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6例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并采集数据,同时给予系统护理干预,然后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128例患者均一次性检查成功。18例失败(4例未能屏气、14例扫描过程中末控制好心率致图像质量差)其中10例重新检查,获得良好的图像。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进行冠状造影检查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的配合,护理工作则贯穿于检查的每一步,重视训练呼吸和控制心率,防范对比剂过敏可保证检查质量,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及配合.方法对11例临床怀疑冠心病史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穿刺灌注均一次成功,有2例因年龄大过度紧张导致心率过速,屏气不足影响成像效果,给诊断带来困难.结论良好的检查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屏气训练,做好检查前护理及配合的每一步,是保证检查顺利完成,提高成像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的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5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检查前、检查中、检查后的加强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对照中,研究组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2.76%,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护理的效果较为确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脏影像学的发展日趋受到临床的关注.随着CT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层螺旋CT(MDCT)技术现已几乎完全取代了单层CT.自1998年第一台4层螺旋CT面世以来,CT探测器排数和球管旋转速度不断提高.2004年,实现了多探测器CT从16排向32排、40排、64排有效探测器的跨越,CT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又为心脏CT成像技术的发展展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技术的最佳扫描参数,强化延时时间及图像重建方法。方法:对21例行主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采用团注追踪法CT增强扫描。速率3.0 ml/s、对比剂1.5~2 ml/kg,经肘静脉团注。当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完成增强数据采集,经图像重建处理,显示主动脉。结果:主动脉对比剂流入峰值时间平均为20 s。按2.5 mm层厚重叠50%进行数据重组,然后行VR、CPR、MIP、SSD图像重建。结论:利用Smartprep软件实时追踪对比剂浓度技术,采用优化的扫描参数、恰当的图像后处理技术,MSCT能清晰地显示主动脉。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心脏检查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脏影像学的发展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随着CT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层螺旋CT(MDCT)技术现已几乎完全取代了单层CT。自1998年第一台4层螺旋CT面世以来,CT探测器排数和球管旋转速度不断提高。2004年,实现了多探测器CT从16排向32排、40排、64排有效探测器的跨越,CT成像的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均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气体对比剂、脂乳性对比剂、水对比剂对胃癌多层螺旋CT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93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多层螺旋CT检查中对比剂不同将患者分为气体对比剂组29例、脂乳性对比剂组24例及水对比剂组40例,3组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扫描检查,检查前分别服用气体对比剂、脂乳性对比剂及水对比剂。比较3组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质量,统计CT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3组患者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果中胃扩张充盈效果、胃壁结构层次显示效果、病灶细节显示效果以及伪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手术病理检查为标准,3组患者多层螺旋CT病理分型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72.41%、83.33%、77.5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多层螺旋CT临床分期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多层螺旋CT检查中使用脂乳性对比剂效果略好于其他两种对比剂,但并无明显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9):1261-1262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应用于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患者对比剂不良反应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接受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的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进行常规护理的患者)和观察组(66例进行优质护理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率波动、血压波动、焦虑情绪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波动、血压波动、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22.73%、19.70%、15.1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48%、45.45%、40.91%(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多排螺旋CT增强检查中采用优质护理明显提高了患者治疗时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CT检查要求受检者在扫描过程中必须保持一定时间的制动状态,而婴幼儿常常因其行为不能自我控制、检查不合作、对检查产生恐惧,以及护理程序不当等因素,致使检查不能正常进行。尤其是CT增强检查,必需的静脉穿刺及对比剂引起的不适反应等,为检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困难。针对上述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应用64排128层螺旋CT进行骨密度测量,探讨椎体骨质疏松与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岁以上中、老年病例200例,进行骨密度(BMD)测定,分析其定量CT(QCT)脊柱检查资料,将骨折病例作为研究组、无骨折病例作为对照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骨折组的椎骨BMD明显低于无骨折组,BMD与椎体骨折呈负相关性,BMD越低,骨质疏松的程度越严重,发生骨折的几率就越高。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骨密度测定是一种非常准确的骨密度测量方法,利用此种检查方法可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积极进行干预,从而预防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狭窄的真腔和扩张假腔的情况。结论:64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腹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护理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高压氧治疗(HBO)的影响。方法 52例行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各26例,在对治疗的各个环节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控制的基础上,A组行气切套管下吸痰,B组行深部吸痰,比较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及其他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吸痰间隔时间为(84.2±13.3)min,B组为(37.5±18.2)min,A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VAP、其他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85%、15.38%,B组为30.77%、61.54%,A组VAP、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行HBO治疗的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气切套管下吸痰的方式,能够延长吸痰间隔时间,减少VAP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1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疝囊部位、范围及其内容物,并能同时发现并发症。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例,左侧疝内容物为结肠,右侧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左侧15例,右侧5例),1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19例疝内容物为小肠,并发肠梗阻的3例,合并鞘膜积液的3例。结论:16排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术可多角度显示疝囊、疝囊内容物以及并发症,且CT影像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手术提供很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5例经胃镜、手术或上消化道造影证实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食管裂孔疝的疝囊大小、部位、形态、密度、膈肌裂孔情况及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可以多角度显示疝囊及内容物,可为肿瘤性病变及其他不明原因膈肌膨隆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8.
19.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6)
目的探讨医院健康体检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情况,为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筛选2013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符合条件的糖尿病患者538例为研究对象,分析糖尿病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率和病原菌分部情况。结果 538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58例病原菌培养阳性,感染率为10.78%;58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分离出6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59.68%,革兰阳性球菌21株,占33.87%,真菌4株,占6.45%;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呋辛等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奇异变形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他啶、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性均不高于25%;革兰阳性菌中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70%以上,但都对万古霉素100%敏感;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伊曲康唑、酮康唑均较敏感。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且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为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进行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40例患者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技巧。方法:对40例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术中护理配合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包括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结果:40例均操作成功,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在单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中,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正确的术后处理,是检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