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李彦豪,罗鹏飞,黄信华,邵培坚,何晓峰,陈卫国,陈勇经股动脉插管行一次性冲击化疗灌注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因无法进行长期间断性治疗故疗效较差。长期灌注需经外科手术置管。我们采用Seldinger技术配合皮肤小切口植入导管... 相似文献
2.
3.
4.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锁骨下动脉 (SCA)导管药盒系统 (PCS)植入术是在X线监视下经皮穿刺锁骨下动脉成功后 ,将导管植入靶动脉 ,并与锁骨下区皮下药盒连接[1,2 ] 。较手术动脉内植入PCS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置管位置准确等优点。为长期规律性动脉内化疗灌注及碘油化疗乳剂栓塞治疗恶性肿瘤建立了良好途径。较一次性动脉插管灌注有治疗规律 ,注药时间可控 ,不用重复插管等优点。现将该术的护理作一介绍。一、临床资料胸、腹部及盆腔恶性肿瘤无手术切除指征患者2 35例 ,其中肝癌 130例 ,肝转移瘤 58例 ,肺癌 18例 ,食管癌 10例 ,直肠癌术… 相似文献
5.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插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的适应证,操作技术及并发症。方法:66例胸部、腹部及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中,60例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植入术,6例因严重动脉粥样硬化作股动脉穿刺插管和/或选择或超选择肝动脉和髂内动脉插管失败,而行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共72人次。经左锁骨中外三分之一下2cm向内上或水平穿刺。用Seldinger法把导管顺向引入靶动脉,然后再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或导管药盒系统植入。结果:穿刺锁骨下动脉,选择或超选择肝动脉,肠系膜上、下动脉,髂内动脉及它们分支动脉和支气管动脉插管共88次,均获成功。发生局部血肿11例,无气胸、血胸等重要并发症发生。结论:熟悉经皮锁骨下动脉穿刺插管对导管药盒系统的植入及不适应作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或经股动脉穿刺插管作选择或超选择靶血管有困难和失败者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皮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皮锁骨下动脉(SCA)的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是近几年来介入放射学开展的对恶性肿瘤的局部动脉内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14]。我们于1996年9月至1999年8月间,对45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施行SCA的PCS植入术,现小结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45例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5~76岁,平均58岁。其病种30例为原发或转移性肝癌,置管于腹腔动脉者14例;左、右肝动脉者16例。支气管肺癌10例,食管癌3例,均置管于T4-5胸主动脉。右肾癌和右侧卵巢癌各1例,分别置管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经左锁骨下动脉入路插管对某些非正常型血管分布的肝癌患者在TAE技术操作中的意义。方法:105例均为首次经股动脉插管未能超选择插管成功者。其中A组,即腹腔动脉(CA)干长于2.5cm者58例,B组即肝动脉开口于肠系膜上动脉(SMA)者40例,C组即开口于CA的肝总动脉已闭塞,由源于SMA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侧支供血者7例。经左锁骨中外1/3交点下2cm处向内上方向约30°角穿刺左锁骨下动脉,用seldinger法把导管顺向引入肝固有动脉或侧支供血动脉,然后再行TAE。结果:由于自上而下插管,易克服长CA或SMA对导管短攀的反向力度,故105例均获超选择成功。结论:A、B二组患者已占全部肝癌患者约40%~50%,熟悉经左锁骨下动脉途径插管对提高超选择技术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1病历简介患者,男,56岁。体检发现左上肢无法测及血压来院就诊,平时无任何不适症状。使用sequoia-512多普勒彩超仪8MHz高频探头探查发现:左侧腋,肱动脉频谱单相,血流速减低,呈四肢动脉狭窄远端血流信号改变(图1)。追踪扫查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实变,其内回声增强,内径约1.16cm;CDFI显示该处无血流信号流入(图2)。而左侧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血逆流入该侧锁骨下动脉(图3)。图1肱动脉血流频谱单相,流速减慢,呈狭窄后远端血流改变。图2左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管腔实变,无血流信号流入。图3椎动脉血流完全反向,逆流入锁骨下动脉。2讨论锁骨下动脉狭…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锁骨下动脉腔内成形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76例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的患者行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PTA)。所有患者均有椎基底动脉和(或)上肢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术前DSA证实锁骨下动脉狭窄69例,完全闭塞7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68例,置入支架8例。结果:PTA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消失或明显减轻。DSA、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45例患者锁骨下动脉窃血被纠正,有3例出现并发症(2例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术中一过性眩晕暧间恢复)。经4-35个月的随访(平均29个月),发生再狭窄3例。结论:PTA治疗锁骨下动脉严重狭窄或完全闭塞是有效和安全的,并发症低于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植入药盒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植入药盒治疗。其中原发性肝癌178例,转移性肝癌10例,盆腔肿瘤5例,胆囊癌4例,肺部3例。依据肿瘤供血情况,在DSA路标及透视监控下,施行药盒植入术,药盒体埋置在穿刺点下方的左前胸壁皮下,药盒导管端植入靶动脉内。术后经药盒行规则性化疗或磺油化疗乳剂栓塞。结果 随访3个月-3年,200例病人共植入202个药盒,其中2例肝癌病人因左、右肝动脉各自供血肿瘤,故在右股动脉加埋一个药盒(双药盒)。植入成功率为99%。并发症有9例(4.5%):导管移位2例(1%)、导管-药盒松脱1例(0.5%)、气胸2例(1%)、皮肤溃烂1例(0.5%)、皮下大量渗血1例(0.5%),靶血管闭塞2例(1%)。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行药盒植入术安全可行、操作简便易行、创伤小,为动脉内化疗灌注和碘油化疗乳剂栓塞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国产埋入式药盒介入法植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国产埋入式药盒系统(PCS)介入法植入的可能性及安全性。材料和方法:对63例恶性肿瘤,采用国产PCS行经皮血管内植入术,术后经PCS化疗或栓塞。结果:PCS植入全部成功,留置管均位于肿瘤供养动态。并发症有穿刺局部血肿5例(7.9%),切口延迟愈合或开裂4例(6.3%),留置必这阻塞4例(6.3%),留置导管移位1例(1.55),局部感染2例(3.1%)。所有并发症经相应处理后痊愈,无严重后遗症。结论:国产PCS介入法植入是可行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导管药盒系统植入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经皮左锁骨下动脉行导管药盒系统(PCS)植入术的安全性。材料与方法:对115例胸、腹部及盆腔恶性实质性肿瘤患者(其中肝癌101例),经皮左锁骨下动脉穿刺行PCS植入术。术后经PCS行规律性化疗或碘油化疗乳剂栓塞。统计与该术有关的并发症。结果:并发症有气胸5例(4.3%),血胸1例(0.9%),植入药盒部位感染3例(2.6%),切口延迟愈合或开裂5例(4.3%),留置管移位6例(5.2%)。所有并发症经处理均痊愈,无严重后遗症及死亡病例。其中大量气、血胸3例,采用8F胸腔穿刺系统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痊愈;留置管移位者4例进行PCS重植入术成功,3例拔除PCS,均未见并发症。结论:经皮左锁骨下动脉行PCS植入术的并发症少而轻,经适当处理多可痊愈,为动脉内化疗灌注和碘油化疗乳剂栓塞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DAI Jiong WEN Jie-qing LI Shan-qua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Renji Hospital Shanghai China 《介入放射学杂志》2004,(Z1)
The patient is a 79 years old male. He was admitted for recurrent dizziness accompanied tinnitus during the last 2 weeks. These symptoms were aggravated during the last 4 days. He had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Murmur was detected on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Left upper limb had IVth grade muscle force. The pulse of left radial artery was reduced.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left upper limb was 30 mmHg lower than the right counter part. The Doppler sonography of vertebral artery revea…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无保护左主干(ULMCA)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近期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整理、总结我院自2002—04~2007—08所行的29例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ULMCA患者的支架植入术,分析其病变特征、手术成功率及随访结果。结果:即刻手术成功率达100%。25例(86.2%)术后1个月随访,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为0%。结论:对于心功能正常、低危的左主干病变患者,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技术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EVAR)中的意义和技术要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临床和影像学确诊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且主动脉撕裂累及到左锁骨下动脉的患者,以CTA作为术前评估方法,术中覆膜支架覆盖左锁骨下动脉,以球囊扩张支架对左锁骨下动脉进行介入再通。
结果35例胸主动脉覆膜支架和左锁骨下动脉球囊扩张支架均放置成功,术后随访3~24个月,35例左锁骨下动脉烟囱支架通畅率100%。
结论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EVAR治疗时,覆膜支架的近侧锚定区选择在正常的主动脉壁,可以降低继发医源性夹层的发生;覆盖左锁骨下动脉后采用烟囱技术可有效预防"盗血综合征"的发生,其技术简捷、安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治疗的92例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病变特点、腔内手术治疗成功率、联合入路应用、术后症状改善等。结果将复杂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分为3型:Ⅰ型为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Ⅱ型为右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处狭窄或闭塞,Ⅲ型为伴有椎动脉开口病变或影响椎动脉开口的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本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为82.6%。27.2%患者选用股动脉和肱动脉联合入路,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1.6%。结论上肢动脉入路能够提高左侧锁骨下动脉长段闭塞的开通率,保证右锁骨下动脉开口处支架的准确定位。锁骨下动脉闭塞性病变腔内手术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椎动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