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海绵窦是颅底中线区最复杂的结构,该区手术难度大,谙熟其解剖结构及变异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海绵窦一直被视为手术的难点,其主要原因在于海绵窦位置深,是硬脑膜两层间不规则腔隙,内有微纤维小梁将窦腔分隔为很多小腔。呈海绵状,血液通过窦腔时流速减慢,海绵窦位于垂体和蝶鞍两侧,前方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耳鸣同侧的岩下窦和枕窦狭窄结构对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影响。方法在MRV提示有横窦和乙状窦发育不良和枕窦代偿性回流、岩下窦纤细和同侧较大的颈静脉球结构的同时,选择难以忍受的搏动性耳鸣并出现焦虑状态的7例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的引导下,经测试枕窦和岩下窦球囊闭塞试验阳性后,3例枕窦狭窄接受球囊扩张并支架成形;4例岩下窦狭窄或纤细者接受单纯球囊扩张处理。结果 3例枕窦狭窄的耳鸣在支架成形术后即刻消失,随访3-8年无复发;2例岩下窦狭窄在球囊扩张后耳鸣完全消失、1例耳鸣降低50%,随访4-7月无复发或加重;1例治疗无效。结论枕窦和岩下窦狭窄或纤细并同侧颈静脉球扩大的结构可能是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的重要成因;介入血管内球囊扩张或并支架成形是消除和缓解此类搏动性耳鸣的有益方式。  相似文献   

3.
上颌窦黏膜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疾病,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内镜下上颌窦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术。但这些术式治疗上颌窦囊肿损伤大,改变了鼻腔正常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4.
上颌窦囊肿是鼻科常见病和多发病,鼻内镜技术是目前手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主要方法。选择何种径路既能达到彻底摘除囊肿,又能减少组织损伤的微创治疗目的,是耳鼻咽喉科医生一直在探讨的课题。我科1993年4月~2005年5月行鼻内镜下上颌窦黏膜下囊肿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术16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上颌窦囊肿患者168例,男121例,女47例;年龄14~76岁,平均46.6岁。并发各期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疾病者136例,单纯上颌窦黏膜下囊肿32例。其中多发性囊肿26例,双侧上颌窦黏膜下囊肿21例。有12例脓囊肿,有上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对上颌窦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报告CT显示上颌窦骨壁垒破坏而拟似恶性肿瘤的上颌窦肿块4例。结果 3例行上颌窦根治术,术后病理分别是上颌窦息肉、囊肿及修复性巨细胞肉芽肿。1例行上颌骨部分切切除术,病理为上颌血管瘤。结论 上颌窦肿块的定性诊断必须依靠病理检查,而CT仅作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螺旋CT影像学研究,重建上颌窦的三维立体形态,探讨上颌窦炎症与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容积和气化系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双侧上颌窦正常者、单侧上颌窦炎症及双侧上颌窦炎症者各50例(均为成年人)行鼻-鼻窦螺旋CT扫描,重建上颌窦的三维立体形态;测量并计算上颌窦的容积和气化系数,分析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容积和气化系数与上颌窦炎的关系。结果:上颌窦炎组上颌窦形态不规则(凹陷、变形),容积为(14 971.86±360.93)mm3,气化系数为0.252±0.057;正常组上颌窦形态规则,容积为(15 018.64±473.36)mm3,气化系数为0.345±0.071;两组之间容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化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颌窦三维重建更加直观地描述了上颌窦的三维结构和立体形态;上颌窦炎症与上颌窦容积无相关性,而主要与上颌窦的三维立体形态及气化系数有关;上颌窦三维立体形态规则,气化系数>0.300,上颌窦发生炎症的概率较低;反之机会增大。成人炎症上颌窦可能来源于儿童及青少年期一个较大的上颌窦。  相似文献   

7.
海绵窦血栓形成又称海绵窦栓塞,是海绵窦及其周围静脉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常并发败血症和脑膜炎。我院1989-2002年共收治海绵窦栓塞患者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引起骨壁广泛破坏的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胆固醇肉芽肿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报告引起上颌窦骨壁广泛破坏的胆固醇肉芽肿1例,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胆固醇肉芽肿是肉芽组织反应的一种特殊类型,好发于乳突及颞骨的气房,但发生于上颌窦者少见.结论此病的病因可能是上颌窦口阻塞,窦腔内出血或渗出致胆固醇在窦腔内或囊肿内沉积.确诊需依靠病理,建立永久的窦口鼻道通气可根治.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囊肿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普遍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术式。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鼻内镜下手术已成为治疗上颌窦囊肿最主要的方法。目前,最为普遍的手术方式为鼻内镜下经扩大的上颌窦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摘除上颌窦囊肿。  相似文献   

10.
有的职业具有致癌因素。镍与筛窦癌发生的关系已早有认识。本文系讨论木材与筛窦癌的关系。作者首先回顾了1965年以来英法等国学者关于在筛窦癌患者中木材工人占有较大比例的资料,指出耳鼻喉范围的癌肿中筛窦区域的恶性肿瘤不到3%,而筛窦区的恶性肿瘤中约1/2系腺上皮癌或腺癌。筛窦腺癌或腺上皮癌病例中有50%系木材工人。制革工人和制皮鞋工人亦常患筛窦腺癌,其特点是这类病人的癌变常生长在中鼻甲前端及前组筛窦。反之,其他职业者的筛窦上皮样癌则生长于后组筛窦。在木材工人中,一般细木工及高级木器细木工更易患腺癌,且二者罹患比例几乎相等。其发生与工作条件,特别是空气流通与否似有很大关系。一般细木工系在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绵窦区肿瘤的手术入路方式。方法总结1995年~2004年以来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海绵窦区肿瘤23例,其中海绵窦原发肿瘤7例;毗邻侵及海绵窦的肿瘤16例,后者包括侵袭性垂体腺瘤7例,脑膜瘤6例,神经纤维瘤3例。回顾其术前CT及MRI特征、手术方法。结果23例海绵窦区肿瘤经显微手术治疗,全切8例,部分切除15例,效果良好,无死亡。结论海绵窦区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难题,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技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海绵窦是位于鞍旁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有颈内动脉和一些脑神经通过。垂体瘤是颅内常见肿瘤,其在人群中发病率颇高。侵袭海绵窦的垂体腺瘤因累及海绵窦内重要血管、神经而导致其目前临床治疗效果欠佳。本文总结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的治疗进展,特别是显微手术及内镜手术在切除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中的应用,以及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的多学科综合治疗进展。展望侵袭海绵窦垂体腺瘤未来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上颌窦炎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建立上颌窦的通气引流和进行窦腔的抗生素冲洗至关重要[1]。为此,我们自制上颌窦置管器应用于上颌窦炎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预防鼻腔黏连和筛窦腔黏连闭塞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6例、69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应用硅胶扩张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未见上颌窦自然口黏连闭锁,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黏连及筛窦腔闭塞.结论术中正确置入硅胶扩张管是预防上颌窦自然口狭窄闭锁、鼻腔黏连及筛窦腔闭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方式对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目的 对比全面开放和保留上颌窦下缘两种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方式对手术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的影响,探讨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中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的恰当位置.方法设立3个观察组,观察示踪剂从上颌窦内向鼻腔的传出途径的差别.①正常对照组30例;②实验A组30例:ESS手术中全面开放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③实验B组30例:ESS手术中采用上颌窦自然开口前缘和(或)后缘扩大、完整保留下缘.两个实验组均为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手术后12个月以上、窦口开放良好的病例.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上颌窦内示踪剂均从自然开口下缘引流出,并直接进入中鼻道,其中下缘后份是核心区域;②全面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组(实验A组)30例中,从下缘引流者4例(13.3%),从后缘和(或)上缘弥散进入筛窦者17例(56.7%),示踪剂堆积于上颌窦内和(或)在窦内呈旋转性传输运动,但不能引流出上颌窦者9例(30.0%);③保留上领窦自然开口下缘组(实验B组),全部通过下缘直接进入中鼻道(30/30,100%),无改变引流途径的病例.结论 ①上颌窦自然开口下缘是上颌窦纤毛传输的主要途径;②保留下缘的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与正常人无差别;③全面开放上颌窦自然开口后,上颌窦纤毛传输途径发生改变,只有少数从自然开口下缘直接进入中鼻道,多数从上缘和(或)后缘弥散进入筛窦,部分积滞于上颌窦内难以排出.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微型柯-陆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治疗上颌窦病变是经唇龈沟内切口行上颌窦根治术,该术式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出血多,而且对上颌窦自然开口附近的病变不能彻底的清除。随  相似文献   

17.
上颌窦粘液囊肿是由窦粘膜发生的囊肿,很少见。1974年后见于法文和英文文献中者仅16例。作者报告5例并结合文献讨论本病的诊断和治疗问题。5例患者为3女2男,年龄28~60岁,其中4例因颧部肿胀疼痛、1例因鼻前庭部肿胀而就诊。X线检查除窦腔密度增高外,1例窦腔膨大,2例窦壁骨质破坏,另2例窦壁无异常改变。经上颌窦穿刺,肿胀和疼痛症状都可暂时缓解。手术发现囊肿完全充满窦腔。组织学检查均见囊壁有呼吸道上皮,可诊断粘液囊肿。患者既往都有鼻窦外伤史或手术史。本文报道者系充满窦腔的囊肿。充满窦腔的粘液囊肿与未充满窦腔之囊肿易于区别,后者一般在窦底部,属无症状型,X线检查易发现,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特殊类型上颌窦良性病变鼻内镜手术的有效方法.方法 上颌窦良性病变29例均在鼻内镜下手术,采用扩大上颌窦自然口,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下鼻道开窗,中下鼻道联合贯通径路,鼻腔外侧壁切开或切除四种径路.结果 上颌窦真菌病14例中13例患者术后头痛、涕血症状消失,1例复发;出血坏死性上颌窦炎4例,患者术后鼻腔通气畅;上颌窦囊肿5例患者术后头痛消失;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例患者术后鼻塞、面部胀痛消退.随访至今除1例上颌窦真菌病复发再手术外其余病例均未见复发,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具有手术安全、彻底,术后反应轻,面部无瘢痕等特点,关键是选择合理的手术径路.  相似文献   

19.
慢性上颌窦炎粘膜情况在手术前是很难估价的,利用Hopkins系统进行鼻窦及鼻腔内窥镜检查,目前是较好的识别技术,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窦腔中粘膜的征象与组织学、细菌学之间的关系。窦腔检查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并用4%可卡因溶液行下鼻甲前端粘膜麻醉,或者用1∶200000肾上腺素通过唇下注入尖牙窝,窦腔镜以0°、30°、70°观察,并利用显微喉镜杯状钳,通过窦腔镜套管获得标本,行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共检查26个窦腔。窦腔镜征象  相似文献   

20.
鼻窦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上颌窦囊肿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窦窥镜外科切除单纯上颌窦囊肿简单有效的方法.方法单纯上颌窦囊肿27例用鼻窥镜上颌窦鼻内开窗术切除.结果2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康复,随访无复发.结论单纯上颌窦囊肿,经上颌窦鼻内开窗鼻窦窥镜外科手术切除上颌窦囊肿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