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改革背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介绍了护理专业专科层次设置急救护理方向的教学实践.护理专业专科层次设置急救护理方向的优势有:课程设置突出了急救护理方向的专业特色,教学中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满足社会对急救护理服务的需求,为培养专科护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高职学校、医院或社区、护理高职生三方协同,进行标准嵌合、过程嵌合、就业嵌合,重构嵌合式老年护理课程体系,实施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老年护理教学内容融入主干课程、老年护理实践融入专业实习、递进式社会实践融入全程、“岗课赛证”有机融入并行培养的教学改革,强化人才培养资源保障,促进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与通科护理能力同步提升,为高职院校老年护理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优化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的教学范畴包括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实用性,是所有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的基础。本课程任务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在整体护理观指导下,使护生具有较好的护理学基本理论以及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应用护理学基础知识与技术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教育者也对护理教育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改革。护理本科人才培养应避免只注重传授知识,忽略对学生能力和态度培养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院校为增强护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拓宽专业的市场需求。同时,为学生个性化知识的发展,都设置了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专业方向模式教育是新的教育模式,其核心是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我校自2003级开始先以学生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模块教学,2004级正式列人培养方案中,先后开设了社区护理、急重症护理、口腔护理、助产护理、涉外护理五个方向。现对实施方法、效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变化,在高职护理专业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根据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构建了工作与学习全程结合式课程模式,该模式以工作性学习任务为载体,课堂学习以行动为导向,理论学习和临床见习交替进行.实践表明,该精品课程的建设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推行孝文化"四进"活动,采取课程设置、专题教育、榜样示范、环境熏陶、活动承载、节日渲染、课堂融合、媒体渗透、行为引领等系列实践方法,将孝文化的合理内核融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培养实践中。实行孝文化教育后,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情感评分明显高于教育前(P<0.01)。  相似文献   

7.
从课程设置、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课程特色和建设方向等方面阐述了质量工程建设中的基础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学理念由“授人以鱼”转向“授人以渔”;课程设计以能力培养、岗位需求为导向,与工作过程和职业考试相对接;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适合为度,实用为主”为原则,针对职业岗位群需要、专业培养目标、护士执业考试来选择;教学以提高学生的“4种能力”为根本宗旨,坚持与护理岗位零距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对改善护理本科学生职业成熟度的效果.方法 对护理专业708名一、二、三年级在校本科学生进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语沙龙、团体心理辅导、电影赏析在内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分别于干预前、后,采用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对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后,一年级学生的职业自信、职业价值、职业参照水平有提高(P<0.05或P<0.01);二年级学生的职业自信、职业价值和职业自主分值有提高(P<0.01);三年级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自主、亲友依赖、职业参照得分有提高(P<0.01).结论 职业心理素质培养对改善护理本科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有显著效果,在护理教育中应重视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成熟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基于“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并分析其实践效果。方法 自2022年9月起,将“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于护理教学。抽取84名河西学院2021级学生,80名2022级学生,对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前后的自我能力评分和专业课教师评分进行比较,评价“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2022级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教学资源的满意率均高于2021级学生(P均<0.05)。学生自我评价及专业课教师评价结果显示,2022级的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批判性思维与创新能力、教学与管理能力、科研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评分均高于2021级(P均<0.05)。结论 基于“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开展护理人才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满意率,对于提高学生整理护理理论、操作、技能水平,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培养和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自主实践、循证护理和科研能力,构建和实施了层次化、校内外一体化、以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素养为核心的“三层、两纵”的“探究型”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医护理技术课程“学校-医院-社区三方课堂”的教学效果。方法将湖南某中医院校护理学院2019级32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为试验组,采用“学校-医院-社区三方课堂”协同育人模式;将2018级30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综合成绩和教学评价。结果试验组综合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教师和自身学习效果评价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中医护理技术课程采用“学校-医院-社区三方课堂”协同育人,拓展了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学生综合成绩,有利于学生辨证施护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方法针对临床护理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开设了"护理基本技能综合"课程,科学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该课程教学内容新颖、实用性强;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能有效培养与测评他们的综合能力。结论 "护理基本技能综合"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护理专业教育具有培养目标“针对”性、培养对象“服务”性、培养过程“能力”性、护理行业“参与”性、培养条件“实效”性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护理专业教育应构建相应的隐性课程体系,去进一步修正、巩固、完善和发展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态度及价值观。本文提出了5个层面的隐性课程:①教育观念;②思想、行为;③教育制度;④教师风格及教育评价;⑤物质、文化、环境对护理专业教育培养对象核心能力的形成,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树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中西融通”的实验教学体系。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确定本科四年制护理学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明确实验内容,整合实验课程。结果本科四年制护理学专业整合后的实验课程为人体形态学实验、人体机能学实验、护理基本技能、护理专科技能和护理综合能力5门。结论构建“中西融通”的实验教学体系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三年制高专护理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出"3+1+1+1"专兼结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将6个学期分成4个阶段,分别为基础理论阶段、专业理论阶段、综合实习阶段、专科实习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学校与医院共同编制了专业化方向课程配套教材,建设了校内外护理专业化方向培养实训基地。该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就业率达100%,得到用人单位的较高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条主线三个层面‘三习’"实践教学体系,为提高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构建"一条主线三个层面‘三习’"实践教学体系,即以职业能力为主线,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3个层面,以"练习、见习、实习"为轴线。创新"3.5+1+0.5"医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生会干;全面育人,促学生肯干;强化技能,育学生能干;培育师资,为学生护航;整合资源,为学生服务。结果护生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明显增强,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资源和管理体制得到优化。结论 "一条主线三个层面‘三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做法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专业“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及应用效果。方法:在高职护理专业大学二年级的2个班的100名学生中开展“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课程思政教学,并从教师、学生两方面进行评价,明确教学效果。结果:学院督导组和教师们的听课评价为“优秀”,学生对本次课提高护士职业责任感和认同感、培养爱伤观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提高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器官移植与捐献科普意愿、培养遵纪守法意识的效果,选择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分别为87%、97%、92%、89%、94%、84%。结论:“器官移植病人的护理”课程思政教学使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切实落实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和社会需求,正确把握高等护理教育发展趋势,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通过确立护理学(本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培养模式;制订护理学本科指导性培养计划;转变护理教学理念;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注重产学研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及实施教学改革等措施,确立了护理学(本科)专业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广泛应用和反复研究论证,该模式特色鲜明,体系完善,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可行性和前瞻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本科护理学专业老年护理学社会实践课程教学的建设方法及教学实践效果。方法 通过分析学情、确立社会实践课程目标、打造优质实践基地、重构教学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教学模式、设置多元化评价指标,建设老年护理学社会实践课程。以2019级232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为对象开展教学实践,采用课程成绩、学生对老年人态度、老年人与实践基地对服务实践满意度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课程考核成绩为(84.30±2.88)分;从反思报告中提取了“知识的领会与应用”“能力的锻炼与提升”“情感的感知与升华”3个主题;教学前后,学生对老年人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8,P<0.001);老年人与实践基地对服务实践满意度分别为98.72%、100%。结论 老年护理学社会实践课程可有效促进学生的老年护理知识与实践技能,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老年人的积极情感和创新研究能力,实现学习、服务、研究三位一体,充分发挥该类课程的育人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企业深度融合的老年健康照护课程改革对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老年健康照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在2016级护理专业老年方向老年健康照护课程选修班实践教学中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改革,并与2015级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选修班学生进行比较,分别于教学后进行两个年级的教学质量学生评价及学生期末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结果在实行教学改革后,该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学生评价2016级较2015级学生有所提高(P<0.05)。2016级学生老年健康照护课程期末实践技能操作考试成绩高于2015级学生(t=2.16,P=0.03)。结论老年健康照护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该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及专业技能,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