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椎骨样骨瘤国内少见报道,2009年2月我院收治胸椎骨样骨瘤1例,现报道如下。 病历摘要 患者女,25岁。因“反复胸背部疼痛半年”入院。半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胸前部隐痛,疼痛发作厉害时感呼吸无力,以夜间午时至凌晨明显,晚间疼痛经常致醒。于当地摄胸片,做ECG检查无异常。后逐渐加重,出现胸背部疼痛,自按有胸背部棘突旁局部压痛,当地医院做胸椎CT和MRI检查,提示T11椎体及右侧椎弓根异常信号改变,考虑骨源性或肿瘤样病变可能,后转入我院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成泉  黄广 《河北医学》2008,14(6):756-757
1临床资料患儿,女,8岁,因“胸腰疼痛2月余”入院。患儿2月前因胸腰疼痛、跌倒到当地医院就诊,查CT提示:右肺肺结核、椎体骨结核、T12、L2椎体压缩性骨折,遂到当地结核病医院行正规抗结核治疗1月余病情无明显好转,住院期间发现红细胞逐渐减少,家人急转外地大医院行骨穿检查,诊断  相似文献   

3.
正75岁的张先生出现胸背部疼痛,自己在家进行热敷、理疗但疼痛没有缓解。一个月前,张先生在当地医院行X光等检查也没有明确病因,服用"芬必得"后疼痛有所减轻。最近,张先生不仅胸背疼痛加重,而且双肩、腰、大腿都出现明显疼痛,他到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并在核医学科做"全身骨显像"检查,发现全身多发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4岁,因“腰背部疼痛1年,伴发热盗汗8月”于2003—03—24入院。1年前因劳累后腰背部疼痛于外院行MRI检查,结果示第5胸椎椎体压缩性骨折。2002年7月始自觉疼痛加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40℃,伴夜间盗汗,每次疼痛与发热平行。2002—08—10始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经腹腔及盆腔CT、胃钡餐、肠镜、骨穿及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均未见异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女,66岁。6个月前出现胸背部疼痛,伴气促,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稍缓解;就诊于本院骨科,完善检查后仅提示骨质疏松,对症治疗后胸背部疼痛及气促均无好转。行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积液,就诊呼吸内科行胸腔穿刺引流及胸水生化检查,未提示癌细胞或炎性细胞,查血CA125水平为251.90 U/ml,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后提示降结肠隆起性病变。遂转入普外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30岁,因反复左季肋区及胸背部疼痛2个月余,于2004年7月6日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2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感左季肋区及胸背部疼痛,可忍受,活动或劳累时加重,休息后缓解。无发热、无盗汗、无四肢肌肉酸痛,无活动受限,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头晕、头痛。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诊胸7椎体结核伴椎旁脓肿形成。否认肺结核、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病史和外伤史,有胃溃疡史4年。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21岁。因“右肩背部痛6个月,右胸痛、活动后气促4个月,加重4d”于2008年11月12日入院。2008年5月,患者无明确诱因出现右肩背部疼痛,无咳嗽、咳痰、喘息、胸闷,无畏寒、发热、盗汗。疼痛呈持续性钝痛,右肩部活动时加重,不放射至其他部位。2008年7月16日患者到当地医院就诊,经摄胸片及抽胸水检验后诊断为“右侧血气胸”,因内科治疗及反复抽液后血胸不能控制,在该院行胸腔镜检查,术中未发现胸腔内明显异常及出血灶,术后予右  相似文献   

8.
椎旁尤文氏瘤1例胡建军(包头市第二医院)患者,男,48岁。因右胸背疼痛2月,于1993年10月19日以"结核性胸膜炎"住呼吸内科治疗。10天后胸背部疼痛加剧,同时出现双下肢疼痛、肌无力、行走困难,随即转入骨科治疗。临床检查及治疗:行走困难,胸腰段椎体...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5岁.头痛,左锁骨、关节疼痛半个月,腰痛1周.予腰椎MRI考虑T12、L3椎体转移瘤,为进一步诊治行全身骨ECT检查,图像可见全身骨显像欠清晰,轮廓完整,颅内可见片状放射性分布缺损,双侧甲状腺、双肺、心脏、肝及胃肠道异常显影,T12、L3椎体未见放射性浓聚或缺损,与MRI检查不匹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在治疗胸11-腰3椎体压缩性病变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经DR、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病史明确诊断18例椎体压缩性病变,共涉及20个椎体,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T导引下注入骨水泥,术中行CT扫描观察骨水泥注入量及椎体膨胀情况,临床观察患者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操作成功,经临床1~18个月不定期随访,16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内疼痛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在术后时有神经根刺激症状,用药后症状可以改善,3个月复查症状完全缓解;1例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未见明显变化;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对病变行CT椎体扫描,18个椎体明显饱满扩大,骨水泥涵于椎体内;2个椎体外形轻度变化,骨水泥外溢于椎旁间隙。结论:CT定位导引下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路径设计合理,穿刺成功率高,避免多次重复穿刺,所以创伤小、并发症少;有效地解除了由于椎体压缩性病变而引起的多种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因全身疼痛、无力8个月,在各医院反复诊治无效,于2005年9月27日在我院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位(ECT)锝-亚锡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MDP)全身骨显像,骨显像见患者全身骨骼放射性分布浓集,骨骼显示异常清晰,头颅骨放射性分布浓集呈“黑颅状”,胸骨放射性分布浓集呈“领带状”,双肾不显影,骨显像图表现为“Super Scan”(超级影像)。患者有多饮、多尿、肾结石之病史,初步诊断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次日患者在我科行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肼(^99TC^m-MIBI)双时相法甲状旁腺显像,1h影像示左甲状腺下方有一圆形放射性分布浓集区,直径约2cm,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所致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相似文献   

12.
1病例介绍 女患,55岁,因腰痛伴双下肢疼痛40天于1993年2月26日入院,就诊于我院骨外科行CT诊断腰4/腰5椎间盘脱出,行腰4/腰5椎间盘摘除术,术后疼痛未减轻而加重,不能站立行走,伴全身骨痛.体格检查发现:贫血貌,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及,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未及.腰4、腰5、骶1椎体压痛.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21岁。4年前出现左上肢麻木、发凉,我院门诊行左锁骨下动脉二维超声检查符合动脉狭窄改变,未予特殊治疗。1年前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经检查诊断为“大动脉炎”,出院后一直口服泼尼松、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病情平稳。2个月前患者出现胸、背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8.6℃,于某院诊为“结核性胸膜炎”,停用泼尼松,予抗结核治疗1个月,胸背疼痛无好转,体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37℃。7d前患者胸、背疼痛加重来我院。体格检查: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9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侧肋部持续性针刺样疼痛,未予重视,骨痛范围逐渐扩大,累及全胸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胸片正常,血常规:白细胞9.2×109/L,中性粒细胞0.749,血红蛋白124g/L,血小板130×109/L,诊断“单纯疱疹”,口服“芬必得”,疼痛可暂缓解。此后疼痛逐渐加重,以腰背部、双侧髋关节、膝关节为主,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胸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胸椎各椎体结构完整,T1WI各椎体信号普遍减低,T2WI未见明确异常改变,建议进一步检查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图1)。血常规:白细胞4.64×109/L,中性粒…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57岁,因“维持血液透析3个月,胸闷、气短、全身乏力1天”于2013年8月9日入院。患者有2型糖尿病病史16年,高血压病病史3年。1年曾前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糖尿病肾病,3个月前因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期于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医院开始行血液透析治疗,科学诱导透析后,3次/周,4h/次。2天前患者出现胸闷、气短、全身乏力、恶心、进食差,未治疗、未就诊,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意识不清,呼之有反应。  相似文献   

16.
夏琳  张红  侯明伟 《湖南医学》2014,(1):207-208
1病历 患者,女,61岁,因“下颌骨疼痛性包块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偶然发现左下颌骨长有一约“花生米”大小包块膨隆,无不适,未引起重视,未行任何治疗,包块逐渐生长波及右侧下颌骨,疼痛加剧,2个月前曾在当地医院就诊,输液抗炎(具体药物不详)半个月,未见好转,遂于2013年4月11日来本院就诊。彩超检查示:左侧面部及颌下见一巨大无回声包块,来源部位显示不清,包块内液不清晰,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彩超诊断:左侧面部及颌下巨大囊性包块。下颌骨 M SC T 检查示:下颌骨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四步法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胸腰椎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例胸腰椎原发性或转移性椎体肿瘤患者15个椎体行四步法PVP,术后依疼痛缓解程度6级评定法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在24~72 h内疼痛得到缓解,15个椎体骨水泥充盈良好,骨水泥渗漏6个椎体,其中2个椎体前方渗漏,2个椎体侧方渗漏,2个腰椎椎体后方渗漏,行CT检查对硬膜囊轻度压迫,但无神经症状。无心肺栓塞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3~12个月,术后3个月死亡1例,6个月死亡2例,12个月死亡4例,死因均为原发性恶性肿瘤全身多处转移,无原病变椎体肿瘤复发。结论四步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椎体肿瘤简单快速、安全有效,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1 病案举例 患者,男,71岁。2001年1月不慎摔伤致右肱骨干骨折,曾在长春市中心医院行加压钢板内固定后痊愈出院。2001年6月由于活动不慎致右上臂出现疼痛、畸形,但一直未到医院就诊。今因畸形逐渐加重并且肘关节功能障碍,于2002年3月4日来我院求治,以“右肱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而收入院。……  相似文献   

19.
李会杰  陈燕  郭永传  霍佳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48):3452-3452
患者女,43岁。主因左髋部疼痛不适1个月,加重15d,于2006年6月30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髋部疼痛不适,间断性钝痛,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消失,夜间无加重,曾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肌肉拉伤”行物理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半个月患者自觉症状加重,疼痛性质术变,查体: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系统榆查未见明显异常。骨科情况:脊柱生理弯曲正常存在,活动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SKY骨扩张器和球囊扩张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对比分析。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期间,SKY组11例患者11椎,T11~L3;球囊组18例患者25椎,T5~L4,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弓根穿刺,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结果:SKY组: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4±1.3)分降至术后(2.6±1.1)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7.35%±6.45%)矫正至术后的(10.83%±5.30%),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6.26 ml(3.0~9 ml)。球囊组: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8.6±1.7)分降至术后的(2.7±1.3)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的(28.71%±9.45%)矫正至术后的(11.38%±6.87%),每个椎体平均灌注骨水泥5.3 ml(3.0~11 ml)。术后随访12~15个月,平均13.8个月,未发现有疼痛加剧及迟发性神经损伤表现。SKY组发生并发症2例,球囊组发生并发症4例。结论:比较VAS评分、椎体高度恢复及骨水泥灌注量来看基本相似,提示SKY骨扩张系统与球囊扩张系统疗效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