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1 086例入院时未经抗生素治疗且无腹泻的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患儿AAD发生率及导致AA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1 086例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AAD发生率为36.7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岁(OR=4.53,95%CI:2.38~8.85),有机械通气(OR=1.69,95%CI:1.23~3.99),抗生素联用(OR=4.75,95%CI:2.39~8.99),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OR=3.24,95%CI:1.09~5.67)、哌拉西林/他唑巴坦(OR=3.68,95%CI:1.30~4.32)、头孢哌酮/舒巴坦(OR=3.98,95%CI:1.08~3.84)均为AA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细菌性重症肺炎患儿年龄≤2岁、有机械通气、联用抗生素、使用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均是AAD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科临床分离志贺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状况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所有细菌性痢疾住院患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的志贺菌共59株,用肉汤稀释法进行ESBLs的检测,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质控菌株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结果 59株志贺菌中共检出产ESBLs者21株,阳性率为35.6%,以头孢噻肟、头孢噻肟/克拉维酸为底物时21株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以头孢他啶、头孢他啶/克拉维酸为底物时检出5例,检出率为23.8%.产与不产ESBLs组均对青霉素类严重耐药,产ESBLs组对三代、四代头孢及氨曲南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组,对磺胺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亦高于非产酶组.对产ESBLs菌株敏感性较好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0.0%、0.0%、14.3%、9.5%、14.3%.结论 本地区儿科分离志贺菌产ESBLs阳性率高,且产ESBLs菌呈多重耐药,建议临床微生物室开展对志贺菌产ESBLs的检测,根据患儿状况选择上述5种耐药率低的药物作为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新生儿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 (ESBLs)菌感染危险因素、菌株耐药性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择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中山大学第一医院NICU病原菌培养阳性新生儿院内感染共 88例 ,比较 2 2例 (2 8株 )ESBL阳性和 17例 (17株 )ESBL阴性患儿日龄、性别、孕周、体重、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原发病、菌株耐药性、抗生素及侵入性操作使用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均显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机械通气时间≥ 7d和先期使用 3代头孢菌素均为产ESBL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P <0 0 5 ) ,而入院到分离出致病菌天数、气管插管、先期使用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及中心静脉插管等因素没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药敏试验显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 /舒巴坦对ESBL( )菌有较高活性。结论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长时间机械通气和先期使用 3代头孢菌素是新生儿产ESBL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产ESBL菌所致的新生儿严重院内感染 ,应首选亚胺培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社区感染性肺炎(CAP)和医院感染性肺炎(HAP)的病原分布,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社区和医院感染性肺炎患儿痰标本进行病原检测,用KB法测定病原菌耐药性.结果 117例CAP共检出138株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89株(64.5%),病毒42株(30.4%).细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55.0%)、大肠埃希菌(18株,36.7%)为主,前者对p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率较高,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后者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敏感性较高.CAP中病毒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为主(34株,81.0%),起病时间集中于12月至次年4月.58例HAP中47例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HAP共检出54株病原微生物,其中细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18株,46.1%)及肺炎克霄伯菌(9株,23.1%),两者均有较明显的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HAP共分离病毒8株,均为RSV,起病时间集中于11月至次年3月.HAP及CAP中G-杆菌产ESBLs菌分别占31.58%及38.64%.结论 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治疗及选用抗生素,应考虑到医院内及社区感染的敛病菌谱差别及其耐约情况.住院患儿应注意预防、积极治疗VAP.RSV为冬春季节HAP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对RSV感染患儿应采取有效隔离,避免引起院内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临床分离沙门菌株的遗传基因型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腹泻患儿大便标本,经大便培养分离鉴定沙门菌43株。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43株沙门菌的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eBURST方法对其进行进化聚类分析,并通过STAT2软件进行菌株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MLST分析显示,43株沙门菌可分为17个序列类型(ST),未发现新的型别;其中ST11和ST 34是优势ST型别,分别占32.56%、23.26%。43株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3.95%、27.91%、16.28%和11.63%,未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沙门菌感染的腹泻患儿以ST11和ST34为优势克隆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均出现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亚胺培南仍敏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腹泻患儿临床分离沙门菌株的遗传基因型及耐药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10月腹泻患儿大便标本,经大便培养分离鉴定沙门菌43株。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对43株沙门菌的靶基因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eBURST方法对其进行进化聚类分析,并通过STAT2软件进行菌株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MLST分析显示,43株沙门菌可分为17个序列类型(ST),未发现新的型别;其中ST11和ST 34是优势ST型别,分别占32.56%、23.26%。43株沙门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3.95%、27.91%、16.28%和11.63%,未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沙门菌感染的腹泻患儿以ST11和ST34为优势克隆株,对三、四代头孢菌素均出现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亚胺培南仍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儿童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变迁。方法:使用K-B法对2006~2008年期间武汉市儿童医院分离的非重复的679株鲍曼不动杆菌株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2008年版规则判断结果。结果:与2006年相比,2007年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非敏感率显著增加(P<0.05)。而与2007年相比,2008年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武汉地区儿童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非敏感率2006~2008年期间逐年增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8):613-615]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研究儿童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05年1月-2008年9月从住院患儿标本中分离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共119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主要分布在儿童ICU,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药敏结果显示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58.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敏感,耐药率仅5.3%,其次是头孢他啶(7.6%)和复方新诺明(13.4%).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天然耐多种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及复方新诺明是治疗儿童感染该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新生儿2003至2005年感染常见致病菌的种类及耐药的现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613份体液培养阳性(痰液、血液、分泌物、胃液等标本)的患儿资料,对常见检出菌及其耐药性的变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40种613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约占57·6%,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分别位于前二位,其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78·1%和82·6%。药敏结果显示,常见致病菌对青霉素、第一、二代头胞类抗生素、红霉素类耐药性显著增加,但对第三代头胞类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凯福隆)、头孢他啶(复达欣)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等较敏感。产ESBLs菌仅对亚胺培南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敏感。结论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新生儿感染主要病原菌,产ESBLs菌比例增加应引起高度重视。碳青霉烯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新生儿严重医院感染经验用药,应尽量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及细菌的耐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PICU住院的193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取痰液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荧光定量技术测定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基因片段.同时采用荧光免疫法检测鼻咽分泌物的病毒抗原.结果 193例重症CAP患儿中,痰细菌培养阳性96例(49.7%),前4位细菌分别是肺炎克雷白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复方磺胺甲唑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阿米卡星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高,对万古霉素敏感率高.病毒检测阳性53例(27.5%,53/193),且81.1%的患儿为1岁以内的婴儿,其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最多,其次为腺病毒、流感病毒A.痰检肺炎支原体阳性4例(2.1%,4/193),沙眼衣原体阳性3例(1.6%,3/193).混合感染23例(11.9%,23/193).未检出病原菌14例(7.2%,14/193).结论 本地区重症CAP的病原以细菌居首位,病毒次之;细菌感染的重症肺炎初始经验用药宜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武汉地区住院患儿感染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及耐药性.方法 应用MICs试验和PCR方法,研究武汉地区住院患儿及ICU病房收集的2 258株Ecoli和1 129株K.pneumoniae产ESBLs的发生率、可能的基因型及耐药性.结果 产ESBLs的Ecoli和K.pneumoniae的发生率分别为60.2%(1 360/2 258)和49.0%(553/1 129).RAPD分析显示一些不同的产ESBLs的菌株具有相同的RAPD型别,而不同的RAPD型别的菌株可能含有相同的产ESBLs的基因型.这些菌株耐受绝大部分的β-lactams(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和non-β-lactams(如氨基糖苷、四环素和氯霉素),几乎所有的产ESBLs菌株对亚氨培南、头孢美唑和β-内酰胺抗生素/克拉维酸敏感.TEM是产ESBLs的主要基因型,CTX-M型也常见,其中以CTX-M-3为主.产ESBLs一些E.coli和大部分的K.pneumoniae的菌株含有不止一个ESBLs的基因型.产ESBLs菌株的传播绝大部分依赖质粒的水平转移.结论 武汉地区分离到的Ecoli和K.pneumoniae菌株产ESBLs很常见,因此对这些菌株进行监测并阻止其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对肺炎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45例患有肺炎的住院儿童完全随机分成2组.预防组104例在抗生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对照组141例,使用安慰剂及抗生素;出现腹泻后对照组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治疗,2组患儿均加用蒙脱石散口服和补液治疗.每日观察患儿排便次数及性状,统计2组患儿腹泻发生率、疗效、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总疗程.结果 预防组共16例(15.38%),对照组共41例(29.08%)患儿发生AAD.2组患儿AA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发生AAD的风险下降了55.7%(RR =0.443,95% CI0.233~0.845,P=0.012).预防组发生AAD的患儿腹泻持续时间及肺炎总疗程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1、0.030).治疗期间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早期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可有效降低肺炎住院患儿发生AAD的风险,改善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长春市儿科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周宏  李凡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22):1528-1530
目的了解长春市儿科抗生素使用现状,检测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长春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03年1月~2005年11月90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采集2004年12月~2005年11月儿科各种标本,按照《临床医学检验手册》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分离及鉴定,采用Kirby-Bauyer琼脂扩散法进行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按照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2004)标准判读。结果病例均使用抗生素,包括4类11种抗生素,使用率高的前6种抗生素分别是头孢替唑(22.3%)、头孢哌酮/舒巴坦(21.6%)、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19.6%)、青霉素(17.2%)、阿齐霉素(16.4%)、苯唑西林(10.1%)。单用抗生素占60.6%,两联用药占70.7%;静脉给药占81.7%,口服给药占18.3%。分离出818株细菌,革兰阳性球菌393株,占48.0%;革兰阴性杆菌425株,占52.0%。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均超过71.4%。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35.7%。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5.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超过83.0%。对哌拉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耐药率,除铜绿假单胞菌(33.3%)外,均超过68.9%,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除头孢他定外)均超过40.0%,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8.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除绿脓杆菌外,其他细菌不超过8.4%。结论长春市儿科抗生素使用率高,且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儿科标本分离出的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开展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检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特点和药敏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敏感情况,为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8月确诊的42例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样,以发热或低体温、呼吸道症状及喂养不耐受多见,95%的病例C反应蛋白(CRP)增高,病死率为21%。早发型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晚发型仅对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均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敏感率低。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高达92%,其中晚发型败血症ESBLs检出率明显高于早发型(100% vs 70%, P<0.05)。结论:新生儿肺炎克雷伯菌败血症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CRP检测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早发型与晚发型败血症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差异。[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00-70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纤维支气管镜镜检的重症肺炎患儿1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肺泡灌洗液行病原体鉴定及病原菌培养、药敏分析,并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其病原进行检测。结果 177例重症肺炎患儿中,有100例检出至少1种病原体,总检出阳性率为58.13%;其中肺炎支原体(MP)检出率最高(41/100例);前3位检出的细菌分别为肺炎链球菌9例(10.59%)、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9.41%)、铜绿假单胞菌6例(7.06%);前3位检出的病毒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14例(33.33%)、人博卡病毒(HBoV)10例(23.81%)、呼吸道合胞病毒(RSV)8例(19.05%);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提示,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较低,主要的革兰阴性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耐药率较低。<5岁重症肺炎患儿病毒检出率约为30.00%,MP检出率约为20.00%,>5岁重症肺炎患儿MP检出率>3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20.00%,>2岁重症肺炎患儿细菌检出率约为15.00%。重症肺炎患儿中,气道畸形比例较高,以气道软化、气道狭窄为主。结论苏州地区<5岁的重症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学检查以病毒最常见,<2岁者细菌检出率亦较高;常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碳青霉烯类、加酶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高。重症肺炎患儿,尤其是小年龄组婴儿需要重视气道畸形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肺炎链球菌(SP)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B、1A、2X保守序列氨基酸置换对其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E-test法测定59株SP对6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MIC),并埘其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2b、1a、2x的编码片段进行套式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根据氨基酸置换类型进行分型.PBP2B分为:PBP2B I型(无变异);PBP2B Ⅱ型[谷氨酰胺432→亮氨酸和(或)苏氨酸445/451→丙氨酸/丝氨酸、谷氨酸481→甘氨酸,其中1株存在431/432脯氨酸的插入];PBP2B Ⅲ型(兼具PBP2BⅡ型变异及内氨酸624→甘氨酸).PBP1A编码基因变异分为:PBPIA I型(无变异);PBP1A Ⅱ型(苏氨酸574→天冬氨酸,丝氨酸575→苏氨酸,谷氨酰胺576→甘氨酸,苯丙氨酸577→酪氨酸,即574TSQF→NTGY);PBP1A Ⅲ型(574TSQF→NTGY及苏氨酸371→丙氨酸/丝氨酸、脯氨酸432→苏氨酸).PBP2X编码基因变异分为:PBP2X I型(无变异);PBP2XⅡ型(组氨酸394→亮氨酸或苏氨酸338→丙氨酸);PBP2X Ⅲ型(苏氨酸338→丙氨酸,异亮氨酸371→苏氨酸、精氨酸384→甘氨酸和亮氨酸546→缬氨酸);PBP2X IV型(兼具PBP2XⅢ型变异及蛋氨酸339→苯丙氨酸,蛋氨酸400→苏氨酸).分析各型氨基酸置换与抗生素MIC的关系.结果 59株SP对6种β内酰按类抗生素的药敏分布(敏感株、中介株、耐药株)分别为青霉素(12、29、18);阿莫西林(49、9、1);头孢呋辛(16、16、27);头孢曲松(47、1、11);头孢嚷肟(47、3、9);亚胺培南(49、10、0).PBP2BⅢ型、PBPlAⅢ型及PBP2XⅣ、PBP2X IV型SP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不敏感株(中介株+耐药株)明显增多,SP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_(50)明显升高.结论 PBP2B、1A、2X保守序列中或附近的氨基酸置换可明显升高SP的β内酰胺类抗牛素MIC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临床特点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临床怀疑真菌感染的早产儿,应用MB -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及GKT-5M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试剂盒定量检测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同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血培养检测.确诊真菌性败血症的患儿为病例组,未确诊者为对照组.分析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临床特点,比较两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结果 30例疑诊患儿,病例组14例.病例组中,71.4% (10/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为极低出生体重儿,血培养均为假丝酵母菌(念珠菌).临床表现除出现感染症状外,85.7% (12/14)的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42.9%( 6/14)的真菌性败血症早产儿合并真菌性脑膜炎.病例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81.1(129.6~1009.3)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5.0(5.0 ~8.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65.5(183.6~3549.3) pg/ml,8例未合并真菌性脑膜炎患儿的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为159.0(48.0~183.7)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治疗后血浆1,3-β-D葡聚糖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多见于极低出生体重儿,以念珠菌血症多见,多数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下降,易合并真菌性脑膜炎.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产儿真菌性败血症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Xu F  Zhao P  Luo YH  Kuang FW  Liu L  Liu CL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5):352-356
目的 探讨羟氨苄青霉素 克拉维酸(安奇)的体外抗菌活性并对其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与成本进行评价。方法 体外测定羟氨苄青霉素 克拉维酸对常见致病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曲线,并和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进行比较。将80例临床诊断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安奇静脉注射、安奇静脉—口服序贯疗法、凯兰欣静脉注射、西力欣静脉注射4组,观察临床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安奇对140株实验菌的MIC和MBC值及杀菌曲线结果优于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安奇对多种致病菌的抗菌效果优于益萨林、先锋5、西力欣、头孢曲松,特别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效果更为明显。序贯疗法成本—效果比明显小与其它治疗组。结论 安奇作为羟氨苄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的联合制剂,比现有同类不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作用,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效果有其优势,提示临床在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可选用。安奇静脉—口服序贯疗法临床疗效确切,安全、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病原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病原菌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采集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本院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鼻咽分泌物2696份,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对2种细菌采用双纸片法及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ESBLs;采用K-B法行药敏试验,检测2种细菌对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采用耐药、中介、敏感表示,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χ2检验。结果共检测135株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73株,产ESBLs54株(74.0%);肺炎克雷伯杆菌62株,产ESBLs33株(53.2%)。1~6个月婴儿2种细菌的检出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分别为50株和41株(Pa<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杆菌产ESBLs株检出率在2a间及各年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a>0.05)。2种细菌产ESBLs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抗生素的不敏感率均高于非产ESBLs株,且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普遍耐药。无论产酶与否,2种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仍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率极高,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用药指征,重视产ESBLs菌的监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儿童沙门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2013~2017年经粪便培养出沙门菌阳性的163例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沙门菌血清型分布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3例沙门菌阳性患儿中,≤ 1岁患儿79例(48.5%);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体温 > 39℃达121例(74.2%),腹泻超过10次/d有52例(31.9%),且合并呼吸道感染多见,共56例(34.4%);沙门菌感染好发于夏秋季,5~10月共检出131例(80.4%)。血清分型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为100例(61.3%)、15例(9.2%);不同血清型沙门菌对头孢噻肟耐药率均在20%以上,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尚未出现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 ≤ 1岁婴儿夏秋季易感染沙门菌,常见血清型为鼠伤寒沙门菌;临床表现以发热、腹泻为主,合并呼吸道感染多见;沙门菌对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有所增加,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