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组织最为常见的疾病,往往伴有心理障碍,是一类典型的情志疾病。精神因素对乳腺增生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从乳腺增生病与心理障碍的关系、乳腺增生病的心理状况调查及治疗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重视乳腺增生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意识,积极有效地防治乳腺增生病。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病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的常见乳腺疾病,本病好发于25~50岁妇女,以35—45岁为发病高峰,基本病因被认为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随着生活和饮食习惯的逐渐西化,我国城市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已越来越高,且部分乳腺囊性增生病可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文献报道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癌变率为2%~4%,故被临床医师关注。由于引起女性内分泌激素特别是性激素水平紊乱的病因复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马拴全老师结合女性特点采用心理疏导加辨证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强调乳腺增生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身心同治的疗法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乳腺及其良,恶性病变的上皮细胞核的形态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仪,对104例乳腺及良,恶性病变的标本进行形态计量研究。提取了6项细胞核的参数。它们是核最大灰度、核最小灰度,核中心平均距,核周长,核面积和形状因子。结果证明;核最大和最小灰度的数值,按照正常乳腺、乳腺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的顺序依次减小,而核面积、周长、核中心平均距和形态因子则依次增加,但形态因子的值以正常乳腺为最大。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比较,6项参数的方差  相似文献   

5.
已有的临床、病理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乳腺良性疾病中上皮细胞不典型增生是重要的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与乳腺癌发生关系密切。研究乳腺良性疾病癌变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其规律,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表皮生长因子(EGFR)在乳腺...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病及其中医药治疗方法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慢性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既非炎症亦非肿瘤,是乳腺生理性增生和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组织结构紊乱,其病因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近年来本病发病率高,占育龄妇女的加%左右,占乳房疾病的75%。乳腺增生病属中医“乳癖”范畴,其发生与肝、肾、冲、任等经脉密切相关。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近年来对本病的中医研究做了大量工作,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下面笔者将近期中医文献记载的对本病病因、病机的研究及治疗方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kp2和P21在乳腺增生恶变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正常组织、乳腺腺病、乳腺不典型增生、乳腺增生恶变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Skp2及P21的表达状况.结果 Skp2和P21在乳腺正常组织及乳腺腺病中均表达阴性;在乳腺不典型增生中阳性率分别为25.71%和37.14%,在乳腺增生恶变中阳性率分别为63.16%和73.68%,乳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75%和100%,统计学处理显示:二者在乳腺正常组织组与乳腺不典型增生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不典型增生组与乳腺增生恶变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乳腺增生恶变组与乳腺癌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21对skp2的表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x2=20.915,P=0.000).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Skp2和P21表达标呈正相关r=0.563,P=0.000.结论 Skp2和P21均为乳腺增生恶变的危险因素,Skp2和P21可作为诊断乳腺增生恶变及判断乳腺不典型增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激素受体的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在乳不典型增生癌变过程中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雌激素受体(ER)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增生I级者上皮细胞要色结果相似。不典型增生Ⅱ级ER表达明显增强,10例均为阳性。10例不典型增生Ⅲ级中4例强阳性、3例弱阳性、3例完全为阴性。4例乳腺癌中26例(60%),ER阳性。结论:ER作为乳  相似文献   

9.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囊肿性脱皮性乳腺增生病纤维囊性乳腺病等.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恶变的危险,是区别所在.应视为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c-erbB-2蛋白在乳腺增生病和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探讨c-erbB-2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8例不同增生程度的乳腺增生病与36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和乳腺癌组c-erbB-2表达均高于轻度和中重度增生组(P<0.05),乳腺癌组织c-erbB-2表达水平与肿瘤病理分级,转移,术后生态期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的关系密切,乳腺癌中c-erbB-2阳性反应程度与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可能对判定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美荣  李静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94-95,9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非典型性增生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我院2005~2011年200例术前经彩超检查怀疑为乳腺非典型性增生与乳腺癌患者的超声图,并对其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乳房影像检查报告及数据评分系统进行分类评分,研究超声在诊断以上两个疾病方面的优势。结果在抽取的200例患者中,经临床病理确诊的非典型性增生64例,占32%,早期乳腺癌132例,占66%,良性病例4例,占2%。而术前经超声诊断非典型性增生62例,占31%,早期乳腺癌138例,占69%。误诊6例,漏诊2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高乳腺非典型性增生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以早期阻断癌前病变,提高对乳腺癌的认识,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郭钰  卫建平 《中外医疗》2014,(12):11-12,15
目的:探讨ALDH1在乳腺普通导管增生、非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以及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正常乳腺及90例乳腺导管疾病患者的ALDH1的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ALDH1在正常、乳腺普通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以及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0%、23.3%、23.3%、60%。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ALDH1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乳腺及其它乳腺导管疾病,提示ALD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增生至乳腺癌变的演进,且与疾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Song M  Mi X  Li B  Zhu J  Gao Y  Cui S  Song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8):1221-1225
目的 观察端粒酶基因在乳腺癌前病变 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恶性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评价端粒酶基因hTR和hTRT在 5 0例乳腺增生组织 (其中乳腺单纯性增生 6例 ,轻度非典型增生 9例 ,中度非典型增生 12例 ,重度非典型增生 2 3例 )及 2 6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在乳腺导管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 (hTR、hTRTmRNA)呈弱表达 (16 6 % )或表达阴性。在乳腺导管轻、中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 (hTR、hTRTmRNA)呈弱表达 (2 2 2 % ,11 1% ;33 3% ,2 5 0 % ) ,在乳腺导管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基因 (hTR、hTRTmRNA)表达增强 (6 0 9% ,5 2 1% ) ,在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基因(hTR、hTRTmRNA)呈较强阳性表达 (88 5 % ,80 8% )。乳腺导管重度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的端粒酶基因表达与在轻中度非典型增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 ,但与导管内癌表达无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基因hTR、hTRT的表达与乳腺导管非典型增生细胞的恶性转化有关 ,端粒酶的重新激活可能在乳腺癌的组织发生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健乳灵对DMBA致乳腺不典型增生大鼠模型CerbB一2的影响。方法:6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对模型组、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行DMBA灌胃造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于常规饲料,健乳灵组和他莫昔芬组分别给于健乳灵饲料、他莫昔芬饲料喂养70d。观察各组大鼠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比较各组水CerbB一2表达的差异。结果:HE染色显示模型组呈现出乳腺组织部分不典型增生改变,表明造模成功。健乳灵组、他莫昔芬组治疗后显示乳腺组织一般性增生改变,表明两组药物对该模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中健乳灵组显示出较为轻度的增生。CerbB一2表达结果显示他莫昔芬组表达最强,各组按他莫昔芬组、模型组、正常组、健乳灵组的顺序表达逐渐下降,表明健乳灵能下调模型大鼠CerbB一2表达。结论:中药健乳灵能改善模型大鼠的乳腺不典型增生,并下调癌基因CerbB一2的表达,防止不典型增生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对防治乳腺癌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疾病的高频声像图特征。方法:对108例乳腺疾病患者均行高频超声诊断仪检查,并对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在108例患者中乳腺增生病45例,乳腺纤维瘤29例,脂肪瘤5例,可疑瘤8例,乳腺癌3例,乳腺囊肿18例。结论:高频超声诊断对乳腺疾病的临床诊断可提供重要依据,对女性乳腺的防癌普查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乳腺囊性增生病60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对乳腺囊性增生病进行bcl-2和PCNA标记。结果60例乳腺囊性增生病中,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4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6.7%和54.2%;伴导管乳头状瘤者25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为16.0%和20.0%;伴大汗腺化生者52例,bcl-2和PCNA的阳性表达为5.8%和7.7%;伴囊肿形成者53例,bcl-2和PCNA无阳性表达。结论乳腺囊性增生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者与乳腺癌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导管乳头状瘤、大汗腺化生、囊肿与癌的发生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laudin-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2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19例非典型性导管增生(ADH)、15例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12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IDC)、16例有淋巴结转移的IDC组织中Claudin-1的表达情况。结果Claudin-1主要表达于乳腺上皮细胞,表达模式为细胞膜/浆型;与UDH组和ADH组比较,Claudin-1在DCIS和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淋巴结转移的IDC组中的表达显著降低或消失(P〈0.01)。结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非典型性导管增生-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Claudin-1的表达逐渐减弱并消失;Claudin-1可用于乳腺良性上皮增生与乳腺癌的鉴别,但不能用于区别UDH和ADH;Claudin-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早期乳腺癌切除活检准确性和诊断准确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03年6月~2007年3月收治的40例钼靶怀疑早期乳腺癌的患者进行钼靶美兰染色定位下乳腺病灶切除活检手术。结果:40例患者中有35例术中一次切取活检成功,5例第2次活检成功,总成功率100%;40例患者中6例为微小浸润型导管癌,1例为小叶原位癌,24例为导管内癌,5例为重度非典型增生,4例为其他良性增生。结论:钼靶美兰染色定位下乳腺病灶切除活检可有效提高早期乳腺癌切除的准确性以及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准确率,是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效果确切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XIAP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正常乳腺组织(96例)、乳腺囊性增生组织(56例)、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12例)及乳腺癌组织(119例)中XIAP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XIAP蛋白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囊性增生组织、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及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2%(4/96)、5.4%(3/56)、42.7%(5/12)和72.2%(86/11 9),后两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前两者(P<0.005);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XIAP蛋白阳性率(82.0%,73/89)明显高于浸润性特殊型乳腺癌(45.4%,10/22)和早期浸润性乳腺癌(37.5%,3/8)(P<0.05);XIAP蛋白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XIAP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不同阶段呈不同程度的表达,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0.
应用检测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染色方法,对15例胆囊粘膜上皮单纯增生、12例不典型增生以及46例原发性胆囊癌进行纳胞学研究。从中发现细胞核中AgNOR颗粒的多寡及大小,对确定不典型增生和癌具有重要意义。不典型增生组和癌症组每个细胞核内AgNOR颗粒大小及平均数明显高于上皮增生组(P<0.01)。研究结果表明,检测核仁区AgNOR颗粒,可使胆囊粘膜上皮不典型增生和癌诊断的判定更为客观。我们认为AgNOR技术作为组织病理学的辅助诊断技术,应更广泛地运用于肿瘤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