卒中、神经源性死亡、复发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P0.05)。结论非杓型及反杓型血压节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动脉斑块面积较大,危险程度较高,临床应加强对非杓型血压节律及反杓型的AMI合并高血压患者出院后的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者的昼夜节律(CR)、血压变异性(BPV)与左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运用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64例进行监测,根据左室重量将其分为LVH组(A组)28例和无LVH组(B组)36例,进行分析.结果 A组的CR及BPV均小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者BPV及CR对预测高血压性LVH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背景:尽管经过30多年的临床试验,抗高血压药物在冠心病中的最佳应用方案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一些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可从降压药物中获得益处,但它们入选的患者大多存在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很少将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心病标准且选择血压小于140/90mmHg(1mmHg=0.1333kPa)的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肾功能不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方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1年6月~2012年5月因AMI住院治疗患者523例,根据改良的MDRD方程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及轻度肾功能不全组(A组,eGFR≥60ml/min.1.73m2),中重度肾功能不全组(B组,eGFR60ml/min.1.73m2)。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和预后的差异。结果 A组患者占71.7%(375/523),B组患者占28.3%(148/523)。与A组患者相比,B组患者年龄偏大、女性较多(P0.0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及贫血比例较高(P0.05)。B组患者接受抗凝、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ACEI/ARB类药物以及PCI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A组患者(P0.01)。B组患者院内死亡率显著高于A组(P0.01)。影响院内死亡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除年龄、女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PCI治疗外,eGFR下降与院内死亡率增加独立相关(OR=6.362,95%CI:2.154~16.892,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住院期间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指南推荐治疗的比例低于肾功能正常及轻度异常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院内死亡率增高;中重度肾功能不全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