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个个体由于21号染色体21q22关键的基因座位上存在3个拷贝导致Down综合征,常常是由于双亲减数分裂不分离(或后期迟延)引起21三体。与21号染色体短臂有关的细胞遗传学异态性的研究,提示在21三体型中80%的病例来源于母亲。然而用细胞  相似文献   

2.
在双亲年龄和21—三体胎儿频率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中,有些报告证明母亲的年龄对21—三体的发生有较大的影响,父亲的年龄似乎不很重要,因此,普遍认为额外的21号染色体的发生是由于在母亲的不分离引起的。近代的研究方法,特别是荧光阿的平技术的应用,使得关于21—三体额外染色体来源的研究成为可能。这样的研究证实了由于父亲的不分离的病例明显的要比以前所认为的更常见。作者把研究结果及文献报告总结在表1。  相似文献   

3.
曾经生育过21三体孩子的夫妇其以后再生病孩的复发风险率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不分离的遗传因素有关。对此,许多人试图去加以证实,但是这些研究者多数只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的短臂异常上。最近有报道,21三体的双亲中常见NOR银染变异,并认为这种变异与减数分裂不分离导致21三体复发风险率增大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各种显带技术的应用,显示人类染色体有大范围的可变的染色体异态性区。一些研究应用喹吖因荧光异态性估计母系和父系的减数分裂差错的数量。联合应用几种染色体技术,能鉴别许多患者的两个21号染色体,并能鉴别Down综合征患者三个21号染色体的来源。本文研究了丹麦Funen和Zealand两地区110个Down综合征患者的家庭的不分离,其中76%的病例查明了不分离事件的发生。比较Down综合患儿和双亲的21号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告1例嵌合型母亲连续2次孕育单纯型21-三体患儿。方法对21-三体患儿、21-三体胎儿和其父母的血标本、父亲精子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选择2个SRTR多态性位点,即D21S1412和D21S11,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以确定额外21号染色体的起源。对父亲和母亲的外周血染色体和母亲皮肤染色体也进行了分析。结果对2个患儿与双亲的STR结果进行比较,显示2个患儿的额外21号染色体都来自母亲。双亲的STR检测中仅发现有2个微卫星标志物,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也均为正常。但母亲皮肤成纤维细胞检测到21-三体的细胞存在,占4%。结论母亲是21三体细胞/正常细胞的嵌合体,推测母亲生殖细胞中存在21三体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嵌合,这可能是导致连续2次孕育21-三体患儿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关于非整倍体起因的最易接受的观点是由于减数分裂的差错。然而,它们很少发生,用它难以说明一些父母经常生出三体患儿的原因。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多数染色体在中期的分离是非随机的,分离顺序是受遗传控制的。如有丝分裂中,中年以上人的X染色体的提早分离或18-三体小孩双亲的18号染色体的提前分离。这种观点认为,在纺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染色体中期制片中,D组和G组近端着色粒染色体常联合在一起,叫随体联合(sa),随体联合最常发生于21号和13号染色体之间,其次在21和14之间。 sa可能是人类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已知活产婴儿中的主要染色体异常涉及近端着丝粒染色体,这些异常包括由不分离和易位引起的非整倍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参与sa使它们容易发生不分离、DNA交换和重排。多个小核仁融合成一个大核仁把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期间拉在一起形成sa,这就增加不分离的危险。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期间sa频率的增加可能会导致不分  相似文献   

8.
随体相接(SA)和核的融合极可能是同一现象的不同表现。本文把SA与第21染色体的结构变型作一比较,目的是想了解双亲有第21染色体不分离的,其SA的趋势是否也增加了。自1975年以来,从72个Down氏综合征(DS)家系中选择26个家系研究了荧光染色体和其它的染色体变型。随体相接指数(AI)=一种特定类型的相接染色体之数目除以该种类型之总数。每个个体分析50个中期细胞。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者自1977年8月到1978年12月连续对70例21三体患儿及其双亲进行了细胞遗传学检查。通过确定了减数分裂异常起因的51个家系,对于母亲年龄因素在染色体不分离发生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这是目前同类  相似文献   

10.
应用STR判断唐氏综合征额外21号染色体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的多态性诊断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患者中额外21号染色体来源.方法选择21号染色体上6个具有高度多态性的STR位点,应用PCR技术,对10个DS家系个体进行基因的检测、分析,判断DS患儿额外21号染色体来源.结果在10个已知的DS家系的分析中,未发现这6个STR位点有突变基因出现,遗传方式符合孟德尔常染色体共显性遗传规律;分析10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体内额外的21号染色体的双亲来源,其中9例为母源性不分离,77.8%发生于减数分裂I,22.2%发生于减数分裂Ⅱ;1例来自父源性第1次减数分裂不分离.结论应用PCR技术检测这6个STR位点的基因状况可以确定DS患儿中额外21号染色体来源.该项技术对于唐氏综合征发生的病因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染色体多态性的细胞与分子遗传学特征,为产前孕妇的科学妊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进行羊水染色体检查诊断为多态性核型308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308例多态性核型中,1号、9号、16号及Y染色体异染色质增加或减少155例,9号和Y染色体臂间倒位87例,D组和G组随体及随体柄的增加或减少66例。7例为新发突变,301例遗传自临床表型正常的双亲之一。除1例新发15ps+基因芯片检出为11号染色体部分片断三体,1例新发21pstk+基因芯片检出为18号染色体部分片断三体选择终止妊娠外,其余306例均选择继续妊娠。结论胎儿染色体多态通常遗传自临床表型的双亲之一。新发突变的染色体多态性核型需进一步结合基因芯片或其他分子检测技术明确是否存在遗传物质增减,为孕妇科学妊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到目前为止,关于21三体不分离的原因应用过两种研究方法:细胞遗传学异源多态性和Southern印迹分析DNA多态性。最近认为人类基因组的短顺序重复是DNA多态性充分存在的一类,且可用PCR扩增,如VNDR(重复数变化的二核苷酸重复)和AluVpAC腺嘌呤数变化的Alu顺序Poly(A)区。本文报道四种这种标记物用于87例Down综合征的额外21号染色体双亲起源的研究。作者所分析的多态性是HMG14—GT_1  相似文献   

13.
目的用短串联重复序列-D21S215和D21S120的多态性诊断21三体患者中2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方法PCR扩增上述两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检测。根据患者及其父母基因型的比较来确定2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结果在24例21三体患者中,17例的2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来源被检测出,其中来自母亲和父亲的分别为12例和5例。母亲来源组母亲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父亲来源组母亲的年龄。结论根据这两个标记能确定21三体患者中2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提示21三体发生机理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女性的减数分裂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自制的双色探针对人21号和18号染色体的数目进行快速产前诊断。方法将显微分离的人21号和18号染色体DNA分剐进行扩增并标记制备成杂交探针;将两种涂染探针混合后分别与18-三体标本、21-三体标本和正常的染色体核型标本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并将其检测结果与传统染色体核型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FISH分析诊断结果与常规核型分析-致,准确率为100%,且21号染色体和18号染色体的检出率分别为86.6%和87.4%。结论制备的人21号与18号全染色体DNA涂染探针能用于21号和18号染色体的数目的快速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讨论并分析了CHH,慢性脊肌萎缩、成骨不全、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产生低分离率的可能因素及其机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低分离率可能与双亲行为、观察误差、生物因素等有关。对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低分离率,一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的机制:不外显,在一些纯合个体中,外显率降低;早期致死率,纯合致死基因与CHH基因位点紧密连锁;配子选择;单亲二体性;由于缺失引起的单体性;遗传异质性。  相似文献   

16.
一、唐氏综合征的概述唐氏综合征或称21-三体综合征是人类生后常见的常染色体异常疾病,也是智力低下的最常见病因,发病率约为1/800~1/600,高龄产妇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分离,95%的病人受精卵中21号染色体额外复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用短串联重复序列-D21S215和D21S120的多态性诊断21三体患者中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起源。方法 PCR扩增上述两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硝酸银染色检测,根据患者及其父母基因型的比较来确定21号额外染色体双亲起源。结果 在24例21三体患者中,17例的21号额外染色体的双亲来源被检测出,其中来自母亲和父亲的分别为12例和5例。母亲来源组母亲的平均年龄组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例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和表型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例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探讨21号环状染色体的形成原因,临床表型与染色体区带的关系。方法应用染色体G带、C带、N带、高分辨显带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21号环状染色体进行识别与定位。结果患儿双亲核型正常,患儿核型为46,XY,r(21)[91]/46,XY,r(21;21)(p11q22.3;p11q22.3)[5]/45,XY,-21[4]。结论21号环状染色体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与21q末端缺失的多少相关,男性性别发育异常可能与21q22.3片段的缺失相关。  相似文献   

19.
在正常群体中,额外标记染色体(EMC)的频率约为0.26‰,21三体的频率约为1.25%。这两种染色体异常随机发生在同一家庭的频率应该是很低的。本文报告双亲之一有EMC,子女中有3人为21三体核型的二个家系。Q显带及  相似文献   

20.
三体征是妊娠中最常发生的染色体异常,至少占4%,但是对它的病因学了解甚少。在人类只有两个因素具有与染色体不分离有关的重要证据,即母体的辐射和年龄效应。母亲的年龄影响首先在21三体被证实(Penrosc,1933),后来也在13三体和18三体清楚地看见。47,XXX和47,XXY性染色体异常同样显示出母亲年龄的影响,尽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