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thalamic nucleus,PVT)是觉醒的关键核团。PVT在正常睡眠的觉醒调节中占据着重要作用,但在麻醉中其作用可能随着所处麻醉阶段的不同而不同。本文将围绕PVT觉醒功能神经通路来综述其在睡眠和麻醉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与芬太尼在诱导意识消失时的相互作用,有一些矛盾结果[1,2]。临床研究中,睫毛反射有时与语言命令反应同被作为意识存在与否的指征[3]。本研究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和其他参数作为指标,观察患者对语言命令失去反应(意识消失)与睫毛反射消失所需麻醉水平,并探讨异丙酚与芬 相似文献
3.
4.
全身麻醉的护理配合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麻是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尤其在时代与技术进步的今天,以及病人理念的不断更新,全麻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各类手术,做好麻醉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近年来我院对60例施行全麻的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Narcotrend监测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Narcotrend(NT)监测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全麻患者60例,采用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NT监测组(N组,n=30)和常规监测对照组(C组,n=30)。术中,C组全麻药用量依据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及平时用药经验进行调控;N组全麻药用量依据麻醉趋势指数(NTI)进行调控。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驻留时间;记录术中全麻药用量和患者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N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PACU驻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全麻药丙泊酚的用量显著减少(P〈0.01);全麻药咪唑安定、舒芬太尼及罗库溴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患者使用NT行麻醉深度监测,能减少全麻药用量,缩短苏醒时间,减少PACU驻留时间,加快手术患者全麻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19,(12)
目的总结并归纳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本文挑选我院58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纳入本研究。按照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各时段血流动力学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观察组在血流动力学水平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均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经统计软件检验展示出P<0.05的结局,两组存在分析意义。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处理中,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效果更优,有利于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深度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胸外科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为单纯全身麻醉组,观察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组。结果观察组的SP、DP及HR在诱导后各时点明显低于诱导前,但对照组在切皮、插管、拔管、术中强刺激时点SP、DP及HR均较诱导前值升高。观察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6±3)min,拔管时间为(7±2)min,清醒时间为(18±4)min;对照组观察组吞咽反射恢复时间为(13±2)min,拔管时间为(19±1)min,清醒时间为(33±3)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身麻醉深度好。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术中知晓是指全身麻醉后患者能回忆术中发生的事情,并能告知有元疼痛等情况,是全麻手术中患者意识存在的标志,是全身麻醉的并发症。全麻术中知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损害,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429例全麻患者术后随访调查,以了解不同麻醉方法下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并探讨其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罗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111-1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影响的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接收诊治的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维库溴铵用量较对照组明显更短、更少;研究组0级(无痛)25例(50.0%),对照组0级(无痛)14例(28.0%),研究组疼痛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实现患者术后早期恢复,缓解疼痛,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和单纯全身麻醉在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比组,每组2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比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比两组麻醉诱导前(T1)、全麻前(T2)、麻醉诱导后(T3)、手术开始后(T4)、手术结束后(T5)、患者苏醒后(T6)的HR和MAP.对两组患者术后麻醉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药物用量差异.结果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比组为27.59%,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2、T3、T4和T5的HR和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药物用量比较,芬太尼、咪达唑仑和维库溴铵用量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置换术采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麻醉作为手术麻醉手段效果更好,患者麻醉药物用量更少,对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影响更低,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和全麻复合硬膜外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为Ⅰ~Ⅱ级,1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组(GEA组),每组各25例。记录两组不同时段MAP、HR及动脉血pH、PaCO2情况,观察记录不良反应、术后清醒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者在气腹后5min的MAP、HR均较麻醉前明显增高(P<0.05),GEA组在气腹后30min的MAP、HR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而GA组基本保持麻醉前水平。GEA组气腹后5、30min动脉血pH值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PaCO2明显增加(P<0.05);而GA组pH值、PaCO2较麻醉前改变不明显(P>0.05)。GA组和GEA组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04%和0.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清醒时间上差异不大(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与麻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应用全身麻醉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是一种效果好、实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与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与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选择58例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阻滞(A组)和插管全身麻醉(B组)各29例,分别记录气腹前、气腹后10、20、30min排气后10min的BP、HR、RR、SpO2、PETCO2,同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A组CO2气腹后,RR加快、PETC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仍可维持正常范围,而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腹时应激反应活跃,DBP、SBP、HR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在气腹30min后,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排气后10min各项指标与气腹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比B组术后苏醒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麻醉并发症。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比插管全身麻醉能更好地控制机体的应激反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效果佳、可行、实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科行膝关节置换术1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与全麻组比较,硬膜外麻醉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术中平均出血量少,平均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至借助拐杖行走所需时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与应用全麻方式比较,采用硬膜外麻醉可减少术后深静脉血栓和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86例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术中采用单纯全身麻醉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术中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肌功能、血流动力学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T0时两组患者CK-MB和cTn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3时观察组CK-MB和c Tn 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麻醉前、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HR和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切皮时、术中30min时观察组HR和MA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包括肺部感染和躁动。观察组、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9.30%、6.9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中应用较好,血流动力学稳定,心肌功能影响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比较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单纯全身麻醉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心肌损伤的具体情况。方法 :选择从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某院进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8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这次实验得出观察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清醒后的躁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不仅能降低患者的疼痛度,且用药安全性更高,病患无任何不良反应且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更有助于患者的手术顺利性。 相似文献
18.
肌松药对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期间熵指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肌松药对麻醉诱导意识消失期间熵指数的影响.方法 3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给予单次维库溴铵,而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全麻诱导:2组均接受了目标浓度的丙泊酚输注直到病人意识消失.意识消失后的2分钟,试验组给予单次维库溴铵0.1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记录脑电双频指数及状态熵和反应熵指数.结果 在意识消失时的两组间结果相似.病人意识消失后对照组用药后较意识消失时的脑电双频指数(P<0.002),状态熵(P<0.05),反应熵(P<0.01)均下降.试验组在脑电双频指数(P<0.0001),状态熵(P<0.0001),反应熵(P<0.0001)下降.试验组在双频指数(P<0.05)和反应熵(P<0.01)方面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结论 浅麻醉病人给予肌松剂时双频指数和反应熵下降,而状态熵则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案对产妇血流动力学、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为临床麻醉工作中全身麻醉剖宫产麻醉诱导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足月择期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氯胺酮组(Ⅰ组)、瑞芬太尼组(Ⅱ组)、氯胺酮+瑞芬太尼组(Ⅲ组),每组各10例。Ⅰ组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滴注异丙酚1 mg/kg,氯胺酮1 mg/kg,维库溴铵8 mg;Ⅱ与Ⅲ组依次静脉滴注异丙酚1 mg/kg,瑞芬太尼1μg/kg,维库溴铵8 mg,瑞芬太尼推注时间>60 s。Ⅰ、Ⅱ组患者麻醉诱导过程中气管插管与手术切皮同时进行;Ⅲ组患者麻醉诱导只完成气管插管的工作,5 min后静脉给予氯胺酮0.5 mg/kg再开始手术操作。记录3组产妇全身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气管插管成功后1 min(T3)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诱导至胎儿取出断脐(I-D)时间;胎儿娩出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所有麻醉方案均能满足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手术要求。血流动力学:与T1比较,Ⅰ组产妇在T3的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升快;Ⅱ、Ⅲ组产妇在T2的HR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比较,Ⅱ、Ⅲ组产妇在T2SBP、DBP下降,HR减慢(P<0.05);麻醉诱导至胎儿取出断脐(I-D)时间: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时间明显延长;新生儿Apgar评分:Ⅱ组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明显降低,与Ⅰ、Ⅲ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诱导依次给予异丙酚1 mg/kg,瑞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8 mg,麻醉诱导期间只完成气管插管的工作;5 min后静脉给予氯胺酮0.5 mg/kg再开始手术操作的方法可有效降低气管插管以及手术操作等刺激引发的不良应激反应,避免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同时又不会影响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可推荐作为择期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