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制一种可应用于野战医疗急救环境、易于携带和使用的固态氧气发生装置。方法:按照4 L/min流量,供氧30 min标准制造固态氧气发生器。选用氧烛为产氧剂(在氯酸钠中加入燃料、催化剂、抑氯剂、黏结剂等,按照一定比例和体积铸成圆柱形),加上过滤系统、外壳、点火装置和隔热装置后制成固态氧气发生器。使用时启动点火装置,释放出氧气。结果:该装置所产生的氧气符合国家标准《GB 8982—1998医用氧》,气体成分性能指标符合美国军标和美国道格拉斯规范。经野战医疗所试用,其流量和供氧时间均能满足野战急救要求。结论:该装置可替代野战环境下的传统急救供氧装置(氧气钢瓶、氧气袋),其可挂在担架上,或挂于医护人员和伤病员腰间,小巧轻便。  相似文献   

2.
在医疗急救、运动医学、高原缺氧、矿山井下或有害气体环境中,都需要应急供氧。氧气钢瓶供氧,对于边远和无氧源地区使用很不方便。为此国内外研制了多种便携式供氧器,如家用压缩氧罐、小型液氧钢瓶  相似文献   

3.
徐旭 《医疗设备信息》2013,(1):119-120,131
随着医院住院病人量逐年上升,对氧气的需求量不断加大。本文对液氧储槽和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PSA)制氧系统供氧的特点、经济性、气体质量和气体利用率、安全性等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了液氧储槽供氧和PSA制氧系统供氧的运行成本及效益。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氧气在野战条件下战伤救治中的重要性以及制氧技术的一般分类,综述了目前主要制氧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总结了野战条件下氧气需求特点及各制氧技术特点,阐述了制氧装备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情况.指出了未来应结合战时制氧技术的特点不断研发新型的制氧装备,构建完备的制供氧保障链,以为我军在野战条件下医疗救治用氧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田维良 《医疗装备》2006,19(6):19-20
医用分子筛制氧设备是以沸石分子筛为吸附剂,用变压吸附法制取医用氧气的设备(以下简称制氧机)。该设备是在常温低压下以空气为原料,将空气中的氧气用物理的方法直接分离,制取浓度为90%~96%的氧气,剩余的成分主要是氩和氮。医院医用氧气的供应方式经历了氧气瓶、液氧与制氧机等  相似文献   

6.
王平  张胜 《医疗装备》2007,20(7):38-38
在医院,氧气是人命关天的大事,麻醉机、呼吸机、ICU病房、高压氧舱、急救室、普通病房等很有可能2,4小时在不停地用氧气抢救或治疗病人,这就要求中心供氧系统源源不断地供应压力、流量、纯度合格的医用氧气。而医用变压吸咐制氧设备的空气或氧气压力均属于低压范围,氧气是助燃气体,不是氢气等易燃气体,国家或行业没有对医用变压吸附制氧设备做氧源的制氧站作出专门的规定,也没有相应的规范。这就对医用中心制氧设备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院几个月前引进了一套龙飞(LYF-5A)型制氧设备对医院各病床提供床头供氧。该制氧设备用变压吸附法(PAS)将空气中的氧气与氮气分离,并滤除有害物质,从而取得符合医用氧标准的高纯度氧气。该设备主要由空压机,冷干机,空气贮气罐,制氧主机,氧气贮气罐和自动控制系统等组成。现就该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中出现的1例故障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8.
化学产氧剂及其装置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氧气在医疗方面的重要性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长期以来氧气的来源主要依靠空气深冷法制得。这种方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成本低,但生产出的氧气只能充入高压钢瓶供人们使用,不便于边远地区及某些特殊环境下使用。为此,人们采用各种途径研制小型移动式或便携式产氧装置。如分子筛法制氧、电解法制氧、磁法制氧、膜分离法制氧、生物法制氧及化学法制氧等。其中尤以化学法研究最多,发展也较快。化学制氧方法很多,主要包括氯酸盐氧烛制氧,超氧化物制氧及过碳酸钠制氧等。以这些方法为基础研制出的产氧器已在煤矿、军事、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的急救保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这几种化学产氧方法及其装置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医院几种制供氧模式进行比较,提出基于PSA制氧机的制供氧系统选型配置方案。方法:对液氧供氧与分子筛制氧机供氧的原理、安全性、经济性等,进行比较分析;依据医院病床实例,提出基于分子筛制氧机的设备容量配置方案。结果:医院制供氧方式适宜采用PSA制供氧设备,其安全性、经济效益优于液氧供氧。结论:PSA制供氧设备具有自产氧能力,合理选用及有效管理可提升医院供氧安全性,实现医院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医用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筛制氧机仅仅利用空气就可以生产纯度在90-95%的氧气,近年来各级医院的中心供氧系统愈来愈多的选用了分子筛制氧设备;这种制氧设备的核心技术是让大气通过分子筛利用变压吸附气体分离和提纯技术获取低成本的氧气。其制氧机工艺流程简单、安全、投资少,能耗比较低,符合低品质资源的开发利用的世界潮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价值工程方法,比较决策出最优的医用氧源建设方案,满足医院建设运营需求。方法: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和步骤,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采用评价法进行功能评分,确定成本系数和价值系数,由功能和成本的比值即价值作为方案比较决策的最终依据,对真空变压吸附(VSA)集成制氧系统、液态氧罐和变压吸附(PSA)制氧机3种氧源建设方案进行分析,最终选出最优方案。结果:VSA集成制氧系统、液态氧罐和PSA制氧机3种方案比较中,计算得出的价值系数分别为1.3743、0.7851和0.7768,VSA集成制氧系统的价值系数大于液态氧罐和PSA制氧机,为最优氧源建设方案。结论:将价值工程方法运用到医用氧源建设方案的比较决策中,能更好地把技术和经济统一起来,满足建设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危重症患者急救车转运时对高流量氧气吸入的要求,提供一种转运装置,用于转运中和重症病房使用。方法:研制一种车载重症患者转运高流量吸氧装置,包括储氧瓶、氧气压力流量监测端、高压氧气连接管以及高压氧气终端,所有装置依次连接。结果:高压氧气终端型号与重症病房型号相同,既可以在转运过程中与呼吸机连接提供氧气给急救患者,也可以在重症病房中作为通常意义上的氧气供应。结论:该装置使用范围大、效率高,可取代价格昂贵的专用设备,有效地在医院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医院对中心供氧进行改建和扩建的必要性,运用对比法,从安装成本、氧气纯度、维护成本、系统噪音、工作量、运行成本等6个方面对氧气瓶供氧、制氧机供氧和液态氧供氧3种供氧方式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最后得出了液态氧供氧是综合性医院最安全、最经济供氧方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医用分子筛制氧机供应源、医用液氧贮罐供应源这两种医院氧气源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分析了医院在进行医用氧气供应源选择、设计时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医院,实现了医院制氧供氧的自主性,其制氧设备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对患者的抢救和治疗。通过对YSPO93-50型分子筛变压吸附制氧机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空压机短暂停机故障现象的分析,从制氧机工作原理、结构入手,逐步排除,最终确定其故障为CPU软故障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太阳能充电的便携式制氧机。方法:根据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原理,通过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储能电源中,采用变压吸附制氧工艺设计便携式制氧机。结果:便携式太阳能制氧机主要由制氧主机、太阳能电池板、储能电源及箱体组成.制氧流量为l~3L/min,氧气体积分数为50%一90%.储能电源充电时间约为7h,储能电源容量为40Ah,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电压为DCl2V。结论:太阳能充电为便携式制氧机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保障,延长了制氧机的使用时间,保证能及时制备应急呼吸用氧气,实现了无外接电源供应时制氧机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某型氧烛供氧装置在海拔4 500 m的高原低氧作业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效果,探讨其对人体作业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海拔4 500 m高原作业环境条件下,将18~20周岁的受试人员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试验组通过某型氧烛供氧装置吸氧1 h,对照组不吸氧,采用动态连续血氧饱和度测试仪监测各受试人员的血氧饱和度与心率的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受试人员吸氧与不吸氧时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3%±3%和80%±3%,心率分别为(82±10)和(100±12)次/min。结论该型供氧装置在高原作业环境中供氧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作业人员的血氧饱和度,减慢作业人员心率,对维持作业人员的作业能力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一种氧舱空调控制器,实现定时排水,使制热过程中内风机延迟工作,避免空调开始工作时吹凉风。方法:该设计过程利用空调的内、外风机及三通电磁阀,通过与交流接触器及微处理器的相互连接,以及继电器与微处理器的连接来实现,并利用继电器将高电压与氧舱隔离,使空调能够在氧舱内使用。结果:微处理器对空调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实现了定时排水,制热过程中内风机延迟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结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设计,实现了自动定时排水,制热延时启动的功能,避免了空调开始工作时吹凉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The extent of employee exposure to organic vapors at a liquid/fluid chemical waste incinerator facility was assessed by means of a preliminary survey.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 facility owned by the Metropolitan Sewer District of Greater Cincinnati, Cincinnati, OH. The incineration unit employs a rotary kiln and a cyclone furnace (liquid injection) with a common combustion chamber. A wide variety of liquid industrial chemical wastes are accepted in tank truck quantities. Low flow air pumps were used to collect breathing zone and general area samples on standard 150-mg charcoal tubes. 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a gas chromatograph equipped with a 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 Benzene, methyl ethyl ketone (MEK), toluene and xylene, solvents common to many of the wastes accepted, were selected for determination. Th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routine operation of this liquid industrial waste incinerator facility results in worker exposure considerably less than the action level (50% of the health standard) for all compounds tested, except benzene. Some workers were at risk of overexposure to benzene if the NIOSH-recommended criteria are used, but not when the OSHA and ACGIH criteria are used. The highest exposure routine operations were cleaning pump strainers after receiving wastes and benzene distillations conducted in the laboratory. The non-routine operation of storage tank entry, which occurred once during the study, resulted in the highest potential exposure of any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医用氧气属药品,结合医用氧质量要求与变压吸附工艺的工作原理,从分子筛吸附剂改性、多级变压吸附工艺以及变压吸附与膜分离耦合工艺等方面,对医用氧变压吸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医用氧变压吸附制备工艺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