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胡重文 《微创医学》2005,24(4):484-485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70例严重脾损伤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脾切除手术40例,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术30例,观察两组病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IgG、IgM、IgA的含量,定期用B超或CT监测脾移植组患者脾片的大小、形态.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或CT监测到脾片的大小、形态、数量,而且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明显低于脾切除组,脾移植组IgG、IgM高于单纯脾切除组.结论脾切除加脾自体脾移植术后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组.  相似文献   

2.
胡重文 《医学文选》2005,24(4):484-485
目的探讨严重脾损伤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的免疫功能情况。方法对6年间收治的70例严重脾损伤病患者分为2组,其中单纯行脾切除手术40例,脾切除 自体脾移植术30例,观察两组病人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IgG、IgM、IgA的含量,定期用B超或CT监测脾移植组患者脾片的大小、形态。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或CT监测到脾片的大小、形态、数量,而且患感染性疾病的病种及数量明显低于脾切除组,脾移植组IgG、IgM高于单纯脾切除组。结论脾切除加脾自体脾移植术后的患者机体抗感染能力及免疫功能明显优于单纯脾切除组。  相似文献   

3.
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诚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6):482-483
目的:观察外伤性脾破裂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对自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983年——2000年接诊38例外伤性脾破裂,其中30例行脾片移植,8例行脾部分切除术,对所有病例均进行临床观察,20例行免疫功能测定。结果:38例均3周内治愈出院,随访3-5年疗效满意。结论:对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行脾片移植或部分脾脏切除,是预防术后免疫功能降低,防止术后及爆发性感染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严重脾破裂患儿行脾切除加脾组织片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6月49例创伤后严重脾破裂(Ⅲ或Ⅳ级)患儿行脾切除加脾组织片移植术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全组49例均未发生脾切除后暴发性感染(OPSI)及其他并发症,血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在正常范围,术后B超检查证实脾组织存活良好,均有不同程度增大图像。结论脾切除加脾组织片移植术对严重脾破裂儿童,既保留了脾脏的功能,又减少了因脾切除引起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牟财国  罗文  沈洁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2):176-177,180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白体脾组织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情况。方法55例脾破裂患者分别行单纯脾切除手术(25例,单纯组)和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移植术(30例,移植组),术后半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定期复查B超,监测移植脾组织的状况,并监测两组免疫球蛋白(IgG、IgM及IgA抗体)水平。结果脾移植术后的患者均能通过B超监测到脾片大小形态,脾移植组IgG、IgM及IgA高于单纯脾切除组(P〈0.05)。结论脾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优于单纯脾切除患者。  相似文献   

6.
谭东新  黄捷  石宝秋  黄达森 《广西医学》2008,30(8):1150-1152
目的探讨原位保脾与脾片移植在严重外伤性脾破裂手术中的术式选择与临床效果。方法严重外伤性脾损伤病人29例,其中原位保脾1/4以上13例,原位保脾1/4以下 脾片移植6例,全脾切除后行单纯脾片移植10例。结果近期和1~5年的随访表明,原位保脾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脾片移植。脾片移植早期免疫功能作用不明显,但后期机体免疫功能恢复显著。结论原位保脾是治疗严重外伤性脾破裂的理想方法。脾片移植是全脾切除术后有效而必要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华浩水 《当代医学》2010,16(16):66-67
目的总结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法与经验。方法通过对8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76例患者进行剖腹探查术中行脾修补术33例,脾部分切除术19例全脾切除20例,脾切除加自体脾脏移植术4例,6例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结果 4例脾破裂患者因并颅脑损伤和严重复合伤而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78例患者痊愈出院。结论根据脾损伤伤情分别施行脾修补术、部分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全脾切除术加自体脾片移植术。术中尽量保留器官及其功能,不能保脾的伤者需行脾片移植术以保证术后病人的免疫功能(特别是儿童),而适当的保守疗法也是治疗脾外伤的一种安全方法 。  相似文献   

8.
自体脾片移植在严重脾外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破裂在腹部外伤中较为常见,传统的方法是对Ⅳ级严重脾外伤,如脾门断裂或广泛撕裂伤时,行全脾切除术,随着对脾脏解剖及免疫学的研究深入,发现脾脏具有增强免疫、抗感染、抗肿瘤及影响血流变学等重要功能,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无疑是一种良好的补救措施。我院自2000-2004年对严重脾破裂无法保留脾脏的28例患者施行了脾切除后自体脾片移植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脾脏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等多种功能,因此不能随意将脾损伤切除。即使在严重的脾外伤时,也应在抢救生命的前提下,尽量采取保脾手术。保脾手术包括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及脾切除脾片自体移植术、脾动脉结扎加修补术等。我科自2004~2007年间,共进行15例保脾手术以治疗脾外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杜品清  胡毅  卢武胜 《西部医学》2011,23(10):1883-1884,1887
目的通过对脾动脉部分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和24例行脾切除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外周血液成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改变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近期均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1)。脾切除组对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改善优于部分脾动脉栓塞组(P〈0.01)。脾动脉部分栓塞组术后并发症较脾切除组多,而脾切除组手术适应症要求较高。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脾脏功能亢进,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脾切除术对门静脉高压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2 7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前、术后 2周、术后 1年分别取周围静脉血测IgG、IgM、补体 (C3 、C4 )、T细胞亚群 (CD3 、CD4 、CD8)的变化。结果 手术前后门脉高压症患者的IgG、IgM、补体 (C3 、C4 )、T细胞亚群 (CD3 、CD4 、CD8、CD4 /CD8)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 行脾切除手术不影响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张英杰  彭明霞  沈朝敏  张玉惠  张国强 《浙江医学》2013,35(20):1820-18,221,863
目的:评价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择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44例,其中行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术24例(观察组),行全脾切除术2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周围血象(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免疫功能指标(CD4、CD8、CD4/CD8)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0d、术后2个月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10d及术后2个月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10d CD4比例及Ig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个月CD4比例、CD4/CD8及IgA、IgM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CD8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带蒂脾段后腹膜固定手术是一种较好的保脾手术方式,保留了脾脏的部分或大部分功能,避免了术后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并且远期具有分流作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是观察大白鼠大网膜内脾片自体移值后移植脾组织的再生、形态结构及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自体移植脾组织片可以存活再生,重建脾脏的组织结构及一定程度地恢复了脾脏摄取变性红细胞,滤过血Howell-Jolly小体和空泡红细胞以及抗御肺炎球菌侵袭等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胃转流与自体有核细胞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仝现州   《中国医学工程》2010,(2):40-41,4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经胃转流术(GBP)与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5岁以下有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入选条件为胰岛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阶段。根据患者的肥胖指数选择转流术时空肠输出襻的长度和输入襻的长度,对术后12个月恢复未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再行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补充胃转流术不足的效果。结果 112例在胃转流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分别76例(67.86%)、89例(79.46%)和98例(87.50%);对12个月以后未达临床治愈标准的14例(12.5%)患者,行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6个月后9例(8.0%)达到临床治愈标准,5例(4.5%)有明显治疗效果。结论 GBP与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胰内移植对2型糖尿病的治疗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有效率100%,可治愈率87.50%。  相似文献   

15.
仝现州   《中国医学工程》2010,(1):158-16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腹膜后单个有核细胞移植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随机对肝炎后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7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病人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对照组34例行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观察术后腹膜后血管再生情况及监测门静脉压力变化,对照同期手术再出血、腹水消失情况、低蛋白改善情况及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用SA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36例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腹膜后彩超复查侧枝循环开放增加、术后12个月测门静脉压力降低、腹水明显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随访五年无肝性脑病发生及再出血病例。对照组单纯性断流手术者在术后三年有11例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7例,门静脉压力升高,腹水8例未改善,低蛋白血症2例未纠正。结论肝硬变并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在行脾切除,门-奇断流的同时,在腹膜后植入自体骨髓单个有核细胞可以增加门静脉侧枝循环,降低门静脉压力,预防再出血并发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lve cirrhotic patients underwent subtotal splenectomy. The operative technique involved pre- servation of anatomic segments and suture of an omental patch to the residual spleen. With knowledge on segmental vascular anatomy in splenomegaly, sub- total splenic resection can be readily accomplished with ease and safety. Follow-up of the 12 patients showed that the preserved spleen had normal uptake of 51Cr denatured erythrocyte isotope, high grade serum IgM, and effect of alleviating fever after splenectomy. Splenic scan and clinical immunologic survey revealed the functional capacity of splenic remnant, and the lower percentage of "pocked" RBCs, an important clue to eusplenia. Thus, the normal function and size retained of the residual spleen were saved. If long-term follow-up confirms the value of segmental splenectomy, it may become an adjuvant treatment in lowering portal hyperten sion in cirrhotic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1982~1983年我院为12例外伤性脾破裂进行自体脾组织移植。平均年龄31岁(17~54岁);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12例均采用全脾组织移植,其中1例移植前将脾用带孔擦板擦碎,7例用刀片切成2~3mm大小碎片,4例切成厚度不超过2mm的邮票状薄片。移植部位均采用大网膜。术后麻面红细胞和乔氏小体均明显升高,2~3周时达高峰,第8周时接近原来水平,半年后恢复正常、IgM在第5周开始轻度下降,第8周持续上升。同位素扫描11例中(8例为闪烁照像),10例显影。本文就脾组织移植量、脾块大小、移植部位和手术适应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 EVL术后早期接受经脾静脉药盒和周围静脉用药抗血栓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5年3月-2010年10月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欲接受脾切除术+EVL的患者91例分为三组,同期常规用药组为对照组(C组)与早期经脾静脉药盒(A组)和周围静脉(B组)使用抗凝、祛聚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外伤性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采取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治疗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资料,并与同期采取单纯脾破裂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IgG、IgM、C3、C4、CD3、CD4、CD4/CD8/分别为(6.62±2.48) g/L、(0.27±0.24) g/L、(0.47±0.30) g/L、(0.07±0.07) g/L、(1 133.81±131.23)μl、(646.19±43.53) μl,(0.56±0.32)μl;观察组则分别为(9.43±3.56) g/L、(1.58±0.69) g/L、(0.83±0.21) g/L、(0.19±0.10) g/L、(1 309.79±150.39)μl、(767.18±75.40)μl、(1.07±0.28) μl;观察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免疫力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报告,观察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暴发性感染(OPSI)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脾破裂切除加自体脾移植术是一种良好的保脾手术方式,对不符合行单纯脾切除手术的患者应尽量采取此种术式,以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增毅  关素安  刘记存 《当代医学》2009,15(17):335-336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