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玉  姜凤梅  宋述真 《职业与健康》2001,17(11):142-142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的急重症,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治疗难度较大。我院1997~1999年收治的70例新生儿硬肿症,早期加用多巴胺(Dopamine)酚妥拉明(Phentolamine)治疗中、重度硬肿症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0例新生儿硬肿症入院时病情分度根据1989年全国新生儿组会议讨论的标准分成轻、中、重度。并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加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组38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体重(2.63±0.52)kg,硬肿天数(3.81±2.35)d,足月儿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硬肿症在我国较常见,主要由寒冷损伤引起,多发生在寒冷季节。我院从1987年起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122例,其中温热季节(5~10月)55例,占总数的45%,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1990年沈阳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的诊断分度标准。55例中男33例,女22例;足月儿11例,早产儿44例;体重<1500g4例,1500g~2500g36例,≥2500g15例;轻度25例,中度27例,重度3例;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虽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改善 ,由寒冷损伤所致的硬肿症明显减少[1 ] ,但由于早产、窒息、缺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仍有相当的发病率。重症者常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肺出血 ,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为了迅速控制硬肿发展 ,降低死亡率 ,我们对新生儿硬肿症采取早期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6~ 1999年我院住院新生儿硬肿症 83例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随机分成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41例。治疗组男 2 2例 ,女 2 0例。足月…  相似文献   

4.
<正>我院儿科采用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疗 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1996年1月~2003年11月收住我科的新生 儿硬肿症患儿,选取资料完整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 均符合1990年沈阳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的 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 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1.8 d,早产 儿19例,足月儿11例。硬肿分度:轻度16例,中度12例,重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3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肝素化治疗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病情分度按新生儿诊疗常规的标准划分。治疗20例中男8例,女12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8例;轻度16例,中度3例,重度1例;对照组12例中男10例,女2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4例;轻度10例,中度2例。两组病儿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2002~2006年我院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6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临床观察大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116012)徐凌药剂科(116012)王莉莉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症之一,重症硬肿多伴有出血倾向,是导致本病重要死亡原因之一。本文对1994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硬...  相似文献   

8.
贾翠菊 《现代保健》2009,(20):72-73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特点及合理的治疗。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收治的62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均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可以缩短疗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在我国仍很高,为探讨丙种球蛋白[loW pH intraveous gamma globulin,(human)]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价值,我们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1996年2月~1999年12月在我科治疗的74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诊断标准及分度均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硬肿症是早期新生儿常见的严重疾病之一,尤其是早产儿,发病率特高。据国内报道,新生儿硬肿症占新生儿疾病的6.7~24.9%,个别地区高达48.14%。我院新生儿病房自1986年1月~1986年12月共收新生儿病人129例,其中新生儿硬肿症18例,约占同期新生儿疾病的14%。可见该病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都是新生儿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4年以来收治新生儿硬肿症30例,在应用保温、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云南白药口服治疗,尤其对重症的患儿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按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儿科学》新生儿硬肿症分别为轻症、重症。所收治30例病人中轻症为18例,重症为12例。其中有肺出血2例;消化道出血6例。1.2 治疗方法 采用云南白药5mg/kg/次,每日2~3次口服或采用鼻饲法3~4日观察疗效。有消化道出血,肺出血者给子急救丸1/2丸加冷盐水5mg鼻饲。  相似文献   

12.
王艳玲 《中国校医》2000,14(6):445-445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为掌握我市新生儿硬肿症基本情况 ,为更有效地治疗提供依据 ,现将 1993~ 1999年我市发生的 46 8例新生儿硬肿症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新生儿出生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市妇幼保健所及市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病例档案。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参照实用儿科学[1 ] 进行。2 结果与分析2 .1 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率、病死率  7年中 ,我市新生儿累计43 733人 ,共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46 8例 ,发病率为 10 .70‰。发病轻、中、重度构成分别为 41.…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多发病,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温暖季节发病较少。我院自1991~1994年温暖季节(5~10月)共收治66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赵建中 《工企医刊》2003,16(6):27-28
肺出血是新生儿硬肿症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现将我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并发肺出血的32例,对其肺出血前情况临床分析,初步探讨其高危因素,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丽杰  孙建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19-152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4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14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7例(45.27%),好转38例(25.68%),放弃8例(5.41%),死亡35例(23.65%)。单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硬肿症病死组较治愈组合并或并发败血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休克、全心衰、D IC、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的发生率高,(P<0.05),治愈组白细胞≤5×109/L或≥20×109/L的发生率为25.37%,病死组为51.43%(2χ=6.924,P<0.01)。治愈组血小板(P lt)≤100×109/L发生率为19.40%,病死组60.0%(2χ=17.051,P<0.001)。治愈组低体温轻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89.58%、10.44%,病死组分别为42.86%、57.14%(2χ=25.75,P<0.001)。治愈组硬肿面积轻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85.07%、14.93%,病死组分别为45.71%、54.29%(2χ=17.50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血糖、休克、P lt≤100×109/L是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硬肿症及其合并症、并发症,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我科新生儿病房中合并有糖代谢紊乱的21例危重新生儿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男14例,女7例,男女比为2:1,足月儿12例,早产儿9例。原发病:硬肿症4例,败血症5例,重症肺炎3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高胆红素血症2例,Ⅲ°营养不良1例,RDSI例,胎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致新生儿硬肿症死亡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以提高治愈率及护理疗效。方法通过回顾性总结2009年8月~201年8月我科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20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48例,死亡55例,病死率占37.2%。死亡组直接死亡疾病:DIC并肺出血、消化道出血32例,呼吸衰竭5例,肾功能衰竭5例,严重心力衰竭3例,上呼吸机合并严重肺部感染3例,败血症并中毒性脑病2例,低钠脑病1例,放弃治疗4例。结论新生儿硬肿症病死率与胎龄、体重、硬肿程度、发病季节、并发症等有关系,窒息、感染、早产、低体重、低温、护理方式等是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的重要因素,应加强围产期保健、提倡住院分娩、注意新生儿体温护理、预防感染、加强病情观察等,以减少新生儿硬肿症的发生及死亡。  相似文献   

18.
廖培良 《现代医院》2006,6(5):74-75
目的探讨化瘀膏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将146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外,加用化瘀膏外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1·7%,对照组5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14·42,p<0·01),且未见任何毒副反应。结论化瘀膏是较好的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多发病,中度以上患儿常合并肺出血等并发症。其死亡率高,逆转率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生命。一旦发生肺出血,常需要机械通气,经济费用高,医疗技术条件要求高,使不少患儿失去了治疗机会。我院儿科NICU病房自1995~2003年对收治中度以上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08例,经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NCPAP)吸氧,减少了肺出血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马美英  田桂荣 《工企医刊》1995,8(4):122-123
新生儿硬肿症(简称硬肿症)是新生儿受寒冷、饥饿、窒息、缺氧等引起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虽采用肝素、复方丹参等综合治疗,但死亡率下降并不显著。据国内2165例综合分析,病死率仍达36.1%~(〔1〕)。我院1992年—1993年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又加用中药油膏包敷硬肿部位治疗5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