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生脉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心律失常12例临床观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凯军王丽萍么宏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梅晨健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中,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如不能及时控制可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因此对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心律失常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心肌引起急性、慢性心肌炎症病变,心肌局限或弥漫性的变性、坏死及纤维化。本病发病较为隐匿,多有感冒或肠道感染病史,且常易于反复发作,病情多进行性进展,可致心肌重塑等病理改变,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西医治疗该病缺乏特异方法,多采用对症治疗。中医学中无"病毒性心肌炎"这一病名,但依据患者症状及体征,多归属于"心悸""怔忡""胸痹"等范畴,从病因角度分析可属"温病"范畴,中医药在病毒性心肌炎的防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王振涛教授从医30余年,对心血管内科各种病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病毒性心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有独到见解,临床经验颇为丰富。笔者有幸跟师门诊,常临导师心得教诲,在疾病认识及诊治方面受益匪浅,现将导师对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辨治经验浅析于下。  相似文献   

3.
病毒性心肌炎是内科常见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大量临床资料证实病毒性心肌炎部分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02年1月-2004年4月,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众多的实验及临床资料已经提示病毒性心肌炎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本例感冒后病情发展迅速,心功能损害明显.尽管首次治疗效果较好,但由于其病毒持续存在,可能引起继发性免疫介导性心肌损害,故很可能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5.
正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性病变,病因多为多种病毒感染,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肌炎性疾病。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显著升高,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心肌炎类型~([1])。少数患者逐渐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严重者可致猝死。自2013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加服养心复脉冲剂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积累治疗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经验.方法:对83 例小儿重症病毒性心肌炎早期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干扰素、黄芪注射液等综合治疗.结果:72 例痊愈,5 例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6 例死亡.结论:及早应用大剂量激素和干扰素可缩短病程及明显改善病儿预后.  相似文献   

7.
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强  魏辉 《山西中医》2000,16(3):59-60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有增高趋势,后遗心律失常者更不少见,病毒性心肌炎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已得到肯定[1,2],严重者可致心力衰竭或猝死。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尚未有公认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现代医学多采用抗病毒、营养心肌、增强免疫的药物治疗,但疗效不肯定。中药因具有价格便宜,疗效明显及副作用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也较为全面,本文就近年来对中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1 抗病毒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是以心肌坏死和间质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要改变的常见病。病毒感染可致细…  相似文献   

8.
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病毒性心肌炎(VMC)近年来发病率有增高趋势,病情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慢性期易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本病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国内应用黄芪治疗VMC取得较好的疗效,对黄芪治疗VMC的药理机制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心肌康是我们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过程中筛选的有效中药复方。该方由人参、生地、麦冬、郁金等药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强心复脉功效。除治疗上述疾病外,并可用于冠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可为流行发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的病人发生心肌炎,也可为散在发病。临床谱包括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临床上大约有12.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因此,加强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防治,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三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振涛  韩丽华 《中医杂志》2003,44(Z2):131-133
病毒性心肌炎(VCM)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以心肌炎症病变为主的疾病,多发于青少年,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虽然大多数患者经及时治疗或自愈可恢复健康,但有大约12 5%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经历慢性心肌炎而演变成为扩张型心肌病(DCM),后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病毒性心肌炎 (VMC)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 ,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而柯萨奇B病毒 (CVB)是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之一[1]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 ,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有了很大突破 ,但治疗方面仍无大进展。国外主要着手于CVB3m感染的疫苗研制[2 ] ,国内研究者采用中医药治疗本病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尤其是近几年由于中药制备工艺的改进 ,许多中药提取物或中药有效成分抗CVB3m的研究逐渐增多 ,笔者从实验研究的角度对中药抗CVB3m的方法评述如下。1 中药抗CVB3m心肌炎的体外实验研究方法近几年 ,随着细胞培养技术 ,尤其…  相似文献   

13.
大量临床资料及实验研究提示 ,病毒性心肌炎 (VMC)可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 (DCM ) ,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反应有关 ,目前多以对症治疗为主 ,尚缺乏有效而特异的治疗手段。笔者采用中西药物合治VMC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将 1998年 3月— 2 0 0 0年 3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 (参照 1995年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6例 ,男 2 6例 ,女 2 0例 ;平均年龄31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平均年龄 32岁。1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 2 0 g加入 …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率很高,少数人可发展成扩张型心肌病,重者可出现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有人认为与病毒感染后的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本研究急性期和恢复期病毒的肌炎和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的改变。1材料和方法1.1材料:①病毒心肌炎患者34例男18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5岁,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心肌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拟定的标准[1],其中21例为急性期,13例为恢复期,②扩张型心肌病15例,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48岁。病程2~8年,均存在无明显原因的心脏扩大,反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功能在Ⅲ~Ⅳ级。③正常…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0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日趋增高。急性期后,遗留心律失常者更不少见,且可演变成扩张型心肌病。因此,急性期的治疗至关重要。笔者自1995年以来,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04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病例选自1995年10月~1998年9月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患者。病程1周~1个月,病前均有上呼吸道、肠道及其它病毒感染史,并相继出现心悸、胸闷、头昏、乏力,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改变。其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6.
西医认为扩张型心肌病是病因不清的心腔扩大 ,室壁变薄 ,心肌收缩期泵功能障碍 ,产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病。但是对于本病的病因很多书藉和论文提出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病毒对心肌的直接伤害 ,或体液、细胞免疫反应导致心肌炎发展为扩张型心脏病。治疗方面无特效药 ,有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时纠正而已。据统计 ,病人发现心力衰竭后平均寿命仅4 3年。因此我们想用蒙医药治疗本病 ,延长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生命或治愈。近 4年间治疗有典型的症状体征、经彩色多普勒图检查证实为心脏腔扩大 ,室间隔、左室后壁运动幅度减弱 ,X线…  相似文献   

17.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为儿科常见病,该病病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极少数患者可转化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心肌疾病之一.我科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韩丽华教授参照1999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研讨会修订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参考标准"对病毒性心肌炎确诊治疗。针对心肌炎的发病特点,形成了治疗早期病毒性心肌炎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7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不同临床表现及转归。方法:收治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临床诊断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70例。分析归纳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过。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病情危重,少数可以发展成为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个别表现为广泛心肌坏死型Q波,且为一过性;血清酶增高持续时间长和不伴酶峰变化;血清酶增高程度与坏死型Q波所示心肌坏死范围不符。临床诊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特征和心肌受损的参考指标。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临床表现多样,注重临床资料及心肌受损的客观指标,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的中医证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归属心悸、怔忡、水肿范畴,由于致病原因尚不明了,西药治疗较为棘手。笔者从事心脑专科二十余年,对本病的治疗颇有认识,现不揣鄙陋,一陈管见,以飨同道。1 清热抗病毒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虽不明了,但近年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扩张型心肌病由病毒性心肌炎发展而成。这是由于病毒持续存在,即缺陷性病毒形成,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得以在心肌细胞中长期潜伏或生长繁殖,从而破坏心肌组织结构,造成心肌扩张。 中医认为,扩张型心肌病多由六淫所致,淫邪常使肺卫不固,卫气减弱而不能御邪于腠理之外,内传心系而导致心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