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自2002年2月~2003年3月采用经双侧椎间孔Cage骨复合体椎间融合,同时行脊神经鞘膜切开减压术治疗13例腰椎不稳症并神经症状的病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腰椎间孔入路行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手术适应证、技术要点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对腰椎不稳56例行腰椎后正中入路,经单侧腰椎间孔行椎体间植骨融合,腰椎后方上下椎板间、棘突间、关节突间植骨,以及相应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56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椎间隙感染和脑脊液漏等并发症。52例经6~37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未发生内置物断裂、松动移位和椎间隙高度丧失,骨融合率为90·38%。依据日本JOA疗效评定标准,优29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总优良率为86·5%。结论经腰椎间孔入路椎间植骨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不稳症,不但技术操作可行,而且能明显降低因侵入椎管而带来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有效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对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自2005年9月至2009年10月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9例(34节段),获得538个月随访(平均21.27个月),通过测量椎体滑移距离及日本矫形协会(Japan orthopaed ics assoc iation,JOA)评分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随访大于12个月的21个病例均见明确的椎间骨融合,术前椎体滑移距离3.613.3 mm,平均(5.7±3.9)mm,术后椎体滑移距离为05.3 mm,平均(2.9±0.8)mm,两者比较P〈0.01;术前JOA评分为(13.4±4.2)分,术后JOA评分为(23.7±3.7)分,两者比较P〈0.0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及融合率高等优点,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单纯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LSS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9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内窥镜组),其余90例采用椎板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腰腿痛程度,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评估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11.26±1.35)个月。与对照组相比,内窥镜组切口更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窥镜下TLIF和椎板切除术治疗LSS均可获得良好疗效,可有效减轻患者腰腿痛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经皮内窥镜下TLIF具有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点,临床中可依据患者情况和意愿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中短期疗效,以评价MIS-TLIF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166例单节段腰椎滑脱症患者临床资料,70例行MIS-TLIF治疗,96例行P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MIS-TLIF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后卧床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手术满意度均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MIS-TLIF组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值显著高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手术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ODI,并发症发生率和椎间融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IS-T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住院费用低,手术满意度高;但MIS-TLIF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值偏高,考虑可能因术中使用电刀,通道空间狭小,术中吸引器使用少,肌酸激酶大量吸收入血所致,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单节段重度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行MIS-TLIF治疗且资料完整的112例重度LSS患者临床资料。男43例,女69例;年龄52~81岁,平均65.3岁。病程4~126个月,平均10.5个月。临床表现:腰痛104例、双下肢神经性间歇性跛行91例、单侧神经根疼痛和/或麻木21例、马尾神经损伤症状5例。112例均为重度中央椎管狭窄,其中合并侧隐窝狭窄32例、椎间孔狭窄20例、黄韧带骨化9例、椎间盘突出38例;同时存在两项合并症者14例,三项者5例。椎管狭窄节段:L_(3、4) 6例,L_(4、5) 89例,L_5、S_1 17例。手术方法包括双侧入路双侧减压(60例)、单侧入路双侧减压(15例)和单侧减压(37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融合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方法评价腰椎融合情况,Ⅰ、Ⅱ级为融合。结果患者手术时间83~186 min,平均126.8 min;术中出血量65~630 mL,平均163.1 mL。1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49个月,平均35.1个月。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除1个月时腰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其他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间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术前5例马尾神经损伤有2例恢复,3例部分恢复。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分级标准,Ⅰ级58例,Ⅱ级47例,Ⅲ级7例,融合率93.8%。围术期并发症:入路并发症5例(切口表浅感染3例、切口血肿形成2例),内植物并发症19例(术中终板骨折8例、末次随访时融合器下沉11例),神经并发症15例(术中硬膜囊撕裂10例、术后一过性下肢神经症状加重5例)。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重度LSS可获得良好临床结果,同时存在严重并发症风险。充分认识该疾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合理仔细操作,有助于控制马尾神经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研究经椎间孔入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植骨融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31例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行椎间融合术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PLIF组16例,TLIF组15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神经根痛加剧:PLIF组有3例,TLIF组1例。术中硬膜囊撕裂:PLIF组1例,TLIF组未出现该并发症。PLIF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5.1%,而TLIF组优良率为90.2%,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植骨融合率:PLIF组植骨融合率为93.4%,TLIF组植骨融合率94.1%,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LIF和TLIF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两者在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创伤、并发症等方面,TLIF组明显优于PLIF。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皮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DLSS)的疗效.方法 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DLSS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20例,采用经皮内窥镜下TLIF治疗)、B组(20例,采用传统开放TLIF治疗).记录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滑脱(LS)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21年5月,采用TILF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前滑脱患者36例,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48 h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椎功能情况。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标准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滑脱距离(SD)、滑脱角度(SA)、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骶骨倾斜角(SS)、矢状位垂直轴(SVA)、T1骨盆角(TPA)、T1倾斜角(T1S)、胸腰和谐角(TLA)、PI与LL差值(PI-LL)等影像学参数。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20~275(190.28±6.12)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550(345±11) m L。所有患者术后和末次随访SD、SA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患者行TLIF,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5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腰背、下肢疼痛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腰椎功能进行评价。测量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5年手术节段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前凸角以及活动度,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脊髓损伤、脑脊液漏或内固定装置移位、脱出等并发症。出现3例神经根牵拉伤,经保守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5年随访时腰背、下肢VAS、ODI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椎间高度、角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5年的ODI、VAS、椎间高度、角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 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维持固定节段的椎间高度与稳定性,达到满意的椎间融合率,近、中期临床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治疗16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后感染患者,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5~73岁。其中11例合并糖尿病。手术均采用TLIF,其中单节段4例,2节段6例,3节段5例,4节段1例。手术节段均行椎体间自体骨+同种异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5-2018-04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的72例腰椎管狭窄症,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ODI指数与NRS评分.结果 7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2个月.手术时间125~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与Quadrant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单侧单节段TLIF治疗的6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改良Wilt...  相似文献   

15.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是目前为止最为经典的腰椎融合术之一.随着科技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传统的开放TLIF已逐步改良为更加适宜的衍生术式.同时,各种辅助技术的应用使各类TLIF变得更加复杂多样.为理清TLIF发展脉络,了解其前沿进展,该文对近年来TLIF的衍生术式和辅助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未来发...  相似文献   

16.
<正>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腰腿痛是目前老龄化社会中常见的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经典术式,且疗效确切。目前最常用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式包括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伴不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腰椎不稳症的患者行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共融合29个椎间隙。记录其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观察其临床疗效满意率和植骨融合率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出血量约450 mL。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中未出现硬膜囊撕裂、马尾神经损伤。患者均随访16~30个月。1年后所有病例均达到椎间隙骨性融合。3例术后0.5年仍遗留轻度腰背部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疼痛缓解失,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3.1%。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并单侧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创伤小、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退变性腰椎不稳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10-2020-10采用OLIF与TLIF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中老年轻中度腰椎滑脱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106例轻中度腰椎滑脱症(Meyerding分度≤Ⅱ度)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TLIF组(54例)及PLIF组(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滑脱椎体、Meyerding分度及滑脱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前及术后1周,1、6、12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测量滑脱角与椎间隙高度评价椎体滑脱矫正情况,末次随访时根据Suk标准判定椎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A组25~36个月,平均32.7个月;B组24~38个月,平均33.3个月。改良TLIF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1、6个月改良TLIF组VAS评分和JOA评分显著优于PLIF组(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滑脱角及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Suk标准,改良TLIF组椎间融合率为96.3%(52/54),PLIF组为98.1%(51/5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并发症:两组患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术后1周内健侧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TLIF组均未发生术中硬脊膜损伤及术后1周内患侧神经损伤,PLIF组分别发生4例(7.7%,P=0.054)和8例(15.4%,P=0.002)。结论改良TLIF与PLIF手术治疗中老年轻中度腰椎滑脱症疗效肯定,改良TLIF手术对脊柱后柱正常结构损伤小、出血量和引流量少,硬脊膜和神经损伤发生率低,可改善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9):1734-1738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优缺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2017年7月在本科行显微内窥镜下椎间融合患者129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59例采用经典入路,70例采用改良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经典入路组术中2例出现硬脊膜撕裂,经头低脚高位1周左右愈合;2例神经根损伤术后出现一过性腓骨长短肌肌力下降,经对症神经营养治疗2~4周左右恢复正常,1例切口延期愈合,总并发症发生率11.86%。改良入路组出现1例一过性腓骨长短肌肌力下降,经对症神经营养治疗2周左右恢复正常,总并发症发生率1.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显著优于经典组(P0.05)。两组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0.50±15.25)个月。随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间VAS、ODI和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评估方面,两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两组融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129例患者均末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或断裂。[结论]显微内窥镜下改良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