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
48例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学军  智发朝 《胰腺病学》2002,2(4):233-233,238
胰腺假性囊肿是由外溢的血液、渗出液、胰液积聚于胰腺周围器官组织或小网膜内,由于炎性刺激造成纤维组织增生并将其包绕而成。这种纤维性假膜即为囊壁,此种囊壁实际上是周围器官的壁,本身无上皮细胞衬托,它将液体包裹形成假性囊肿,仅囊壁的部分后壁与胰腺相连,囊壁内面无胰腺上皮细胞为其特点。我院自1995年12月~2000年12月共收治胰腺假性囊肿48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罗琦  叶萍 《胰腺病学》2002,2(1):58-58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右上腹痛3年余,加重7天”于2001年9月6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因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血、尿淀粉酶增高,诊为“急性胰腺炎”,治疗后好转出院。其后类似腹痛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入院体检:体温36.4℃,血压14/9kPa,巩膜无黄染,右上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莫菲氏征(+),肝脾肋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9岁。主因“急性重症胰腺炎介入治疗后3个月,继发胰腺假囊肿”收入院。患者曾因“急性重症胰腺炎”行区域性动脉药物灌注治疗,给予5-Fu,否丹、抗生素等药物泵人,并予以鼻饲管行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后、腹瘤缓解,病情稳定。本次因上腹部胀痛加重,难以进食,伴恶心,呕吐,再次入院。查体:体温36.5℃,血压22/  相似文献   

5.
巨大胰腺假性囊肿的处理方法及时机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巨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处理方法及时机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0a收治的29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病例;根据外科干预方法不同,将病例分为内引流组(n=14),外引流组(n=7)和B超定位穿刺置管引流组(n=8).结果:29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均需外科干预治疗,内引流组中1例并发肠梗阻,4例囊肿复发;外引流病例中,1例并发胰腺脓肿,2例假性囊肿复发,1例并发胰瘘和肠瘘;B超定位置管引流7例治愈,1例囊肿成熟后行囊肿空肠内引流术治愈.结论:对于早期巨大胰腺假性囊肿,可先行B超或CT定位置管引流,使囊肿缩小或消失;对于晚期成熟的假性囊肿,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 ,国外学者开始内镜下囊肿引流术治疗胰腺假性囊肿 ,这种方法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我们也采用该方法成功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一例 ,现报告如下。患者 ,男性 ,70岁 ,因反复上腹胀痛 1年 ,加重伴恶心、呕吐 2个月于 2 0 0 2年 4月 2 5日入院。自 2 0 0 1年开始出现中上腹胀痛 ,疼痛有时向腰背部放射 ,且多于进食后加重。入院前 2个月腹痛明显加重 ,且伴有恶心、呕吐 ,发病以来无脂肪泻 ,但体重减轻约 15 kg。既往体健 ,无急、慢性胰腺炎及糖尿病病史。查体 :皮肤、巩膜无黄染 ,腹软 ,上腹部剑突下可扪及一肿块…  相似文献   

7.
胰腺假性囊肿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6岁.因呕血、黑便10d入院.3年前有急性胰腺炎史,当地医院保守治疗后出院.2年前患者因胰腺假性囊肿行经皮置管引流术,1年前随访时发现假性囊肿复发,并再次行经皮置管引流术.否认肝炎、血吸虫病史.入院体检:神清,体温37.2℃,生命体征平稳,贫血貌,无肝掌及蜘蛛痣,无腹壁浅静脉曲张,腹部膨隆,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一).  相似文献   

8.
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巨大先天性胰腺囊肿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2 0岁。发现上腹部肿块 1年伴持续性上腹痛半个月。体检 :右上腹触及一肿块。实验室检查 :血、尿淀粉酶升高。CT检查 :胰头区见最大径为 6 .5cm多房囊性病灶 ,囊壁光整 ,轻度增厚 ,边界尚清楚 ,囊内分隔增厚 ,增强后囊壁及分隔有较明显强化 ,胆囊轻度增大 ,胆总管上段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诊断 :胰头囊腺瘤或假性囊肿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 :胰头部巨大肿块压迫胆总管并使之呈弧形向外侧移位 ,胆总管上段及肝内胆管轻度扩张 ,胰头颈部胰管受压移位 ,胆囊轻度增大。诊断 :胰头部良性占位性病变。手术所…  相似文献   

10.
经皮穿刺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胰腺假性囊肿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因反复中上腹疼痛1年半入院。患者于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进食后加重,疼痛向腰背部放射,无发热、恶心、呕吐以及消瘦、脂肪泻等症状,曾在外院行胰腺囊肿穿刺抽液术,术后1月囊肿复原。查体;心肺(一),腹平软,右上腹可见陈旧性手术疤痕,剑  相似文献   

11.
病例欧××,男,46岁。因反复上腹痛20余年,加重1月于2005年3月1入院。患者于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胀痛,以剑突下为主,呈间歇性,可自行缓解。1994年因呕咖啡色液体在当地医院住院,给予制酸、止血等治疗后,治愈出院。出院后上腹部疼痛仍反复发作,一直未正规治疗,1个月前上腹痛加剧,呈持续性疼痛,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因上腹部疼痛、反复黑便半年入院。患者于入院7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伴左侧后背部痛。餐后及夜间症状明显加重,予抗酸药无法缓解。发病以来间断出现便血。体检:慢性病容,贫血貌,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无异常,舟状腹,无腹壁静脉显露,上腹偏左有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13.
1999~2004年,本院对36例青少年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实施保守治疗,治愈35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14~22岁。有溃疡病史者8例,无溃疡病史者28例。空腹穿孔者28例,进食后穿孔者8例。穿孔至入院时间<6 h者23例,6~12 h者7例,>12 h者6例。突发上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23岁。因反复黑便伴上腹部不适2月余,加重1d入院。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后壁近小弯侧有一舌状粘膜样物紧贴胃壁通过胃角并向下脱垂而进入幽门孔,见图1,幽门孔处见金黄色泡沫样胆汁反流。胃镜印象:胃体部巨大息肉,不完全性幽门梗阻。第2d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胃体后壁有一蒂部直径约5cm的胃息肉肥厚下垂,长约15.5cm,息肉顶部中心溃疡形成,边缘散在糜烂,局部渗血,见图2。术后病理诊断:胃体巨大腺瘤样息肉。讨论如此巨大的胃息肉实属罕见。该患者发病来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检查并请省内专家会诊,考虑“胃体平滑肌瘤可…  相似文献   

15.
胰腺假性囊肿在胰腺囊性病变中所占比例较高,当直径大于6 cm时患者常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增加,需积极干预治疗。本文报道了1例胰尾部胰腺假性囊肿的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采用经胃入路胰腺假性囊肿开窗清创引流术治疗后,囊肿较前明显缩小,患者未再出现腹痛、腹胀。  相似文献   

16.
消化系疾病涉及范围广,疑难疾病多,尤其是消化系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技术方面,至今尚存诸多难题,日本利用胃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染色内镜、窄带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等技术细致检查,使早期胃癌的手术率达到50%甚至更高;并对早期消化系肿瘤进行内镜下的黏膜切除术及黏膜下剥离术,大大提高了消化系早期肿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2岁,因上腹部不适半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于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窦前壁大弯侧一不规则黏膜隆起,大小约2.5cm×1.0cm,质韧,表面光滑(图1)。行病理检查结果示:黏膜慢性炎症,幽门螺杆菌阴性。1周后行超声胃镜检查示:胃壁第3层中高回声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大小约1.9cm×1.0cm,胃壁其余黏膜无破坏(图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镜下无恶变征象的胃巨大溃疡的发病趋势和特点、诊断性治疗的价值、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5~2013年间胃镜诊断胃巨大溃疡、无典型恶变特征、且首次活检病理未报告"癌"的住院患者145例,均接受抗溃疡加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四联疗法,分析其多次胃镜检查的转归及病理诊断的变化。结果胃镜下无恶变征象的胃巨大溃疡年均检出率为5.63%,无明显增高趋势,男性明显高于女性;总恶变率为45.52%,其恶变与性别、部位、大小和形态无相关性(P0.05),但与年龄、H.pylori感染相关(P0.01)。2次胃镜诊断巨大溃疡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86%和98.62%。结论胃镜下无恶变征象胃巨大溃疡的恶变与性别、部位、大小和形态无关,但与H.pylori感染正相关,且41~70岁年龄段高发,诊断性治疗联合多次胃镜活检是其定性诊断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23岁,因进行性腹痛伴呕吐5h,加重2h入院。患者入院当日下午中腹部曾遭外力撞击,当时即感腹痛。非喷射性呕吐胃容物和胆汁1次,量少,3h后腹痛加剧。行保守治疗后腹痛缓解,6d后腹痛又加剧。体检:一般状态尚可,神清,生命体征平稳;腹平,上腹部略偏左侧有压痛和反跳痛,无明显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6次/min;双下肢无浮肿。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41岁,因"发现胃底隆起性病变6年,腹胀2年"于2009年7月入院.患者2003年胃镜检查发现胃窦单发息肉、胃底隆起病变,行息肉电凝术治疗,胃底隆起病变未进一步治疗.2006年腹部CT检查示胃底贲门区囊性占位病变,考虑良性,来自胃壁浆膜下可能,未处理,期间一直无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