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国产北京万东医疗F30MG200mAx线机,用粘膜溶解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作为早期胃癌检出的首选检查方法,对1457侧胃造影检查,检出胃癌21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微小癌1例。采用清胃酶清洗法清洁胃内粘膜,做胃低张力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加强射线防护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此造影法,即使是没有昂贵复杂的配套设备,仍可以改善胃癌诊断质量,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廖翔 《中国保健营养》2012,(10):1256-1257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分析。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癌患者23例,给予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诊断,观察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结果病变部位:胃体部7例,胃底部5例,胃角部2,胃窦部9例,23例癌灶部位均为单发。病灶大小:直径1-20mm有6例,超过20mm有17例,最大直径63mm。病灶类型:Ⅰ型2例,Ⅱa型5例,Ⅱb型4例,Ⅱc型2例,Ⅲ型5例,Ⅱa+Ⅱc型2例,Ⅱc+Ⅲ型3例。组织学类型:管状腺癌9例,低分化腺癌7例,印绒细胞癌6例,类癌1例。X线表现:息肉样隆起状肿物、平坦病变区呈现浅表龛影、腔内凹陷龛影、贲门区结节状肿物、胃小区病变破坏。病变深度:病变侵犯黏膜层6例,黏膜下层17例,无淋巴结转移。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分析诊断出黏膜癌4例,符合率66.67%;黏膜下层癌10例,符合率58.82%。结论上消化道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早期胃癌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口服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小肠疾病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法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及病变表现特点。方法:辅以高、低张药物,口服80%(w/v)硫酸钡200ml加经肛门逆行注入空气2000ml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显示双对比小肠影像。结果:147次小肠造影检查中118例成功地用该方法进行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成功率80.27%,年龄14岁至69岁,平均34.3岁。118例中阳性32例,阳性显现率27.12%,病理证实的25例,占阳性病例的78.13%。不能应用高、低张药物和逆行注气失败的共29例,占19.73%。小肠肿瘤、Crohn's病、Meckel's憩室和回肠末段淋巴滤泡增生症小肠疾病的双对比影像具有特征性表现。结论:(1)此法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简便易行,适合各类有电视X线机的放射科开展。(2)小肠病变在双对比影像上表现特征明显,易于诊断。(3)不能应用高、低张药物和肛门括约肌松弛的患者用此法检查将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8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有无缺血的改变分为五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Ⅰ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1%、Ⅱ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67%、Ⅲ组(心绞痛伴心电图及运动试验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39%、Ⅳ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V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的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线双对比造影对胃窦部慢性炎症与慢性炎症合并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20例慢性胃窦炎的X线表现。结果 单纯慢性胃窦炎14例,合并癌变5例,病变侵及胃体未癌变1例。结论 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窦炎及其癌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胃小区异常对黏膜病变的X线诊断。方法选择350例优质胃双对比造影片,男186例,女164例,年龄16~68岁。取胃窦相应部位约2cm直径范围区域,用放大镜观察测量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变化。结果胃小区胃小沟的形态异常,随年龄增长及性别的不同有较大的差异,则年龄愈大,异常改变愈重。青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22%,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15%;中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64%,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56%;老年组胃小区〉3mm,形态不规则占89%,胃小沟不均边缘模糊占80%。结论作为胃黏膜状态主要标志的胃小区异常,能在精细舣对比造影造影优质片上显示出米,对胃黏膜慢性炎症和早期胃癌的发现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134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冠状动脉主干(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所见、治疗和预后。方法冠状动脉造影采用Judkin法,多体位造影,左主干狭窄≥50%为临床有意义的病变。对134例左主干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1701例冠心病患者中左主干病变134例(7.9%),检出率低。其中左主干Ⅰ级病变62例,占46.3%,末端包括分叉处狭窄71例,占53.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不稳定型心绞痛96例(71.6%),合并心肌梗死51例(38.1%)。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72例(53.7%),术后64例(88.9%)心绞痛症状消失。11例行无保护左主干支架植入术,术后2例有轻微心绞痛发作。结论左主干病变临床症状严重,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惟一手段,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仍为最佳治疗方法,但经过选择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可以行支架植入术。  相似文献   

8.
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非低张法螺旋CT扫描对胃癌的检出效果及其Borrmann分型的准确性。方法收集经病检证实的41例胃癌患者的非低张法螺旋CT影像资料,其中增强扫描23例,平扫18例,36例作了胃镜检查,18例作了气钡双对比钡餐检查。比较CT与胃镜和钡餐的病变检出率,计算病变Borrmann大体分型的准确性。结果41例病变中有5例为早期胃癌,36例为进展期胃癌。非低张法螺旋CT共栓出37例,增强扫描检出22例,其中2例为早期胃癌,20例为进展期胃癌;平扫检出15例,均为进展期胃癌,3例早期胃癌平扫漏检。非低张法螺旋CT与胃镜和钡餐对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4例经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术前Borrmann分型准确率为92.8%(13/14)。结论非低张法螺旋CT对胃癌的检出率与胃镜和钡餐相似,能显示胃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并能在术前较好地进行Borrmann大体分型,帮助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但非低张法螺旋CT平扫对早期胃癌的检出有一定的限度,增强扫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X线双对比造影对胃窦部慢性炎症与慢性炎症合并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及手术证实的20例慢性胃窦炎的X线表现.结果单纯慢性胃窦炎14例,合并癌变5例,病变侵及胃体未癌变1例.结论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慢性胃窦炎及其癌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气钡双对比造影X线表现,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了4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结果 40例早期胃癌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检出率为87.5%.隆起型和凹陷型检出率高;浅表型X线不易显示,需仔细多体位观察,并结合胃镜才能作出诊断.结论 气钡双对比造影及多轴位、多角度观察是诊断早期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经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的鉴别价值。方法:从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的胃癌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术前进行X线胃精细钡餐造影,将造影与病理检查报告对比。结果: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比较,X线检出率为87.78%,误诊2例,漏诊7例;79例确诊患者中,60例溃疡型,12例蕈伞型,8例肿块型,与病理结果对照,10例误诊、漏诊患者。结论:给予胃癌患者采用X线胃精细钡气造影诊断,其检出率明显提高,有利于胃癌的检出和进行及早治疗,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早期贲门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确诊的早期贲门癌的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资料。结果54例早期贲门癌,经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检查,49例显示异常,5例显示正常。阳性率90.7%。结论低张追加气量气钡双重造影具有诊断率高、方便易行的优点。应做为早期贲门癌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钡双向小肠造影检查技术对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对68例患者先进行常规口服小肠造影检查,再逆行注气检查。结果:通过双对比造影检查,病变检出率增加16%。结论:气钡双向造影对诊断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粘膜内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胃双对比造影及病理组织学对照观察,回顾性地分析了16例粘膜内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其中隆起型病变10例,凹陷型病变6例。分析结果,隆起型病变较凹陷型病变容易发现;周围背景粘膜有胃小区者病变容易显示,特别是凹陷型病变,胃小区的显示对病变的发现尤为重要,增大紊乱的胃小区中,很可能有癌性病灶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呕吐疾病的X线特征以提高对疾病的诊断水平。【方法】临床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361例病例,进行胸腹平片、胃肠钡餐、钡剂灌肠、空气灌肠造影,50例经手术证实,回顾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胸腹平片36例有阳性表现,所有病例造影均有特征性表现。单纯食管闭锁13例、食管闭锁伴食管气管瘘6例、胃食管返流18例、食管裂孔疝8例、胃扭转5例、先天性幽门肥厚5例、十二指肠闭锁3例、十二指肠壅积症4例、先天性巨结肠18例、肠套叠281例。【结论】消化道造影是诊断婴幼儿呕吐疾病的重要方法,绝大多数具有典型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胃肠低张造影应用维生素K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钡剂检查发现有张力较高 ,蠕动增强 ,甚至呈痉挛状态 ,而应用维生素K制剂使消化道平滑肌张力减低、蠕动减弱、管腔舒张、粘膜展平等原理 ,进行胃肠道低张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法 (以下简称双重法 )诊断 ,已成为放射科普通X线的成熟检查项目。在基层医疗单位中低张造影也逐渐应用于消化道的诊断 ,低张造影检查方法以弥补了传统胃肠钡剂普通造影X线检查的不足而开展此项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2月~ 2 0 0 3年 12月的 3年多时间里 ,胃肠道检查的病例均经钡剂检查发现 ,胃肠张力较高与蠕动增强 ,甚至呈痉挛状态而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患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86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病例,依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有无缺血的改变分为五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Ⅰ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最高为91%、Ⅱ组(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67%、Ⅲ组(心绞痛伴心电图及运动试验正常)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39%、Ⅳ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8%、V组(无心绞痛伴心电图正常而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阳性检出率为0.结论 心绞痛伴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的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应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进行诊断的价值展开观察与分析,以促进临床诊断正确率的提高.方法:选取10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得到确诊.对其展开胃肠道双对比造影检查,并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在本组105例患者中,67例(占63.8%)发现龛影,其中45例于俯卧右前斜位发现龛影,18例于仰卧左后斜位发现,另有4例于仰卧右后斜位发现.此外,81例(占77.1%)检出球部变形,9例(占8.6%)检出幽门痉挛及开放延迟.结论:通过应用胃肠道双对比造影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检查,可将其病变状况很好地显现出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此外,临床检测人员还需对十二指肠的解剖特点进行充分掌握,并指导受检者采取适当的体位及加压方式,从而进一步促进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检出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欧文 《健康大视野》2006,14(12):103-104
笔者于2003-2005年采用芒针刺加温针灸治疗胃下垂40例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40例患者均为我院门诊住院病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5-50岁,病程1年以内者16例,1年以上者24例。根据X线消化道钡餐造影以胃下弯及胃下极为标准分成3度,胃小弯在髂嵴连线下小于1.5cm,  相似文献   

20.
徐晓东 《现代保健》2010,(33):177-178
目的探讨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6月~2010q6月间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X线钡餐造影和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X线钡餐造影检查发现食管癌76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病变区狭窄,其中有17例出现长条状、不规则溃疡,12例出现肿块影。CT发现63例:肿瘤区食管壁增厚为6~28mm,平均为21.5mm,形成明显软组织肿块47例;周围脂肪层消失模糊52例,周围脂肪层清楚6例。2例肺转移及3例肝转移。结论食管钡餐造影可全面直观的显示病变,能清楚显示黏膜情况、食管腔狭窄程度、管壁蠕动功能等,CT检查能较准确的判断癌刷,的浸润深度及对周围脏器的侵犯情况,二者结合有利于食管癌的诊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