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Q热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测技术、治疗和预防措施,为Q热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快速螺旋CT的广泛应用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提供了更加快速、准确地诊断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4例主动脉夹层CT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宝石能谱CT的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石能谱CT作为一款高端CT,具有高清成像、低剂量成像、能谱成像和动态500排成像四大特点,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准确诊断、定性和定量评估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大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宝石能谱CT代表了目前CT发展的趋势。使CT能谱成像真正走入了临床诊断的第一线,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和科研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ERCP技术现已成为临床诊断胆胰疾病的常规检查方法,它为胆胰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资料。通过ERCP能得到胆系和胰管的清晰图像,为临床分析诊断胆道和胰腺疾患提供了更多的线索,特别是对未发生黄疸之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能得到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为其它方法所不能比。近年来利用插管技术收取胰液为研究胰腺外分泌功能及诊断胰腺疾患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心电图的优点和不足心电图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冠心病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上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目前,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是中风病证候计量诊断标准,为中风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依据。对该标准的应用现状做一简要阐述,分析了该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按照量表学的方法,建立更加科学的,信度、效度较高的新一代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曹利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5):1103-1104
目的探讨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对68例可疑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右下腹及全腹检查。结果阑尾炎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9%.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为患者提供了一个直接、简便、安全的方法,也为临床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范永春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432-433
目的探讨B超诊断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方法及准确程度。方法对42例住院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合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全面诊断。结果B超可为本病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结论超声心动图(UGC)在临床应用中为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无创、实用、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各型急性阑尾炎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对18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阑尾炎的超声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诊断率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诊断率较高,声像图特征明显。结论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为急性阑尾炎分型提供参考,为患者提供了直接、简便、安全的诊断方法,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骨髓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血液病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虽然近年来遗传学、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进步为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许多帮助,但骨髓细胞形态学在主要血液病的诊断上仍然起着主导和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脉诊、舌诊客观检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脉诊、舌诊的检测信息,结合问诊,进行中医辨证。初步提出人体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生理指标、建立亚健康状态测评系统及图像表述的方法。不但对机体的健康状态作出客观评价,同时通过信息分析可了解亚健康状态的不同证型的特征(虚、实、寒、热,相关脏腑),为临床寻求有效的调治措施提供依据,使药物治疗、保健食疗及锻炼强身等方法更加合理、有效。同时,可以研发一种快速、实时、无创的健康信息监测仪,像“报时钟”那样可随时显示机体的生理信息,对异常生理变化发出警报,不断地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及时纠正生理功能的偏颇,有效地防病于未然。  相似文献   

12.
模糊数学在医院优势学科综合评价模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模糊数学理论运用于医院优势学科综合评价研究中,以更客观、科学的明确学科定位,遴选具有各级别重点学科资质的优势学科,确定学科建设方向。方法:以武警部队医院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隶属武警部队总医院、总队医院(含分院)、院校附属医院,年经济收入或部队患者收容率超过所在医院均线”的学科资料,运用模糊数学理论拟合综合评价的一般模型并进行模型应用、检验。结果:建立了武警部队医院优势学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数学模型。结论:该模型具有选优、定位、排序、规划等功能,尤其适用于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较复杂的学科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诊疗技术现代化必须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为核心、现代中医诊断技术为支持,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将文献数据的中医诊疗决策内容信息化、智能化。通过病证临床诊断、治疗、疗效评价决策方法,病证诊疗结合、中西医数据汇通,建立现代中医诊断技术与中医智能诊疗系统,建立符合中医自身特点的诊疗技术体系,最大限度发挥人机结合优势,最终建立具有辨证论治内涵的智能中医诊疗决策系统,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智能决策辅助支持,探索创新中医病证诊疗模式。同时,中医诊疗技术智能化研究也将进一步促进中医诊疗规律的提升和总结,加速中医诊疗技术跨越发展,解决中医诊疗模式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问题,推动中医现代化发展。本文就目前中医诊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的现状及趋势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疗效评价方法,并验证可靠性。方法:以100 mm刻度法及综合评价层次分析法(AHP)为数学工具,以"综合集成研讨厅"为研讨方式,共取57个中医症状量化值为底层指标,以11个基本证候为第二层次指标,以实证与虚证为第三层次指标,以证候总评分为顶层指标,初步构建了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层次分析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并在临床上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生存质量(SF-36)等进行了相关性对比研究,对模型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冠心病证候总评分与心绞痛评分、西雅图心绞痛评分、SF-36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构建的以证候为内容的冠心病中医综合疗效评价方法可评价冠心病的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5.
证候研究中的边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与证候研究相关的边缘学科--哲学、语言学、思维学、数学等相关学科对证候研究中已出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拷问,藉以引发证候研究者在证候研究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方法从西方哲学本体论的角度分别讨论中西医学的本体论基础,从东方哲学讨论证候的"象"与"意";从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证候的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从思维学的角度论述思维所考虑的"事实问题"与"规范问题";从数学的角度讨论构成证候的症状体征串的有序与无序.结果中医证候本体论的基础多为"本体论的承诺"少见"本体论的事实",虽然重"象"但更重从"象"中取"意";证候宜分为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两者的关系多呈先后关系,且两者本为一体;症状体征串应该是有序的.结论证候研究过程中,应时刻不忘中医理论形成过程中所做出的"本体论承诺",理解它是如何应用"虚构"来弥补认识论的欠缺;我们的思维需要规范,"本体论的承诺"与"本体论的事实"是不同的,它们是构建理论体系的两种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证候规范化与客观化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研究内容。从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评价、证候基础研究方面综述了神经根型颈椎病(CR)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认为目前该病中医证候研究方面存在证候诊断标准不统一、疗效评价欠规范、证候基础研究缺乏系统性等问题。通过比较现有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提出可优先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指南》作为证候诊断标准;关于疗效评价建议遵循国际研究规范,至少选择1项公认的疾病疗效评价指标,根据证候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价量表;建立公认的CR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从动物、组织、细胞层面运用系统生物学技术对中医药干预措施的作用机制进行说明,比较CR不同证候患者临床特征与生化指标等表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标准进行临床应用评价,分析评价结果,对新修标准临床适用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 分层调查本科室医生,填写小儿《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适用性调查问卷》10份、《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应用评价病例调查表》50份,并应用本标准评价70例哮喘患儿发作期的临床疗效。结果 适用性调查问卷评分基本集中在5分和6分,且以6分居多,对标准的赞成率100%。应用性评价中,疾病、证候诊断及分证诊断要点符合度评分以6分居多,疗效评价指标符合度评分集中在5、6分,对标准总体评分以6分居多。70例哮喘(发作期)患儿临床疗效评价,西医组有效率95%,中医组98%,2组比较,P<0.05,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哮喘(修订)》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适用于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获得高血压病相对科学、客观的证候及证候要素,并对证候要素所对应的指标进行重要性评价。方法?以肝火亢盛证为例来说明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在高血压病证候分类研究中的应用。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评价高血压病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以及专家咨询中所获得的证候及证候要素所对应的各指标的重要性。结果?高血压病肝火亢盛证包含18个指标,经综合评价后部分指标的重要性发生了改变,如舌红、黄苔、急躁易怒、口苦目眩、半身麻木等。该证候包含2证候要素,其分别对应的指标经综合评价后,大部分的重要性与之前的研究结果一致,少数指标的重要性发生轻微改变,如舌红、弦脉等。结论?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可以将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以及专家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既避免了纯统计分析脱离临床的弊端,又解决了专家经验过于主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及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四诊信息的分析处理、证候的系统研究、中药复方配伍、作用机理的研究及其复杂药效成分的质量控制、以及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建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问题,成为了制约中医药向前发展的"瓶颈"。其中,对以"辨证"为核心的中医诊断的研究是中医学研究的关键一环。探讨中医学具有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性,并基于其方法论——综合集成法,用另一种语言对中医诊断的领域特点重新表述与诠释,希望能为中医药诊疗体系的建立及中医药学科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20.
Persistence of seizures despite appropriate medical treatment is called refractory epilepsy. Persistent seizures have enormous psychosocial, behavioural and cognitive effects in addition to effects on mortality. Almost 2,40,000 to 3,20,000 patients of refractory epilepsy in India are potential candidates for epilepsy surgery. Causes of refractory or intractable epilepsy are inadequate anti-epileptic treatment, difficulty in treating some epileptic syndromes and difficulty in controlling seizures due to structural brain diseases. Careful evaluation of historical details, especially based on an eyewitness accou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 in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of epilepsy. Raised serum prolactin level helps in differentiating convulsive seizures from non-epileptic convulsions. 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monitoring is proved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mean to establish the rightful diagnosis. Recent developments in neuro-imaging have revolutionised the diagnosis of underlying pathology in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lepsies.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epilepsy should be referred to a specialised epilepsy centre where facilities for epilepsy surgery are available. When medical therapy fails, other options are helpful like use of newer anti-epileptic drugs,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or consideration of epilepsy surge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