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究CT平扫结合MRI扫描诊断左侧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1月我院治疗过的112例左侧蝶骨嵴脑膜瘤患者,按照扫描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CT平扫的方式进扫描,研究组则使用CT平扫与MRI扫描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扫描。结果研究组患者所得影像中肿瘤的形状与位置更加清晰,其图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图像中对患者高密度状况的检测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所得图像最终结果中,两组图像对于轻度水肿的判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图像中显示肿瘤中度水肿与重度水肿状况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平扫与MRI扫描结合后,不但可以清楚的观察蝶骨嵴脑膜瘤患者体内肿瘤的形态学特点,反应肿瘤周围的状况与问题。医生可根据其影像学结果在术前对患者并且做出全面细致的评估,对肿瘤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同时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对于后期手术方案的制定、对术中可能出现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情况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及脊柱软骨肉瘤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8例术前行MRI平扫检查,其中4例同时行MRI增强扫描;2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肿瘤发生于颅骨7例,分别位于蝶骨嵴、筛板、岩斜区、颈静脉孔区、乳突、翼腭窝及额顶部;发生于腰骶部3例.肿瘤体积均较大,C...  相似文献   

3.
卢忠武 《广西医学》2011,33(8):1010-1012
目的 分析脑膜瘤MRI的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脑膜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46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 46例患者中肿瘤位于大脑凸面19例,矢状窦旁10例,大脑镰旁8例,蝶骨嵴5例,桥小脑角3例,侧脑室1例;46例均为单发病灶.MRI信号特点:在T1WI上28例呈等信号,14例为稍低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眶颅沟通性肿瘤病变的超声、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从而为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准确诊断提供辅助信息.方法 1998年1月~2011年12月就诊于我院60例患者,男28例,女32例.发病年龄5~70岁,平均45岁.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CT扫描,MRI普通扫描,其中20例行MRI强化扫描.结果 本组资料影像学检查显示眶颅沟通性肿瘤常有3个沟通渠道.经过视神经管沟通20例,包括视神经胶质瘤8例,CT示肿瘤呈哑铃形,MRI对视神经胶质瘤的显示具有特异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显示双轨征,增强后显示更明显;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侵犯视交叉及海绵窦,CT表现为含高密度钙化的肿块,视神经增粗.经过眶上裂沟通17例,神经鞘瘤6例,MRI显示T1WI上呈中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不均匀强化,无强化区较具特征性;视神经鞘脑膜瘤8例,CT及MRI显示同视神经管沟通途径;特发性眼眶硬化性炎症3例,侵犯同侧海绵窦,MRI显示肿块在T1WI呈略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增强.经过眶壁骨质缺损与颅内沟通23例,有皮样囊肿5例,蝶骨脊脑膜瘤4例,泪腺腺样囊性癌6例,眶壁转移瘤8例.CT可较好的显示眶壁骨质的破坏,MRI可较好的显示肿瘤的颅内转移.结论 在眶颅沟通性肿瘤的影像学检查中超声、CT、MRI各有特点,综合运用超声、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和直接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头颅MRI强化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头颅MRI平扫及强化扫描,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强化方式等影像学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手术及病理确诊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矢状窦旁、蝶骨嵴、大脑镰旁、侧脑室、桥小脑角的分别有33例、17例、9例、14例、2例、5例,尺寸在1.3×1.0×1.2cm-6.3×4.8×6.2cm之间,形态主要呈圆形或类圆形、半月形;MRI对所有病灶的检出符合率为91.25%,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是在T1WI上多呈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信号,少数在T1WI和T2WI上均呈混杂不均匀信号,强化扫面后,大多数病灶显示明显强化,少数强化不均匀。结论经头颅MRI扫描,尤其是MRI强化扫描,脑膜瘤在的信号特点及表现都具有特征性,且头颅MRI强化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符合率较高,具有定位及定性诊断的作用,在临床中可以作为诊断脑膜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8例脊索样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脊索样型脑膜瘤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经病理证实。其中6例行CT平扫,8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表现及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以期为脊索样脑膜瘤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结果 6例行CT扫描患者的CT表现为等密度4例、稍低密度1例、等低混杂密度1例。MRI主要表现为平扫T1WI上稍低信号6例、等信号2例;T2WI上稍高信号5例、等信号2例、明显高信号1例。增强扫描后不均匀强化7例、均匀强化1例。3例出现瘤周不同程度水肿,4例增强扫描见"脑膜尾征",1例强化周边呈"蜂窝"状,周边脑组织受到侵犯。结论脊索样脑膜瘤为罕见类型的脑膜瘤,肿瘤影像强化形式具有一定特征性,具有一定恶性肿瘤特点,可侵及脑实质,一般无骨质破坏,利于相关影像学检查的确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巨大蝶骨嵴脑膜瘤手术方式。方法6例蝶骨嵴脑膜瘤经翼点入路、术前栓塞、颅内颅外结合交替分离,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结果6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术后复查头颅CT或MRI无异常,患者未遗留任何神经废损症状。结论起源于蝶骨嵴的脑膜瘤,经扩大翼点入路、术前栓塞、颅内颅外结合交替分离,显微镜下分块切除的手术方式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全切率,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脑膜瘤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48例约62%的脑膜瘤发生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约38%的脑膜瘤发生于蝶骨嵴、嗅沟、小脑幕、桥小脑角区、鞍结节。约81%的脑膜瘤呈等T1等T2信号,约81%的脑膜瘤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对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对非典型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临床资料及MRI图像.结果 大脑半球凸面21例,大脑镰旁7例,前颅窝底5例,脑室内5例,后颅窝3例,鞍区3例,跨前中颅窝2例,天幕、蝶骨嵴及右侧颞下窝翼腭窝跨颅底各1例,2例为多发脑膜瘤;19例肿瘤形态不规则,16例呈分叶状,13例呈圆形、类圆形,l例呈葫芦状;36例信号不均,其中10例内含囊变、坏死,1例有出血,2例呈轻中度强化,47例强化明显,39例呈不均匀强化;43例脑膜尾征阳性,多表现为短粗而不规则.结论 非典型性脑膜瘤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生物学特性,导致其内部信号不均、边缘毛糙及复杂的肿瘤强化情况,充分认识病变的特点对肿瘤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完整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及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CT及MRI影像学资料,重点观察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缘及邻近结构改变,平扫密度/信号及强化特点。结果 11例SFT患者中,3例位于胸部、3例位于颅内、1例位于左侧舌下腺区域、1例位于左侧颈根部、1例位于右侧大腿根部、2例位于中下部腹腔内。肿瘤长径范围4. 0~14. 8cm(平均7. 1cm),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规整或呈乳头状突起。9例行CT检查患者平扫图像上肿瘤密度不均匀者8例、密度均匀者1例,均未见明显出血及钙化,5例行CT增强扫描患者肿瘤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可见"地图样强化"、2例肿瘤内见迂曲血管影,2例行多期增强扫描者表现为持续渐进性强化。5例行MRI检查患者肿瘤平扫主要表现为等/稍长T1、等/稍长T2信号,其中3例肿瘤内见长T2信号影、4例见短T2信号影,3例颅内肿瘤患者MRI增强扫描均呈明显不均匀性强化,囊变区/粘液变区均未见明显强化,2例邻近脑膜强化。结论不同部位的SFT影像学表现各异,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和MRI联合在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6年2月经我治疗的32例AVM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病例。结果通过CT和MRI检查显示,SpetzlerMartin I级3例,II级9例,III级19例,IV级2例。发生位置幕上有26例,幕下存在6例,瘤巢大小约在1.1cm-9.3cm范围间,平均(3.6±0.9)cm,大型(5cm)6例,中型(2.5cm-5.0cm)18例和小型(2.5cm)8例。结论 CT和MRI能较清晰显示AVM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诊断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颅底及骶骨脊索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和MRI对脊索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索瘤患者的CT与MRI表现。结果:28例脊索瘤病例中发生于颅内17例,其中,斜坡型9例,蝶鞍型3例,颅中窝型3例,鼻咽型2例;骶骨11例:其中,发生骶2水平以下6例,骶3水平以下3例,骶4水平2例;均行CT与MRI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囊变、坏死及钙化,病变可侵犯周围软组织。结论:CT对显示骨质破坏、残存骨质方面优于MRI,但MRI伪影少,并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等,有助于外科手术及术后评估,所以两者结合对大多数病例术前即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相似文献   

13.
作者总结了经手术及CT证实的颅后凹占位性病变37例的眼震电图表现。除2例外,其余35例均有单项或多项视动中枢改变,占94.59%。初步分析了小脑半球及小脑桥脑角病变眼震电图的各项目特征,并提出前庭眼反射对病变侧别、范围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认为在当前CT尚未普及的情况下,眼震电图检查对颅后凹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文分析儿童后颅凹肿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 ,研究其扫描方法 ,提高CT检查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儿童后颅凹肿瘤 4 0例 ,其中普通CT扫描 2 0例 ,螺旋CT扫描 2 0例 ,4 0例病人中 32例行CT强化扫描。将其术前CT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4 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检查阳性显示为 38例 ,漏诊 2例 ,显示率为 97.5 %。术前CT检查定性误诊 11例 ,准确率为 72 .5 %。结论 选择适合的CT扫描技术与方法 ,消除儿童后颅凹骨迹伪影等干扰的影响 ,可提高儿童后颅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跨越中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跨越中后颅窝鞍区肿瘤患者的MR表现,并根据解剖位置对其分类。结果病变主要位于鞍内和鞍上者16例,其中垂体瘤9例,脑膜瘤3例,脊索瘤2例,颅咽管瘤2例;病变中心位于鞍旁者21例,其中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脊索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斜坡转移瘤2例。结论MRI对鞍区跨越中后颅窝肿瘤的特性和邻近结构的关系显示明确,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RI对颅内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96例脑膜瘤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并对脑膜瘤患者的病变大小、位置、形态等MRI影像特征、检出率及其病理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6例脑膜瘤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其中肿瘤位于顶部大脑凸面、前颅底、中颅凹底、后颅底、大脑镰旁的患者分别有39例、23例、18例、10例、6例;以手术病理确诊结果为标准,MRI对本组脑膜瘤肿瘤的检出率为91.7%;肿瘤的形态主要为圆形或椭圆形、半月形,直径在3-5cm之间,大小在1.2cm×1.0cm×1.3cm-6.2cm×4.6cm×6.1cm之间;在T1WI呈等信号58例,呈稍低信号29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9例;在T2WI呈稍高信号46例,呈等信号21例,呈低信号21例,呈混杂不均匀信号8例;增强扫面后,明显强化的有88例,强化不均匀有8例;67例可见明显的脑膜尾,38例肿瘤周围显示有水肿带,63例肿瘤在T1WI上可见环状低信号,27例局部颅盖骨增厚。结论 MRI在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不仅能够定位诊断出肿瘤的发育部位、大小、形态,还能通过综合分析脑膜瘤的MRI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Twenty-seven cases of metastatic tumor of posterior fossa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Of the patients, 20 were males and 7 females; their age ranged from 20 to 68, and 89% of them were over 40 years of age. The primary foci found were bronchopulmonary carcinomas (7 cases), rhinopharyngeal carcinomas (3 cases), and cancer of the liver (1 case), but in 16 cases the primary foci were not found. All of these patients presented symptoms and signs of obviously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most of them had the signs of cerebellar and cranial nerves' lesions. Ventriculorgraphy and brain CT scanning were important procedures in the diagnosis, and MRI was most valuable in establishing the diagnosis and localization of posterior fossa metastatic tumors. Twenty-six patients underwent operation. The short-term follow-up study showed an improvement in 25 cases. There was one death.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osterior fossa metastatic tumor was emphasize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s)CT和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胸腹部SFTs患者80例,进行CT和MRI检查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结果80例SFTs患者共检出97枚肿瘤。其中病位在肺内、胸膜、腹膜、后腹膜分布分别为40.21%、29.90%、23.71%、6.18%。平均肿瘤直径(15.68±2.69)cm;恶性肿瘤17例,比例为17.53%。CT共检出83枚肿瘤,病位为肺内36例、胸膜20例、腹膜18例、后腹膜6例。MRI共检出96枚肿瘤,病位为肺内31例、胸膜24例、腹膜20例、后腹膜4例。MRI诊断胸腹部SFTs病位、肿瘤检出、肿瘤良恶性准确性显著高于CT(P<0.05)。MRI诊断胸腹部SFTs的AUC为0.741,CT诊断胸腹部SFTs的AUC为0.621,联合诊断的AUC为0.846。结论MRI较CT在胸腹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影像学特征、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方面优佳,能较好的反映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良恶性、形态等。但CT和MRI各有优缺点,建议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CT和MRI在嗅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回顾性分析了5例经CT或MRI检查的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CT平扫3例,其中2例同时行增强扫描。2例MRI的检查序列为SE序列,T1和T2加权像,并用Gd-DTPA作增强扫描。发现5例均为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病灶起源于鼻腔顶部,侵犯同侧筛窦,其中4例累及同侧眼眶、蝶窦和前颅凹,3例侵及上颌窦。2例CT增强扫描为中度不均匀强化。磁共振T1加权像上肿瘤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低的肿块,T2加权像上表现为较脑组织信号高的肿块,病灶均匀强化。结果表明C期嗅神经母细胞瘤的侵犯范围广泛,影像学表现特异性不高,MRI在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明显优于CT,但对骨质破坏和钙化的显示不如CT,两者均有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