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升高,这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有约1.7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已达4500万左右,其中2型DM占90%~95%。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DM患者并发DN的病死率为未并发DN者的30倍。DM病史10~20年的患者DN发病率可达47.66%,且病变呈进行性进展,5~10年后即可出现终末期肾衰竭。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DM患者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原因。美国2009年的数据显示由DM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disease,ESRD)占ESRD需要透析治疗患者的54%。一旦发生DN,其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速度比一般肾脏疾病快14倍之多。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2,自引:9,他引:23  
糖尿病 (DM)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化 ,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DM的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增长。目前 ,全球DM病人已达 1 .5亿 ,预测 2 0 2 5年可达 3亿。我国2 0 0 2年DM病人约 40 0 0万 ,90 %以上为 2型DM。糖尿病肾病 (DN)是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 ,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欧、美、日本的统计资料表明 ,目前DN已跃升为终末期肾病 (ESRD)的首位原因 ,占 35 %左右。据 1 999年统计 ,东北三省透析病人中DN占 1 7.6% ,在原发病中排第二位。进一步探讨DN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坚持医疗监护和…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不同疗法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的三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多数研究表明30%~60%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病。在欧美,糖尿病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首位病因;国内随着DM患病率每年以0.1%的速度增加,因糖尿病导致的肾衰竭亦逐年增高且已成为影响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本病伴有代谢紊乱及常合并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等并发症,其治疗远较一般肾病复杂。因此,如何控制和治疗DN已成为医学领域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通过临床分组对照分析的方法,探究治疗DN的有效途径,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利湿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2DM)微血管严重并发症,随着DM的发病率增高,DN也成终末期肾病主要原因,而一旦检出明显蛋白尿时已属DN3期~4期,若不能有效控制,肾功能损坏转快。笔者自2004年6月-2006年6月用中药利湿化瘀法治疗2期、3期DN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及其拮抗剂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进展为肾衰竭的比例在1型糖尿病中占25%~35%,在2型糖尿病中占15%~25%。深入研究DN的发病机制,对防治本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认为,DN的发病机制包括持续高血糖、蛋白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遗传因素、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等,而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尤为活跃,其中就包括了内皮素(endothelin,ET)。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6年10月间在我科住院的306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06例DM患者包括151例DN和155例非DN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及Scr水平,DN组患者再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DN组尿微量白蛋白、Scr和血、尿β2微球蛋白(MG)均较非DN组显著增高(均P < 0.01);且尿微量白蛋白与收缩压、血β2-MG呈正相关(r = 0.187, P < 0.05; r = 0.297, P < 0.01),而与GFR呈负相关(r = -0.287,P < 0.01)。DN组高血压发生率高(60.27%),血压显著高于非DN组(P < 0.01),且以收缩压更显著。DN组发生尿毒症者14例(9.27%),死亡8例(5.30%),其中5例死于尿毒症;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例(13.25%);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者6例(3.97%)。 结论 西藏地区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即有明显的蛋白尿、血压及血、尿β2-MG增高,后期GFR急剧下降且并发症多而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DM)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的(AC)n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32PdCTP掺入聚合酶链反应(PCR),PCR产物6%甲酰胺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放射性自显影的方法,分析了113例Ⅱ型DM组和42例正常对照(CON)组醛糖还原酶(AR)基因5’端的(AC)n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DM组和对照组均发现7种等位基因(Z-6~Z+6),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DC)和CON组;Z+2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低于NDC和CON组,P<0.05。结论中国北方汉族Ⅱ型DM患者AR基因5’端(AC)n存在7种等位基因(Z-6~Z+6)。Z-2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Z+2等位基因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发病率在全球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在DM人群中发病率为35%~40%,是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DN引起的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也快速增长,已成为全球范围内ESRD的主要原因。本研究目的在于对早期DN患者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以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DM)是由不同病因与发病机制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以至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而以慢性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糖尿病的慢性合并症特别是血管合并症,已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因糖尿病肾病(DN)导致尿毒症死亡是DM病人的27%~31%。美国透析病人的30%为DN。因此,DN已成为DM病人,尤其是年轻的IDDM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有效地防治DN,已是当前DM和肾脏病学们共同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约有30%的Ⅰ型DM和40%Ⅱ型DM会并发DN。在欧美发达国家,DN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首位原因,我国DN也已上升为ESRD的第2位或第3位原因。据国际糖尿病联盟(LDF)统计,全世界DM患者可能已达到2.85亿人,据2008年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肾衰竭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据1999年上海市肾脏病登记系统的统计资料,DN约占慢性肾衰竭的14%,既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DN发病机制复杂,早期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此期及早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可延缓或阻止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  相似文献   

13.
一、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的流行病学研究 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DM患者中的发病率为20%~40%,病变主要累及肾脏小血管和肾小球,引起蛋白尿排泄和滤过异常,同时它可加速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危害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肾病(DN)是指与糖尿病(DM)代谢异常有关的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据报道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约占糖尿病病人的35%~40%,在Ⅰ型糖尿病(IDDM)中约50%患者最终死于肾衰竭,在Ⅱ型糖尿病(NIDDM)中DN也是三大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的研究与防治越来越引起有关学者的重视,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和研究不断出现.笔者就近年来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P-选择素、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黏附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DM)是常见病、多发病,患病人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糖尿病肾病(DN)已成为终末期肾衰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近40%的透析患者是DN。DN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肾脏是典型的微血管器官,DN是DM微血管并发症与重要死因。DN基本病理改变包括肾小球肥大、细胞外基质堆积、基底膜增厚与肾小球硬化,单核/巨噬细胞在肾组织广泛浸润是DN进展的组织学特点。新近观点认为,DM是一种慢性炎症,P-选择素及其介导的内皮细胞-巨噬细胞黏附在DN机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M)常见且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既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重要原因,也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现代医学对DN采取一体化治疗: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纠正脂质代谢、逆转胰岛素抵抗、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和积极治疗并发症等。因此有效地治疗早期DN对于提高DM患者生存质量,延缓DN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汤治疗DN7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严重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以基底膜(GBM)增厚、系膜区扩张、胞外基质堆积为病理特征,是引起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也是DM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DN的发生与肾小球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多元醇代谢途径异常、蛋白非酶糖化和大分子糖化终末产物(AGEs)的生成、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及脂代谢紊乱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糖尿病中的发生率约为20%~40%,其导致终末期肾病(ESRD)的5年生存率〈20%。DN已成为西方国家人群中ESRD的主要原因,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治疗DN,减少尿蛋白,是其治疗的关键环节,对于预防延缓其发展为尿毒症有着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临床发病率占糖尿病患者的30%-40%,常见于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据美国、日本及许多西欧国家统计资料表明,DN已经上升为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首位病因[1]。  相似文献   

20.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DM患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目前DN在我国终末期肾衰竭患占5%,因此,对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DN的发生及发展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笔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DNl6例,对其改善肾功能的变化作用做了临床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