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脑胶质瘤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患者均进行MRI诊断,观察患者MRI表现及肿瘤病理类型,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治疗随访后其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表现,以探讨MRI在脑胶质瘤治疗随访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病例患者中星形细胞瘤18例(包含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弥漫型星形细胞瘤以及胶质母细胞瘤等);少突胶质瘤6例,室管膜肿瘤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3例,各类型脑胶质瘤其MRI影像学表现各异。治疗后随访观察发现18例表现为反应性强化,5例残余肿瘤,9例复发,MRI表现亦各不相同。结论 MRI在脑胶质瘤诊断的中价值较高,治疗随访中可依据病灶影像学征象不同加以判断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2.
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估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MRI动态增强扫描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51个病灶,HIFU治疗前后行MRI动态增强扫描,分析HIFU治疗后病灶内部及其周边强化特点.结果 48个病灶行1次HIFU治疗,其中39个病灶(76.47%)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中央坏死、无强化,病灶周边呈环状强化,2~3个月、5~6个月、8~9个月、11~12个月、17~18个月以及20个月时上述病灶行1~6次MRI复查,未发现异常强化;4个病灶(7.84%)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中央坏死、无强化,周边可见环状强化,2~3个月后MRI复查发现病灶边缘出现结节状强化;3个病灶(5.88%)HIFU治疗1~2周后MRI复查病灶内部和(或)周边仍可见点状、结节状或斑片状强化,2~3个月后MRI复查发现残存强化病灶范围扩大,数目增多;2个病灶(3.92%)合并门静脉癌栓,经HIFU治疗后MRI复查有新病灶出现.3个病灶(5.88%)因体积太大(最大直径分别为9.6、12.7、14.8 cm),采取分次HIFU治疗(2~3次),末次HIFU治疗后1~2周MRI复查并与治疗前对比发现,病灶呈大片状无强化低信号区.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敏感地反映HIFU治疗后病灶坏死情况及其周边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MRI多序列扫描在脑胶质瘤术前术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接受MRI多序列扫描,分析MRI在脑胶质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估中的价值。结果脑胶质瘤患者MRI检出单发39例(81.25%),多发9例(18.75%);肿瘤位于额叶13例(27.08%),颞叶8例(16.67%),顶叶10例(20.83%),枕叶8例(16.67%),颞顶叶交界区4例(8.33%),额顶叶交界区5例(10.42%);T1WI序列呈低信号或等信号36例(75.00%),T2WI序列呈稍高或高信号48例(100.00%),T1FLAIR呈等信号或低信号30例(62.50%),呈混杂信号18例(37.50%),T2FLAIR呈高信号34例(70.83%);MRI见伴囊变、坏死19例(39.58%),伴出血3例(6.25%),见钙化1例(2.08%);增强扫描呈明显环状强化35例(72.92%),结节状强化3例(6.25%),呈轻度强化7例(14.58%),未见明显强化3例(6.25%);见占位效应及水肿带44例(91.67%),4例(8.33%)未见占位效应及水肿带;术后恢复良好者MRI见片状软化灶,伴肿瘤残留或播散者原发灶见明显强化,边界不清。结论 MRI多序列扫描可为明确脑胶质瘤部位、大小、形态、特点及强化特征,鉴别肿瘤性质,为手术方式制定提供参考,而术后进行MRI检查则可明确患者术后肿瘤残留及复发情况,为患者预后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多发性硬化临床治愈后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临床治愈后的MRI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临床治愈后的脑MS病例的MRI表现。结果:14例MRI共发现病灶103个,增强扫描呈环状、条状和结节状强化。于治愈后第1、3、6个月随访,分别有1、3、5例临床症状再现。平扫复查MRI发现103个异常信号,增强复查异常对比强化程度有变化,强化程度的变化与临床症状再现呈正相关,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临床治愈后的脑子扫MRI图像上仍可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像上异常对比病灶强化程度的变化可作为评价临床疗效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B超在胶质瘤手术过程中实时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术中使用B超对61例胶质瘤患者病灶实时定位,在B超指导下进行肿瘤切除,并于切除后确认肿瘤残余。术后72 h复查头部强化MRI以评价切除范围。结果所有胶质瘤均能在术中B超辅助下准确定位。50例实施了肿瘤全切,其中48例术中B超与术后复查MRI的结果完全相符,2例术后复查MRI发现肿瘤有残余;11例实施了肿瘤部分切除,9例术中B超与术后复查MRI的结果也完全相符,2例术后复查MRI发现肿瘤残余范围大于术中B超监测的范围。总体准切率可达93.4%。所有患者没有出现术中B超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B超引导胶质瘤手术不仅能帮助术者设计最佳的皮层切口、入路途径和切除范围,还可以协助确认肿瘤残余。  相似文献   

6.
苗重昌  何银 《河北医学》2002,8(4):321-323
目的:探讨MRI对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价其临床运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资料完整的3l例经MRI诊断,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肿瘤,室管膜瘤16例,星形细胞瘤9例,畸胎瘤4例,血管母细胞瘤和神经母细胞瘤各l例。就不同病理类型髓内肿瘤术前MRI诊断与术后复查MRI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室管膜瘤往往表现为境界清晰的结节影,空调范围大,术后残余及复发率低(2/16),星形细胞瘤形态不规则,境界不清晰,病变周围或内部常有囊变区,手术残余及术后复发率均高(9/9)。结论:利用MRI检查,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鉴别髓内肿瘤的病理类型,评估其手术完全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胶质瘤治疗后放射性脑病的MRI表现。方法;5例胶质瘤患者(其中4例经手术证实,1例为MRI及PET诊断)放疗1~2个疗程后.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疑肿瘤复发。手术切除示放射性脑病。结果:MRI显示40天~7个月内,病灶水肿加重(5/5),中重度水肿(4/5),占位征象加重(5/5),病灶增大(5/5),强化表现为珊瑚状、地图状、环状等不规则形。结论:胶质瘤放射性脑病多在2年内发病,MRI表现为较短时间内病灶进行性增大。占位及水肿加重,以不规则形、发散辐射感之强化方式为主,具有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MR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胶质细胞瘤,探讨MRI表现与肿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113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中11例为囊实性,实性为主,6例无强化,3例呈斑点轻中度强化,2例斑片状明显强化,2例完全囊变呈环状强化;25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例为大囊伴壁结节且附壁结节明显强化,1例为完全囊变不强化;37例少突胶质细胞瘤和4例混合性胶质瘤均为囊实性,10例斑点状或线状轻中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410例胶质母细胞瘤及2例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均呈囊实性并呈花环状及不规则环状、斑块状明显强化;57例室管膜肿瘤中6例表现为囊实性,囊性为主,明显不规则环状强化,1例为完全囊状不强化;65例脉络丛乳头状瘤均表现为均匀实性肿块且显著强化。结论脑胶质瘤的囊变形态、类型、强化方式和程度与肿瘤的病理类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张建  牛良君  苏明  李明利 《农垦医学》2010,32(2):146-150
目的:探讨垂体大腺瘤术后早期MRI影像学表现,发现残余肿瘤,为临床提供复查最佳时间的选择。方法:回顾性的研究,将149例患者垂体大腺瘤术后影像学表现分为4个时间段,在增强MRI成像上的脑垂体变化、信号强度、植入材料的吸收程度及残余肿瘤的随访。结果:术后改变包括植入材料的吸收程度和垂体的复张程度;术后垂体肿物MRI增强模式为:无强化,结节性增强,周边边缘增强,合并结节及周边环形增强;术后早期(1天~1周)MRI增强扫描能够识别残存垂体腺瘤。结论:垂体大腺瘤术后早期(1天~1周)增强MRI是复查MRI检查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神经胶质瘤病的诊断与治疗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开颅手术或定向活检证实为脑神经胶质瘤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 8例CT扫描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病灶累及3个脑叶者5例,累及2个脑叶者4例.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5个,等密度5个,低密度13个,大多数病灶强化不明显,瘤周轻中度水肿.4例行MRI检查发现胼胝体肥大2例.9例均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结论 脑神经胶质瘤病CT扫描易误诊为转移瘤,MRI扫描对脑神经胶质瘤病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确诊有待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程度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分割放疗是控制肿瘤生长及延迟复发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颅内肿瘤术后CT随访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12 4例颅内肿瘤术后的CT检查和临床资料。结果 颅脑肿瘤术后的CT表现与手术后时间的长短、肿瘤的部位和性质密切相关。主要CT表现包括 :早期术后反应 17例 ,肿瘤残余 3 6例 ,局部复发 2 4例 ,术后脑软化伴局限性脑萎缩 42例 ,放射性脑病 3例 ,脑脊膜膨出 2例。结论 颅内肿瘤术后CT随访可认识脑组织术后的正常演变 ,及时判断术后有无肿瘤残余、复发或其他并发症。对照放射治疗评价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对腰大肌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13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大肌神经鞘瘸11例,其中6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2例仅行CT检查,3例仅行MRI检查。分析肿瘤CT、MRI平扫及增强征象。结果CT平扫:6例肿块为混杂密度:2例为密度均匀的囊性病灶,其中1例邻近椎体有不规则骨质破坏;1例表现为结节样稍高密度。MR平扫:7例为混杂信号,T2WI病灶内见小袭状或斑片状高信号影,2例为囊样病灶。DWI:6例为高低混杂信号改变,其中2例呈“石榴籽”征。CT/MR增强:动脉期,呈结节状、絮状或乳突状强化,向肿瘤中央突入,肿块周围呈环状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强化,强化范围扩大。结论CT及MRI检查对腰大肌神经鞘瘤有一定的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Wu T  Yang Q  Li Z  Cai F  Zhu S  Zhang F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1):131-134
报道2例发生在脊柱和颅内具有幼稚性特征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CCM)患者,与经典的透明细胞型脑脊膜瘤不同的是2例患者肿瘤都有显示罕见的细胞核异型性、分裂活跃、坏死等原始化现象。肿瘤细胞对上皮膜抗原和Vimtine有免疫反应,MIB-1指数高达40%。对2例患者均实行肿瘤完整切除术。其中男性患者后3个月有局部复发和心室外侧转移。本文对脑脊膜病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并建议术后进行辅助放疗或化疗,并且在随访第1阶段每3~6个月复查磁共振。  相似文献   

14.
何飞  李飞  李梅  陈志  林江凯  朱刚  冯华 《医学综述》2012,18(2):301-303
目的探讨小脑星形胶质瘤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脑星形胶质瘤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28例患者中手术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8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其中1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并发颅内感染死亡;一过性后组脑神经麻痹6例,共济失调10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出血1例;随访3个月至5年,术后3个月疗效评价,21例恢复良好,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随访达5年者13例,生存11例,5年生存率84.6%。结论小脑星形胶质瘤的预后相对较好,提高显微手术治疗技术,减少手术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泛硬脑膜强化的相关疾病,对临床诊断和鉴别此类疾病提供帮助。方法对MRI增强扫描显示广泛硬脑膜强化的11例患者病史、MRI表现及相关检查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6例为自发性低颅压(SIH)、3例为特发性硬脑膜炎(IHCP)、1例为继发性硬脑膜炎(SHCP)、1例为多发性骨髓瘤合并浆细胞白血病(MM合并PCL)。结论MRI表现较有特征,增强扫描显示硬脑膜弥漫强化结合临床资料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插入式微波局部加温切除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插入式微波局部加温切除脑膜瘤126例,并与常规手术方法作比较。对6例巨大性脑膜瘤作瘤体内不同距离测温和病理学检查,观察加温时瘤体内温度的变化。结果:微波加温肿瘤全切除114例(90.5%),次全切除9例(7.2%),大部分切除3例(2.3%)。98例术后复查CT或MRI,随访6个月至5年,其中全切除肿瘤92例中肿瘤复发6例(6.7%),次全切除肿瘤6例中肿瘤增大1例(16.6%)。结论:插入式微波局部加温止血效果满意,能明显提高脑膜瘤全切除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MRI平扫增强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颅脑肿瘤占位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到2018年5月我院120例疑似诊断为颅脑肿瘤占位患者,使用自身对照法,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平扫增强(FSE)和灌注成像扫描(PWI)检查,并随访手术以及病理检查,金标准采用术后病理标准。比较两组FSE、PWI分别单一诊断与FSE联合PWI诊断的准确率、灵敏度以及特异度。结果 FSE法诊断为颅脑肿瘤占位83例(6例由术后病例诊断为阴性),阴性37例(32例由术后病例诊断为阳性),即遗漏诊断32例,错误诊断6例,PWI诊断为颅脑肿瘤占位96例(5例由术后病例诊断为阴性),阴性24例(18例由术后病例诊断为阳性),即遗漏诊断18例,错误诊断5例,FSE法联合PWI法检查显示:诊断为颅脑肿瘤占位112例(5例由术后病例诊断为阴性),阴性8例(2例由术后病例诊断为阳性),即遗漏诊断2例,错误诊断5例,通过对比单一FSE法、PWI法以及FSE法联合PWI序列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表明:FSE、PWI法单一诊断及联合诊断的特异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FSE法联合PWI法的准确率、灵敏度均高于单一FSE法、PWI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SE联合PWI法应用于颅脑肿瘤占位,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和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确诊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25例,分析病灶部位、数量、平扫及增强信号特点、瘤周水肿情况,以探析MRI影像特点。结果 25例患者中,22例为癫痫发作,其中19例以癫痫为唯一临床表现、3例为失神发作。2例为囊性、10例为囊实性、13例为实性。T1WI上囊性患者以低信号为主,实性患者以等信号或稍低信号为主,囊实性患者两类信号兼有。T2WI上囊性患者以高信号为主,实性患者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囊实性患者两类信号兼有。增强扫描囊性患者无强化,实性患者以轻度强化为主,囊实性患者以明显强化及轻度强化为主。1例无水肿、15例轻度水肿、4例中度水肿、5例重度水肿。结论颅内神经节细胞胶质瘤多以癫痫发作为主,可分为囊性、囊实性及实性3种类型,不同类型患者具有不同MRI表现,结合病理特点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讨论胃镜引导下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在电子胃镜导引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胃间质瘤患者在胃镜引导下利用腹腔镜成功切除,肿瘤切除完整,边缘周围无残留。手术切口长约3~6 cm,手术时间40~110 min,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4~7 d,平均5.5 d。随访3~36个月,未发生复发或转移。结论单纯腹腔镜下难以定位的胃间质瘤,可以在电子胃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并且可以使切除范围更加精确完整,避免切除过多正常胃组织和肿瘤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