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众所周知,大多数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本文通过对我院2002~2009年392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霜斑样病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方法 :比较胃镜下十二指肠溃疡、霜斑样病变、十二指肠炎、正常球粘膜的炎症、胃化生程度及其胃窦幽门螺杆菌密度 ;把接受胃镜复查的霜斑样病变随机分为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与抑酸治疗两组 ,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十二指肠球部不同病变的组织学炎症程度各不相同 (P <0 0 5 ) ,以霜斑样病变最重 ;胃化生程度及胃窦Hp密度均以十二指肠溃疡与霜斑样病变为高 ,但后二者间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4 2例霜斑样病变患者中 4周治疗后内镜复查 2 6例 ,抗Hp治疗组 1 2例均恢复正常 ,单纯抑酸治疗组 1 4例仍有 5例霜斑样病变且 1例伴发溃疡 (P <0 0 4 2 5 )。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度活动性十二指肠炎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病理基础 ,霜斑样病变可能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前驱病变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三种常见慢性胃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3种常见慢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关系。方法:273例通过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以及反流胃炎的患者,并用胃活检组织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124例,HP阳性67例,阳性率为54.0%;慢性糜烂性胃炎96例,HP阳性89例,阳性率92.7%,胆汁反流性胃炎53例,HP阳性15例,阳性率34.0%。3组间HP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这3种常见慢性胃炎与HP感染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探讨不同部位、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与贲门部肠化率的关系,进一步阐明Hp的作用机制。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收集宝安区人民医院2 0 0 0~2 0 0 2年的胃镜活检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标本12 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4 7例) ,其中男性79例,女性4 9例,年龄2 6~72岁,中位年龄5 2岁。1.2 方法和试剂 采用甲基绿 派咯宁法染胃Hp ,阳性结果为胃Hp染成红色,采用爱先蓝(pH2 .5 )法染贲门部肠化,阳性结果为粘液染成蓝色,胞核红色。1.3 统计学方法 输入SPSS10 .0 ,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2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连夏芪麦汤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含铋剂四联疗法(枸橼酸铋钾片+奥美拉唑镁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含铋剂四联疗法+连夏芪麦汤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14 d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激素[胃泌素(GAS)、P物质(SP)、胃动素(MTL)]水平、致炎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Hp阳性率。结果:治疗14 d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GAS、SP、MTL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NF-α、IL-6、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阳性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8.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7.
自1983年Warre和Marsna Ⅱ从人类胃粘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大量研究表明: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最主要病因。Hp的感染率极高,在发达国家30%-50%的成年人有Hp感染,使我们对Hp感染有高度的重视。作者就近年来对Hp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14C-尿素呼吸试验(BUTT)被认为是诊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准确快速且无创伤性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为保证检测韵顺利进行,其检测前的指导、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操作后处理亦至关重要。现将120例患应用14^C-BUT检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 Hp )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选择青岛地区1836例经Olympus镜检查确诊慢性胃炎的患者在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体检中心行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检查,检测为阳性即确定为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353例经Olympus镜检查无上消化道疾病的来院体检青岛市民为对照组。结果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阳性率为61.8%,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65.1%,慢性浅表性胃炎60.9%;对照组Hp阳性率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3.14, P<0.001)。结论慢性胃炎与Hp感染密切相关,慢性胃炎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上消化道疾病的查体人员。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C35受体花环(RBC-C3b RR)试验、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试验、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FER)百分率及抑制因子(RFIR)百分率试验,检测315例慢性胃炎患者与30例健康体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慢性胃炎组RBC-C3bR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R<0.05),RBC-ICR、RFIR高于对照组(P<0.05,P<0.01);Hp阳性组RBC-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组(P<0.05),RBC-ECR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RFER、RFIF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对186例Hp阳性根除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比发现治疗后RBC-ICR明显低于根除前,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Hp的感染可能导致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其感染可能是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隋丽丽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2):233-233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习压力的增加及饮食不当等原因,近几年小儿慢性胃炎的发病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近年研究证明小儿慢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关系密切,Hp是小儿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我科采用联合用药,针对Hp采取有效治疗,对小儿胃炎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将小儿胃炎的治疗方法简单:个绍一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RBC -C3bRR)试验、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试验、免疫粘附促进因子 (RFER) 百分率及抑制因子 (RFIR)百分率试验 ,检测 3 15例慢性胃炎患者与 3 0例健康体检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情况。结果 :慢性胃炎组RBC -C3bRR、RFER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 ,RBC -ICR、RFIR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Hp阳性组RBC -C3bRR明显低于Hp阴性组 (P <0 0 5 ) ,RBC -ECR明显高于HP阴性组 (P <0 0 5 ) ,RFER、RFIF两组间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对 186例Hp阳性根除治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对比发现治疗后RBC -ICR明显低于根除前 ,其余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 :Hp的感染可能导致宿主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其感染可能是慢性胃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比研究探讨胃粘膜淋巴滤泡的形成与HP感染及慢性胃炎的关系。1 临床资料本组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的患者共 586例 ,年龄 8~ 79岁 ,平均 45 8岁 ,男性 30 2例 ,女性 2 84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0 8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1 78例。胃镜检查 :常规胃镜操作 ,每例患者在胃窦部至少取粘膜组织 4块 ,1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 ,1块做HP培养 ,2块做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常规切片 ,HE染色 ,光镜下观察 ,若观察到淋巴细胞聚集和清晰的生发中心就认为淋巴滤泡的存在。HP感染的诊断标准 :HP培养或快速尿素酶检查出… 相似文献
16.
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检测 392例不同胃部疾病 :慢性胃炎 (2 13例 )、消化性溃疡 (77例 )、不典型增生 (5 3例 )及胃癌(4 9例 )中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快速尿素酶法 ,Giemsa染色法及C1 4呼气实验等 3种不同方法检测胃粘膜Hp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 3和bcl xl的表达情况。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及caspase 3和bcl xl表达的差异。结果 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但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 (P <0 0 5 )。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caspase 3的表达依次降低 (P <0 0 5 ) ,bcl xl的表达依次升高 (P <0 0 5 )。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aspase 3表达降低 (P <0 0 5 ) ,而bcl xl表达升高 (P <0 0 5 )。结论 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正相关 ,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 ,可能与改变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癌关系已有不少研究和报道,但Hp感染与胃癌发生部位及组织类型的相关性少有报道。作者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胃镜检查5568例病理诊断为胃癌的97例患者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显示,Hp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明显的联系,与发生部位及组织类型亦有相关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经内镜及病理诊断的上消化道疾病2012例,老年人425例,非老年人1587例,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及^14C-呼气试验(^14C-UBT)检测HP,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见表1、表2。结论:老年人HP感染消化性溃疡,胃息肉、胃癌关系密切,HP感染者胃溃疡、胃息肉、胃癌的患病率高于非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患病率低于非老年人,老年人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众多消化系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研究表明,Hp的对胃黏膜的损伤程度与细菌菌株、定植密度及部位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