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CT诊断骶骼关节内积气的价值。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机对骶髂关节作扫描,结果:发现骶髂关节内有气体,CT值为-406HU和-213HU,结论:CT诊断骶髂关节内积气有明显诊断价值。是目前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方法:搜集并分析25例临床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骶骼关节CT检查资料。结果:骶髂关节面的改变主要有:髂骨面的改变包括关节面的模糊、不规则,骨皮质的不连续,关节面下囊变,骨破坏,骨质缺失和骨硬化。骶骨面改变少。骶髂关节间隙的表现为正常、增宽及宽窄不均,变窄及强直。结论:骶髂关节CT检查有助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几种常见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方法:对35例患者行骶髂关节16排螺旋CT薄层扫描,其中强直性脊柱炎2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1例,致密性髂骨炎4例,分析其骶髂关节的CT征象。结果: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的CT表现以增生和破坏为主,关节面早期模糊,关节间隙狭窄,后期可呈侵蚀性囊性改变或骨性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骶髂关节CT表现主要为局限性骨质疏松和硬化,轻微骨质破坏,软骨下囊性变居多,关节间隙早期正常或模糊,中晚期变窄。致密性髂骨炎骶髂关节CT表现为髂骨耳状面的骨质增生硬化。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骶髂关节及其周围结构,是目前诊断骶髂关节病变最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5.
6.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对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了43例正常骶髂关节CT表现,并对30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作了双盲X线和CT对照研究。结果 正常人滑膜部关节间隙宽度为2~5mm,40岁后,关节前下部间隙可出现局部狭窄。骶侧皮质厚度小于3mm者占87%前后均匀者占90%,髂侧中部皮质厚度小于5mm其前部皮质厚度大于5mm(占16%),部分正常人可出现关节面不清晰,但不出现 相似文献
7.
关节结核是常见慢性骨关节疾患,骶髂关节结核并不多见,临床上骶髂关节结核约占全身骨关节结核的8%,常规X线平片对病灶显示有限,CT能很好地显示骶髂关节的复杂解剖结构以及邻近软组织情况,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文献已有报道。笔者收集到10例经过手术治疗后,病理上确诊的骶髂关节结核,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CT检查应作为骶髂关节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CT检查是一种能较可靠诊断骶髂关节结核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内积气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内积气对骶髂关节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CT室,因腰骶部疼痛等原因进行骶髂关节CT检查的病例中,筛选骶髂关节内积气病例28例,对其伴行的临床症状和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骶髂关节积气病例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腰骶部或四肢疼痛不适等症状,伴随的骶髂关节病变0~Ⅲ级。结论CT能明确检出关节内积气,关节内积气是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征象之一。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真空征36例CT扫描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骶髂关节真空征,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计量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UC检验。结果:受检人群中该征象的出现率为11.18%(36/322)。男性5.61%(11/196);女性19.84%(25/126),X^2=15.637;秩和检验UC=1.027。结论:该征象在受检人群中并不少见。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范围无性别差异。成因与骶髂关节软骨变性、崩解有关。间接地反映了关节软骨变性、崩解的范围。该征象是一种非特异性征象,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有关。 相似文献
10.
骶髂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目的 回顾性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CT表现,评价CT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析36例临床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骶髂关节的CT征象,进行分级,并与临床分期对照。结果 临床早期CT Ⅱ-Ⅱ级表现骶髂关节的面呈对称性或不对称受累,关节面毛糙、皮质白线消失,骨关节面皮质中断,关节面下小囊变。临床中期即CT Ⅲ,表现为骶髂关节面局呈锯齿状或毛刷样改变,关节面下小囊状骨质破坏及其周围增生硬化,关节间隙假性增宽或不规则狭窄,关节间隙内含气征。晚期即CT Ⅳ级为临床稳定期,可见韧带钙化,关节骨性强直和关节间隙消失,明显骨质疏松,为临床稳定期。结论 CT能够清晰显示骶髂关节的细微结构,作出正确的分级诊断,为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骶髂关节病种较多,但发病率较低,CT的普及应用,大大地提高了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率。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的不同病种的骶髂关节病变者,通过分析其CT征象,并结合文献,旨在阐明骶髂关节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1 CT表现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常双侧对称发病,自关节下部开始,关节面硬化与破坏,间隙狭窄或消失,骨桥形成;类风湿关节炎(rhrumatoid arthritis,RA)常一侧发病,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对50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的临床、CT表现进行分析。方法:本给50例患者,男37例,女13例,平均31.6岁,全部病例行CT轴位扫描,观察其CT特点。结果:CT征象以骶髂关节并节间隙改变、关节面毛糙、模糊、受侵蚀出现率最高,其他如关节硬化、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融合、髋关节受损等亦常出现。结论:骶骼关节病变主要表现关节边缘密度增高或减低,或骨的纹理结构紊乱。或关节边缘模糊显示不清,或关节边缘局限性缺损,或关节间隙内有异常的物体或密度增高、减低影存在,即提示骶髂关节有病变。CT在发现骶髂关节痛变影像征象方面有显著作用,对临床可疑者可予以确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并验证其准确性与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11例冰冻正常成人骨盆标本左右侧骶髂关节进行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并测量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根据CT测量结果,在11例骨盆标本(22个骶髂关节)上进行个体化置钉验证。结果理想螺钉的长度与最大直径分别为(87.62±1.68)mm与(20.26±1.20)mm,理想螺钉与冠状面、水平面的夹角分别是(25.85±1.06)°与(19.79±1.60)°,进针点与髂后上、下棘的距离分别为(37.02±1.67)mm与(38.30±1.14)mm;左右侧骶髂关节所置螺钉均安全、准确到达预定位置。结论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模拟骶髂螺钉内固定术,可准确测量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并进行评估,对术中置入螺钉的进针点、角度和形态的选择有指导意义;同一个体左右侧骶髂关节理想螺钉的形态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5.
《吉林医学》2016,(9)
目的:探究单排CT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上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7例骶髂关节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分别进行X线片以及单排CT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征象的检出率。并依据相关参考文献制定骶髂关节病变分级标准,依据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分级上的准确性进行对比性评价。结果:单排CT在关节面模糊、软骨侵蚀、软骨增生硬化、关节间隙狭窄或增宽、软组织肿胀的检出率分别为94.12%、93.48%、97.56%、100.00%、87.50%,与X线片的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排CT在骶髂关节病变分级Ⅰ~Ⅳ级的诊断准确度分别为94.44%、92.59%、95.65%、100.00%,与X线片的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排CT在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上诊断敏感性更高,在骶髂关节早期病变诊断上较X线片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评估CT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的CT表现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单侧骶髂关节改变16例,双侧骶髂关节改变36例,表现为轻度骶髂关节炎23例,中度骶髂关节炎15例,重度骶髂关节炎7例;髋关节改变37例;32例HLA-27抗原阳性。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征象是诊断强直脊柱炎及其CT分级,临床分期的重要参考依据。CT扫描能对大部分骶髂关节炎作出明确诊断,在显示细小病变方面具有高度高敏感性。 相似文献
18.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X线与CT检查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锦团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1998,32(3):271-272
骶髂关节的X线检查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的关键手段。由于X线检查受诸多因素干扰,诊断并非易事。为提高骶髂关节放射学检查诊断率,笔者对5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和CT检查结果予以比较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2年1月~1996年6月在...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