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研究MRI动态增强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诊断价值和病理基础。方法 :6只犬在术后 3h作MRI动态增强 ,其中 3只犬作墨汁灌注后处死 ;另 3只犬在第 7d作第二次MRI动态增强及墨汁灌注后处死。双侧股骨头标本作HE染色病理大切片。结果 :术后 3hMRI显示对照侧正常股骨头及双侧股骨干迅速增强 ,正常股骨头在 48s~ 144s增强达到高峰 ,平均峰值在 96s左右 ,增强率为 6 0 1% ;手术侧缺血股骨头持续未见增强 ,增强率为 1 5 %。HE染色切片证实缺血侧骨髓腔内毛细血管明显少于对侧。术后 7dMRI表现与术后 3h相似 ,但在缺血侧头颈交界处可见一增强率达 110 %的高信号带。HE染色切片显示此处有大量新生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密度为 13 8± 4 1,对照侧为6 8± 2 4。结论 :MRI动态增强可显示股骨头的血供状态 ,对ANFH早期诊断优于常规SE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及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 14例颈静脉球瘤经CT和MRI及五官科详细检查评价,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动脉及患侧椎动脉造影,栓塞供血动脉及瘤巢,7例患者行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以了解Willis环功能,栓塞后48 h手术切除颈静脉球瘤.结果 14例颈静脉球瘤术前造影和供血动脉及瘤巢栓塞均获成功,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7例颈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均获成功,3例术中施行颈内动脉结扎术,术后及随访期未出现新的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 颈静脉球瘤术前行供血动脉和瘤巢栓塞及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安全可靠,可作为常规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动物模型并研究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法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头猪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对ANFH Ficat Ⅱ期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治疗(B组)并与对照组(A组)作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 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造模成功;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多及骨小梁(TBV)减少;A组与B组、B组治疗前后的PBL与TB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对FicatⅡ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防治其塌陷,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在进一步完善动物实验后,可以考虑有选择的进行临床实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国产聚乙烯醇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国产聚乙烯醇 (PVA)的动脉栓塞效果。方法 :杂种犬 15只 ,选择国产PVA和进口PVA分别栓塞左、右侧肾上极动脉 ,PVA的规格为 2 5 5~ 35 5 μm。 3只犬栓塞后立即处死 ,剩下的犬 1周、4周、12周、2 6周分别处死 3只。处死前进行双侧肾动脉造影 ,然后把双侧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国产PVA和进口PVA均能阻塞靶血管和导致双肾上极坏死 ,两种栓塞材料所栓塞的血管在随访中都能再通 ,动脉内的栓子均由PVA和血栓组成 ,国产PVA与进口PVA在其血管周围具有相同的炎症反应 (P >0 .0 5 ) ,国产PVA对动脉壁的破坏 0周时较进口PVA严重 (P <0 .0 5 ) ,1周、4周、12周、2 6周时与进口PVA相同 (P >0 .0 5 )。结论 :国产PVA与进口PVA具有相似的栓塞效果 ,适合作血管栓塞剂。  相似文献   

5.
犬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常规SE序列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敏感程度及其病理基础。材料与方法用液 氮冷冻法诱导犬产生ANFH,8只犬在术前和术后共8个时相点行常规SE序列MRI及X线平片检查,每个时相点处死1 只犬。用4只犬各时相点连续观察至40天处死。处死的犬其双侧股骨头作HE染色病理大切片观察。结果各时相点 X线平片表现无异常。常规SE序列MRI在缺血坏死开始后30天左右可显示ANFH的MRI改变,T1WI及T2WI均表现为 信号减低。病理检查显示,术后3天左右开始出现骨坏死,并逐渐加重,30天左右出现纤维肉芽组织增生。结论在低磁 场MRI,常规SE序列可在股骨头缺血坏死后30天左右显示ANFH的MRI改变,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在其中起关键作用。 提示常规MRI虽然诊断ANFH敏感性高,但尚有一定限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FicatⅡ期以前)动物模型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研究该法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影像学及病理学变化,初步探讨该方法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以真丝线段微绒毛行家猪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建立ANFH动物模型。对ANFH FicatⅡ期模型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治疗并与对照组作影像及病理对照研究。结果: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研制动物模型,方法新颖、成功率高,可控性强;TAE术后股骨头坏死进行性加重,平均塌陷时间为1.5个月;组织病理学示骨细胞逐渐坏死,高倍镜下单位面积的空缺骨陷窝数百分比(PBL)增多及骨小梁(TBV)减少;A组与B组、B组治疗前后的PBL与TBV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股骨头供血动脉栓塞术建立ANFH模型方法新颖、有良好可控性,同时建立模型的周期缩短;而经皮穿刺骨水泥注射防治股骨头坏死关节面塌陷,对FicatⅡ期病变可以有效地阻止病变进展,防治其塌陷,是一种安全、有效及微创的方法。在进一步完善动物实验后,可以考虑有选择的进行临床实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体瘤的术前造影和栓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情况及术前栓塞对术中出血、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的影响.材料与方法18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并经5F造影导管用直径2501000μmIvalon对肿瘤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处理.结果颈动脉体瘤主要由同侧的颈外动脉分支供血,同侧颈内动脉参与供血的占1/18,椎动脉参与供血的占2/18.供血动脉栓塞后肿瘤染色大部分消失,术中出血明显减少.结论颈动脉体瘤的术前栓塞有助于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手术全切率和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8.
范国平  俞炬明  钟伟兴  朱铭 《放射学实践》2007,22(11):1211-1213
目的:评价介入放射学在颈静脉球瘤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本组9例颈静脉瘤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于术前行双侧颈内、外动脉和椎动脉造影检查,对其中7例患者行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及患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以了解Willis'环功能.结果:9例颈静脉球瘤患者术前造影及7例供血动脉栓塞均获成功,肿瘤切除术中出血明显减少;6例通过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术中施行颈内动脉结扎术,术后随访均未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结论:颈静脉球瘤术前供血动脉栓塞及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是安全可靠的,可作为常规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椎体供血动脉栓塞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实验犬进行选择性椎体供血动脉栓塞的研究,旨在建立椎体急性缺血模型以及探讨影响栓塞结果的因素,为临床更好地实施脊柱肿瘤术前动脉栓塞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用明胶海绵对12只实验犬分别行单节段和多节段选择性腰动脉造影和栓塞,栓塞后1-7d内观察后肢功能情况、靶节段椎体、脊髓MRI表现和病理改变。结果 栓塞单节段(双侧)或多节段腰动脉者均引起椎体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改变。栓塞单根腰动脉者,不管靶动脉是否发出根髓动脉其靶椎体未见明显变化和未发生瘫痪;栓塞多节段腰动脉者有1只犬发生不全。在栓塞单节段以上腰动脉的脊柱节段水平可背部肌肉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坏死表现。结论 (1)选择性动脉栓塞可用于椎体急性缺血模型的制作,为椎体缺血性病变的实验性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可能。(2)单节段动脉栓塞难于使整个椎体缺血坏死。(3)多节段动脉栓塞时有可能引起并发症,特别是栓塞范围内存在根髓动脉时。(4)在作选择性脊柱动脉检塞时,必要时应行保护性栓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在使用覆膜支架治疗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使用5只实验犬建立双侧颈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10枚,2周后使用覆膜支架对动脉瘤进行封堵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周行动脉瘤3.0 MR检查,观察动脉瘤形态学变化,术后4周将实验动物处死后行病理学研究.重点研究覆膜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动脉瘤体积的变化.统...  相似文献   

11.
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外伤性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研究,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超选择灌注溶通术,对38例成人外伤性肥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介入治疗后38例患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得到缓解或消失,治疗后X线复查坏死骨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吸收,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介入插管灌注溶药物法治疗成人外伤性股骨头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骨髓水肿的介入治疗及其疗效观察。方法选择临床症状突出,经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证实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骨髓水肿的患者20例,24髋,经对侧股动脉插管,分别超选择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开口,造影确定导管位置后,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等。结果①经2次或3次介入灌注术后与灌注前造影片对比,股骨头颈部血管增多、增粗、股骨头染色变深16例22髋,2例2髋改变不明显。②本组20例中有19例患者疼痛消失、明显减轻或缓解,总有效率占95%。③24个髋关节介入治疗前后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④16髋介入治疗后MRI对比,骨髓水肿明显减轻。结论介入灌注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骨髓水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髂总动脉造影在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髂总动脉造影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82例(216髋)患者,行选择性髂总动脉造影,根据影像确定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插管并经导管进行局部药物治疗,记录相关资料。结果全部髂总动脉造影显示清晰,股骨头以旋股内、臀下动脉、旋股外和闭孔动脉为优势供血动脉的分别为192髋、13髋、8髋、3髋,各占88.9%、6.0%、3.7%、1.4%。旋股内动脉发自股深动脉186髋,占86.1%;直接发自股动脉23髋,占10.6%;其他异位起源5髋,占2.3%;缺如2髋,占1.0%。旋股外动脉发自股深动脉211髋,占97.7%;起源于股动脉5髋,占2.3%。介入治疗总曝光时间一般不超过2 m in。结论髂总动脉造影有利于提高股骨头坏死介入治疗的效率、减轻血管损伤和辐射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的临床疗效. 方法 1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采用Seldinger's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留置导管在旋股内、旋股外及闭孔动脉持续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 结果 19例均经临床6~12个月的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临床症状改善率75.8%.63%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结论动脉留置导管持续药物灌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III、IV期)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儿童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价。方法对我院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30例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患儿,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行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分别采用尿激酶4~5千U、低分子右旋糖酐40 ml作局部灌注,再行造影,观察治疗后的影像学变化。21例需行第二次治疗。治疗结束后评定治疗效果,并行股骨头X线平片或CT、MR随访评估疗效。结果 DSA显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加,股骨头染色增强;24例患髋疼痛症状明显减轻,跛行明显改善,治疗总有效率80%,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影像学检查发现病侧股骨头塌陷变凸、死骨吸收、新骨形成。结论患儿骨质生长处于旺盛期,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股骨头骨骺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疗效肯定的方法,关节功能及股骨头形态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探索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介入插管的方法,超选择进入到股骨头营养血管旋股内、外侧动脉和闭孔动脉,造影观察其血液供应情况后,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术后再次造影观察对比股骨头供血改变情况,并于12个月-36个月摄x线片与术前x线片对比观察股骨头骨质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血管造影对照显示治疗后血管增多,股骨头染色增强,12个月-36个月后平片显示骨密度增高者占97.2%.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介入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治疗股骨头血性坏死,是一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2例(54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插管,将导管插入患侧髂内动脉,造影观察股骨头区血供情况,随后在髂内动脉注入溶栓药物、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及自体干细胞悬液,治疗后随访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影像学表现。结果治疗后6个月,28例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不适得到缓解或消失,6例行髂内动脉造影显示股骨头区供血血管增粗,分支增多;2例X线片复查坏死骨质有不同程度新骨形成及修复。结论通过髂内动脉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We determined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injury in 11 patients who had pseudoaneurysms with (six cases) or without (five case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s a complication of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Medical records and arteriograms were examined retrospectively. Ten of the 11 pseudoaneurysms identified were located below the level of the femoral head. Five of six patients with arteriovenous fistula had simultaneous catheterization of both the femoral artery and the femoral vein. Although we did not determine the location of arterial puncture used in uncomplicated angiograms during the 5-year study period, our experience in 11 patients with pseudoaneurysms with or without arteriovenous fistula suggests that there is an association between a puncture site below the level of the femoral head and arterial injury. In addition, arteriovenous fistulas appear to be associated with simultaneous catheterization of the femoral artery and adjacent femoral ve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对28例37个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Seld ing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介入治疗后疼痛缓解或消失率达97.3%,X线复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新生骨生成。显示治疗后动脉血流增快,静脉血流情况改善。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