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ipllesclerosis,MS)的MRI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临床诊断为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31例共发现病灶184个,病灶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及皮层下区最多见,其次见于脊髓小脑、脑干及胼胝体,部分可见视神经受累,病灶呈卵圆形或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矢状位像见病灶与侧脑室垂直,急性病灶增强扫描有的可呈结节状、环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MS有特征性表现,MRI能反应MS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MS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多发性硬化(多发性硬化)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对50例临床确诊的多发性硬化患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0例多发性硬化在MRI上均发现异常,病灶为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位于双侧侧脑室周围白质36例,半卵圆中心26例,脑干15例,小脑5例,颈髓3例,病灶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50例CT扫描26例表现为正常,23例见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单发或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1例仅表现为脑萎缩.结论 MRI能发现许多CT不能显示的病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CT;特别是MRI能显示多发性硬化的“垂直脱髓鞘征“特征性表现,是诊断多发性硬化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梁红艳 《当代医学》2011,17(17):57-58
目的分析多发性硬化(MS)的MRI影像表现,探讨MRI检查对M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经临床及影像诊断为MS病例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MS为白质内多发圆形或卵圆形T1WI为中等或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影为主的病灶,增强扫描急性期病灶强化。冠、失状面显示多发性硬化的"垂直脱髓鞘征"特征性表现。结论根据MRI不同扫描方位、不同扫描序列及增强扫描的影像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可以对MS作出诊断,并可以判断病灶的消退、进展及转归。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硬化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晓梅  张亚丽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2):1913-1914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的临床表现与磁共振成像(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4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特点进行总结,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以大脑损害为主(83.7%),其次为脊髓损害(51.4%),脑干损害(35.1%)。MRI显示病灶大小不一,形态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脑室旁病灶多为椭圆形或线条形,多垂直于侧脑室。增强扫描可提高MRI对MS早期诊断的特异性。结论MRI能早期发现多发性硬化的病灶,并可动态观察硬化斑的消退、进展与转归。MRI是辅助诊断MS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杨蕊梦  许乙凯  冯婕 《广东医学》2006,27(12):1856-1857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临床确诊MS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 T1WI,T2WI,FLAIR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MR图像进行评估,观察病灶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及强化特征。结果24例患者MRI显示:MS病变为多发,可见于大脑半球、脑干、小脑半球、颈段及胸段脊髓,主要位于侧脑室周围及其深部脑白质,颈髓较胸髓多见。病灶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有或无占位效应,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强化程度不等。结论MRI对发现MS病灶十分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症的MRI表现特征,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图像特点为白质内多发圆形、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病灶。结果急性期多发性硬化斑T1WI呈中或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慢性期为长T1长T2信号。脑室旁病灶其长轴多与侧脑室垂直分布及胼胝体信号异常有重要诊断作用。结论MRI可显示多发性硬化的特征表现,是目前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好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对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6月我院经病理活检或手术证实为小肝癌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25例患者在确诊前均行MRI增强检查及MRI平扫,分析患者影像学特点。结果;患者经MRI平扫共确定30处病灶。经MRI增强扫描共确定37处病灶,与MRI平扫相比,增强扫描更敏感,发现病灶处更多(P〈O.05)。结论:MRI平扫与增强扫描相结合,可达到优势互补,达到提高小肝癌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及提供早期诊断依据。方法:对7例60岁以上临床诊断为老年人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人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1)起病多呈亚急性或慢性:(2)症状多发,首发症状奇突。核心症状为肢体无力、认识及(或)精神障碍;(3)1例眼颤,3例构音不清、饮水返呛、吞咽困难,5例肢体肌力不同程度减弱,1例仅有感觉减退,5例肌腱反射活跃,3例病理反射阳性,4例大小便失禁;(4)1例脑脊液检查,压力、细胞数、糖、蛋白正常,氯化物略低,免疫球蛋白高;(5)5例先行头颅CT平扫检查,4例影像诊断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1例提示多发病灶,而建议增强。7例均行MRI检查,6例头颅MRI影像均提示双侧大脑白质区——半卵圆中心、脑室旁、放射冠、胼胝体等见多个圆形或卵圆形斑片状长轴与脑室垂直的长T。长T2异常信号,其中2例脑干伴病灶,2例脑干、小脑同时有病灶。2例行脊髓MRI检查,1例提示C1-C2,水平脊髓内见大片状长T1长T2信号,1例提示腰膨大及圆锥增粗,见片状轻度强化。结论:老年人多发性硬化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诊断以临床、影像学检查为依据,激素治疗可改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及锥体系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脑多发性硬化(MS)的特征性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8例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所有患者均常规扫描T1WI,T2WI,FLAIR序列,其中10例进行了Gd-DTPA增强扫描。结果:28例MS患者脑部MRI均有阳性发现,均为多发病灶,共发现病灶193个,病灶主要位于侧脑室旁(30.57%),半卵圆中心(23.32%),皮质或皮质下(20.21%),胼胝体(16.06%)。病灶均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形态多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典型病灶垂直于侧脑室。12个病灶出现强化,结节状强化5个,环状强化3个,弧形或开环状强化4个。15个病灶中心见到扩张小静脉。结论:MRI能清楚显示脑内的MS病灶,有相对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46例多发性硬化(MS)患者进行辅助检查分析,从而探讨其各项指标的诊断价值. 方法总结46例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复习对磁共振成像(MRI)、头颅CT扫描、脑电图(EEG)、脑脊液寡克隆区带(OB)、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进行比较. 结果MRI可发现MS早期病变,及早作出诊断,且明显优于头颅CT扫描及其它辅助检查. 结论MS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侧脑室周围白质、视神经、脊髓和脑干.MS诊断的金标准仍然是临床,MRI作为MS的辅助诊断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脊髓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MRI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治疗证实为脊髓多发性硬化25例;其中男8例,女17例,年龄为21岁~64岁(平均年龄32岁),全部病例行MRI检查。结果脊髓多发性硬化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无力伴活动不良,颈部疼痛、感觉异常,视神经损害,共济失调,尿便功能障碍。病灶分布颈段脊髓最多(13/25),颈胸髓同时受累(9/25),胸髓受累(2/25),全身脊髓受累(1/25)。MRI特征性表现为:大多数病变矢状位长度小于4个椎体,长度大于宽度;急性期病变局部脊髓肿胀,病灶呈斑片状、条带状;T1WI呈等或界限模糊的稍低信号,T2WI为长短不一的条状高信号。轴位像病灶位于脊髓侧方和后方,一般小于脊髓截面1/2。静脉注射Gd-DTPA后,活动期病灶呈条状、片状强化,但强化区范围明显小于T2高信号灶范围。经激素正规治疗后病灶脊髓恢复正常,强化程度减弱或无明显强化。结论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检查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等有重要作用,因此脊髓多发性硬化的检查应首选MRI。  相似文献   

12.
李英  朱榆红 《医学综述》2009,15(7):1085-1087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脱髓鞘为主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在时间上及空间上的多发性导致其临床诊断相对困难,尤其是早期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对发现MS病灶十分敏感,有助于临床诊断。本文阐述了MS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脊髓多发硬化病变在MRI的特征性表现,并阐述了MS特殊类型的MRI表现,还提出了MS与多发性脑梗死、脑转移瘤、髓内肿瘤在MRI中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探讨脑及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特征。材料及方法:对用MRI诊断并经临床糖皮质激素治疗好转的18例多发性硬化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多发性硬化的MRI主要表现为侧脑室旁多发病灶,对称分布,并可在T2加权正中矢状位见胼低体受累;脊髓内病灶位脊髓边缘,其长轴与脊髓平行。结论: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胼胝体的改变对确诊有重要作用,MRI是诊断多发性硬化的最佳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头颅MRI强化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强化扫描,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大脑镰旁、侧脑室、桥小脑角的分别有33例、17例、9例、14例、2例、5例,尺寸在1.3×1.0×1.2cm-6.3×4.8×6.2cm之间,形态主要呈圆形或类圆形、半月形;MRI对所有病灶的检出符合率为91.25%,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是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信号,少数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不均匀信号,强化扫面后,大多数病灶显示明显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结论经头颅MRI扫描,尤其是MRI强化扫描,脑膜瘤在的信号特点及表现都具有特征性,且头颅MRI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较高,具有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作用,在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灰质异位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特征及价值,提高对脑灰质异常的表现及临床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脑灰质异位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脑灰质异位患者的MRI平扫表现如下,MRI平扫T1、T2、FLAIR轴位可见四叠体池偏左侧枕叶区域团片状混杂信号影,病灶边界欠清楚,信号不均匀;MRI平扫IR T1序列可见四叠体池偏左侧枕叶区域病灶显示更明显;MRI平扫e DWI序列呈等信号,未见扩散受限。MRI平扫诊断的确诊率达90%。MRI增强扫描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可见四叠体池偏左侧枕叶区域病灶无明显强化。MRI增强扫描的确诊率达100%。MRI增强扫描的确诊率高于MRI平扫,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灰质异位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在脑灰质异位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作为脑灰质异位的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发性硬化中MRI扫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照分析不同的扫描方法对多发性硬化(MS)患的病灶显示程度,评价MR对MS的分期及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临床确诊的MS患行常规及增强MR扫描,4例采用抑脂(Fatsat)序列扫描,比较其对MS斑的显示率及范围,并与临床症状进行对照,以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24例患中,T1WI显示MS斑16个,T2WI显示MS斑85个,12例增强扫描显示MS斑45个,4例采用Fatsat序列增强扫描显示病灶18个。T1WI显示MS斑为略低信号,T2WI显示MS斑为圆形或卵圆形高信号,见于皮层下白质内,增强扫描中,颅内病灶呈斑片状增强,脊髓病灶呈条索或片状增强,位于脊髓背及侧方,采用Fatsat序列扫描,MS斑呈斑块状增强,较T1WI及T2WI病灶大,边界清楚。结论 T2WI对静止及活动期MS斑均能较好的显示,T1WI仅能部分显示静止期MS斑,增强扫描能较好显示活动期病灶,Fatsat序列较SE序列能更好显示MS斑的形态。MS的临床症状尤其神经损害与MRI表现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46例急性脑干梗死磁共振影像学特点,探讨常规MRI及DWI对急性脑干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均行CT扫描,45例行常规MRI及DWI扫描,1例行DWI扫描。结果:30例为脑干单发病灶,16例合并其他部位梗死。46例中中脑33例,桥脑10例,延髓3例,超急性期(〈6小时)7例。急性期(6~24小时)8例。亚急性期(〉72小时)21例,常规MRI显示各期信号特点不同,DWI序列上病灶均显示不同强度高信号。结论:常规MRI结合DWI不仅使脑干梗死得到早期诊断,并可对梗死恢复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