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氯胺酮、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镇痛效果、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以及对患者术中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90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健康早孕妇女随机分为A、B、c组,每组30例,A组瑞芬太尼1μg·kg^-1配伍丙泊酚;B组氯胺酮0.2mg·kg^-1配伍丙泊酚,C组芬太尼1μg·kg^-1配伍丙泊酚。麻醉后施行人流术。监测给药时(T1)、术中(T2)、呼之睁眼时(1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记录异丙酚的总剂量及患者唤醒时间,并对三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结果:给药后,三组受术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均有下降,组间、组内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相比在术毕苏醒时间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相比镇痛效果、丙泊酚用药量、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芬太尼配伍丙泊酚较氯胺酮配伍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肯定,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4种不同配伍药物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人工流产镇痛术的早孕妇女120例,ASA1~2级,随机分成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单纯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丙泊酚组(B组)、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组(C组)和芬太尼+咪达唑仑组(D组)。记录术中丙泊酚诱导量、累积总量、唤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麻醉后1 min、5 min、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C组丙泊酚的诱导量、累积总量显著低于A、B组(P均<0.05)。D组唤醒时间最短,与其他3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A、B组麻醉后1 min时MAP、HR显著下降(P均<0.05),但在术毕都恢复正常,C、D组变化不大。C、D组与A、B组比较不良反应低(P均<0.05),D组体动率最高(50%)。结论无痛人工流产镇静药应与镇痛药联合应用,4组配方比较,芬太尼+咪达唑仑+丙泊酚最好,麻醉质量高,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无痛人流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无痛人工流产3种麻醉镇痛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单纯丙泊酚、丙泊酚复合芬太尼、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3种麻醉镇痛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予单纯丙泊酚,B组予丙泊酚复合芬太尼0.75μg/kg诱导前静注,C组予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后采用丙泊酚麻醉。术中监护血压、脉搏、Sp(O2),观察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离院时VAS评分及术中发生体动情况。结果 B组、C组体动反应显著低于A组;B组、C组丙泊酚总剂量、苏醒时间及离院时VAS评分低于A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及氟比洛芬酯应用于人流手术均可获得满意效果,其中丙泊酚复合氟比洛芬酯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在人流术中应用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临床病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A、B组,观察2组的镇痛效果、人工流产综合反应(PAAS)发生率、宫颈口松弛情况、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并观察SBP、DBP、HR变化及副反应。结果: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明显,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低,术后血压、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麻醉效果可靠,符合门诊无痛人工流产麻醉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21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70例。A组先给舒芬太尼0.1μg/kg,B组予芬太尼1.0μg/kg,3 min后推丙泊酚直至睫毛反射消失;C组直接推注丙泊酚。分别记录术前和麻醉2 min后的DBP、SBP、HR和Sp(O2)及丙泊酚总量、清醒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恶心、呕吐、宫缩痛)。结果 3组病例麻醉后SBP、DBP、HR和Sp(O2)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A、B 2组孕妇术中疼痛程度和术后宫缩痛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C组(P均<0.05);A、B 2组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均明显少于C组(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效果好,安全可行,但需严密监测呼吸、循环和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静脉复合麻醉在假体植入隆乳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假体植入隆乳术患者,ASAI~II级,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为氯胺酮-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为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C组为曲马多-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抑制率)、苏醒时间、留观时间、术后不良反应、术后疼痛程度.结果:A组苏醒、留观时间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B组术中血压、心率下降明显,呼吸抑制明显,苏醒后胸大肌分离处疼痛明显;C组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A、B组,且术后患者感觉疼痛轻微.结论:曲马多-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于假体植入隆乳术效果好,术中呼吸循环系统平稳,苏醒、留观时间短,术后镇痛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静脉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6月-2012年6月50例行手术的小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应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25例采用丙泊酚+雷米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中麻醉效果。结果:①对照组麻醉后至停药时MAP、HR值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MAP、H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AP、HR明显增高(P<0.05)。苏醒时观察组HR值明显高于麻醉前水平(P<0.05)。②观察组患儿术中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雷米芬太尼在小儿麻醉中具理想疗效,建议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音乐干预联合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门诊人工流产患者20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A组用雷米芬太尼及丙泊酚复合麻醉,期间联合给予个体化音乐干预直至手术结束。B组单纯应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期间不给予音乐干预。结果2组患者在麻醉药用量、意识恢复时间、离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麻醉和镇痛效果、术后宫缩痛及术中知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音乐干预联合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复合麻醉用于门诊无痛人工流产在不增加麻醉药用量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提高麻醉镇痛效果,抑制或减轻患者术后宫缩痛,且不影响清醒质量,从而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芬太尼不同给药方法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无痛人工流产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拟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芬太尼次髎穴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Ⅱ组采用芬太尼皮下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Ⅲ组采用芬太尼静脉注射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3组术中及术后收缩压(SBP)、心率(HR)、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麻醉效果、麻醉剂用量、麻醉后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Ⅲ组术中SBP下降,HR减慢,与术前及Ⅰ组、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术中Sp(O2)显著低于Ⅰ组和Ⅱ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Ⅰ组明显少于Ⅱ组、Ⅲ组(P均0.05);术后苏醒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Ⅲ组(P均0.05);术后宫缩痛Ⅰ组明显轻于Ⅱ组、Ⅲ组(P均0.05);麻醉效果Ⅰ级率Ⅰ组明显高于Ⅱ组、Ⅲ组(P均0.05);Ⅲ组恶心呼吸抑制及咳嗽反射发生率均高于Ⅰ组、Ⅱ组(P均0.05)。结论芬太尼次髎穴注射能显著提高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减少或避免手术后宫缩痛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在人工流产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将ASAⅠ~Ⅱ级行人工流产术9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静注异丙酚2 mg/kg,B组静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1μg/kg,C组静注异丙酚2 mg/kg+芬太尼2μg/kg。观察3组患者诱导及苏醒时间、异丙酚用量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B、C组诱导时间均快于A组(P<0.05),苏醒时间B组快于C组且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异丙酚用量B、C组均少于A组(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C组大于A、B组(P<0.05)。结论1μg/kg芬太尼与异丙酚配伍用于人工流产术,不仅能提供满意的镇痛,而且可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分别和瑞芬太尼合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七氟醚+瑞芬组)和B组(丙泊酚十瑞芬组),两组均背景输注瑞芬太尼。A组用面罩法吸入七氟醚诱导维持麻醉.B组静注丙泊酚诱导维持麻醉,术中根据生命体征调整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榆注速度及七氟醚的吸入浓度,记录术中循环变化,病人的体动反应以及苏醒时间和苏醒后的不良反应。结果:A组术中sp0:及HR与B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麻醉后MAP、HR值均较麻醉前减低,但两组问差异无显著性。苏醒时间B组比A组延长。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诱导平稳,苏醒迅速,可安全的应用于无痛人流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腔镜麻醉的效果。方法:ASAI~Ⅱ级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全凭静脉麻醉组(A组)以咪唑安定、阿曲库铵、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芬太尼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靶控输注;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以咪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和丙泊酚诱导后气管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烷维持麻醉。术中均连续监测记录心电图、脉搏、MAP、HR、BP等,并记录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唤醒)、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管)及苏醒期有无躁动、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插管时、手术开始时、气腹后15min及手术结束时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B组气腹后15min的HR、MAP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则有非常显著的变化,HR增快,MAP升高(P0.01)。而A组和B组在气腹后15min的参数间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5)。A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时,具有能有效抑制术中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易于调节,术后不良反应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杨能力  杨沛  王均炉 《新中医》2014,46(12):175-176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对在BIS监测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46例。B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复合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法实施麻醉,A组则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实施麻醉。对比2组患者各观测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麻醉苏醒情况。结果:T1~T44个时间点中,B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值均高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组间及组内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血氧饱和度[Sp(O2)]于T1、T22个时间点低于麻醉前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上述3项指标各时间点组内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A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B组(P0.05),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在BIS监测下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本院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孕妇96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芬太尼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32例,观察地佐辛配伍丙泊酚与芬太尼配伍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效果。结果:地佐辛配伍丙泊酚在苏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上明显短于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组及对照组,两组药配伍均能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同时,其镇痛效果也明显优于单独使用丙泊酚。芬太尼组呼吸抑制明显高于地佐辛组和单独使用丙泊酚组。结论:地佐辛配伍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优于芬太尼配伍丙泊酚组及单纯丙泊酚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和布托啡诺用于结肠镜检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丙泊酚1~2 mg/kg,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依托咪酯0.2~0.3 mg/kg,C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依托咪酯0.15~0.2mg/kg+丙泊酚0.5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结肠镜检查。术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适量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维持至镜检结束。记录3组给药前(t_1)、给药后1 min(t_2)、检查后1 min(t_3)、检查后5 min(t_4)和苏醒时(t_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值及用药量;记录患者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者MAP在t_2、t_3、t_4时间点较A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C组丙泊酚用药量显著少于A组,依托咪酯用药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以及离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注射痛较A组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和肌阵挛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和布托啡诺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82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27例进行地佐辛复合芬太尼、丙泊酚麻醉,B组27例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28例芬太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比较3组体征、麻醉情况及不同时间段的躁动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3组术中的SBP、DBP均明显下降(P均0.05),HR明显减慢(P0.05);A组和B组手术后SBP和DBP较手术前明显下降(P均0.05),HR明显减慢(P0.05);但C组手术后的DBP、SBP较手术前略有下降,HR略减慢,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术后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B、C组(P均0.05);B组术后SBP、DBP及HR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3组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总用量少于B组和C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早于B组和C组。A组术后体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7%,B组为15%,C组为29%,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进行麻醉,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入室后静注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待患儿入睡后行腋路臂丛阻滞;B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记录手术前、手术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期表现及麻醉药用量.结果 手术时,B组的BP、HR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且苏醒期躁动较少.结论 镇静务件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接受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A组采用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B组采用氯胺酮和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观察2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变化,丙泊酚使用剂量,麻醉并发症,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后24 h电话随访结果。结果丙泊酚首次剂量、总剂量A组均大于B组(P均<0.05);注射痛发生率A组高于B组(P<0.05);2组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后24 h电话随访患者满意度与不适感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舒芬太尼与丙泊酚麻醉可降低血压并减慢心率,复合小剂量氯胺酮能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降低注射痛的发生率,不影响苏醒质量,是无痛胃镜检查术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在无痛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组(A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B组)和单纯丙泊酚组(C组)。A组患者取双侧合谷、劳宫、内关和外关穴位粘贴电极电刺激20min后开始麻醉诱导,且维持通电直至检查结束。B、C两组不行电刺激,麻醉开始前B组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然后3组患者均行静脉输注丙泊酚麻醉,分别记录入室后不同时刻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R)。记录各组患者丙泊酚的诱导用量和总用量及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3组间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早于B组、C组[(220.3±110.5)s vs(285.6±109.4)s、(290.1±105.1)s,均P0.05];C组丙泊酚的用药总量大于A组、B组[(288.5±26.7)mg vs(225.1±30.2)mg、(230.4±29.3)mg,均P0.05];C组的诱导用药量亦大于A组、B组[(193.7±42.3)mg vs(152.3±36.1)mg、(155.4±40.5)mg,均P0.05];检查过程中A组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较B组和C组平稳;A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发生率低于C组[3.3%(1/30)vs 26.7%(8/30),0%(0/30)vs 20.0%(6/30),均P0.05];A组供氧不良发生率低于B组[6.7%(2/30)vs 33.3%(10/30),P0.05];术后调查无患者发生术中知晓及不适记忆。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丙泊酚输注用于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时,患者生命体征较平稳、不良反应少,且能减少患者的麻醉药用量、缩短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可有效地应用于支气管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3种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5例患者分为3组,A组单纯行丙泊酚和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镇静镇痛,B组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C组予气管插管静复合麻醉。比较3组术前、手术开始后30,60 min和术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Sp(O2),记录术中低氧血症(Sp(O2)<90%)、体动、呛咳发生率、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术后24 h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和C组(P均<0.05),A组术中HR较术前增加(P<0.01),B和C组术中Sp(O2)较术前增加,并且大于A组(P均<0.05)。术中A组有6例发生体动和4例出现呛咳,而上述不良反应B、C组均未出现。术后C组躁动和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 2组(P均<0.05)。结论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是ESD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