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3年4月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完善X射线、CT平扫及重建、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资料及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评估,对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复位,据复位情况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35例患者均闭合复位成功,其中3例在手术室全身麻醉下加大牵引质量复位成功。术后颈椎即获稳定,术后X射线随访提示:颈椎序列、椎体高度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级平均约提高1级以上。植骨4-6个月融合,无内置物松脱、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行持续颅骨闭合牵引,根据复位情况及损伤类型择期选择后路、前路或前后联合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方法。方法对76例外伤性下颈椎骨折脱位并小关节交锁患者急诊手术,先前路手术减压复位,如撬拨不能复位,再改俯卧位咬除交锁关节突,前路或前后路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并对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植骨愈合进行观察。结果67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神经功能评价按Fr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植骨均在3个月内获得临床骨性愈合,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例出现呛咳,1例神经障碍加重。结论急诊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早期解除颈髓压迫,减轻患者痛苦,能够获得较好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3.
刘玉文  余利鹏  凡进  李益明  吴敏杰  顾延庆  龙浩  殷国勇 《江苏医药》2013,39(12):1401-1403,1364
目的研究颈椎病患者术后颈椎弧度的恢复对临床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6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术前生理弧度变直而术后弧度恢复(A组,14例)或未恢复组(B组,17例)、术前颈椎反弓而术后弧度恢复(C组,12例)或未恢复组(D组,17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颈椎弧度变化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结果各组患者术后颈椎整体弧度、手术节段弧度、颈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A组术后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优于B组(P<0.05或P<0.01),C组JOA评分改善率优于D组(P<0.05)。结论对于颈椎弧度异常的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能改善其颈椎弧度及临床症状;恢复颈椎生理弧度有利于患者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药科学》2017,(1):147-150
目的对治疗颈椎疾病内固定手术方法的探讨研究。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65例各类颈椎病及颈椎外伤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29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A组),36例颈椎前路髓核摘除加植骨内固定术(B组)。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手术时间较短(93.48±18.62)min、出血量较少(84.9±17.89)mL、术后6个月JOA评分(13.10±1.90)和终访JOA评分评分(13.59±1.57)较高。结论颈椎前路减压全接触钛网植骨融合术减少了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JOA评分和终访JOA评分较高,终访改善率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自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我科用张家港医疗器械厂生产的颈椎前路钢板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15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2 3~ 5 0岁 ,平均 38.9岁。其中颈椎爆裂骨折 8例 ,脱位 7例。损伤部位 :C5骨折 3例 ,C6骨折 5例 ,C4,5脱位 1例 (双关节脱位 ) ,C5,6脱位 3例 (其中关节突绞锁 2例 ) ,C6,7脱位 3例 (其中关节突绞锁 1例 )。按 Frankel分级 :A级 13例 ,C级 1例 ,D级1例 ;伤后手术时间最早 7h,最迟 48h,术前所有病人均行MRI检查。全部病人均行前路椎体或椎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联合前后路手术对闭合复位困难的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近几年50例难闭合复位的颈椎双侧关节突骨折脱位患者实施联合前后路手术.结果 95.30%复位良好.结论 正确的联合前路后路手术对复位困难的颈椎骨折脱位多可达到良好复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先行后路手术复位,再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6~28个月,21例脱位完全复位,植骨全部融合,损伤节段稳定,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脱出及血管、神经、食管损伤等并发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治疗评分改善率为47.62%。结论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复位良好,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路径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电力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前路治疗组(n=60)和前后路联合治疗组(n=100)。结果前后路联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虽高于前路治疗组,但是其平均固定节段数明显高于前路治疗组。同时前后路联合治疗组术后椎间隙前滑距离、平均Cobb's角度及椎间隙高度均显著高于前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平均固定节段数量较多,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置入治疗多节段颈椎病伴颈椎失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多节段颈椎病伴颈椎失稳患者2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4例。实验组采用后路手术,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比较两组的JOA评分改善率。结果手术前两组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6个月后随访,两组JOA评分较治疗前都有提高,实验组评分升高较对照组高,组内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改善率在50%74%,为良;对照组改善率在25%74%,为良;对照组改善率在25%49%,为可。结论后路手术相对较安全,并发症相对前路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宇卫 《江苏医药》2012,38(10):1177-1179
目的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于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种手术术式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病例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三组:前路组(41例)、后路组(40例)和前后路联合组(47例)。前路组行经前路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组行后路复位减压侧块钢板固定融合术;前后路联合组行前后路联合复位减压固定融合术。观察三组术后12个月骨折脱位恢复情况以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的 Cobb 角、椎体水平移位距离均小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而前路组和后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术后12个月,前后路联合组 JOA 评分及 JOA 评分改善优良率均高于前路组和后路组(P <0.05);前路组和后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能更好地恢复颈椎解剖结构,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2019年12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9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符合纳入、排除标准8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颈椎后路椎管成形术,n=43)、研究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n=4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观察随访期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关节活动度(ROM),统计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3、6、12个月时颈椎ROM升高,NDI指数降低(P<0.05);研究组JOA改善优良率为77.78%,对照组为72.09%(P>0.05);研究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20.93%(P<0.05)。结论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治疗效果理想,可改善颈椎ROM、NDI指数,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手术行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26例,根据骨折脱位类型和脊髓损伤情况选择不同的入路方式,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椎体高度恢复情况、脱位矫正情况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123-368(154.3±25.7)min;术中出血量155~608(316.4±51.5)ml;术中和术后未见并发症病例;下颈椎骨折脱位均得到纠正,完全恢复颈椎椎体高度,Cobb角由8°-11°降至2°-3°;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术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融合(3.5±0.6)个月。结论前路手术可直接处理椎体或椎间盘损伤患者,从而消除颈椎不稳,后路手术在排除骨折块压迫或椎间盘损伤前提下解除关节突脱位交锁,而前后联合人路可同时处理故障脱位和椎间盘损伤,但创伤较大,技术难度较高,临床需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颈椎椎弓根钉固定(观察组)与非手术治疗(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肯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侯建雄  马海燕  李莉 《河北医药》2013,(14):2110-2112
目的观察前后路联合手术配合丹参川芎嗪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予前路减压、后路固定手术,术后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32例予前路减压、后路固定手术,术后配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2个月、术后1年神经功能变化。结果 2组治疗2个月、1年后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触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评分均升高;治疗组治疗2个月、治疗1年后运动评分、针刺觉评分、触觉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配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治疗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后路联合手术对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43例,均采取前后路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12~48个月的随访,平均(22.39±4.25)个月,根据JOA评分系统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后植骨均融合,无并发症发生和假关节形成,椎间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术前患者的JOA评分为(9.25±3.12)分,术后6个月为(13.27±4.35)分,术后12个月为(14.53±4.39)分,手术后的JOA评分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的JOA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51.87%和68.13%。结论前后路联合手术可以有效提高脊髓型颈椎病伴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改善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5月期间某院接受医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其中A组行前路减压内固定术,B组行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B组对应数值(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价值(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前路、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疗效相当,但前路术后下床活动间较短,且术后住院天数较少,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后纵韧带切除在颈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CSM行颈前路减压术患者32例,分为两组:A组12例,行颈椎后纵韧带切除术;B组20例,未行后纵韧带切除.用MRI技术测量脊髓矢状径,用JOA评分系统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随访3-24个月.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标准进行评分,A组术后与术前评分差值大于B组[(5.50±0.90)分vs.(2.40±0.89)分](P<0.01):MRI显示,A组术后与术前脊髓矢状径差值大干B组[(3.363±0.258)mm vs,(2.637±0.412)mm](P<0.05).结论 颈椎前路切骨减压时行增生后纵韧带切除可使病变节段减压更加彻底,有利于CSM患者脊髓形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46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患者意愿和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3例,A组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颈后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手术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后的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等。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91.3%(21/23)高于B组的73.9%(17/23)(X^2=6.38,P〈0.05),A组手术时间(83.6±23.5)min短于B组的(106.8±25.1)min(t=5.37,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13.0%(3/23)低于B组的26.1%(6/23),A组治疗后ASIA神经功能评分及sF-36评分均优于B组(均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疗效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复杂的颈椎骨折脱位,尤其是前方椎间盘突出合并后方关节突交锁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不能兼顾减压和复位,常需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此类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风险大,围手术期涉及的护理问题较多,术后呼吸道护理要求高。我科自2006年3月至2007年9月行颈椎一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4例,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9—42岁,平均33岁。MRI检查均证实为外伤性颈椎间盘突出合并颈椎骨折脱位,C4—5损伤1例,C5—6损伤2例,C6—7损伤1例,均为完全性脊髓损伤。术前行颅骨牵引1—3d,复位失败后行后路椎管成形加前路椎间盘切除取髂骨植骨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