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芹 《海南医学》2009,20(6):75-7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相关并发症,旨在提高其治愈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对2006年8月113至2008年7月3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107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均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主要有呼吸暂停(66例)、血糖异常(78例)、贫血(102例)、早产儿视网膜病(ROP)(31例)、院内感染(20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15例)。体重越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结论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注意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刘颖  田永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3):1780-1781
目的 观察不同喂养方法对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体重发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Ⅰ组30例,采用液体配方喂养;治疗Ⅱ组30例,采用早产儿配方喂养;治疗Ⅲ组30例,采用普通奶粉喂养,3组患儿均喂养4周.比较3组患儿的体重发育、喂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Ⅰ组体重发育、喂养指标优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P<0.05);治疗Ⅰ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治疗Ⅱ组和治疗Ⅲ组(P<0.05).结论 采用液体配方喂养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体重发育优于早产儿配方和普通奶粉喂养.  相似文献   

3.
刘锦锋 《吉林医学》2013,34(9):1628
目的:调查与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极低和超低体重脑损伤出生儿30例,将其作为试验组,另选30例体重正常的脑损伤出生儿,将其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伴有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两组新生儿经相同干预治疗措施后,比较两组患儿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有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并且在相同的干预治疗后,试验组的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会加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故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应做到早期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及早期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的效果。方法:对107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7例中发生呼吸暂停78例,发生率72.9%;出生体重越小、胎龄越小呼吸暂停发生率越高;早期应用CPAP可以减少生后5d内的呼吸暂停发生;继发性呼吸暂停的原因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结论:对小胎龄、低体重的早产儿应作重点监护,及时治疗,可早期应用CPAP,以降低死亡率,避免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的高危因素及预后。方法:以收治的151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其中21例严重脑损伤为病例组,其余1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重、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并比较两组患儿死亡率及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和存活者智测情况。结果:病例组胎龄及出生体重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死亡率及脑性瘫痪、癫痫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存活者NBNA评分、生后6个月及1岁CDC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胎龄和低体重是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严重脑损伤的高危因素,窒息、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机械通气均可加重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脑损伤,严重脑损伤可导致死亡率显著升高,存活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侯红艳 《吉林医学》2011,(31):6702-6703
<正>1概况出生体重<1 500 g者称为极低体重儿(VLBW)。VLBW多见于早产儿尤其是胎龄<32周的早产儿。早产儿的发生率约占全部新生儿的5%~10%,国内报道体重<1 000 g病死率高达80%~100%。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主要并发症依次为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preterm infant).指胎龄满28周但不满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000g以下的早产儿定为超低出生体重儿。随着近年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临床上出现了更多胎龄小、体重低的早产儿,向儿科医护人员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极低出生体重(VLBW)和超低出生体重(ELBW)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资料.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4例RDS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统计VAP发生率,分析VAP的一般影响因素、治疗因素和病原菌特点.结果 134例极低和超低出生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的经验教训,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孕周31W-36W,体质量1100-1480g,经予以保暖、抗感染、改善呼吸、胃肠道微量喂养、部分静脉营养,维持血糖、血压、血气正常等治疗.结果:43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愈20例,治愈率46.5%;好转出院16例,好转率37.2%;因重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转上级医院和放弃治疗7例,占16.3%.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包括保暖、喂养、监护、并发症的治疗、预防感染等,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可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10.
杨秀丽 《基层医学论坛》2014,(21):2741-2741
得临床推广。低出生体重儿(LBWI)指的是出生时体重〈2 500 g,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 g之间的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出生体重〈1 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1]。围生期是婴儿死亡比率最高的阶段,因此能否成功抢救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乃至超低出生体重儿,成为衡量新生儿科医生业务水平的普遍标准,同时也考验着护理人员技能的高低。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2011年6月—2012年6月成功抢救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30例,现将其临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管理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 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 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在早产儿中,胎龄<32周或出生体重<1 500 g者临床问题较多、病死率较高,是早产儿管理的重点.由于早产儿已逐渐成为新生儿领域的重要问题,新生儿学组经过讨论,制定《早产儿管理指南》,供各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因素与极低出生体重儿颅内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期间确诊的34例颅内出血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26例无颅内出血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作对照组。对其有无胎膜早破、多胎、孕周、出生体重、胎儿宫内窘迫、生后有无体温不升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孕周1、min Apgar评分≤7分、宫内窘迫、低体重、使用机械通气和低体温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结论:对临床低体重、低胎龄、有宫内窘迫及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早产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颅内出血可能的预见性,尽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早产儿乳液配制中心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护理经验。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1例患儿经合理喂养后,体重增长达宫内增长速率,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NICU中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在无早产儿乳液配置中心的情况下,经过护理人员合理喂养,及精心、全面、有效的护理,体重能够达到宫内增长速率,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转运网络迅速开展的4年时间里,本中心共成功转运危重新生儿29122人,无1次转运中死亡,占同期NICU住院人数的35.6%。从转运来的新生儿原发疾病来看,新生儿肺炎754例;早产儿530例,其中极低出生体重儿175例,超低出生体重儿23例,双胎早产儿55对,其中发生肺透明膜病252例,  相似文献   

15.
极低体重儿是指出生时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儿。低体温是其早期出现的常见问题,也是造成其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探索预防极低体重儿发生低体温的有效措施,提高极低体重儿的救治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产科为预防极低体重儿出生后发生低体温,自2007年12月以来在产房内综合应用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使极低体重儿的低体温发生率有明显下降,现将做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早产儿是指出生时胎龄37周的新生儿,其中出生体重1500 g者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1000 g为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1]。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世界上有1500万早产儿。其中,中国早产儿人数位居第2,高达117万余。早产儿死亡已成为威胁新生儿死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2种早产儿常见的疾病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家庭护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呼吸暂停(AOP)是早产儿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30%,极低出生体重儿可达50%,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达90%。反复发作AOP可造成早产儿呼吸衰竭、肺出血、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甚至导致猝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处理。我院近年收治的早产儿反复AOP病例57例,其中29例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呼吸暂停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展爱红 《广东医学》2007,28(4):625-626
目的 总结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呼吸暂停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暂停的发生率和相关治疗及治疗效果.结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5例,发生率为24.2%,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38例,发生率为61.3%(其中5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继发呼吸暂停).治愈32例,死亡7例,放弃治疗9例.结论 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主张早期使用固尔苏和nCPAP通气,对早产儿呼吸暂停应加强监护和巡视以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以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张莉  张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7):642-64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管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及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于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给予体温管理、呼吸管理、维持营养和热量、预防感染、脑白质损害及脑室周围出血的防治、预防胆红素脑病、新生儿发育支持护理等综合管理。结果:住院存活34例,死亡6例,住院存活率为85%;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实际存活率为77.5%。存活患儿生后10天日平均体重增长(37.8±11.2)g,随访6个月身长及体重生长达修正月龄正常标准,有3例发生脑瘫。结论:注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可提高患儿的存活率及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和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其宫外生长迟缓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是否发生宫外生长迟缓分组后,用 Logistic 回归分析引起宫外发育迟缓的危险因素:将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干预方式分为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组(观察组)和常规喂养组(对照组),通过观察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等指标,评价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的干预效果。结果: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胎龄(OR =2.981)、出生体重(OR =4.215)、出生头围(OR=1.989)、IUGR(OR =1.283)、静脉用氨基酸最大量(OR =2.057)、达到肠道标准热卡所需时间(OR=4.782)是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观察组的达全量肠营养时间、吮吸吞咽建立时间、拨胃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每日体重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龄、出生体重、感染、IUGR、出生头围是极低出生体重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危险因素。早期微量喂养加腹部按摩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