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建立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热原检查方法.方法:按2000年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及指导原则进行试验.结果与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代替家兔法进行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的热原检查,干扰试验表明,供试品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不存在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用两个生产厂家的鲎试剂对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盐酸氨溴索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BET)的干扰实验,建立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检查热原。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法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将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经2倍稀释可消除干扰,可用标示灵敏度0.25EU·mL^-1的鲎试剂检测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家兔法来控制复方乳酸钠山梨醇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用细菌内毒素法检查碳酸氢钠注射液的热原.方法:应用鲎试剂检查碳酸氢钠注射液中的热原,考察了碳酸氢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干扰行为.结果:碳酸氢钠注射液稀释2.5倍,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无干扰作用.结论:选用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代替碳酸氢钠注射液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左旋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法.方法:用不同厂家、不同批号、不同灵敏度的鲎试剂对左旋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扰实验.结果: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的鲎试剂,左旋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稀释2倍后,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取代左旋奥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热原检查法.  相似文献   

6.
居红枫  汪岱迪 《中国药师》2004,7(11):879-880
目的: 建立细胞色素C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用两个生产厂的鲎试剂对细胞色素C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研究.结果: 细胞色素C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 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控制其热原.  相似文献   

7.
夏宏  李民 《安徽医药》2002,6(1):6-7
目的考察复方醋酸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以替代热原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二部)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复方醋酸钠注射液对鲎试剂的凝聚反应无干扰作用,选用标示灵敏度为0.25 Eu@ml-1的鲎试剂检查细菌内毒素的方法可行、有效.结论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法替代家兔法作为医院日常检测复方醋酸钠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测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中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对供试品进行干扰试验,并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与传统的热原检查法分别进行检测后比较。结果: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对鲎试剂无干扰。结论:用细菌内毒素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是可行的,而且具有灵敏,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林瑞来  陈荔贞 《海峡药学》2010,22(12):96-98
目的 建立葡萄搪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1]要求进行试验,用不同批号的鲎试剂对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葡萄糖酸依诺沙星注射液稀释4倍,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魏国玲  陈兵  王林凤 《中国药师》2004,7(11):871-872
目的: 确定凝胶法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检测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可能性.方法: 用3个批号4个浓度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3个批号4个浓度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的凝集反应均无干扰作用.结论: 初步认为可用凝胶法检查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其细菌内毒素限值定为0.5 EU·ml-1.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采用不同批号,不同生产厂家的鲎试剂,按照标准操作规程,对3批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按有效浓度范围稀释后,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结果:己酮可可碱氧化钠注射液经24倍稀释后,对鲎试剂无增强抑制作用,其细菌内毒素限值为3EU·ml-1.结论:本品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哌拉西林钠及注射用哌拉西林钠的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方法:依据《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试验。结果;哌拉西林钠及注射用哌拉西林钠在浓度不大于10mg/ml时对TAL试剂检测无干扰因素的影响。结论:该药采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可行,可考虑代替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3.
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英  王琼芬 《中国药业》2008,17(12):55-56
目的建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样品分别进行干扰试验,建立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质量浓度为0.5mg/mL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结论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热原检查法检查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验证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无菌检查法项下薄膜过滤法。结果:确定大肠埃希菌为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无菌检查的敏感菌株。结论:经方法学验证,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作为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的无菌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注射用右旋雷贝拉唑钠细菌内毒素动态浊度法检测方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相关附录,用动态浊度法进行干扰试验。结果:0.06mg·ml-1右旋雷贝拉唑钠无干扰作用,内毒素回收率均在50%~200%之间。结论:本品可用动态浊度法进行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建议其内毒素限值为每1mg右旋雷贝拉唑钠中含内毒素的量应小于10.0EU。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并模拟体内头孢曲松钠血药峰浓度和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注射液离子瞬间高浓度时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头孢曲松钠的含量,同时观察室温下配伍液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0~2h澄清,2h后配伍液有肉眼可见的白色混浊,pH值升高,头孢曲松钠含量下降,不溶性微粒增加;与乳酸钠林格注射液配伍后,头孢曲松钠含量下降;模拟体内浓度进行配伍,外观无变化,头孢曲松钠含量稍有下降。结论:头孢曲松钠与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不能配伍应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达血药峰浓度后,成人是否可以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注射用比阿培南的含量,并考察其与0.9%氯化钠、5%葡萄糖、10%葡萄糖、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色谱柱Symmetry C18(4.6×150mm,5μm)、流动相为醋酸盐缓冲液∶乙腈(100∶3,v/v)、检测波长294nm;在25℃、室内自然光照射下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变化,同时监测配伍液pH值及比阿培南含量的变化。结果比阿培南线性范围0.01~1.0mg.mL-1,r=0.9998(n=8);平均回收率99.57%,RSD 1.30%,最低定量限58ng.mL-1(S/N≥10)。在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中10h,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8h,10%葡萄糖注射液中5h,比阿培南的含量变化均〈5%;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中,3h时比阿培南的含量即小于95%。5种配伍液pH值均略降低,但24h内皆未超出药典规定范围。葡萄糖氯化钠配伍液6h起,10%葡萄糖配伍液10h起,颜色开始逐渐变黄加深。结论在25°C室内自然光照射下,比阿培南可与除复方氯化钠以外的本文其他4种输液配伍使用,但须注意稳定时间有所差别。本文建立的HPLC法适用于比阿培南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凝胶限量法检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参照中国药典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要求进行实验设计,确定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用不同厂家的鲎试剂对三个批号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其内毒素的检查方法。结果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经6倍稀释后能消除于扰,可用标示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检测其细菌内毒素。结论可用凝胶限量法代替家兔热原法检查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的致热物质。  相似文献   

19.
李洁  常虹  崔美兰 《齐鲁药事》2004,23(5):32-33
目的 确立氟尿嘧啶氯化钠注射液热原检测方法。方法 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法)对氟尿嘧啶氯化钠注射液进行热原检测,确定了细菌内毒素限值及样品的有效稀释倍数。结果 细菌内毒素限值为每毫升含内毒素应小于0.6EU;样品的有效稀释倍数为2.4~20倍,即样品按1∶2.4浓度稀释的供试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没有干扰作用。结论 本试验确立的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广汉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支气管扩张急性感染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7例)和治疗组(68例)。对照组静脉滴注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0.5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予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1次/8 h,20~30 min。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0~14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细菌清除率和血清炎症指标。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0%、91.1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细菌清除率为67.1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2.3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清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联合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支气管扩张伴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提高细菌清除率,纠正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