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内皮细胞培养液体外培养HUVEC,用不同浓度(10、20、30、40、50mmol/L)的葡萄糖作用于HUVEC,用NO含量、eNOS活性检测、细胞凋亡测定和细胞内ROS检测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作用后的HUVEC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高糖对HUVEC的增殖活性具有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高糖剂量依赖性抑制HUVEC细胞eNOs活性、NO的产生,增强细胞凋亡和细胞内ROS的生成。结论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活性功能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与增强细胞凋亡和增加细胞内ROS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N-乙酰-L-半胱氨酸(N acetylcysteine,NAC)拮抗As2O3对人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台盼蓝染色检测细胞活性;FITC-Annexin-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电镜观察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内ROS水平及Bcl-2表达水平。结果 As2O3抑制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细胞特征性形态学改变,FITC-Annexin-V/PI染色发现凋亡细胞增多,同时,细胞内ROS水平增高和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NAC与As2O3联合作用于淋巴细胞,细胞增殖抑制和凋亡均明显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明显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回升。结论 As2O3对人淋巴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效应,NAC可通过清除细胞内ROS和促进Bcl-2蛋白的表达而拮抗As2O3对淋巴细胞的毒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根碱对Hep G2细胞中活性氧(ROS)调控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根碱干预Hep G2细胞,MTT法检测血根碱对细胞活性的影响;DCFH-DA和DHE染色观察血根碱作用Hep G2细胞12 h后细胞内ROS的变化;Hoechst 33342和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Rho123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随着血根碱药物浓度的增加,Hep G2细胞活力明显被抑制;血根碱可以明显提高Hep G2细胞内的ROS含量,并且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发现血根碱促进Bax、cleaved-caspase-3和细胞质Cyt-C的表达,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结论血根碱通过升高细胞内ROS的含量,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进而促进Hep G2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正丁醇溶剂提取地榆中的鞣质(15.36%),研究其萃取层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正丁醇萃取层作用于人肝癌HepG2细胞,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结果 HepG2细胞经不同浓度(100,150,200,250,300μg·mL-1)的地榆正丁醇萃取层作用48 h,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其IC50为222.87μg·mL-1。不同浓度(200,400,600μg·mL-1)的地榆正丁醇萃取层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内ROS的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且随着地榆正丁醇萃取层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的凋亡率和细胞内ROS的含量也逐渐升高。结论地榆正丁醇萃取层可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人肝癌细胞株HepG2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这可能与其促进细胞内ROS的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Salinomycin对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株MCF-7/DOX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MTS实验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耐药细胞凋亡的影响;DCFH-DA染色检测Salinomycin对MCF-7/DOX耐药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的影响;JC-1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 Salinomycin能明显抑制MCF-7/DOX耐药细胞增殖,且具有浓度依赖性;流式分析发现Salinomycin能够诱导MCF-7/DOX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内ROS水平,降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与对照组相比较,Salinomycin处理明显抑制BCL-2的表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9的蛋白表达;抗氧化剂N-acetylcysteine(NAC)则逆转上述作用。结论 Salinomycin能够诱导MCF-7/DOX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Salinomycin诱导ROS的产生,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瓜子金皂苷丙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罗丹明123染色FCM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0S)的含量。结果不同浓度MPP+作用PC12细胞24 h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明显,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比之下降,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内ROS显著增加。与MPP+处理组相比,瓜子金皂苷丙10μmol·L-1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P<0.01);Bcl-2/Bax比率增加(P<0.01),线粒体膜电位上升(P<0.01),ROS含量减少。结论瓜子金皂苷丙可以抑制MPP+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其作用机理可能与上调Bcl-2和下调Bax蛋白的表达,维持线粒体正常膜电位,稳定线粒体功能,清除R0S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celestrol)诱导KRAS驱动的结肠癌SW620细胞产生凋亡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和台盼蓝拒染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线粒体膜电位;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结果:雷公藤红素明显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活性;雷公藤红素下调SW620胞内的p-Akt、NF-κB、Survivin表达,激活caspase-7、caspase-3 和PARP;雷公藤红素增加SW620细胞内的ROS、降低线粒体膜电位、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和诱导凋亡。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抑制雷公藤红素引起的上述作用。结论:通过诱导细胞内ROS的累积导致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进而触发细胞发生凋亡是雷公藤红素诱导SW620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体外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Saos-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ELISA法检测Caspase-9、Caspase-12、Survivin含量;Bradford法检测SOD、M DA含量。结果 PC在48 h和72 h对Saos-2细胞的体外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0、80、160μg/m L浓度的PC均诱导Saos-2细胞凋亡;促进Caspase-9和Caspase-12蛋白表达,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SOD的活性,降低M DA的含量。结论 PC可抑制Saos-2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其增加机体的抗氧化功能及启动死亡受体通路、内质网通路、线粒体通路这三条途径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血根碱(Sanguinaria canadensis,SAN)诱导人乳腺癌细胞MCF-7凋亡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SAN对MCF-7细胞存活率的影响;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SAN对MCF-7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的影响;化学发光法检测SAN对MCF-7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的影响。结果 SAN能降低MCF-7细胞存活率;SAN可明显升高MCF-7细胞内ROS含量,升高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而这种作用能被抗氧化剂NAC抑制。结论以上结果证明SAN能够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细胞内ROS水平,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进而诱导细胞凋亡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壳聚糖纳米颗粒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壳聚糖纳米颗粒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对壳聚糖纳米颗粒的最佳作用时间和作用浓度进行筛选,免疫荧光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考察壳聚糖纳米颗粒对K562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壳聚糖纳米颗粒对线粒体膜电位、细胞内ROS含量和Ca2+浓度的影响。结果 壳聚糖纳米颗粒(15 μg·mL-1)可以明显诱导K562细胞出现凋亡改变,表现为:细胞核变小,出现核聚缩等现象。同时线粒体膜电位崩解,ROS含量增加,Ca2+浓度增加。结论 壳聚糖纳米颗粒对K562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考察头孢他啶对奈替米星在受试者体内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 12例受试者在单剂量静脉滴注奈替米星(单用组)或奈替米星加头孢他啶(联用组)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 间接光度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及尿液中奈替米星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及尿药回收率. 结果 单用、合用头孢他啶后奈替米星的体内过程均符合二房室开放模型,其药动学参数单用组AUC0-t,t1/2β,CL与0~24 h尿药回收率分别为(52.93±5.58) mg&#8226;L-1&#8226;h、(3.68±0.33) h、(4.49±0.53) L&#8226;h-1与72.22%,联用组分别为(71.81±8.03 )mg&#8226;L-1&#8226;h、(5.06±0.57) h、(2.95±0.37) L&#8226;h-1与59.20%.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奈替米星与头孢他啶联用后,其消除过程减慢,连续应用可能导致药物体内蓄积,二者合用时应适当减少奈替米星的剂量.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氨茶碱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12例新生儿血中茶碱浓度,氨茶碱剂量按5mg/kg恒速静脉滴注。经时采样,测得数据,经分析药时曲线拟合呈一室模型,平均清除速度常数0.037±0.008h ̄(-1),平均消除半衰期19±4h,平均表观分布容积0.82±0.14L/kg,平均清除率30±5ml/(h·kg)。消除半衰期最大相差2.1倍,显示明显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3.
头孢唑林对阿米卡星在兔体内的药动学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 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蛋白结合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甲硝唑对孢噻肟钠蛋白结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滤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出游离药物浓度,比较未加和加入甲从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头孢噻肟钠的超滤回收率为99.1%,未加及加入甲硝唑后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分别为32.2%和30.8%。结论:甲硝唑对头孢噻肟钠的蛋白结合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半胱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线性升温法研究半院氨酸对抗坏血酸稳定性的影响,紫外检测波长为243.5 nm。实验结果表明,半胱氨酸能增加抗坏血酸的稳定性。在 20℃,PH 2.0的条件下,含有 2%和 3%的半胱氨酸的抗坏血酸溶液降解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 84.814 kJ/mol和 102.834 kj/mol,有效期分别为1. 015 a和 3.154 a。  相似文献   

16.
张斌  汪华蓉  康纪平  李秋波  冯晓科 《中国药房》2008,19(16):1224-1225
目的:研究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随机交叉空腹或摄取碳水化合物后单次口服加替沙星胶囊17mg·kg-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两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评价碳水化合物饮食对加替沙星药动学的影响。结果:空腹组、摄食组的药-时曲线符合口服吸收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ke(4·00±0·84)、(3·98±1·10)h,tmax(2·29±1·08)、(3·45±2·00)h,Cmax(6·06±0·87)、(4·46±2·10)μg·mL-1,AUC(0~t)(56·74±10·80)、(45·99±6·47)μg·h·mL-1(P>0·05)。结论:碳水化合物饮食对犬加替沙星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卡波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捷  单伟光 《中国药业》2010,19(4):32-33
目的筛选各种助悬剂,以提高炉甘石洗剂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沉降体积比法、絮凝度法、重新振摇分散法、黏度法比较各种助悬剂的助悬效果。结果F值和B值的大小顺序为海藻酸钠〉卡波姆〉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CMC—Na+枸橼酸钠。沉降后,重新摇散次数为卡波姆〈CMC—Na+枸橼酸钠〈CMC—Na〈海藻酸钠。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评估中,卡渡姆对炉甘石洗剂稳定性的综合影响优于其他助悬剂。结论0.003%(g/g)卡波姆作为助悬剂,可以提高炉甘石洗荆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阿米卡星(AMK)单用及AMK与头孢唑林(CEZ)合用后,健康者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CEZ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绒毛钩藤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绒毛钩藤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方法小鼠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其镇静作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观察其催眠作用;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观察其抗惊厥作用。结果自主活动试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0.16g·kg^-1)灌胃给药后,小鼠60min时的自主活动计数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在戊巴比妥钠阁下催眠实验中,绒毛钩藤低(0.16g·kg^-1),中(0.32g·kg^-1)剂量灌胃给药后,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个数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均明显增多(P〈0.01)。士的宁致小鼠惊厥实验中。绒毛钩藤提取物灌胃给药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中(0.32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减少(P〈0.01),高(0.64g·kg^-1)剂量组小鼠死亡数目明显增多(P〈0.01)。结论绒毛钩藤在低剂量和中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在高剂量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UHPLC-HRMS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黄芪发酵菌质对高尿酸血症模型大鼠血清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苯溴马隆组(20 mg·kg-1)和黄芪发酵菌质高剂量组(3.0 g·kg-1)、低剂量组(1.5 g·kg-1)。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均先采用大鼠灌胃300 mg·kg-1氧嗪酸钾建立高尿酸血症模型,造模后1 h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进行干预,14 d后采集大鼠血清。利用UHPLC-HRMS对不同组别大鼠血清中的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元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结果 造模14 d后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建立成功,黄芪发酵菌质显示出良好的降尿酸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发现了17个与高尿酸血症发病相关的潜在生物标志物;黄芪发酵菌质可显著回调其中10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并主要涉及鞘脂代谢、嘧啶代谢、色氨酸代谢、泛酸和辅酶A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等通路发挥降尿酸作用。结论 本研究可为揭示黄芪发酵菌质降尿酸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依据,并为黄芪的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