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2.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医治未病话题的讨论颇多,主要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变.该文认为,治未病本是预防疾病,而治疗中的防变之法,是中医治未病的引伸义. 相似文献
4.
每年一度我们召开会议,纪念林巧稚大夫诞辰,并举行青年医师论文报告会。今年更有其特殊意义,因为我们将迎来北京协和医院建院90周年,且恰值林大夫110周年华诞。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历史回顾 相似文献
5.
《难经·七十七难》提出:“所谓治未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目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列之卷首作为基本治疗思想之一。这是继《内经》之后对“治未病”的涵义作了突破性的发展,扩大了治未病的应用范围。尤其是对于内伤杂病的早期治疗、防传防变指示了途径。因为内……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市民与日剧增的健康需求,为了整体提高市民的健康素质,我市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署,开始了“中医治未病”的工作。不断完善健康服务,积极营造健康环境,大力倡导健康行为方式,不断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8.
1 治未病含义
“治未病”首见于《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素问·刺热篇》云:“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其含义主要是指未病先防的预防保健思想。《内经》在总结前人养生防病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古代哲学中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先进思想,初步莫定了“治未病”学说的理论基础。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提出了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如张仲景《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如叶天士“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耳。”将“治未病”思想提……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和优势及治未病理论可用于指导临床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理管理和护理教育的实施.指出护理人员较多关注治未病理论的描述性应用,而缺乏对治未病理论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11.
人禽流感是由禽A型流感病毒某些亚型中的一些毒株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1997年中国香港首次报告了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死亡病例,随着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暴发,逐步蔓延到中亚、欧洲、非洲及中东等10多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在社会一度引起恐慌[1].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禽流感是对人类造成潜在威胁最大的疾病之一,我国已经将高致病性禽流感列入甲类传染病管理的病种.我国中医"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这种防重于治的学术思想,被国际社会评为"最先进最超前的预防医学".治未病,就是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预防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其思想包括两大内容即"未病先防"及"既病防变"[3].要想降低人禽流感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必须将在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灌输到社会民众的思想中. 相似文献
12.
疗养院实施中医“治未病”的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和方向,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该文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研究,从疗养院的功能、特色、资源、环境等方面探讨了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优势,并结合单位的实际,交流了开展"治未病"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13.
"治未病"代表着人类新健康观的主流意识,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和方向。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就疗养院实施"治未病"的实践进行了研究,剖析了疗养院开展"治未病"的优势与劣势,探讨了疗养院实施"治未病"工程所面临的机遇以及挑战,以期更好地推动疗养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相似文献
14.
15.
脂肪肝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干预脂肪肝前期是预防脂肪肝发生,防止脂肪肝病情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干预脂肪肝前期符合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近年来中医药“治未病”干预脂肪肝前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探索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彰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正中风多属"脑卒中"范畴,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均较高,中西医防治都未达理想效果。中医"治未病"思想始见于《黄帝内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1],治未病思想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7.
标志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光辉起点,堪称不朽名著的《内经》,其治未病之光芒宛如晴空丽日一样照耀着中国医坛。这一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愈防发的三防学术思想,在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复合模式转变、现代医学理念由治愈疾病向提高健康水平方面做出调 相似文献
18.
19.
“医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让人不生病”,这与两千多年前中医学提出的“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防患于未然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层面的含义。未病先防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方面的预防,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是指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转变。 相似文献
20.
陆正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4):3092-3094
目的:观察“治未病”思想在慢性支气管炎护理中应用的疗效。方法将14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患者在口服中药基础上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对照组68例患者仅应用口服中药、未进行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随访1年观察支气管炎发作的情况。结果经中药及中医“治未病”健康宣教后,74例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显效10例,好转4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5.7%;对照组68例患者中显效3例,好转24例,无效41例,总有效率为39.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5, P<0.05)。结论中医“治未病”思想能有效避免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发作,减缓疾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